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及训练行棋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1601发布日期:2019-04-17 03:3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及训练行棋监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棋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及训练行棋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棋类竞技活动的普及,对棋手的下棋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完全虚拟训练,棋手主要是基于显示屏显示的虚拟棋子进行训练,棋手缺乏对棋子的实体感受,训练效果与实际比赛体验有差别,不利于实际参赛。

二是无法采集和复盘,在训练过程中,缺乏技术手段将下棋过程进行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因此无法进行复盘研讨。

三是针对性不强,不能根据棋手的实际水平提供与之适配的训练对手,既不能准确评估棋手的实际水平也不能找到与之适配的训练内容,往往会限制棋手技能的有效提高。

为此,有必要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解决棋类训练在提供精准训练内容、训练过程研判分析、仿真实际比赛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包括电子棋盘和棋子,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设置有提示行棋的显示灯;当第一棋手使用所述棋子在所述电子棋盘上行棋时,所述电子棋盘实时感知所述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所述电子棋盘根据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对应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所述显示灯熄灭;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继续随第一棋手的行棋变化而由所述电子棋盘识别和更新,所述第二棋局数据随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的更新而对应更新,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棋钟,所述电子棋盘与所述棋钟电连接并进行信息交互,当所述第一棋手在所述电子棋盘上有效落下所述棋子后,按一下所述棋钟,所述电子棋盘则识别并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棋盘中设置有计算器,当所述计算器每接收到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更新后,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得到需要更新的所述第二棋局数据。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棋盘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远程服务端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得到需要更新的所述第二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将所述第二棋局数据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然后进一步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棋盘包括相同组成的第一电子棋盘和第二电子棋盘,均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远程服务端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行棋;同样,所述第二电子棋盘对应识别棋子得到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端,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棋盘包括棋盘面板和棋盘底座,所述棋盘面板盖合在所述棋盘底座的上部,并与所述棋盘底座之间形成棋盘腔体;所述棋盘腔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棋格对应的感应格,在每个所述感应格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棋子的内部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传感器相对应的感应体,当所述棋子落入到一个棋格上时,所述棋格下方对应的感应格内的传感器识别所述棋子底部的所述感应体,得到所述棋子的类型信息,所述传感器对应的所述感应格则为所述棋子的位置信息,所述传感器共同汇聚电连接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感应的所述棋子的类型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编号及位置确定所述棋子的位置信息,由此形成与整个所述棋盘面板上的所述棋子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棋局数据。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棋子内的所述感应体为带有棋子识别号的射频芯片,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所述射频芯片的射频天线以及与所述射频天线电连接的读卡器,并且每个感应格内设置一个所述射频天线,而至少有两个所述射频天线连接到同一个所述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共同汇聚电连接到所述控制器。

