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麻将机升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448发布日期:2018-08-28 23:0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麻将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麻将机升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麻将机升牌装置,其升牌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根设置于承牌板下方的升降导柱和导向轴座,所述升降导柱的一端与承牌板的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插入导向轴座上设有的导向孔中,在升牌传动机构推动承牌板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升降导柱沿导向孔上下移动来保持承牌板的运行平稳,该类升牌导向机构,其承牌板的摇摆偏差值与自身升降高度成正比,在承牌板上升过程中,升降导柱与导向孔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少,承牌板的摇摆偏差值逐渐增大,承牌板处于最高点时,摇摆偏差值最大,承牌板与台面板的升牌口对接偏差值较大,接合面缝隙大,升牌不稳定,易发生承牌板与台面板相顶的故障,还容易发出噪音,另外为了维持承牌板在升降过程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升降导柱与导向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受升降导柱的长度与导向孔深度的限制,该类升牌导向机构的承牌板的上下有效升降高度一般小于升降导柱长度和导向孔总长度的二分之一,比如升降导柱长5CM,导向孔深度5CM,则承牌板的有效升降高度小于5CM,局限了麻将机精简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升牌导向机构升牌平稳,承牌板升降高度超出升降导柱长度二分之一的新型麻将机升牌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麻将机升牌装置,包括承牌板、升牌传动机构和升牌导向机构,所述升牌传动机构设置于承牌板下方能够驱动承牌板上下移动,所述升牌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承牌板左侧的左升牌导向机构和设置于承牌板右侧的右升牌导向机构,所述左升牌导向机构包括左固定座、左第一导滑体、左第二导滑体和左连接臂,所述左固定座与麻将机的花格板连接固定,所述左第一导滑体设置在左固定座上、并所述左第一导滑体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位于承牌板垂直投影区域之外,所述左第二导滑体设置成与左第一导滑体配合能够沿左第一导滑体上下滑动,所述左第二导滑体通过左连接臂与承牌板连接固定,所述右升牌导向机构包括右固定座、右第一导滑体、右第二导滑体和右连接臂,所述右固定座与麻将机的花格板连接固定,所述右第一导滑体设置在右固定座上、并所述右第一导滑体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位于承牌板垂直投影区域之外,所述右第二导滑体设置成与右第一导滑体配合能够沿右第一导滑体上下滑动,所述右第二导滑体通过右连接臂与承牌板连接固定。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第一导滑体分别设置于承牌板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承牌板投影区域之外,在承牌板升降过程中不会阻挡承牌板,使承牌板的有效升降高度接近第一导滑体的长度,第一导滑体的长度可以做的相对较短,有利于麻将机的精简设计,同时承牌板通过连接臂与第二导滑体连接固定,在承牌板升降过程中,第二导滑体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而且与第一导滑体的接触面积始终如一,可以保证承牌板不易晃动错位,升降过程平稳。

优选地,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左升降导柱,所述左升降导柱的底端与左固定座连接固定,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柱配合的左滑套,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右升降导柱,所述右升降导柱的底端与右固定座连接固定,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柱配合的右滑套。

优选地,所述承牌板的形状为矩形,包括第一对称线和第二对称线,所述第一对称线与承牌板的长边平行,第二对称线与承牌板的短边平行。

优选地,左滑套的轴线和右滑套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通过承牌板的重心。该结构设置能够保证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两侧的板面连同对应侧连接臂及滑套的整体重量维持平衡状态,承牌板能够相对升降导柱维持水平状态升降,此时左、右滑套分别沿左、右升降导柱升降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最小,升降最顺畅、平稳。

优选地,所述左滑套和右滑套设置成位于承牌板的对角线延长线上,或位于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上。

优选地,所述左滑套的轴线和右滑套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相交,相交角的角度小于45度,所述平面与承牌板的重心的距离小于承牌板的短边二分之一宽度。该结构设置能够使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两侧的板面连同对应侧连接臂及滑套的整体重量相差较小,承牌板升降时相对升降导柱的倾斜趋势较小,此时左、右滑套分别沿左、右升降导柱升降时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对较小,升降比较顺畅、平稳。

优选地,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左升降导滑槽的左升降轴座,所述左升降导滑槽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所述左升降轴座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连通能够容左连接臂上下滑动的槽口,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滑槽配合的左滑块,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右升降导滑槽的右升降轴座,所述右升降导滑槽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所述右升降轴座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连通能够容左连接臂上下滑动的槽口,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滑槽配合的右滑块。

所述左升降轴座与左固定座一体成型,所述右升降轴座与右固定座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左升降导柱,所述左升降导柱的底端与左固定座连接固定,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柱配合的左滑套,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右升降导滑槽的右升降轴座,所述右升降导滑槽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所述右升降轴座的侧壁设置有与右升降导滑槽连通能够容右连接臂上下滑动的槽口,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滑槽配合的右滑块。

