电控划船器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3866发布日期:2018-10-16 20:5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电控划船器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划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划船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划船器,又名划船机、划艇机、划艇器、赛艇器、测功仪、陆上划船器、室内划船器,是以训练为目的,用来模拟水上赛艇运动的机器,测量运动者在运动中消耗的力量。划船器对腿部、腰部、上肢、胸部、背部的肌肉增强有较好的作用,每划一次,上肢、下肢、腰腹部、背部在过程中都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收缩与伸展,可以达到一个全身肌肉有氧练习效果,尤其对腰腹部和上臂部脂肪较多的人群,划船器运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塑身效果。

目前,划船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液压阻力划船器、风阻划船器、磁阻划船器、水阻划船和风扇磁控双系统划船器。但是现有的划船器大都结构复杂、制造麻烦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容易且成本较低的电控划船器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控划船器,包括:

一机架;

一导轨,其前端与机架相连接;

一座椅,其滑动安装于导轨上;

一织带回拉机构,其安装于机架上;其中,所述织带回拉机构包含织带、织带盘、回拉弹簧、单向轴承、皮带盘和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织带盘和皮带盘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织带盘与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皮带盘与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织带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织带盘上,所述织带的另一端向座椅方向引出并连接有便于抽拉的把手,所述织带盘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拉弹簧的安装槽,所述回拉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织带盘的安装槽内壁,所述回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轴上;以及

一电控阻力机构,其安装于机架上;其中,所述电控阻力机构包含皮带轴、飞轮、至少两个电磁铁和上下两个固定片,所述两个固定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皮带轴转动安装在固定片上,所述皮带轴通过皮带与皮带盘传动连接,所述飞轮固定安装在皮带轴上且位于两个固定片之间,所述电磁铁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片之间且靠近于飞轮的侧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该电控划船器还包括:一织带导引机构,所述织带导引机构包含织带换向道和织带导轮,所述织带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织带换向道和织带导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该电控划船器还包括:一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含固定底板、保护罩和装饰盖,所述固定底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固定轴、固定片、织带换向道和织带导轮均安装在固定底板上,所述保护罩安装在固定底板上并罩住织带回拉机构、电控阻力机构和织带换向道,所述织带导轮全部或部分暴露于保护罩外,所述装饰盖固定安装在皮带轴的上端部且部分暴露于保护罩的顶部开口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两个固定片分别安装有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对称分布于飞轮的两旁,所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内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皮带轴的轴承。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其中下固定片通过固定柱和套设于固定柱外侧的减震垫安装在固定底板上,上固定片的两端通过螺杆螺母组件与下固定片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织带回拉机构还包含第一轴承座、套筒、第二轴承座和盖子,所述第一轴承座嵌设于织带盘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一轴承座靠近回拉弹簧的一端内侧与固定轴的外侧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远离回拉弹簧的一端由第一轴承座内的内凸缘定位,所述套筒套设于固定轴上,所述第一轴承座远离回拉弹簧的一端内侧与套筒靠近第一轴承的一端外侧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单向轴承位于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座嵌设于皮带盘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座靠近织带盘的一端内侧与套筒远离第一轴承的另一端外侧相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远离织带盘的另一端内侧与固定轴的外侧之间安装有第四轴承,所述固定轴穿过盖子的中心孔,所述盖子扣设于织带盘具有安装槽的一端以遮住回拉弹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织带盘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缠绕织带的环槽,所述环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住织带一端的卡槽,所述卡槽包含位于底部的固定槽及与固定槽顶部开口相贯通的缩颈孔,所述织带一端部弯折后在末端形成用于穿设固定销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销穿过固定孔后将织带的末端固定于固定槽内,所述织带的弯折端部从缩颈孔穿过,所述缩颈孔的尺寸与织带的弯折端部尺寸相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环槽的底部在缩颈孔顶部开口朝织带开始缠绕的一旁设置有用于容纳织带弯折后较短段的凹部,所述环槽的底部在缩颈孔顶部开口朝织带缠绕成圈的一旁设置有用于减小织带弯折后较长段缠绕间隙的凸部,所述凸部的表面与环槽的底部表面平滑过渡,所述凸部的高度由远离缩颈孔的一端向靠近缩颈孔的一端逐渐增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座椅包括鞍座和用于支撑鞍座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多根呈上下两排平行分布的横杆,所述导轨穿设于上排横杆与下排横杆之间,所述横杆上安装有两个对向设置的静音轮;所述静音轮包含硬性轮芯和弹性轮面,所述硬性轮芯转动安装在横杆上,所述弹性轮面嵌套于硬性轮芯上,所述弹性轮面用于接触导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硬性轮芯的后端具有挡住导轨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外凸缘。

