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7612发布日期:2018-11-14 02:3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目前的健身器材种类繁多,功能也是各种各样,市面上有许多利用对抗重量的方式达到训练上肢肌肉目的器材或装置,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腰部没有支撑,很容易造成腰部扭伤,尤其是初学者,更容易造成腰部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对抗重量的方式达到训练肌肉目的器材或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对使用者的腰部产生扭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健身器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健身器材,包括支架组件、把手组件、护腰组件和滑轮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横梁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套、绳索和握把组件,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绳索滑动用的凹槽,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卡环,所述固定套设置在横梁的两卡环之间的横梁上;所述横梁的下部设有截面呈矩形状的固定环;

所述护腰组件包括护腰带、左连接带、右连接带和背带,所述背带的一端与护腰带连接,背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后与护腰带连接;左连接带设置在护腰带的左侧,右连接带设置在护腰带的右侧;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定滑轮、转轴、固定杆和重块组件,所述定滑轮套设在转轴上,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横梁上,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握把组件连接,绳索的另一端依次套设在固定套的凹槽和定滑轮的轮槽内,并且与重块组件连接。

本发明在工作时,通过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把护腰带固定在腰间,然后双手握住握把组件,上臂发力将与握把组件连接的绳索向下拉,绳索依次在定滑轮和固定套的凹槽上滑动,通过上肢力量把绳索的另一端连接的重块组件拉起,然后泄力,使重块组件回落,如此往复达到锻炼上肢肌肉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腰部后面被护腰带抵住,防止腰部扭伤,对腰部起到了防护作用。同时,横梁设置在立柱上,立柱设置在底座上,会使得本发明在使用时更加稳健。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由中间的u形段横梁和设置在u形段横梁两端的直线段横梁组成,所述立柱的顶端与u形段的横梁下部连接,两组把手组件分别设置在u形段横梁两端的直线段横梁上。横梁上设有一段u形状的横梁,u形段横梁会使训练者在使用本发明时避开立柱,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更为符合人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在与护腰带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护腰带上设有若干贯穿护腰带的沉头螺钉,所述护腰带通过沉头螺钉与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立柱上。护腰带可以通过沉头螺钉在螺纹孔上调节护腰带的高度,用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组件包括安装环、第一支撑带和握筒,所述握筒为圆柱体结构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带的一端设置在安装环上,第一支撑带的另一端穿过握筒的通孔连接在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连接在绳索的底部。握筒圆柱形设计使得训练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和牢固的握住,同时训练者的手指是穿过第一支撑带握住握筒,增加了训练者握住握筒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握筒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可以增加训练者的手掌与握筒的摩擦力,防止训练者的手掌出汗时与握筒发生打滑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握把组件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带、第三支撑带和纽带,所述第二支撑带的一端穿过握筒的通孔与第二支撑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带首尾相连,所述第三支撑带通过纽带连接在第二支撑带上。训练时训练者先把手臂依次穿过第三支撑带组成的套环和第二支撑带组成的套环,然后在握住握把,这样手臂会在第二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的交叉固定下对人体的手臂进行更加牢固的固定,防止训练者在训练时,由于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双手意外松开而导致摔伤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背带的数量有两根,两根背带交叉设置在固定环和护腰带之间。进一步对护腰带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重块组件包括底盘、套杆和套块,所述套杆的底端设置在底盘上,套杆的顶端与绳索相连;所述套块的表面积比底盘小,沿套块的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套孔,所述套块通过套孔套设在套杆上。训练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来增加或者减少套设在套杆上的套块的数量,从而控制训练的总重量,既能满足不同程度的训练者又能满足同一训练者不同程度的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套块的外缘呈圆形,所述套块的套孔和套块的外缘之间的套块上设有贯穿套块的缝隙,所述套块通过缝隙穿过绳索设置在套杆上。便于在训练的过程中添加和减少套块的数量,从而达到最适合的训练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设有座椅,所述座椅与立柱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站姿或者坐姿来进行训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在工作时,通过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把护腰带固定在腰间,然后双手握住握把组件,上臂发力将与握把组件连接的绳索向下拉,绳索依次在定滑轮和固定套的凹槽上滑动,通过上肢力量把绳索的另一端连接的重块组件拉起,然后泄力,使重块组件回落,如此往复达到锻炼上肢肌肉的目的,字啊这个过程中,腰部后面被护腰带抵住,防止腰部扭伤,对腰部起到了防护作用。同时,横梁设置在立柱上,立柱设置在底座上,会使得本发明在使用时更加稳健。

