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篮球发球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362发布日期:2018-08-28 23:0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篮球自动发球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篮球训练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方便性,通常会使用大量的篮球进行训练。然而,大量地使用篮球不仅会导致陪练人员的运动量会非常高,使陪练人员容易疲劳,而且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实用新型了以利用机械臂弹力发球的发球机,此类设备主要是通过撞击的方式将篮球击打出去,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发球,将陪练人员解放出来。然而,现在的篮球发球装备多数存在发球力度不易控制,设备结构复杂,角度调整和方向控制不方便,采用摆臂结构或撞击方式导致设备体积大,且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使用时间长了也较容易损伤篮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发球方向、力度和角度调整易控制、整体体积较小、安全性高的自动篮球发球装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篮球发球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控制机构、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控制机构、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机架上,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连接控制机构,其中,

发球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发球轮,发球轮之间的间隙构成发球通道,发球轮连接有发球马达形成相邻发球轮的相向旋转驱动结构;通过相邻发球轮的相向旋转将篮球迅速向前甩出形成篮球的发球结构;

送球机构包括有一弧形结构的下球槽,下球槽的上部入口为篮球进入部位,下球槽的下部出口与发球通道对接,发球轮安装于下球槽的下部出口处。

发球机构包括沿上下排列设置的两个发球轮,其中,上面发球轮为动发球轮,下面的为定发球轮,动发球轮和定发球轮分别连接有发球马达。

进一步地,所述动发球轮通过其发球马达的传动轴安装在两动发球轮安装板上,两动发球轮安装板固定在一动发球轮固定板上;动发球轮固定板连接于一发球力度调节蜗轮的下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的上部连接于一蜗轮固定板上,蜗轮固定板连同动发球轮一起安装于下球槽的上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啮合一发球力度调节蜗杆,发球力度调节蜗杆朝外伸出形成与发球力度调节蜗轮配合对动发球轮上下位置的调节结构;通过旋转发球力度调节蜗杆带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发球力度调节蜗轮带着动发球轮固定板上下移动,使动发球轮上下移动以调节动发球轮与定发球轮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发球的力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发球轮通过其发球马达的传动轴安装在两定发球轮安装板上,两定发球轮安装板固定在一定发球轮固定板上,定发球轮固定板连同定发球轮一起安装于下球槽的下端,且定发球轮的一部分伸出于下球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球槽的上部两侧通过转轴与连接板及支撑板的上部连接形成可旋转结构,且下球槽支撑于连接板上,连接板朝前方倾斜伸出与支撑板形成有夹角;所述定发球轮固定板与连接板的下端连接固定,支撑板固定于一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通过一轴承安装于一齿轮上,该齿轮与一旋转电机的传动轴连接形成对底板、送球机构及发球机构的水平旋转结构,旋转电机安装于底板上,底板安装于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连接一发球角度调节杆,发球角度调节杆通过一连杆连接一发球角度调节蜗轮形成弯曲连杆结构,发球角度调节蜗轮啮合一发球角度调节蜗杆形成对发球机构及送球机构的倾斜角度调节结构,发球角度调节蜗轮的一端从支撑板中伸出于连杆连接;旋转发球角度调节蜗杆带动发球角度调节蜗轮旋转,发球角度调节蜗轮带动连杆转动,连杆拉动发球角度调节杆,发球角度调节杆拉动连接板,带着下球槽一起转动以改变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在机架上设置有下球机构,下球机构与下球槽的上部入口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下球机构包括有下球架,下球架为倾斜结构,其落球口低于接球端,且落球口与下球槽的入口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下球机构还包括有放球框,在放球框的后面设有下球马达,下球马达通过下球齿轮连接有一可上下运动的滑杆,下球齿轮安装于一下球机箱中,而下球机箱安装于机架上,滑杆从下球架的上方对准落球口形成对处于落球口的篮球的下球结构。下球马达工作,通过下球齿轮使滑杆上下运动,当下球架中有球时,滑杆就会将球压入到下球槽中进行发球。