该电控划船器的工作方法,如下:锻炼时,给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对飞轮产生磁阻力,根据锻炼强度调节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磁阻力越大,织带被拉动所需要的力越大;使用者坐在座椅上,双脚抵住机架或者踩在机架上另外安装的脚踏板,双手拉住织带的把手或者将把手固定于座椅上,通过下肢和腰腹部的力量推动座椅沿导轨前后滑动,通过上肢/下肢、腰腹部和背部的力量拉动织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控划船器采用特殊设计的织带回拉机构和电控阻力机构,整体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合理,制造容易且成本较低,维护成本低,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操作容易,锻炼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各机构在固定底板上的布局示意图。

图4为织带回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织带盘的剖面图。

图7为图5中织带一端的弯折示意图。

图8为图5中固定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座椅的立体图。

图10为座椅的侧视图。

图11为座椅的剖视图。

图12为静音轮的俯视爆炸图。

图13为静音轮的仰视爆炸图。

图中标记:1、机架;2、安装架;4、前支撑腿;5、后支撑腿;6、把手;10、座椅;30、织带回拉机构;40、电控阻力机构;41、皮带轴;42、飞轮;43、电磁铁;441、上固定片;442、下固定片;451、上轴承座;452、下轴承座;46、固定柱;47、减震垫;50、皮带;60、织带导引机构;61、织带换向道;62、织带导轮;70、壳体组件;71、固定底板;72、保护罩;73、装饰盖;100、鞍座;110、支架;111、左支撑板;112、右支撑板;113、滑槽;120、横杆;121、螺母;130、静音轮;131、硬性轮芯;1311、外凸缘;132、弹性轮面;1321、空腔;140、轴承;150、限位管;200、导轨;310、织带盘;311、环槽;312、卡槽;313、固定槽;314、缩颈孔;315、凹部;316、凸部;317、安装槽;320、织带;321、固定孔;322、较短段;323、较长段;324、固定销;330、固定轴;340、盖子;350、回拉弹簧;361、第一轴承座;362、第二轴承座;371、第一轴承;372、第二轴承;373、第三轴承;374、第四轴承;375、单向轴承;380、套筒;390、皮带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13所示,一种电控划船器,包括:

一机架1;

一导轨200,其前端与机架1相连接;

一座椅10,其滑动安装于导轨200上;

一织带回拉机构30,其安装于机架1上;其中,所述织带回拉机构30包含织带320、织带盘310、回拉弹簧350、单向轴承375、皮带盘390和固定轴330,所述固定轴330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织带盘310和皮带盘390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轴330上,所述织带盘310与单向轴承375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皮带盘390与单向轴承37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织带320的一端固定并缠绕于织带盘310上,所述织带320的另一端向座椅10方向引出并连接有便于抽拉的把手6,所述织带盘31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拉弹簧350的安装槽317,所述回拉弹簧350的一端固定于织带盘310的安装槽317内壁,所述回拉弹簧350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轴330上;以及