在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棋格下方设置有导光板,所述显示灯点亮时通过所述导光板在所述棋格内均匀发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训练行棋监控方法,基于上述的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包括步骤:识别棋局,当第一棋手使用所述棋子在所述电子棋盘上行棋时,电子棋盘识别放置在所述电子棋盘上的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显示棋局,所述电子棋盘根据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对应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并通过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所述显示灯熄灭;更新棋局,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继续随所述第一棋手的行棋变化而更新,所述第二棋局数据随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的更新而对应更新,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在本发明训练行棋监控方法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棋局中,所述电子棋盘中设置有计算器,当所述计算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后,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产生所述第二棋局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及行棋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棋盘、棋子,在电子棋盘的棋格设置有提示行棋的显示灯,当第一棋手使用棋子在电子棋盘上行棋时,电子棋盘实时感知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电子棋盘根据第一棋局数据对应模拟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显示灯熄灭。第二棋局数据可以根据第一棋手的训练水平而调整设置。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棋类训练中的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强、训练过程难以复盘分析、不能模拟实际比赛的现场体验的问题,具有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棋局数据结构组成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电子棋盘组成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电子棋盘棋格与感应格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棋子组成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射频天线分布组成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感应格屏蔽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实施例中的棋格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训练行棋监控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显示了本发明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一优选实施例,包括电子棋盘1、棋子2,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31设置有提示行棋的显示灯。当第一棋手(也是实际棋手)使用所述棋子2在所述电子棋盘1上行棋时,所述电子棋盘1实时感知放置在棋盘上的所有的所述棋子2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所述电子棋盘1根据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对应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该第二棋局数据表示的是第二棋手行棋后的棋局数据,因此由第一棋局数据到第二棋局数据的改变就对应是第二棋手需要行棋的内容,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所述显示灯熄灭,则当前棋盘上的棋局即为第二棋局数据所对应的棋局,电子棋盘可以感应到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由此可以与第二棋局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第二棋手是否按提示行棋而与第二棋局数据相对应;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继续随第一棋手的行棋变化而由所述电子棋盘1识别和更新,所述第二棋局数据随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的更新而对应更新,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训练用棋盘系统,其中对于棋手而言使用的棋子和实际使用的棋子在外形结构上完全相同,当第一棋手进行训练时,第二棋手完全不需要懂得下棋就可以根据提示来行棋,或者也不需要有真实的第二棋手来下棋,第一棋手根据提示来为对方行棋即可。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棋手使用棋子进行训练,具有真实体验感,另一方面对手行棋则可以通过棋谱计算的方式进行行棋,这样行棋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计算进行,也就是根据棋手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棋子而获得的第一棋局数据,计算机对应计算得出第二棋局数据,然后通过显示灯点亮提醒进行行棋。这里,计算机产生的第二棋局数据可以根据棋手的训练水平而设置不同的难度,由此使得利用该系统下棋训练具有针对性。

这里,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分别是指下棋双方的棋子在电子棋盘上各个棋格所对应的棋子的数据,包括每个棋子的类型信息和在棋盘上的位置信息,由于棋子在棋格上的位置不断变换,棋子的数量也可能会减少或增加,因此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是一个随时间而动态变化的数据,这是因为双方棋手正在电子棋盘上行棋对弈。因此,需要对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不断的进行识别和更新。并且,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也是互为行棋条件,也就是说当第一棋局数据更新变化以后,第二棋局数据也会随后跟着变化,如此进行下去,该过程也正是体现了下棋双方的对抗过程。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棋钟4,所述电子棋盘1与所述棋钟4电连接并进行信息交互,当所述第一棋手在所述电子棋盘上有效落下所述棋子2后,按一下所述棋钟4,所述电子棋盘1则识别并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

这里,棋钟4是为实际下棋比赛中为下棋的双方棋手计时所用,因为在比赛过程中,一方棋手在对方棋手落棋以后,需要思考的时间是有限的,就需要棋钟为其计时,否则累计超过规定的时长则会被判负。该系统中增加了棋钟,有利于更加真实的模拟比赛过程。

优选的,所述电子棋盘1与所述棋钟4之间包括通信连接,用以传输电信号而相互交换信息。这种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数据接口,如rs232接口、usb接口等,也可以是无线数据接口,如蓝牙接口、红外接口、wifi。二者也包括供电连接,例如由电子棋盘1向所述棋钟4供电。

优选的,当棋手在所述电子棋盘上有效落棋,则按一下所述棋钟上的按键,所述电子棋盘则识别并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当棋局变化后及时获得新的第一棋局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棋局没有变化时而更新第一棋局数据,这样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存储次数,节省能耗。

