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7820发布日期:2018-09-14 21:13阅读:20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康复踏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康复训练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热点话题。由于中风、偏瘫、骨折或者肌肉断裂等疾病引起的下肢障碍性损伤的病例呈现上升趋势。

而针对此类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物理训练,使患者的神经与肌肉逐渐产生动作记忆,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物理训练可分为徒手的训练和借助器械的训练两种,其中,借助器械的训练通常会比徒手训练具有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物理训练中最受广大医患人员认可的方法就是借助不同器械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训练。而其中主要针对下肢康复的医疗设备有:滚筒、圆球、翘起板、弹簧床、自行车、登山器、PH—A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等。在这之中借助康复自行车训练治疗下肢损伤,对恢复自身的肌力与耐力以及关节灵活性都有很好的效果。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大多是工字型,其稳定性不够,并且此类器械不能实现患者康复锻炼是全身协调运动,康复效果不明显;现有的康复踏车其座椅过高,有调节功能的座椅大多都是手动调节,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且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如果不能控制训练时长以及强度,容易导致运动过猛或者运动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康复踏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康复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端的前支架、设置在车架后端的后支架,后支架上设置有车座;其车架为方形,车架的棱边和棱角设置有圆角过渡,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前后两个支撑座,前端的支撑座连接有滑轮;车架内部设置有摩擦轮,车架上还设置有脚蹬,脚蹬通过助力杆与摩擦轮连接;前支架上端设置有扶手;前支架与扶手连接处设置有显示装置。

优选的,显示装置后端设置有投影装置。

优选的,车座下端以及显示装置下端设置有电动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后支架内部的电机以及丝杠升降装置。

优选的,车座下端以及显示装置下端设置有可伸缩包覆层。

优选的,车架内部还设置有时钟装置,与显示装置连接。

优选的,扶手上设置有光电式心率传感器,与显示装置连接。

优选的,车座上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与显示装置连接。

优选的,脚蹬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与显示装置连接。

优选的,与显示装置连接的还有无线传输模块。

优选的,车架内部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显示装置前方设置有控制按钮,与电源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康复踏车,其车架设置为方形,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患者在使用此康复踏车时的稳定性,在车架的棱边和棱角设置有圆角过渡,避免患者在使用时磕碰到棱边而受伤;其车座以及显示装置设置为电动升降,保证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轻松地上下康复踏车;车座以及扶手在车架内部设置有时钟装置以及传感器,可以监测患者训练的时长以及患者的心率、体重、训练强度等信息,并通过显示装置显示,方便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设置有该设备操作简单,满足患者的日常康复使用,保证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连接图。

其中,1-显示装置、2-扶手、3-车座、4-脚蹬、5-支撑座、6-滑轮、7-车架、8-前支架、9-后支架、10-助力杆、11-摩擦轮、12-投影装置、13-电动升降装置、14-时钟装置、15-光电式心率传感器、16-重量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8-无线传输模块、19-电源模块、2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举例证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施,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实用新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其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本文的附图和说明本质上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康复踏车,包括车架7、设置在车架7前端的前支架8、设置在车架7后端的后支架9,后支架9上设置有车座3;其车架7为方形,车架7的棱边和棱角设置有圆角过渡,且棱角的圆角大于棱边的圆角,车架7前方的平面为向后方倾斜的斜面,车架7后方的平面为向前倾斜的斜面,可减少车架7的体积,同时保证车架7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车架7的底部设置有前后两个支撑座5,加固车架7的稳定性,前方的支撑座5两端连接有滑轮6,便于踏车的移动,解决了固定设备不能移动的问题,并可以在滑轮6上设置有卡死装置,保证患者在运动时踏车的稳定停放;在车架7内部设置有摩擦轮11,避免了传统轮子设置在外部对使用者产生安全隐患,车架7上还设置有脚蹬4,脚蹬4通过助力杆10与摩擦轮11连接,这种摩擦轮11与脚蹬4以及车架7有机结合成一体更实现了踏车外观的简洁美观,在脚蹬4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固定患者脚的可拆卸式粘带,以根据每个人的脚的尺寸大小调节粘带,避免康复运动时脚不小心脱离脚蹬4,导致患者跌落。

前支架8上端设置有扶手2,前支架8与扶手2连接处设置有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后端设置有投影装置12,当患者在运动时通过控制按钮20打开投影装置12,可以投影显示装置1中的内容到前方屏幕中,大屏更便于观看;也可以在投影装置12上设置接口,可以外接视频或图片以及音乐投影到康复踏车前方的屏幕,增加运动时的体验,让患者身心愉悦;在投影装置12下方还可以设置有置物槽,当投影装置12外接手机时可以放置手机,也可以存放患者携带的一些物品。

实施例2

如图1-4,后支架9上端以及前支架8上端都设置有电动升降装置13,电动升降装置13包括设置在后支架9内部的电机以及丝杠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13与电源模块19以及控制按钮20连接,当患者使用时,通过控制按钮20控制后支架9上端的电动升降装置13,使车座3降下来,最低可降到40cm,也就是车架的高度,便于患者跨坐到车座3上,坐上之后再通过控制按钮20使车座3升高到舒适位置,再通过控制按钮20控制前支架8上端的电动升降装置13,使显示装置1和扶手2的高度最适合患者,提高运动时的舒适感。

前支架8上端以及后支架9上端也就是在电动升降装置13的位置设置有可伸缩包覆层,包覆层可以跟随电动升降装置13的升降而升降;可伸缩包覆层的材质为耐磨橡胶材料,以保证多次重复的伸缩使用。

实施例3

如图1-4,在车架7内部还设置有时钟装置14,与显示装置1连接,时钟装置14监测患者的运动时长,并通过显示装置1将时长显示给使用者,使用者可以规范自己的运动时长,使康复运动的效果更好。

在车座3设置的重量传感器16以测量出患者的体重信息并将数据通过显示装置1显示。

在扶手2上设置的光电式心率传感器15,测量出患者在训练前以及运动时的心率并通过显示装置1显示各项数据。

还可以在脚蹬4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7,可以监测患者在蹬踏过程中使用的力度,并通过显示装置1显示。

如果患者训练过猛,扶手2上的光电式心率传感器15监测到患者的心率过快,并及时通过显示装置1显示,以提醒患者降低训练强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

还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18,可以将显示装置1的各项数据包括运动时长、重量传感器16监测的体重信息、光电式心率传感器15监测的心率状态以及压力传感器17监测的训练强度信息等都上传到云端数据库,用户可以看到自己各个时期的运动以及身体状态数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