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407发布日期:2018-11-16 21:23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羽毛球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羽毛球筒。



背景技术:

羽毛球运动在人群中的普及度较高,在羽毛球运动中羽毛球属于易耗品,因为在运动过程中羽毛球的羽状裙部容易损坏,需要不时的更换新的羽毛球。目前,羽毛球都是装在羽毛球筒内部,由于羽毛球筒的长度较大,筒部开口较小,对于位于羽毛球筒底部的羽毛球,成人的手无法伸入羽毛球筒的底部,在不损坏羽毛球筒的前提下无法轻易的拿取底部的羽毛球。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为首先翻转羽毛球筒,使其开口朝下,然后敲击羽毛球筒的底部,才能取出,导致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羽毛球筒,在不损坏羽毛球筒的前提下能够更为便捷的取出羽毛球筒底部的羽毛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羽毛球筒,包括筒体、顶盖和底盖,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下筒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筒体的两侧均设有条形开口,所述下筒体内部靠近底盖的位置还设有球托;所述底盖上设有限位通孔和按压片,所述按压片与球托之间还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件;所述球托包括用于支撑羽毛球羽状裙部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两侧设有与下筒体两侧相抵的弹性卡和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通孔为倒T字形通孔,所述按压片位于限位通孔内部,且能够在倒T字形通孔内部横截面较大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片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按压片。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球托的底部,另一端贯穿限位通孔固定在按压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和件为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所述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的横向端部沿着下筒体两侧的条形开口向外延伸,直至与下筒体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为圆弧形凸起,所述弹性卡和件的一侧与凸起的两端紧密粘合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上均匀的设有多个减重孔。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羽毛球筒首先通过位于按压片与球托之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件、弹性卡和件和条形开口的设计,随着羽毛球筒内部羽毛球个数的不断减少,球托沿着条形开口在下筒体内部的位置不断上移,直至弹性卡和件移动至条形开口顶部,方便使用者拿取羽毛球。在此基础上,通过按压片的设计,能够通过按压底部的按压片,使得弹性件继续发生弹性形变,储存更大的形变能,于此同时,通过夹紧弹性卡和件,使其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与下筒体的发生分离,发生更大弹性形变的弹性件带动球托继续向上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卡和件逐渐恢复,待恢复原状时,弹性卡和件固定在下筒体两侧,能够轻易的拿取最底部的羽毛球。除此之外,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且上筒体与下筒体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底部的羽毛球的拿取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羽毛球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21-条形开口、3-顶盖、4-底盖、41-限位通孔、42-按压片、5-球托、51-凸起、52-弹性卡和件、53-减重孔、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

参考图1-3,一种新型羽毛球筒,包括筒体、顶盖3和底盖4,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所述上筒体1与下筒体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下筒体2的两侧均设有条形开口21,所述下筒体2内部靠近底盖4的位置还设有球托5;所述底盖4上设有限位通孔41和按压片42,所述按压片42与球托5之间还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件6;所述球托5包括用于支撑羽毛球羽状裙部的凸起51,所述凸起51的两侧设有与下筒体3两侧相抵的弹性卡和件52。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开口21位于下筒体2两侧的中下部(如图3所示位置),上筒体1与下筒体2为螺纹连接,上筒体1的底部设有外螺纹,下筒体2的顶部设有与上筒体1底部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顶盖3和底盖4与筒体的连接也优选为螺纹连接或其它类似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所述限位通孔41为倒T字形通孔,所述按压片42位于限位通孔41内部,且能够在倒T字形通孔内部横截面较大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片42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按压片。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所述每个弹性件6的一端固定在球托5的底部,另一端贯穿限位通孔42固定在压片42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所述弹性卡和件52为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所述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的横向端部沿着下筒体2两侧的条形开口21向外延伸,直至与下筒体2的外表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的横向端部的宽度与条形开口21的宽度相等。所述倒L形结构的弹性卡和件的竖向端部的一侧抵靠在下筒体2的内壁上,或者距下筒体2的内壁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所述凸起51为圆弧形凸起,所述弹性卡和件52的一侧与凸起51的两端通过粘合剂紧密粘合成一体。

进一步地,参考图1-2,所述凸起51上均匀的设有多个减重孔53,能够减轻球托5的重量,一方面使得弹性卡和件52能更好的固定在下筒体的侧壁,另一方面使得弹性件6带动球托5向上移动的距离更远。

本实施例所述新型羽毛球筒能够随着内部羽毛球的不断较少,球托向上移动,直至下筒体2两侧的条形开口21的顶部,当需要拿取最底部的羽毛球时,通过按压底部的按压片42,使得弹性件6继续发生弹性形变,储存更大的形变能,于此同时,通过夹紧弹性卡和件52,使其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与下筒体2侧壁发生分离,此时发生更大弹性形变的弹性件6带动球托5向上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卡和件52逐渐恢复,待恢复原状时,由于球托5在弹性卡和件52横向端部处的宽度大于下筒体2的内径,使得弹性卡和件52横向端部与下筒体2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球托5在下筒体2内部的位置相对固定,能够轻易的拿取最底部的羽毛球。拿取后拆卸上筒体1,恢复球托5至下筒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羽毛球筒能够重复使用,利用率较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