一电控阻力机构40,其安装于机架1上;其中,所述电控阻力机构40包含皮带轴41、飞轮42、至少两个电磁铁43和上下两个固定片441、442,所述两个固定片441、44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皮带轴41转动安装在固定片441、442上,所述皮带轴41通过皮带50与皮带盘390传动连接,所述飞轮42固定安装在皮带轴41上且位于两个固定片441、442之间,所述电磁铁43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片441、442之间且靠近于飞轮42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1包含安装架2和前支撑腿4,所述安装架2既可以是垂直设置,也可以是前后倾斜设置,如图中的前端高于后端,还可以是水平设置以减小抖动性,更加平稳;所述织带回拉机构30和电控阻力机构40均安装在安装架2上,所述前支撑腿4的上端与安装架2的底侧中部支撑连接;所述导轨200倾斜设置,所述导轨200的前端低于后端,所述导轨200的后端部下方连接有后支撑腿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2可以设计成活动架,所述机架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安装架2的后端铰接于固定架上,所述安装架2与固定架之间的夹角调节范围为0~90度,角度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锁定,以使安装架2处于垂直状态、不同倾角的前后倾斜状态或水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电控划船器还包括:一织带导引机构60,所述织带导引机构60包含织带换向道61和织带导轮62,所述织带320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织带换向道61和织带导轮62,以将织带320从水平方向转换为竖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该电控划船器还包括:一壳体组件70,所述壳体组件70包含固定底板71、保护罩72和装饰盖73,所述固定底板71可以垂直、前后倾斜或水平地安装在机架1上,其中水平安装时抖动性小,更加平稳,具体可以是固定在安装架2上,所述固定轴330、固定片442、织带换向道61和织带导轮62均安装在固定底板71上,所述保护罩72安装在固定底板71上并罩住织带回拉机构30、电控阻力机构40和织带换向道61,所述织带导轮62全部或部分暴露于保护罩72外,所述装饰盖73固定安装在皮带轴41的上端部且部分暴露于保护罩72的顶部开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固定片441、442分别安装有上轴承座451和下轴承座452,所述上轴承座451和下轴承座452对称分布于飞轮42的两旁,所述上轴承座451和下轴承座452内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皮带轴41的轴承,使皮带轴41运动时平稳,噪音小,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下固定片442通过固定柱46和套设于固定柱46外侧的减震垫47安装在固定底板71上,以消除飞轮42运动造成下固定片442振动的噪音,上固定片441的两端通过螺杆螺母组件(图中省略,图3仅画出四个孔)与下固定片442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所述织带回拉机构30还包含第一轴承座361、套筒380、第二轴承座362和盖子340,所述第一轴承座361嵌设于织带盘310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一轴承座361靠近回拉弹簧350的一端内侧与固定轴330的外侧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371,所述第一轴承371远离回拉弹簧350的一端由第一轴承座361内的内凸缘定位,所述套筒380套设于固定轴330上,所述第一轴承座361远离回拉弹簧350的一端内侧与套筒380靠近第一轴承371的一端外侧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372和第三轴承373,所述单向轴承375位于第二轴承372和第三轴承373之间,使织带盘310运动时平稳,所述第二轴承座362嵌设于皮带盘390的中心孔内,所述第二轴承座362靠近织带盘310的一端内侧与套筒380远离第一轴承371的另一端外侧相固定(如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座362远离织带盘310的另一端内侧与固定轴330的外侧之间安装有第四轴承375,所述固定轴330穿过盖子340的中心孔,所述盖子340扣设于织带盘310具有安装槽317的一端以遮住回拉弹簧35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织带盘310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缠绕织带320的环槽311,所述环槽3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住织带320一端的卡槽312,所述卡槽312包含位于底部的固定槽313及与固定槽313顶部开口相贯通的缩颈孔314,所述织带320一端部弯折后在末端形成用于穿设固定销324的固定孔321,所述固定销324穿过固定孔321后将织带320的末端固定于固定槽313内,所述织带320的弯折端部从缩颈孔314穿过,所述缩颈孔314的尺寸与织带320的弯折端部尺寸相当。

由于设置了缩颈孔314,且缩颈孔314的尺寸与织带320的弯折端部尺寸相当,因此织带320的弯折端部在引出时和复位时均有着力点,织带320在开始缠绕时和卸力复位时均不会形成空洞,保证织带盘310在快速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抖动,使用者抽拉织带320平顺,手感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缩颈孔314的宽度略大于织带320的弯折端部厚度,所述缩颈孔314的长度略大于织带320的宽度,避免织带320的弯折端部与缩颈孔314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所述环槽311的底部在缩颈孔314顶部开口朝织带320开始缠绕的一旁设置有用于容纳织带320弯折后较短段322的凹部315,使织带320弯折端部的较短段322在开始缠绕时紧贴于织带盘310的凹部315,避免形成较大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槽311的底部在缩颈孔314顶部开口朝织带320缠绕成圈的一旁设置有用于减小织带320弯折后较长段323缠绕间隙的凸部316,使织带320弯折端部的较长段323在缠绕一圈后紧贴于第一圈织带320,避免形成较大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316的表面与环槽311的底部表面平滑过渡,即凸部316的表面也为弧形曲面,所述凸部316的高度由远离缩颈孔314的一端向靠近缩颈孔314的一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凸部316表面的最高点与环槽311的底部表面之间的距离d优选但不局限于1~2mm,例如1.24m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13所示,所述座椅10包括鞍座100用于支撑鞍座100的支架110,所述支架110上安装有多根呈上下两排平行分布的横杆120,上排横杆120和下排横杆120之间用于穿设导轨200,所述横杆120上安装有两个对向设置的静音轮130;所述静音轮130包含硬性轮芯131和弹性轮面132,所述硬性轮芯131转动安装在横杆120上,所述弹性轮面132嵌套于硬性轮芯131上,所述弹性轮面132用于接触导轨2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硬性轮芯131的后端具有挡住导轨2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外凸缘1311。