优选地,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左升降导滑槽的左升降轴座,所述左升降导滑槽相对承牌板垂直设置,所述左升降轴座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连通能够容左连接臂上下滑动的槽口,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滑槽配合的左滑块,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右升降导柱,所述右升降导柱的底端与右固定座连接固定,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柱配合的右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材料简单,易安装,易调节,性能稳定,实用效果显著,相对传统麻将机升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承牌板有效升降工作幅度只受升降导柱的长度限制,减少了设置导向孔需要的空间,为麻将机精简化设计拓展了空间技术条件,同时实现了承牌板摇摆偏差值与自身升降高度无关,承牌板在各状态下的水平摇摆偏差值恒定且最小化,升牌稳定,承牌板升降时的噪音小甚至没有噪音,承牌板能够与台面板精准对接,避免了承牌板与台面板出现错位发生顶板故障,台面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右滑套设置于承牌板对角线延长线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右滑套设置于承牌板第一对称线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右滑套的轴线所在平面与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相交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左、右升降轴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中:1-承牌板、2-花格板、3-升牌传动机构、4-左升牌导向机构、41-左固定座、42-左升降导柱、43-左滑套、44-左连接臂、5-右升牌导向机构、51-右固定座、52-右升降导柱、53-右滑套、54-右连接臂、A-第一对称线、B-第二对称线、C-对角线延长线、a-相交角、6-左升降轴座、61-左升降导滑槽、7-右升降轴座、71-右升降导滑槽、8-左滑块、9-右滑块、1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承牌板1、升牌传动机构3和升牌导向机构,所述升牌传动机构3设置于承牌板1下方与花格板2连接能够支撑承牌板1的第一对称线A位置驱动承牌板1上下垂直移动,所述升牌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承牌板1左侧的左升牌导向机构4和设置于承牌板1右侧的右升牌导向机构5,所述左升牌导向机构4包括左固定座41、左第一导滑体、左第二导滑体和左连接臂44,在本实施例中,左第一导滑体为左升降导柱42、左第二导滑体为左滑套43,所述左固定座41为独立部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于麻将机的花格板2的左侧,或左固定座41由花格板2一体成型,所述左升降导柱42的底端与左固定座41连接固定、并所述左升降导柱42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位于承牌板1垂直投影区域之外,以能够不阻挡承牌板1的升降,所述左滑套43套装在左升降导柱42上能够沿左升降导柱42上下滑动,所述左滑套43通过左连接臂44与承牌板1底面连接固定,所述右升牌导向机构5包括右固定座51、右第一导滑体、右第二导滑体和右连接臂54,在本实施例中,右第一导滑体为右升降导柱52、右第二导滑体为右滑套53,所述右固定座51为独立部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于麻将机的花格板2的右侧,或右固定座51由花格板2一体成型,所述右升降导柱52的底端与右固定座51连接固定、并所述右升降导柱52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位于承牌板1垂直投影区域之外,以能够不阻挡承牌板1的升降,所述右滑套53套装在右升降导柱52上能够沿右升降导柱52上下滑动,所述右滑套53通过右连接臂54与承牌板1的底面连接固定。以上结构中,所述左、右升降导柱42、52的顶端为开放式结构,左滑套43可以从左升降导柱42的顶端套入,右滑套53可以从右升降导柱52的顶端套入,另外,滑套可以是与连接臂一体成型,或是与连接臂焊接连接固定,连接臂通过螺丝与承牌板1连接固定。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承牌板1的形状为矩形,包括第一对称线A和第二对称线B,所述第一对称线A与承牌板1的长边平行,第二对称线B与承牌板1的短边平行,为了能够保证承牌板1的第一对称线A上下两侧的板面连同对应侧连接臂及滑套的整体重量维持平衡状态,承牌板1能够相对升降导柱维持水平状态顺畅、平稳升降,所述左滑套43和右滑套53以承牌板1的重心11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比如,如图2所示,所述左滑套43和右滑套53设置成位于承牌板1的对角线延长线C上,如图3所示,或位于承牌板的第一对称线A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保证承牌板1的第一对称线A上下两侧的板面连同对应侧连接臂及滑套的整体重量相差较小,承牌板1升降时相对升降导柱的倾斜趋势较小,承牌板1能够相对升降导柱比较顺畅、平稳地升降,所述左滑套43的轴线和右滑套53的轴线设置成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与承牌板1的第一对称线A相交,相交角a的角度小于45度,所述平面与承牌板1的重心11的距离小于承牌板1的短边二分之一宽度,以减少左、右滑套分别沿左、右升降导柱升降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实现承牌板1的平稳升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左升降导滑槽61的左升降轴座6,所述左升降导滑槽61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所述左升降轴座6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61连通能够容左连接臂44上下滑动的槽口10,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滑槽61配合的左滑块8,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右升降导滑槽71的右升降轴座7,所述右升降导滑槽71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所述右升降轴座7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71连通能够容右连接臂54上下滑动的槽口10,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滑槽71配合的右滑块9。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升降轴座6、7可以是独立部件,分别与左、右固定座41、51连接固定,也可以是分别与左、右固定座41、51一体成型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左升降导柱42,所述左升降导柱42的底端与左固定座41连接固定,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柱42配合的左滑套43,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右升降导滑槽71的右升降轴座7,所述右升降导滑槽71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所述右升降轴座7的侧壁设置有与右升降导滑槽71连通能够容右连接臂54上下滑动的槽口10,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滑槽71配合的右滑块9。

在本实施例中,右升降轴座7可以是独立部件与右固定座51连接固定,也可以是与右固定座51一体成型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左第一导滑体为设置有左升降导滑槽61的左升降轴座6,所述左升降导滑槽61相对承牌板1垂直设置,所述左升降轴座6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升降导滑槽61连通能够容左连接臂44上下滑动的槽口10,所述左第二导滑体为与左升降导滑槽61配合的左滑块8,所述右第一导滑体为右升降导柱52,所述右升降导柱52的底端与右固定座51连接固定,所述右第二导滑体为与右升降导柱52配合的右滑套53。

在本实施例中,左升降轴座6可以是独立部件与左固定座41连接固定,也可以是与左固定座41一体成型的。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