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2137发布日期:2018-09-01 03:0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



背景技术: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在练习武术,而在中华武术中武器技艺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各种兵器种类数目繁多,形状千奇百怪,所以在现实使用中存放武术器材的架子大多体积庞大,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新型可折叠式武术器材架,从而大大的缓解了体积大这个问题。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新型的可折叠式武术器材架对提高武术场地利用效率,解决传统武术器材架占据空间大等问题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目前现有新型的可折叠式的武术器材架仍有不足之处:在现有武术器材架的使用中,当人们在转移武术器材时,要先将摆在武术器材架上的武器全部取下,然后才能将武术器材架进行收缩或折叠,等到了目的地把武术器材架组装好后,再将各种武术器材摆好,所以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就造成了大量的时间的浪费。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以解决在现有武术器材架的使用中,当人们在转移武术器材时,要先将摆在武术器材架上的武器全部取下,然后才能将武术器材架收缩或折叠,等到了目的地把武术器材架组装好后再将各种武术器材摆好,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时间被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武术器材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包括插销、顶扣、脚撑、固定栓、一号固定板、插孔、连接套筒、二号固定板、三号固定板、四号固定板、底扣、挂扣、横撑和万向轮;所述一号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顶扣,且一号固定板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与二号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且一号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两个所述脚撑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与一号固定板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脚撑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固定嵌入安装有一个固定栓;所述一号固定板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且一号固定板的一侧底部还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所述二号固定板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与三号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且二号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二号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且二号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二号固定板的一侧底部还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所述三号固定板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与四号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且三号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三号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且三号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所述三号固定板的一侧底部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所述四号固定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底扣;所述四号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且四号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两个所述脚撑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与四号固定板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所述脚撑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固定嵌入安装有一个固定栓;所述顶扣的内部活动嵌入有一个插销,且底扣的内部设置有与顶扣内部相同形状的插销孔;所述连接套筒包括内柱和外筒,所述内柱活动嵌入安装于外筒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设定为仅能往复旋转90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的横截面设定为正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脚撑的底部均向外侧翻折90度与地面平行,且脚撑翻折部分的长度为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横撑设定为仅能往复旋转90度,且横撑的长度比连接套筒的直径长10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连接套筒的设置,有利于使武术器材架在不取出武器的情况下,进行首尾相连的变形缩短整体长度进行移动,将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三号固定板和四号固定板,均以连接套筒为圆心逆时针旋转90度,最终把一号固定板与四号固定板首尾相连,将顶扣和底扣通过插销固定在一起,这样整个武术器材架就由直线形变成了回字形,再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移动更加方便。

插销的设置,有利于在移动过程中,使变成回字形的武术器材架形状保持不变,插销的方形设计使得顶扣和底扣在装置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能持续保持这种形态,插销处保持稳定,根据正方形的几何性质(平行四边形中,若一个角不变,在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保持形状稳定),与之相关的其他三个连接套筒部位也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保持整体形状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套筒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套筒的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插销-1;顶扣-2;脚撑-3;固定栓-4;一号固定板-5;插孔-6;连接套筒-7;二号固定板-8;三号固定板-9;四号固定板-10;底扣-11;挂扣-12;横撑-13;万向轮-14;内柱-701;外筒-7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武术器材架,包括插销1、顶扣2、脚撑3、固定栓4、一号固定板5、插孔6、连接套筒7、二号固定板8、三号固定板9、四号固定板10、底扣11、挂扣12、横撑13和万向轮14;一号固定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顶扣2,且一号固定板5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7与二号固定板8的一侧活动连接;一号固定板5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6,且一号固定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4;两个脚撑3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与一号固定板5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脚撑3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固定嵌入安装有一个固定栓4;一号固定板5的一侧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12,且一号固定板5的一侧底部还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13;二号固定板8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7与三号固定板9的一侧活动连接,且二号固定板8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6;二号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12,且二号固定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4;二号固定板8的一侧底部还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13;三号固定板9的另一侧通过两个连接套筒7与四号固定板10的一侧活动连接,且三号固定板8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6;三号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四个挂扣12,且三号固定板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4;三号固定板9的一侧底部活动安装有一个横撑13;四号固定板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底扣11;四号固定板1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插孔6,且四号固定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一个万向轮14;两个脚撑3的顶部分别通过转轴与四号固定板10的一侧底部活动连接,且两个脚撑3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固定嵌入安装有一个固定栓4;顶扣2的内部活动嵌入有一个插销1,且底扣11的内部设置有与顶扣2内部相同形状的插销孔;连接套筒7包括内柱701和外筒702,内柱701活动嵌入安装于外筒702的内部。

其中,所述连接套筒7设定为仅能往复旋转90度,连接套筒7由内柱701和外筒702组成,内柱701的顶部和底部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凸起,外筒702的顶部和底部则分别设置有与内柱701凸起相对应的凹槽,且凹槽仅设置有90度的活动范围,因此连接套筒7仅能往复旋转90度,这样设计便于防止四块固定板无序转动,降低连接套筒7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插销1的横截面设定为正方形,插销1的正方形设计使得连接在一起的顶扣2和底扣11在装置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能持续保持这种形态,插销1处保持稳定,与之相关的其他三个连接套筒7部位也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保持整体形状的稳固。

其中,所述脚撑3的底部均向外侧翻折90度与地面平行,且脚撑3翻折部分的长度为15厘米,由于武术器材架的宽度远远小于武术器材架的长度,所以直线形的武术器材架很容易发生倾倒,而脚撑3向外90度翻折且与地面平行延伸15厘米,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武术器材架的宽度,便于防止武术器材架发生倾倒。

其中,所述横撑13设定为仅能往复旋转90度,且横撑13的长度比连接套筒7的直径长10厘米,由于连接套筒7为可旋转结构,所以当武术器材架为直线形时,很容易发生弯折,横撑13的长度比连接套筒7的直径长10厘米,因此横撑13可以横跨两个固定板和一个连接套筒7,对武术器材架进行横向固定,便于防止武术器材架发生弯折。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装置使用时,将一号固定板5、二号固定板8、三号固定板9和四号固定板10摆放到同一个水平线上,逆时针转动固定栓4使其不在挤压固定板,让四个脚撑3分别通过各自顶部的转轴顺时针旋转90度,用脚撑3向外翻折部分与地面接触,然后再顺时针转动固定栓4使其挤压固定板,从而对四个保持竖直向下形态的脚撑3起固定作用,防止武术器材架发生倾倒,然后分别顺时针转动三个横撑13,让每个横撑13横跨两个固定板和一个连接套筒7,对武术器材架进行横向固定,防止武术器材架发生弯折,此时可以将长杆兵器插入插孔6中,将短兵器挂在挂扣12上,当需要转移武术器材时,先逆时针转动三个横撑13使其竖直向上,解除对直线形武术器材架的横向固定,再逆时针转动固定栓4松开对脚撑3的固定,将四个脚撑3分别通过各自顶部的转轴顺时针旋转90度,使其与地面分离,转动固定栓4将四个脚撑3固定在固定板的两侧,将一号固定板5、二号固定板8、三号固定板9和四号固定板10,均以连接套筒7为圆心依次逆时针旋转90度,最终把一号固定板5与四号固定板10首尾相连,将顶扣2和底扣11通过插销1固定在一起,推动变成回字形的武术器材架通过万向轮14的转动转移到目的地,再重复上述操作,将武术器材架从回字形变回直线形并通过脚撑3和横撑13进行固定,便可继续使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