优选的,为了避免棋手忘记按棋钟而不能及时更新第一棋局数据,还可以根据棋子动作对第一棋局数据进行定时识别和更新。就是从上次获得第一棋局数据后,若没有棋钟按下,但棋子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在时长超过一个阈值时,如2分钟,则由电子棋盘自动识别并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由此增强对第一棋局数据获取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电子棋盘还可以对第一棋局数据实时进行识别和更新。这种情况下,电子棋盘对行棋识别的方法是这样:在电子棋盘上所有棋子的动作(包括拿起、放下、平移等),电子棋盘都会感知到,但不是每一个棋子的动作都是有价值的,即无效行棋,但也不属于犯规,例如把一个棋子从a1格走到a5格,通常的做法是将这个棋子拿起来,放到a5格去,这里面就包括两个动作,拿起棋子和放下棋子。在实际行棋过程中,棋手很可能出现拿起该棋子后,先放到a3格思考了一会儿(手拿着棋子未松开,此时可以变更该棋子的位置且不犯规)然后重新拿起放到a5格,这个过程就包括了四个动作:棋子从a1格拿起、在a3格放下、再从a3格拿起、最后在a5格放下。上述行棋动作都会被电子棋盘感知,并识别真正有效的行棋步骤,即a1格走到a5格为有效行棋,而其中的行棋过程则包含有无效行棋的内容,如即a1格走到a3格为无效行棋。采用这种方法是能够扑捉棋手下棋的细节,不需要按棋钟,有利于监控棋手的心理变化状态,但是这种方式产生的第一棋局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使得电子棋盘始终处于识别更新第一棋局数据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电子棋盘中设置有计算器,当所述计算器每接收到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更新后,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得到需要更新的所述第二棋局数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子棋盘内设置有存储器,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向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次。由此可以提供行棋的数据记录,有利于复盘研讨训练过程。

另外,电子棋盘内还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存储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对存储器存储的棋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包括当存储器存入一个新的第一棋局数据后,控制器则将该新的第一棋局数据与前一次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发现新的第一棋局数据相对于前一次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的变化不符合行棋规则,则所述控制器做出违规判断,可以通过电子棋盘上设置的提示灯进行告警提示,并记录棋手犯规的累加次数。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棋盘1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经通信网络6向远程服务端5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5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得到需要更新的所述第二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将所述第二棋局数据经通信网络6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然后进一步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以上属于棋手和远程服务端5计算得到的第二棋局数据进行下棋训练,还可以通过远程服务端5为两个棋手进行对抗训练。

优选的,所述电子棋盘包括相同组成的第一电子棋盘和第二电子棋盘,均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远程服务端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行棋;同样,所述第二电子棋盘对应识别棋子得到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端,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可以看出,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再局限于通过计算机来计算棋谱,而是为两名棋手提供了隔空对弈的下棋训练方式,这种方式也适合于下棋的教学培训。例如,培训老师可以作为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一棋手行棋,而学员则可以作为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手行棋,二者互为对方的第二棋手,而其他学员则可以观看二者的教学下棋过程。同样,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隔空对弈训练,由培训老师进行监督观战及点评分析。因此,这种方式有利于在电子课堂中使用该棋盘系统。

这里的通信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模块既包括可以接入到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模块,也包括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模块或wifi模式的无线通信模块。

这里,远程服务端既可以是服务器或计算机,也可以是手机终端或pad等智能终端,通过该远程服务端可以实时远程存储并恢复显示棋局状态,并且根据棋谱来计算第二棋局数据,这样就可以使得一个远程服务端能够监控多个棋盘的下棋状态,为广大棋类爱好者提供一个服务平台。由于通信模块及时将棋局数据传递给远程服务端,因此电子棋盘可以不必再设置有存储器,对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的存储主要是由远程服务端来完成,这样可以减少电子棋盘的成本和功耗。

优选的,由于上述控制器能够对前后的棋局数据(包括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获得棋局数据的变化量,因此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对棋局数据传输时,可以只需要对当前棋局的变化量进行传输,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棋局数据传输的数据量,有利于提高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例如当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时,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尽管增加了纠错编码的额外数据,但有利于可靠传输。

优选的,电子棋盘内只需要设置有控制器和通信模块,而不用要额外的存储器,通过这种方式只需要利用控制器内部的缓存存储当前的棋局数据,当有新的棋局数据被采集后,则控制器与当前存储的棋局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只需将变化量作为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服务端。而在远程服务端,则从下棋一开始就根据接收的数据恢复存储每一个完整棋局数据的信息,这样就把数据存储的工作放在了远程服务端,这是因为远程服务端通常有较大的存储硬盘,而对于电子棋盘而言其主要任务在于实时准确的采集当前的棋局数据,这样可以降低电子棋盘进行数据存储的工作量,也可以降低能耗,使得电子棋盘在蓄电池供电时能够有更多的工作时长。