2、本发明的横梁由中间的u形段横梁和设置在u形段横梁两端的直线段横梁组成,所述立柱的顶端与u形段的横梁下部连接,两组把手组件分别设置在u形段横梁两端的直线段横梁上。横梁上设有一段u形状的横梁,u形段横梁会使训练者在使用本发明时避开立柱,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更为符合人体结构。

3、本发明的立柱上在与护腰带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护腰带上设有若干贯穿护腰带的沉头螺钉,所述护腰带通过沉头螺钉与螺纹孔的配合安装在立柱上。护腰带可以通过沉头螺钉在螺纹孔上调节护腰带的高度,用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4、本发明的握把组件包括安装环、第一支撑带和握筒,所述握筒为圆柱体结构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带的一端设置在安装环上,第一支撑带的另一端穿过握筒的通孔连接在安装环上,所述安装环连接在绳索的底部。握筒圆柱形设计使得训练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和牢固的握住,同时训练者的手指是穿过第一支撑带握住握筒,增加了训练者握住握筒的牢固性。

5、本发明的握筒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可以增加训练者的手掌与握筒的摩擦力,防止训练者的手掌出汗时与握筒发生打滑现象。

6、本发明的握把组件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带、第三支撑带和纽带,所述第二支撑带的一端穿过握筒的通孔与第二支撑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带首尾相连,所述第三支撑带通过纽带连接在第二支撑带上。训练时训练者先把手臂依次穿过第三支撑带组成的套环和第二支撑带组成的套环,然后在握住握把,这样手臂会在第二支撑带和第三支撑带的交叉固定下对人体的手臂进行更加牢固的固定,防止训练者在训练时,由于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双手意外松开而导致摔伤的风险。

7、本发明的背带的数量有两根,两根背带交叉设置在固定环和护腰带之间。进一步对护腰带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

8、本发明的重块组件包括底盘、套杆和套块,所述套杆的底端设置在底盘上,套杆的顶端与绳索相连;所述套块的表面积比底盘小,沿套块的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套孔,所述套块通过套孔套设在套杆上。训练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来增加或者减少套设在套杆上的套块的数量,从而控制训练的总重量,既能满足不同程度的训练者又能满足同一训练者不同程度的训练效果。

9、本发明的套块的外缘呈圆形,所述套块的套孔和套块的外缘之间的套块上设有贯穿套块的缝隙,所述套块通过缝隙穿过绳索设置在套杆上。便于在训练的过程中添加和减少套块的数量,从而达到最适合的训练强度。

10、本发明的立柱上设有座椅,所述座椅与立柱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站姿或者坐姿来进行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套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横梁,2-立柱,3-底座,4-固定套,5-绳索,6-凹槽,7-卡环,8-固定环,9-护腰带,10-左连接带,11-右连接带,12-背带,13-定滑轮,14-转轴,15-固定杆,16-u形段横梁,17-直线段横梁,18-螺纹孔,19-沉头螺钉,20-安装环,21-第一支撑带,22-握筒,23-凸起,24-第二支撑带,25-第三支撑带,26-纽带,27-底盘,28-套杆,29-套块,30-缝隙,31-座椅,32-加强杆,33-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健身器材,包括支架组件、把手组件、护腰组件和滑轮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1、立柱2和底座3,所述立柱2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横梁1设置在立柱2上,所述把手组件包括固定套4、绳索5和握把组件,所述固定套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绳索5滑动用的凹槽6,所述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卡环7,所述固定套4设置在横梁1的两卡环7之间的横梁1上;所述横梁1的下部设有截面呈矩形状的固定环8;

