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背伸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742发布日期:2018-09-14 22:3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背伸展器。



背景技术:

腰背伸展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

现有技术中的腰背伸展器,大多只具有拉伸杆,运动强度较大,锻炼者一旦抓握不稳极易从器材上摔落下来,发生安全事故,尤其不适用于行动缓慢、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技术中腰背伸展器的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背伸展器,该腰背伸展器设有靠腰部,可以起到承着腰部的安全防护作用,安全性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腰背伸展器,包括至少两组拉伸组件;任一组所述拉伸组件包括:

垂直于地面安装的支撑杆;

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端,且朝外侧延伸的弧形承重部;

设于所述弧形承重部正下方,且朝支撑杆的外侧延伸、用以支撑腰部的靠腰部;

安装于地面、用以供人脚踩踏的踩踏部;

所述弧形承重部下端固设有用以供人手抓握的弧形手抓杆;

所述踩踏部设于所述靠腰部的前端。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腰背伸展器,包括至少两组拉组件,任一组拉伸组件包括支撑杆、弧形承重部、靠腰部以及踩踏部,弧形承重部的下端固设有弧形手抓杆;当使用该腰背伸展器健身时,锻炼者双手抓握弧形手抓杆进行腰背伸展运动,且可以沿着弧形手抓杆的弧形方向移动,使腰侧部位的肌肉及韧带均得到较好的伸展和锻炼;由于弧形承重部的下端固设有靠腰部,向支撑杆的外侧延伸,该靠腰部可以起到承着腰部的安全防护作用,锻炼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腰靠在靠腰部缓慢下腰,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因抓握不牢或体力不支而从器械上跌落,尤其可保护老年人,防止其在锻炼时跌落受伤。

优选的,所述拉伸组件具体为两组,包括第一拉伸组件和第二拉伸组件;

所述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的第一弧形承重部、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承重部下端的第一靠腰部以及第一踩踏部;

所述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的第二弧形承重部、设于所述第二弧形承重部下端的第二靠腰部以及用以供人脚踩踏的第二踩踏部,所述第二弧形承重部的下端固设有第二弧形手抓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紧密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承重部、所述第一靠腰部、所述第二弧形承重部以及所述第二靠腰部均设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承重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弧形承重部的高度;

所述第一靠腰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靠腰部的高度。

优选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承重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手抓杆之间的多根第一限位杆。

优选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承重部与所述第二弧形手抓杆之间的多根第二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踩踏部和所述第二踩踏部各设有用以放置人脚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靠腰部和所述第二靠腰部均设有腰垫。

优选的,沿所述第一弧形手抓杆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手抓杆的延伸方向各设有用以与人手相贴合的多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手抓杆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第一靠腰部;所述第二弧形手抓杆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第二靠腰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腰背伸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踩踏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腰背伸展器,包括至少两组拉伸组件,任意一组拉伸组件均包括垂直于地面安装的支撑杆、固接于支撑杆上端的弧形承重部、固接于支撑杆且位于弧形承重部下端的靠腰部以及用以供人脚踩踏的踩踏部,其中,支撑杆为杆状结构或柱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支撑件的上端固接有弧形承重部,该弧形承重部为杆状结构,可为实心杆也可为空心杆,并且向支撑杆的一侧弯曲及延伸,优选的,弧形承重部为向地面方向弯曲的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当然,弧形承重部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位于弧形承重部的正下方设置有靠腰部,该靠腰部为杆状结构,优选为向地面方向弯曲的弧形杆,也可为直杆,可通过焊接等形式将靠腰部固接于支撑杆和弧形承重部的连接处,靠腰部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即靠腰部沿水平分布,支撑杆、弧形承重部以及靠腰部可为通过焊接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且保证三者间具有牢固的连接强度,以防止受力断裂。

弧形承重部的下端固设有用以供人手抓握的弧形手抓杆,该弧形手抓杆为杆状结构,焊接于弧形承重部的下表面,弧形手抓杆的外形结构与弧形承重部的外形结构相同,且自弧形承重部的顶端延伸至弧形承重部的底端,在锻炼时,双手握住弧形手抓杆、双脚离开踩踏部,沿弧形手抓杆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行腰背伸展锻炼。

另外,还包括安装于地面的踩踏部,该踩踏部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安装于地面,且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踩踏部设有与人脚轮廓相同的凹槽,以方便站立,安装时,踩踏部应设置在弧形承重部的前端或者后端,应该保证锻炼者站立于踩踏部时,弧形手抓杆恰好位于锻炼者的头顶正前方,以便为起跳预留出足够的缓冲距离。