进一步优选的,在行棋过程中,当出现的电子棋盘掉电或故障时,其控制器内缓存的棋局数据可能会丢失,此时远程服务端判断出电子棋盘重新加电工作后,会将最接近的一次棋局数据(包括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反向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电子棋盘,然后再存储到控制器的缓存中,这样能够保证电子棋盘在掉电的情况下也能继续恢复工作而不影响双方棋手继续对弈。

优选的,上述存储器、通信模块和控制器也可以设置在棋钟内部,电子棋盘只需将棋局数据传输给棋钟即可,由棋钟完成上述存储、远程发送到监控端,以及棋局数据分析比对的功能。或者,上述存储器、通信模块和控制器在所述电子棋盘和棋钟内部均有设置,所述电子棋盘和棋钟均可以与远程服务端进行通信互联。因此,电子棋盘与棋钟之间不仅有供电连接,还有数据连接。

无论对于电子棋盘还是对于棋钟,在训练开始之前都需要进行初始化,例如对电子棋盘中的棋局数据要进行清零,对棋钟的时间也要进行复位清零,以及对电子棋盘和棋钟的工作性能进行检修,避免一些功能出现故障和问题。优选的,电子棋盘和棋钟受远程服务端控制或自身开关进行初始化操作,并分别对各种的工作性能进行自检,以及对二者之间的通信互联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远程服务端。由此可以提高对电子棋盘和棋钟的远程维护能力,减少人员维护的成本。

当使用棋钟下棋训练时,在行棋的过程中,棋手落棋以后可能会忘记按下棋钟的按键,而处于远端的另一棋手随之落棋以后正常按下棋钟按键,此时获得的第一棋局数据与前一个第一棋局数据相比则至少有两处棋子的位置变化(也可能有多处变化,例如一方的棋子被另一方吃掉)。因此,优选的,在第一棋局数据中还应该对应包括棋钟的按键信息和计时信息,用于记录每一步行棋的时间。这里的按键信息、计时信息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监控数据与第一棋局数据同步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服务端,图2显示这种数据结构。通过增加监控数据可以针对忘记按下棋钟的情况,可以对前后棋局数据的变化情况对中间没有识别更新的棋局情况进行判定,有利于增强对棋局监控的有效性。

优选的,针对不按棋钟的情况要依据评判规则,根据识别不按棋钟的次数分别进行警告、扣分和提前结束对弈的处理。而对于单步行棋超出规定的时长情况,也要根据评判规则分别进行警告、扣分和提前结束对弈的处理。优选的,棋钟上设置有评判提示灯,或者进行语音提示。通过这种棋盘数据、监控数据与评判规则的结合方式,能够提供评判记录的依据,向棋手提供有据可查的行棋信息。

进一步的,在供电方面,所述棋钟内置有蓄电池,所述棋钟与所述电子棋盘电源连接并向所述电子棋盘供电;或者所述电子棋盘内置有蓄电池,所述电子棋盘与所述棋钟电源连接并向所述棋钟供电。这两种方式要求电子棋盘与棋钟配合使用,彼此相互供电。另外,所述棋钟和所述电子棋盘可以均设置有外接蓄电池的直流电源接口,这样也可以通过充电宝等常用直流充电方式进行供电或充电。通过蓄电池供电将大大方便该电子棋盘的使用,不受场地供电限制,并且棋钟和电子棋盘配合使用,可以明显减少对蓄电池的数量要求。当然,该电子棋盘和/或棋钟也设置有交流电源接口。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对于该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实施例,其中,所述电子棋盘1包括棋盘面板11和棋盘底座12,所述棋盘面板11盖合在所述棋盘底座12的上部,并与所述棋盘底座12之间形成棋盘腔体13,在该棋盘腔体13内可以设置相应的控制电路板,包括上述控制器、存储器、通信模块,也用于安装蓄电池。

