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992发布日期:2018-11-07 20:5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最早期是采用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后来经过时间的演变,逐渐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方法,如侧向前、侧向滑步推。用废弃的铅制炮弹代替石头进行模拟训练,是现代铅球的直接起源。铅球比赛中运动都是在投掷圈中站立开始投掷。投掷圈外围是铁镶的边,防止运动员滑出圈外的。运动员可以碰挡板的内侧,但不能碰挡板的顶部。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现有的力量训练装置功能单一,只能训练手臂力量,结构死板,支架不可升降,仰卧板不能拆卸,不能旋转,训练时装置不稳容易晃动,铅球训练虽主要训练手臂力量,但更主要是全身的协调,从而大大影响训练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包括主架一、主架二、四角管、仰卧板,所述主架一下端设置有升降孔,所述主架一上侧设置有把手一,所述把手一两端设置有泡棉,所述主架一下侧设置有所述主架二,所述主架二上端设置有螺丝钉,所述主架二远离所述螺丝钉一侧设置有背垫,所述主架二侧面设置有杠铃架,所述主架二远离所述杠铃架一侧设置有三脚架,所述三脚架上侧设置有肘垫,所述三脚架远离所述主架二一侧设置有把手二,所述主架二下端设置有转轴一,所述杠铃架下侧设置有所述仰卧板,所述仰卧板远离所述转轴一一侧设置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下侧设置有支架,所述主架二下端远离所述转轴一一侧设置有稳固架一,所述稳固架一两端设置有铁片,所述主架二下端远离所述三脚架一侧设置有稳固架二,所述稳固架一一侧设置有把手三,所述稳固架二下侧设置有所述四角管,所述四角管下端设置有脚套。

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主架一与所述主架二通过所述螺丝钉固定,所述铁片与所述主架二通过所述螺丝钉固定,所述支架与所述仰卧板通过所述转轴二固定,所述仰卧板通过所述转轴一固定,所述脚套套在所述四角管上,可根据自己需要调节所述主架高度,松动所述螺丝钉,调节所述升降孔,然后紧固所述螺丝钉,即可完成所述主架高度调节,可多角度做仰卧运动,将所述支架绕所述转轴二转动,把所述仰卧板绕着所述转轴一转动,倾斜放下,若不需要仰卧运动,可将所述转轴一与所述仰卧板同时取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升降孔成型于所述主架一上,所述把手一与所述主架一焊接,所述主架一与所述主架二通过所述螺丝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泡棉与所述把手一胶接,所述背垫与所述主架二焊接,所述杠铃架与所述主架二焊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三脚架与所述主架二焊接,所述肘垫与所述三脚架焊接,所述把手二与所述三脚架焊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转轴一与所述主架二插接,所述仰卧板与所述主架二通过所述转轴一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仰卧板通过所述转轴二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稳固架一与所述铁片焊接,所述铁片与所述主架二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稳固架二与所述主架二焊接,所述把手三与所述稳固架二焊接,所述四角管与所述稳固架二焊接,所述脚套套在所述四角管下端。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灵活,可实现所述仰卧板与所述主架的拆分,所述主架高度可调,适合不同身高训练者,可实现多部位训练,仰卧板可以旋转,可不同角度训练,设有杠铃架,可实现杠铃运动,增加有所述脚套,训练时装置不容易晃动,大大提高训练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中四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中主架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架一;2、升降孔;3、把手一;4、泡棉;5、主架二;6、螺丝钉;7、杠铃架;8、转轴一;9、稳固架一;10、铁片;11、稳固架二;12、把手三;13、四角管;14、脚套;15、肘垫;16、三脚架;17、把手二;18、仰卧板;19、转轴二;20、支架;21、背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铅球用稳定力量训练装置,包括主架一1、主架二5、四角管13、仰卧板18,主架一1下端设置有升降孔2,主架一1上侧设置有把手一3,把手一3两端设置有泡棉4,主架一1下侧设置有主架二5,主架二5上端设置有螺丝钉6,主架二5远离螺丝钉6一侧设置有背垫,主架二5侧面设置有杠铃架7,主架二5远离杠铃架7一侧设置有三脚架16,三脚架16上侧设置有肘垫15,三脚架16远离主架二5一侧设置有把手二17,主架二5下端设置有转轴一8,杠铃架7下侧设置有仰卧板18,仰卧板18远离转轴一8一侧设置有转轴二19,转轴二19下侧设置有支架20,主架二5下端远离转轴一8一侧设置有稳固架一9,稳固架一9两端设置有铁片10,主架二5下端远离三脚架16一侧设置有稳固架二11,稳固架一9一侧设置有把手三12,稳固架二11下侧设置有四角管13,四角管13下端设置有脚套14。

上述结构中,将主架一1与主架二5通过螺丝钉6固定,铁片10与主架二5通过螺丝钉6固定,支架20与仰卧板18通过转轴二19固定,仰卧板18通过转轴一8固定,脚套14套在四角管13上,可根据自己需要调节主架高度,松动螺丝钉6,调节升降孔2,然后紧固螺丝钉6,即可完成主架高度调节,可多角度做仰卧运动,将支架20绕转轴二19转动,把仰卧板18绕着转轴一8转动倾斜放下,若不需要仰卧运动,可将转轴一8与仰卧板18同时取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装置的使用效果,升降孔2成型于主架一1上,把手一3与主架一1焊接,主架一1与主架二5通过螺丝钉6连接,泡棉4与把手一3胶接,背垫与主架二5焊接,杠铃架7与主架二5焊接,三脚架16与主架二5焊接,肘垫15与三脚架16焊接,把手二17与三脚架16焊接,转轴一8与主架二5插接,仰卧板18与主架二5通过转轴一8连接,支架20与仰卧板18通过转轴二19连接,稳固架一9与铁片10焊接,铁片10与主架二5螺钉连接,稳固架二11与主架二5焊接,把手三12与稳固架二11焊接,四角管13与稳固架二11焊接,脚套14套在四角管13下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