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的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3465发布日期:2019-02-19 18:4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的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伤科康复辅助治疗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于治疗腰背疼痛的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骨伤科关节疾病的疼痛都是从非功能性细胞间液异常开始,因过度疲劳或累积劳损,引发肌肉神经疼痛,包括关节液有异常牵连到筋腱韧带机能障碍、疼痛现象(骨头没有神经,骨头是不会传递疼痛信息的)。在这个生理解剖理论基础上,了解体液平衡的概念,中医讲气血冲和是指气血津液的整体观,以保证病灶细胞的正常代谢为标准,西医体液平衡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血浆和细胞间液,细胞间液中功能性细胞间液占人体13%,俗称电解质平衡,非功能性细胞间液占人体2%,主要存在形式为骨关节腔的关节液,所有的关节疼痛,尤其退行性骨关节炎,都是从关节腔关节液异常开始。现有的治疗结束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且该类药物昂贵,且患者对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的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调节高度痛释桩包括桌面,所述桌面下方设置有4个用于支撑所述桌面的液压伸缩柱;所述液压伸缩柱与地脚连接;

所述滑道桩包括斜面滑道,所述斜面滑道上侧设置有挡板槽,所述斜面滑道的下侧设置有2个凹槽,所述斜面滑道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橡胶垫固定连接;所述的斜面滑道的后侧通过支撑板与底座连接;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并放置于折叠床上,躺在折叠床上,将小腿置于痛释桩上,以获得腰背疼痛的最佳疏解位置,进行腰背疼痛的疏解;

做挤压推背姿势练习身体平躺在地板或床面,脚丫蹬在滑道桩斜面滑道上,尽量的向脚丫凹槽靠拢,在练习初期,脚丫下滑不到脚丫凹槽,此阶段可借助小挡板,支撑脚丫在滑道桩斜面滑道上,开始渐进式练习挤压推背姿势。用手挤压腹部,推动腰背平躺与地面或床面贴平。

俯卧于折叠床上,将身体的一半置于折叠床外,以进行垂腿练习。

平躺于折叠床上,以蜷曲双膝,手扶膝盖进行膝盖推手练习。

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侧卧于折叠床上,将一条腿置于所述痛释桩上,另一条腿作上下运动,以进行均衡张力练习。

平躺于折叠床上,利用手臂、腰部和腿部的扭转运用,进行灵活度练习。

双脚放入滑道桩脚丫凹槽内,竖直站立,脚部用力,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所述滑道桩斜面滑道宽度为40-60cm,斜面滑道长度为60-100cm,斜面角度为25-45°。

所述滑道桩斜面滑道宽度为45cm,斜面滑道长度为66cm,斜面角度为38°。

所述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以获得腰背疼痛的最佳疏解位置,进行腰背疼痛的疏解,其高度为25-40cm。

所述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侧卧于折叠床上,将一条腿置于所述痛释桩上,另一条腿作上下运动,以进行均衡张力练习,其高度为15-30cm。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简单的装置痛释桩和滑道桩用于治疗腰背疼痛,可以达到腰背疼痛的治愈,且可以自行进行该方法,无需医生和药物治疗,弥补了康复护理救助中简易腰背疼痛自愈护理技术指导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痛释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道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道桩的左视图。

图中:1-桌面,2-液压伸缩柱,3-地脚,4-斜面滑道,5-挡板槽,6-凹槽,7-底座,8-支撑板,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述痛释桩包括桌面1;所述桌面1下方设置有4个用于支撑所述桌面的液压伸缩柱2,用于调节痛释桩的高度;所述液压伸缩柱2与地脚3连接,以保证痛释桩的稳定。

请参阅图2和3,所述滑道桩包括斜面滑道4;所述背部斜面滑道4上侧设置挡板槽5,用于调节双脚放置的高度;所述斜面滑道4的下侧设置有2个凹槽6,用于双脚的放置;所述斜面滑道4的底部与底座7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与橡胶垫9固定连接,用于滑道桩在地面的固定,防止滑道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所述的斜面滑道4的后侧通过支撑板8与底座7连接,以保持斜面滑道的角度设置。

使用方法

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至35cm,放置于折叠床上,躺在折叠床上,将小腿置于痛释桩上,以获得腰背疼痛的最佳疏解位置,进行腰背疼痛的疏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建议保持15-20mim,以把腰背疼痛彻底放松为往外释放做准备。

将滑道桩的具体尺寸设置为斜面滑道宽度为45cm,斜面滑道长度为66cm,斜面角度为38°,做挤压推背姿势练习身体平躺在地板或床面,脚丫蹬在滑道桩斜面滑道上,尽量的向脚丫凹槽靠拢,在练习初期,脚丫下滑不到脚丫凹槽,此阶段可借助小挡板,支撑脚丫在滑道桩斜面滑道上,开始渐进式练习挤压推背姿势。用手挤压腹部,推动腰背平躺与地面或床面贴平。

俯卧于折叠床上,将身体的一半置于折叠床外,以进行垂腿练习,让腰部疼痛开始释放。

平躺于折叠床上,以蜷曲双膝,手扶膝盖进行膝盖推手练习,打开髋关节,让腿部力量传递至腰部。

调节所述痛释桩的高度,侧卧于折叠床上,将一条腿置于所述痛释桩上,另一条腿作上下运动,以进行均衡张力练习,练习膝盖关节的疼痛释放。

平躺于折叠床上,利用手臂、腰部和腿部的扭转运用,进行灵活度练习,练习膝盖、腰和上肢的协调性。

双脚放入滑道桩脚丫凹槽内,竖直站立,脚部用力,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临床试验

共随机选取了具有腰背疼痛疾病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1位,女性19位,利用本发明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进行持续治疗。

治疗结果:50位患者中,治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具体案例:

案例1:李某,28岁,男,因车祸导致腰背创伤,通过治疗身体活动限制基本化解后,利用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进行腰背疼痛的治疗,每天两次,周期为60天,在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基本解决了腰背疼痛的问题。

案例2:夏某,33岁,男,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一次负荷过大,造成腰骶部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利用本痛释桩和滑道桩按照本申请的使用方法进行治疗,每天两次,经过40天的持续治疗,基本痊愈。

案例3:刘某,38岁,女,由于长期在办公室伏案工作,姿势变化少,坐姿不良引起腰痛,利用本申请痛释桩和滑道桩的使用方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一周后得到了缓解,三周后基本痊愈。

根据患者的腰背疼痛的原因的不同,所需使用的时间不同,经过持续不断进行本申请所述腰背疼痛疏解治疗,可以实现创伤康复护理,达到腰背疼痛的自愈。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