进一步的,在图3基础上,如图4所示,在所述棋盘面板11有多个棋格111,所述棋盘腔体13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棋格对应的感应格112,在每个所述感应格112内设置有传感器113。并且,为了增强感应效果,这些感应格112与棋盘面板的下表面临近设置的。优选的,对于中国象棋、围棋这类需要将棋子放置在棋格线的交叉点的情况,该棋格111与感应格112对应交错分布,也就是说每个棋格111对应的每一个顶点正好对应感应格112的中心点,这是因为每个棋格的顶点也就是行棋时棋子的落棋点,因此每个感应格112的中心点就是对应每一个落棋点,而这些落棋点是对应有编号的,依此用于表示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优选的,对于国际象棋这类棋子放置在棋格内的情况,该棋格111与感应格112对应重合分布。因此,应该根据棋的类别不同合理设置棋格与感应格的空间对应关系。

如图5所示,所述棋子2的内部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传感器113相对应的感应体21,当所述棋子2落入到一个棋格111的顶点附近时,对应的感应格112内的传感器113识别所述棋子2底部的所述感应体21,得到所述棋子2的所述棋子的类型信息,所述传感器113对应的所述感应格112则为所述棋子的位置信息,所述传感器113共同汇聚电连接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感应的所述棋子的类型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编号及位置确定所述棋子位置信息,由此形成与整个所述棋盘面板11上的所述棋子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棋局数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棋子2内的所述感应体21为带有棋子识别号的射频芯片。如图6所示,所述传感器113包括感应所述射频芯片的射频天线1131以及与所述射频天线1131电连接的读卡器1132,并且每个感应格112内设置一个所述射频天线1131,而至少有两个所述射频天线1131连接到同一个所述读卡器1132,所述读卡器共同汇聚电连接到所述控制器134。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节省成本、减少棋盘内的组成成分。

例如,国际象棋的电子棋盘下设置8×8=64个感应格,对应64个射频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并且每16个射频天线连接一个读卡器。这样只需要4个读卡器即可。而中国象棋棋盘下设置9×10=90个感应格,对应90个射频天线的阵列,并且每15个射频天线连接一个读卡器,需要6个读卡器。天线阵列可全覆盖整个棋盘且任一射频天线间互不重叠,既可以准确识别每个棋格上方的棋子信息,也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射频干扰。采用多个天线共用读卡器的方式可以通过循环扫描的方式进行棋子信息读取,既解决了相邻天线射频干扰的问题,也可以满足读取速度要求。

优选的,单个所述射频天线1131的尺寸大小占据单个所述感应格面积的85%~90%,对应的射频感应覆盖的范围对应单个所述感应格的面积。这种优化设置是基于天线射频信号本身有一定的覆盖延申性,如果所述射频天线1131面积与感应格相等时,射频感应覆盖区域大于100%,反而会在感应格间产生射频干扰,影响感应格边界的信号读取,也就是说在射频天线的物理尺寸上,并没有完全覆盖感应格,但在射频信号感应的空间范围上要覆盖到整个感应格,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得射频天线感应的范围覆盖到该感应格之内,对棋子落在该感应格之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进行准确识别,同时也不超出该感应格的范围,避免对邻格产生干扰。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避免相邻的感应格之间存在射频信号的干扰,在感应格之间设置有金属屏蔽层。如图7所示,例如用相互隔离的金属片135将各个感应格相互隔离,可以实现对每一个感应格的射频隔离,避免在射频识别过程中出现相邻格之间干扰而造成误识别。

进一步优选的,若是在行棋过程中出现两个相邻感应格都能够感应到棋子时,可以进行提示灯光或声音报警,提醒棋手将棋子放置在棋盘上棋格的准确位置。也可以不进行提示报警,避免影响棋手下棋,而是在远程服务端进行监控记录。

优选的,所述棋子内的所述感应体还包括磁铁,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干簧管,当所述棋子放置到所述棋格内后,对应的所述感应格内的所述干簧管受所述磁铁作用而吸合,控制对应的所述射频天线和读卡器工作,获取所述棋子的所述棋子类型信息和所述棋子位置信息。这种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准确识别棋子,并且还可以降低功耗,使得棋盘在没有落棋时可以处于休眠状态,而当检测到落棋以后进行识别和更新棋局数据。

