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4381发布日期:2019-01-05 11:0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关心话题,随着工业化发展步伐的大步跃进,人们在室内装修等建筑上面的空气污染越来越明显,室内外空气污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需要及时对室内外空气经行处理,避免因空气污染而吸入人体造成疾病。因此,新风系统也越来越多的被公众所熟知和使用,但是现有新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仍使用传统的按键开关来实现新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若在人离开时忘记关闭新风系统,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新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语音模块以及供电模块;

所述感应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

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时提供相应的语音提示;

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新风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块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包括:检测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是否有用户存在。

可选的,若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有用户存在,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若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没有用户存在,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关闭。

可选的,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若干个红外传感器,所述若干个红外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

可选的,至少有一个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有用户存在,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

可选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显示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当前的环境数据。

可选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直接开启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可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源和dc-dcbuck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dc-dcbuck电路输出不同的电压值供所述控制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使用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语音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时提供相应的语音提示;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新风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本发明所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中,所述感应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组合,类似于一个感应开关,通过所述感应模块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通过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判断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是否有用户存在,从而控制新风系统开启或者关闭。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系统,使得新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智能化,能够节约资源以及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不同电压值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1-控制模块,2-感应模块,3-语音模块,4-供电模块,5-显示模块,6-按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随着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室内外空气污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新风系统也越来越多的被公众所熟知和使用,但是现有新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仍使用传统的按键开关来实现新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若在人离开时忘记关闭新风系统,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因此,在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

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语音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时提供相应的语音提示;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新风系统提供工作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块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包括:检测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是否有用户存在。若所述新风系统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则当所述感应模块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有用户存在,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若所述新风系统的当前状态为开启状态,则当所述感应模块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没有用户存在并且超过检测的设定时间,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关闭。进一步的,在所述感应模块采集用户信息之前,所述控制系统会对所述新风系统当前的状态进行检测,判断所述新风系统当前的状态为开启或关闭,给予所述感应模块所述新风系统的状态提示。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若干个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是否有用户存在,优选的,所述若干个红外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能够起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可以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若干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采用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新风系统使用范围进行覆盖式检测。具体的,若所述新风系统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至少一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有用户存在,则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以高电平的形式传导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同时所述语音模块进行语音播报提示用户新风系统已经开启。若所述新风系统的初始状态为开启状态,没有一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有用户存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以低电平的形式传导给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关闭,同时所述语音模块进行语音播报提示用户新风系统已经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显示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当前的环境数据。具体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但不仅仅限于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可以作为人机交互界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直接开启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具体的,所述按键模块包括开启键和关闭键,所述开启键用于主动开启新风系统,当按下开启键时则直接开启新风系统。所述关闭键用于主动关闭新风系统,当按下关闭键时则直接关闭新风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系统电源和dc-dcbuck电路。其中,所述系统电源可以采用可充电的镍镉电池作为主电源,但不仅限于此。参阅图2,系统电源经过所述dc-dcbuck电路能够输出不同的电压值供所述控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使用。例如,控制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模块或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块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cu),则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开始时,所述控制系统上电进行初始化,所述新风系统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控制系统一开始对所述新风系统的开启键进行检测,判断用户是否主动按下开启键,若用户主动按下开启键,则直接开启新风系统;若用户没有主动按下开启键,则感应模块的多个红外传感器同时采集新风系统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当至少有一个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用户的存在,则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在新风系统为开启的状态下,所述控制系统对新风系统的关闭键进行检测,判断用户是否主动按下关闭键,若用户主动按下关闭键,则直接关闭所述新风系统;若用户没有主动按下关闭键,则感应模块的多个红外传感器同时采集新风系统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若没有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用户的存在并且到达设定的检测时间(预先人工设定),则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关闭。具体的,在经过一检测时间后再执行关闭新风系统,可以避免因用户短时间的离开而造成新风系统频繁的开启或关闭,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使控制系统更加的智能化。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的内部采用印制电路板设计,大大减小体积,简约时尚。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中,包括:控制模块、感应模块、语音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息控制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新风系统开启或关闭时提供相应的语音提示;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新风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本发明所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系统中,所述感应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组合,类似于一个感应开关,通过所述感应模块采集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的用户信息,通过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判断所述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内是否有用户存在,从而控制新风系统开启或者关闭。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系统,使得新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智能化,能够节约资源以及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