所述护腰组件包括护腰带9、左连接带10、右连接带11和背带12,所述背带12的一端与护腰带9连接,背带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环8后与护腰带9连接;左连接带10设置在护腰带9的左侧,右连接带11设置在护腰带9的右侧;本发明的背带12的数量有两根,两根背带12交叉设置在固定环8和护腰带9之间。进一步对护腰带9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定滑轮13、转轴14、固定杆15和重块组件,所述定滑轮13套设在转轴14上,转轴1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横梁1上,所述绳索5的一端与握把组件连接,绳索5的另一端依次套设在固定套4的凹槽6和定滑轮13的轮槽内,并且与重块组件连接。为了使得固定杆15的称重强度进一步加强,在固定杆15和立柱2之间设有加强杆32,加强杆3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15和立柱2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施例,所述横梁1由中间的u形段横梁16和设置在u形段横梁16两端的直线段横梁17组成,所述立柱2的顶端与u形段的横梁1下部连接,两组把手组件分别设置在u形段横梁16两端的直线段横梁17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在工作时,通过左连接带10和右连接带11把护腰带9固定在腰间,然后双手握住握把组件,上臂发力将与握把组件连接的绳索5向下拉,绳索5依次在定滑轮13和固定套4的凹槽6上滑动,通过上肢力量把绳索5的另一端连接的重块组件拉起,然后泄力,使重块组件回落,如此往复达到锻炼上肢肌肉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腰部后面被护腰带9抵住,防止腰部扭伤,对腰部起到了防护作用。同时,横梁1设置在立柱2上,立柱2设置在底座3上,会使得本发明在使用时更加稳健。

同时,横梁1上设有一段u形状的横梁1,u形段横梁16会使训练者在使用本发明时避开立柱2,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更为符合人体结构。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上在与护腰带9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若干螺纹孔18,所述护腰带9上设有若干贯穿护腰带9的沉头螺钉19,所述护腰带9通过沉头螺钉19与螺纹孔18的配合安装在立柱2上。护腰带9可以通过沉头螺钉19在螺纹孔18上调节护腰带9的高度,用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把组件包括安装环20、第一支撑带21和握筒22,所述握筒22为圆柱体结构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带21的一端设置在安装环20上,第一支撑带21的另一端穿过握筒22的通孔连接在安装环20上,所述安装环20连接在绳索5的底部。握筒22圆柱形设计使得训练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和牢固的握住,同时训练者的手指是穿过第一支撑带21握住握筒22,增加了训练者握住握筒22的牢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握筒22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起23。可以增加训练者的手掌与握筒22的摩擦力,防止训练者的手掌出汗时与握筒22发生打滑现象。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把组件还包括辅助固定组件,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带24、第三支撑带25和纽带26,所述第二支撑带24的一端穿过握筒22的通孔与第二支撑带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带25首尾相连,所述第三支撑带25通过纽带26连接在第二支撑带24上。训练时训练者先把手臂依次穿过第三支撑带25组成的套环和第二支撑带24组成的套环,然后在握住握把,这样手臂会在第二支撑带24和第三支撑带25的交叉固定下对人体的手臂进行更加牢固的固定,防止训练者在训练时,由于体力不支等各种原因双手意外松开而导致摔伤的风险。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块组件包括底盘27、套杆28和套块29,所述套杆28的底端设置在底盘27上,套杆28的顶端与绳索5相连;所述套块29的表面积比底盘27小,沿套块29的厚度方向设有贯穿的套孔33,所述套块29通过套孔33套设在套杆28上。训练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来增加或者减少套设在套杆28上的套块29的数量,从而控制训练的总重量,既能满足不同程度的训练者又能满足同一训练者不同程度的训练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块29的外缘呈圆形,所述套块29的套孔33和套块29的外缘之间的套块29上设有贯穿套块29的缝隙30,所述套块29通过缝隙30穿过绳索5设置在套杆28上。便于在训练的过程中添加和减少套块29的数量,从而达到最适合的训练强度。

实施例7: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重点阐述与实施例1相比的改进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上设有座椅31,所述座椅31与立柱2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站姿或者坐姿来进行训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