优选的,所述棋格下方设置有导光板,所述显示灯点亮时通过所述导光板在所述棋格内均匀发光。图8显示了一种利用导光板将显示灯发光均匀布设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由下向上依次底垫v1、反光纸v2、导光板v3、棋格面板v4,这里主要是通过导光板将光线均匀分布在棋格所在的区域内,从而实现短距离、大视场的匀光效果。优选的,棋格面板v4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增加图案,使得该面板上的图案部分或非图案部分发光,起到提示效果。

基于同一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行棋监控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基于上述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步骤:

步骤s101:识别棋局,当第一棋手使用所述棋子在所述电子棋盘上行棋时,电子棋盘识别放置在所述电子棋盘上的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

步骤s102:显示棋局,所述电子棋盘根据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对应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并通过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所述显示灯熄灭;

步骤s103:更新棋局,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继续随所述第一棋手的行棋变化而更新,所述第二棋局数据随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的更新而对应更新,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01还包括定时进行棋局数据的识别更新。当上一次棋钟的计时按键被按下后,若经过一定时长没有再次被按下计时按键,则由所述电子棋盘自动扫描识别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由此减少和避免由于棋手的误操作带来的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01中还包括在电子棋盘中存储所述第一棋局数据,主要是通过在电子棋盘设置控制器和存储器的方式加以实现,如前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01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棋局数据中增加监控数据,监控数据主要是包括与第一棋局数据相关的棋钟的按键类型信息、计时信息。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02显示棋局中,所述电子棋盘中设置有计算器,当所述计算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棋局数据后,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产生所述第二棋局数据。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01中,该系统还包括棋钟,所述电子棋盘与所述棋钟电连接并进行信息交互,当所述第一棋手在所述电子棋盘上有效落下所述棋子后,按一下所述棋钟,所述电子棋盘则识别并更新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

优选的,上述步骤s102和s103可以合并,所述电子棋盘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远程服务端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根据行棋规则对应计算得到需要更新的所述第二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将所述第二棋局数据发送给所述通信模块,然后进一步通过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

优选的,上述步骤s102和s103可以合并,所述电子棋盘包括相同组成的第一电子棋盘和第二电子棋盘,均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每更新一次,则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远程服务端发送一次所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行棋;同样,所述第二电子棋盘对应识别其棋子得到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然后反向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端,所述远程服务端将所述第二电子棋盘的第一棋局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通信模块,然后作为所述第一电子棋盘的第二棋局数据通过所述电子棋盘的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行棋。

进一步优选的,在上述步骤s103中,当远程服务端不能连续接收到第一棋局数据时,可以认定为所述电子棋盘出现故障,当重新建立通信连接后,远程监控端将最近一次的第一棋局数据和第二棋局数据反向传输给电子棋盘,供电子棋盘恢复故障之前的棋局状态。优选的,远程服务端与电子棋盘建立心跳保持,一旦超过设定的时长周期没有收到新的第一棋局数据,则就产生故障告警提示信息。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在上述步骤s101中准确识别和更新第一棋局数据,所述电子棋盘还通过设置感应格、射频天线、读卡器,以及对应在棋子中设置射频芯片的方式进行棋子类型信息和棋子位置信息的读取和识别。具体内容参考前述,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训练用电子棋盘系统及行棋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电子棋盘、棋子,在电子棋盘的棋格设置有提示行棋的显示灯,当第一棋手使用棋子在电子棋盘上行棋时,电子棋盘实时感知棋子的类型信息和位置信息,形成第一棋局数据,电子棋盘根据第一棋局数据对应模拟产生表示第二棋手行棋的第二棋局数据,并通过所述棋格的显示灯点亮提示第二棋手行棋,第二棋手根据提示行棋后,显示灯熄灭。第二棋局数据可以根据第一棋手的训练水平而调整设置。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棋类训练中的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强、训练过程难以复盘分析、不能模拟实际比赛的现场体验的问题,具有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