通过多组静音轮130的设置,使座椅10沿导轨200滑动更稳定,具体是硬性轮芯131的外凸缘防止座椅10相对导轨200偏移,避免了左右晃动,弹性轮面132与导轨20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弹性接触,消除了噪音,进而提高了划船器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10上安装有三根呈上下两排平行分布的横杆120,上排设置两根横杆120,下排设置一根横杆120,三根横杆120呈倒等腰三角形分布,受力稳定,工作可靠,成本低。当然,也可以是上排设置两根横杆120,下排也设置两根横杆120,四根横杆120呈方形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10上设置有用于调整下排横杆120高度位置的滑槽113,通过调节下排横杆120的高度位置,使所有的静音轮130与导轨200保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性轮芯131的材质为硬质塑料或半硬质塑料,所述弹性轮面132的材质为弹性材料,所述硬性轮芯131和弹性轮面132合模注塑成一体,即模内注塑,先注塑形成硬性轮芯131,再将硬性轮芯131放入模具内合模注塑形成弹性轮面132,使弹性轮面132与硬性轮芯131通过二者之间的凹凸嵌合结构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轮面132内可以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空腔1321,以增加弹性。其中,所述硬性轮芯131的材质优选但不局限于pp或pa(尼龙),例如其它比较硬的塑料或橡胶;所述弹性轮面132的材质优选但不局限于pu软胶、pvc软胶、tpe软胶或硅胶,例如其它具有弹性的橡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静音轮130与横杆120的摩擦并提高静音轮130的使用寿命,所述硬性轮芯131通过轴承140安装在横杆120上,所述横杆120在轴承140与轴承140之间以及轴承140与支架110之间分别套设有防止静音轮130偏移的限位管150,从而进一步防止静音轮130相对导轨200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材料成本,所述支架110包含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所述横杆120安装于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之间,所述鞍座100安装于左支撑板111和右支撑板112的顶部。当然,所述支架110也可以采用门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横杆120为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螺母121锁紧固定于支架110上,拆卸保养维修也方便。当然,所述横杆120也可以光杆,直接焊接在支架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座椅10滑动更平稳,所述导轨200为方管,增大了导轨200与静音轮130的接触面积。

该电控划船器的工作方法,如下:锻炼时,给电磁铁43通电,电磁铁43对飞轮42产生磁阻力,根据锻炼强度调节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磁阻力越大,织带320被拉动所需要的力越大;使用者坐在座椅10上,双脚抵住机架1或者踩在机架1上另外安装的脚踏板(图中省略,图1仅画出两个具有螺纹孔的安装管),双手拉住织带320的把手6或者将把手6固定于座椅10上(即可在座椅10上设置用于勾住把手6的挂钩),通过下肢和腰腹部的力量推动座椅10沿导轨200前后滑动,通过上肢/下肢、腰腹部和背部的力量拉动织带320,达到一个全身肌肉的锻炼效果,具有显著的塑身作用。

使用者拉动织带320的把手6时,织带320带动织带盘310旋转,织带盘310通过单向轴承375(具体是通过第一轴承座361、单向轴承375、套筒380和第二轴承座362)带动皮带盘390旋转,皮带盘390通过皮带50带动皮带轴41旋转,皮带轴41带动飞轮42旋转,电磁铁43通电时飞轮42受磁阻力而降低速度,此时回拉弹簧350发生弯曲弹性变形;使用者卸力后,回拉弹簧350的形变回复力使织带盘310反向旋转,进而使织带320缠绕回环槽311内,而单向轴承375使皮带盘390不反向旋转,保持不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