篮球从下球架落入到下球槽中,顺着下球槽的弧度滚落至动发球轮与定发球轮之间的发球通道中,由于两发球轮的中间距离小于篮球直径,两发球轮高速旋转,篮球与发球轮产生摩擦和挤压而发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机构的控制,在发球轮和下球槽的相互配合下,可以快速、顺畅地将篮球发出,而篮球的发球角度、发球方向及发球力度可分别通过发球角度调节蜗杆、旋转电机及发球力度调节蜗杆进行灵活调节,操作控制更为方便,并且改变了传统以摆臂或撞击等方式发球,使装置的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同时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向发球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向发球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向发球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机架,21为底板,22为旋转电机,23为齿轮,24为轴承,31为下球槽,32为支撑板,33为连接板,41为动发球轮,42为定发球轮,43为发球马达,44为动发球轮安装板,45为定发球轮固定板,46为定发球轮安装板,51为发球角度调节蜗杆,52为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3为发球角度调节杆,54为连杆,61为发球力度调节蜗杆,62为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3为蜗轮固定板,64为蜗杆固定板,65为动发球轮固定板,71为下球架,72为放球框,73为下球马达,74为下球齿轮,75为滑杆,76为下球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所述自动篮球发球装备,包括机架1、控制机构、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控制机构、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机架1上,发球机构和送球机构连接控制机构,其中,

发球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发球轮,发球轮之间的间隙构成发球通道,发球轮连接有发球马达43形成相邻发球轮的相向旋转驱动结构;通过相邻发球轮的相向旋转将篮球迅速向前甩出;

送球机构包括有一弧形结构的下球槽31,下球槽31的上部入口为篮球进入部位,下球槽31的下部出口与发球通道对接,发球轮安装于下球槽31的下部出口处。

所述发球轮包括有按上下相对排列的动发球轮41和定发球轮42,其中,上面发球轮为动发球轮41,下面的为定发球轮42,动发球轮41和定发球轮42分别连接有发球马达43。

所述动发球轮41通过其发球马达43的传动轴安装在两动发球轮安装板44上,两动发球轮安装板44固定在一动发球轮固定板65上;动发球轮固定板65连接于一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的下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的上部连接于一蜗轮固定板63上,蜗轮固定板63连同动发球轮一起安装于下球槽31的上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啮合一发球力度调节蜗杆61,发球力度调节蜗杆61朝外伸出形成与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配合对动发球轮41上下位置的调节结构;通过旋转发球力度调节蜗杆61带动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发球力度调节蜗轮62带着动发球轮固定板65上下移动,使动发球轮41上下移动以调节动发球轮41与定发球轮4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发球的力度。

所述定发球轮42通过其发球马达43的传动轴安装在两定发球轮安装板46上,两定发球轮安装板46固定在一定发球轮固定板45上,定发球轮固定板45连同定发球轮42一起安装于下球槽31的下端,且定发球轮42的一部分伸出于下球槽31内。

所述下球槽31的上部两侧通过转轴与连接板33及支撑板32的上部连接形成可旋转结构,且下球槽31支撑于连接板33上,连接板33朝前方倾斜伸出与支撑板32形成有夹角;所述定发球轮固定板45与连接板33的下端连接固定,支撑板32固定于一底板21上。

所述底板21通过一轴承24安装于一齿轮23上,该齿轮23与一旋转电机22的传动轴连接形成对底板21、送球机构及发球机构的水平旋转结构,旋转电机22安装于底板21上,底板21安装于机架1上。

所述连接板33连接一发球角度调节杆53,发球角度调节杆53通过一连杆54连接一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2形成弯曲连杆结构,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2啮合一发球角度调节蜗杆51形成对发球机构及送球机构的倾斜角度调节结构,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2的一端从支撑板32中伸出于连杆54连接;旋转发球角度调节蜗杆51带动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2旋转,发球角度调节蜗轮52带动连杆54转动,连杆54拉动发球角度调节杆53,发球角度调节杆53拉动连接板33,带着下球槽31一起转动以改变倾斜角度,实现对篮球发球角度的控制。

在机架1上设置有下球机构,下球机构与下球槽31的上部入口对齐。

所述下球机构包括有下球架71,下球架71为倾斜结构,其落球口低于接球端,且落球口与下球槽31的入口正对。

所述下球机构还包括有放球框72,在放球框72的后面设有下球马达73,下球马达73通过下球齿轮74连接有一可上下运动的滑杆75,下球齿轮74安装于一下球机箱76中,而下球机箱76安装于机架1上,滑杆75从下球架71的上方对准落球口形成对处于落球口的篮球的下球结构。篮球从放球框72放入,下球马达73工作,通过下球齿轮74使滑杆75上下运动,当下球架71中有球时,滑杆75就会将球压入到下球槽31中进行发球。

篮球从下球架71落入到下球槽31中,顺着下球槽31的弧度滚落至动发球轮41与定发球轮42之间的发球通道中,由于两发球轮的中间距离小于篮球直径,两发球轮高速旋转,篮球与发球轮产生摩擦和挤压而发射出去。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