为方便锻炼者从前后两个方向使用该器材,可以设置两对踩踏部,两对踩踏部呈两行两列阵列式分布,位于前排的一对踩踏部设置在弧形手抓杆的前端,位于后排的一对踩踏部设置在弧形手抓杆的后端,从而使锻炼者能够从弧形手抓杆的前、后两个方向均能使用该器材。

由此可见,当使用该腰背伸展器健身时,锻炼者脚踩踩踏部,双手抓握弧形手抓杆进行腰背伸展运动,且可以沿着弧形手抓杆的弧形方向移动,使腰侧部位的肌肉及韧带得到较好的伸展和锻炼;由于弧形承重部的下端设置有靠腰部,向支撑杆的外侧延伸,该靠腰部起到承着腰部的安全防护作用,锻炼者在锻炼时,可以将腰靠在靠腰部缓慢下腰,以防止运动过程中因抓握不牢或体力不支而从器械上跌落,尤其可保护老年人,防止其在锻炼时跌落受伤。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组件的组数应根据应用场所以及使用频率等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各拉伸组件的安装位置,也可以多种多样。

下面以两组拉伸组件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腰背伸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踩踏部的结构示意图。

当具有两组拉伸组件时,其一为第一拉伸组件,其二为第二拉伸组件,第一拉伸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2、固设于第一支撑杆2上端的第一弧形承重部1、设于第一弧形承重部1正下方的第一靠腰部3以及安装于地面的第一踩踏部4,相似的,第二拉伸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8、第二弧形承重部7、第二靠腰部9以及第二踩踏部10,第一弧形承重部1、第一靠腰部3、第二弧形承重部7以及第二靠腰部9均设置于同一平面,且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8通过焊接加工而紧密固接一体,以提高设备整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当然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8也可以简化为同一个支撑杆。

为了满足不同身高的锻炼者的使用需求,可将上述第一拉伸组件和第二拉伸组件设计成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结构,例如,第一弧形承重部1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二弧形承重部7距离地面的高度,相似的,第一承腰部3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第二承腰部9距离地面的高度,这样一来,锻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器材,以提高器材的使用率,起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为了防止锻炼者在手抓弧形手抓杆时,沿弧形手抓杆的弧形结构而下滑,可在第一弧形承重部1与第一弧形手抓杆5之间焊接第一限位杆6,第一限位杆6为竖直的短柱形结构,第一限位杆6与第一弧形承重部1的下表面以及第一弧形手抓杆5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第一限位杆6可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杆6沿第一弧形承重部1及第一弧形手抓杆5的延伸方向分布,优选为均匀分布。

相似的,第二弧形承重部7与第二弧形手抓杆之11间焊接有第二限位杆12,第二限位杆12同样为竖直的短柱形结构,第二限位杆12与第二弧形承重部7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弧形手抓杆11的上表面垂直焊接连接,第二限位杆12也可为多个,优选为沿第二弧形承重部7及第二弧形手抓杆11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为了防止锻炼者在使用器材时手部打滑,可以通过在上述第一弧形手抓杆5和第二弧形手抓杆11上设置防滑结构来实现,具体来说,在第一弧形手抓杆5和第二弧形手抓杆11上设置与手指相贴合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一弧形手抓杆5及第二弧形手抓杆11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也可在凹槽内进一步增加多个防滑凸起,以使防滑性能进一步提高。

上述第一靠腰部3和第二靠腰部9均包裹有腰垫13,腰垫13内填充有海绵或泡沫状填充物,以缓冲人手的作用力;为实现腰垫13与锻炼者腰部的良好贴合,腰垫1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锻炼者的腰部相贴合的、向腰垫13内部凹陷的凹陷结构,锻炼者倚靠腰垫13时,贴合度更好、舒适感更高。

上述包裹有腰垫13的靠腰部的设计,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或体弱者,在锻炼时,可以较好的承托其腰部,以防止下腰时因失重而跌倒,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为增加弧形手抓杆的强度,可将上述第一弧形手抓杆5的下端焊接至第一靠腰部3,相似的,将第二弧形手抓杆11的下端焊接至第二靠腰部9,这样一来,可以同时提高弧形手抓杆与靠腰部的连接强度,有效的防止弧形手抓杆因受外力而被拉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腰背伸展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