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模型火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4380发布日期:2019-01-05 11:04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模型火箭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型火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模型火箭结构的设计。



背景技术:

所谓的模型火箭是指一种具有和大型火箭类似的微型火箭,它像真实火箭那样具有点火发射、空中飞行和伞降回收功能。模型火箭是一种具有航天特色的模型。无论是学生经常参加的航模竟赛,还是一些汇演活动,都能见到模型火箭的身影,而模型火箭的整体结构对火箭的稳定性、飞行轨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有的技术中,模型火箭整体结构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缺点:

1.模型火箭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箭体结构难以承受多发发动机的推力,易致使箭体损坏。

2.模型火箭整体气动布局不良,在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飞行轨迹的偏移。

3.模型火箭尾翼固定,无法实现飞行轨迹的改变,从而无法实现空中变轨飞行。

4.模型火箭整体材料采用不可降解塑料,易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现有技术在模型火箭整体的总体外形、内部结构、制作工艺上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模型火箭,其能够解决1.模型火箭稳定性不足,2.模型火箭气动布局不良,3.模型火箭尾翼被固定,无法转动,4.模型火箭材料不易被分解。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模型火箭,由头锥(含配重铅块)1、控制舱2、降落伞3、箭体4、矢量尾翼5、发动机6组成,头锥底部的卡扣通过快拆结构与控制舱顶部卡槽衔接,控制舱底部与箭体通过装配在数字舵机上的碳纤维摇臂固定,模型火箭箭体中含有空腔,即降落伞舱,伞舱中装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降落伞,模型火箭尾段对称性的装配有4个矢量,可拆卸尾翼,连接处由卡槽固定,箭体底部留有5个带有锯齿状突起的圆孔,圆孔处可装置5枚c-60发动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模型火箭稳定性良好,箭体结构能够承受多发动机带来的冲力,不易造成箭体损坏。

2.模型火箭气动布局良好,在飞行过程中不易产生飞行轨迹的偏移,且飞行姿态稳定。

3.模型火箭尾翼矢量,可拆卸,可实现飞行轨迹的改变,在尾翼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更换尾翼。

4.模型火箭材料完全采用可降解的塑料、木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模型火箭最大飞行高度能达到120米,便于开展一些空中任务。

本发明对于航模活动中模型火箭的稳定飞行和变轨飞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是为航空模型火箭比赛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飞行高度理想的一种火箭模型,可用于中国国际飞行器挑战赛(cadc),全国航空模型比赛等航模赛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整体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模型火箭尾段立体视图;

图3是本发明新型可动尾翼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新型火箭头锥与控制舱连接处的的快拆结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新型控制舱与箭体连接处的卡槽结构仰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头锥1、;控制舱2、;降落伞3、;箭体4、尾翼5,;发动机6,舵机7、;卡扣8、;滑槽9、;碳棒10、;卡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新型由头锥(含配重铅块)1、控制舱2、降落伞3、箭体4、可动尾翼5、发动机6.组成,头锥1底部的卡扣8通过快拆结构与控制舱2顶部卡槽8衔接,控制舱2底部与箭体4通过装配在舵机7上的碳纤维摇臂10固定,模型火箭箭体4中含有伞舱3,伞舱3中置有两个降落伞,其分别与控制舱和箭体连接,模型火箭箭体4尾段对称性的装有4个矢量,可拆卸尾翼5,连接处由卡槽9固定,箭体4底部留有5个圆孔,圆孔处装置c-60发动机6。

实施例包括:

如图1,一种有着良好的气动外形的模型火箭,其特征在于头锥1外形曲线采用冯卡门曲线,箭体4表面用密封性轻质蒙皮包裹,,长径比为12.5,因此表面光滑飞行轨迹良好,飞行过程中姿态稳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一种矢量尾翼5,其特征在于:矢量、可拆卸,在舵机7的控制下,尾翼5可通过数字舵机7的控制做一定角度的转动,改变模型火箭的气动布局,从而达到改变飞行轨迹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头锥1底部有卡扣8,控制舱顶部有滑槽9,头锥1和箭体4间通过可快拆的卡锁结构达到固定头锥1和控制舱2的作用,实现了头锥1和控制舱2的可快速分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控制舱2和箭体4间采用可旋转的碳纤维摇臂10和卡槽11固定,在控制舱的控制程序下,装配在数字舵机上的碳纤维摇臂10旋转一定角度,模型火箭控制舱和模型火箭箭体解除固定,从而达到分离模型火箭控制舱和箭体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未对电控部分做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模型火箭。整个箭体结构上从上至下依次是头锥、控制舱、箭体、尾翼、发动机。在结构设计上,该模型火箭创新的使用矢量、可拆卸的尾翼。头锥使用PLA材料,通过3D打印制成,并结合航空宇航学中的冯卡门曲线设计头锥外型,确保了飞行过程中箭体受到最小的空气阻力,而控制电路则集成在控制舱中。箭体主体结构为木制,以碳管作为支撑骨架,增加箭体的稳定性,同时减轻箭体重量。控制舱与头锥采用快拆结构衔接,使得箭体能够快速组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模型火箭箭体的稳定性,实现飞行轨迹的可控化,到达空中指定目标点,同时此种模型火箭具有优良的气动布局,可减小飞行阻力,从而达到较高的飞行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文;何尧;杨国胜;周锦地;田源灏;郑寿涛;雷林;秦涛杰;石谨铭;吴航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博文;何尧
技术研发日:2018.08.27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