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漂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812发布日期:2018-10-09 20: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漂移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漂移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出行代步工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或快捷或轻便或时尚。近几年,涌现出各种新颖便捷、节能环保的电动代步工具,如电动独轮车和电动漂移板等。现有的电动漂移板一般是依靠电机轮的旋转带动板与人前进,其滑行状态与普通漂移板一样灵活,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机制动减速。但是目前的电动漂移板不能灵活控制其前进和后退,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漂移板,可以灵活控制其前进和后退,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漂移板,包括板体、固定机构、电池和电机轮,所述板体和电机轮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还包括控制板和陀螺仪,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陀螺仪和电机轮连接,所述陀螺仪与板体固定连接,所述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可转动设置,所述板体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机构的上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机构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或第二抵持部抵持所述限位凹槽的内顶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陀螺仪固定设置在板体内,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可转动设置,通过陀螺仪可以测得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的倾斜方向,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电机轮的转向,灵活实现漂移板的前进和后退;在固定机构的顶部分别设置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抵持板体上的限位凹槽,对板体的转动角度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转动角度过大。本发明的电动漂移板,可以灵活控制其前进和后退,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中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的另一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动漂移板的另一侧视图。

标号说明:

1、板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限位凹槽;131、内顶面;

2、固定机构;21、第一固定件;22、第二固定件;

3、电池;4、电机轮;5、从动轮;6、控制板;7、转向轴;8、连接轴;

23、第一抵持部;24、第二抵持部;25、抵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板体内设置陀螺仪,且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可转动设置,通过陀螺仪可以测得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的倾斜方向,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电机轮的转向,灵活实现漂移板的前进和后退。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电动漂移板,包括板体1、固定机构2、电池3和电机轮4,所述板体1和电机轮4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还包括控制板6和陀螺仪,所述电池3与所述控制板6连接,所述控制板6分别与所述陀螺仪和电机轮4连接,所述陀螺仪与板体1固定连接,所述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可转动设置,所述板体1上设有限位凹槽13,所述固定机构2的上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机构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抵持部23和第二抵持部24,所述第一抵持部23或第二抵持部24抵持所述限位凹槽13的内顶面13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陀螺仪固定设置在板体内,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可转动设置,通过陀螺仪可以测得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的倾斜方向,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板控制电机轮的转向,灵活实现漂移板的前进和后退;在固定机构的顶部分别设置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抵持板体上的限位凹槽,对板体的转动角度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转动角度过大。通过对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和限位凹槽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可以调整板体相对于固定机构的最大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凹槽13的形状为梯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限位凹槽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优选限位凹槽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向轴7,所述板体1通过所述转向轴7相对于固定机构2可转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2的顶部设有抵持件25,所述抵持件25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抵持部23和第二抵持部24。

由上述描述可知,抵持件可以与固定机构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3和控制板6均位于所述板体1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从动轮5,所述从动轮5通过连接轴8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车轮有利于维持漂移板的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轮4包括定子,所述定子通过连接轴8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分别位于所述电机轮4相对的两侧。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两个定位件有利于保持漂移板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轮的数目为至少一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电机轮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等。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电动漂移板,包括板体1、固定机构2、电池3、电机轮4和从动轮5,所述板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板体1和电机轮4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轮4包括定子,所述定子通过连接轴8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电池3与电机轮4电连接,所述从动轮5通过连接轴8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所述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分别位于所述电机轮4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件21和第二固定件22的结构相同。所述电动漂移板还包括控制板6和陀螺仪,所述电池3与控制板6连接,所述控制板6分别与所述陀螺仪和电机轮4连接,所述陀螺仪与板体1固定连接,陀螺仪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板体1内,所述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可转动设置,优选的,所述电动漂移板还包括转向轴7,所述板体1通过所述转向轴7相对于固定机构2可转动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板体1上设有限位凹槽13,所述固定机构2的上部位于所述凹槽内,固定机构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抵持部23和第二抵持部24,所述第一抵持部23或第二抵持部24抵持所述限位凹槽13的内顶面131。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凹槽13的形状为梯形,优选为等腰梯形。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的顶部设有抵持件25,抵持件25可以与固定机构2一体设置,所述抵持件25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抵持部23和第二抵持部24。通过第一抵持部23和第二抵持部24抵持限位凹槽13,可以控制板体1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的转动角度范围是-3~3°,即若以电动漂移板的前进方向为参考基准,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可向前转动3°,也可以向后转动3°,当然,板体1的可转动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限于前后3°的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3和控制板6均位于所述板体1内。

所述电动漂移板的工作原理是:当骑行者身体向前倾时,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向前倾斜,此时电动漂移板的状态如图5所示,第二抵持部24抵持限位凹槽13的内顶面131,当陀螺仪检测到板体1向前倾斜时,控制板6控制电机轮4中的电机正转,实现电动漂移板的前进;当使用者向后用力踩板体1时,板体1相对于固定机构2向后倾斜,此时电动漂移板的状态如图6所示,第一抵持部23抵持限位凹槽13的内顶面131,当陀螺仪检测到板体1向后倾斜时,控制板6控制电机轮4中的电机反转,实现电动漂移板的后退。本实施例的电动漂移板,可灵活控制其前进和后退。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漂移板,其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灵活控制其前进和后退,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