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乐滑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6783发布日期:2018-10-09 21:3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娱乐设施的部件,具体为一种游乐滑筒。



背景技术:

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在封闭的区域内运行,承载游客游乐的载体。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游乐设施充分运用了机械、电、光、声、水、力等先进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惊险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普遍喜爱。对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锻炼人们的体魄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现在游乐设施用的钻筒大多外形一致,难以勾起儿童的游玩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趣味性高的游乐滑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游乐滑筒,包括游乐筒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游乐筒的下方以将游乐筒撑起,所述游乐筒包括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所述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下端面与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容纳筒与第二容纳筒之间以及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之间均连接有架桥,所述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均由上端面向下开设有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桥为中空的圆柱形套筒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与架桥连接的部位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与架桥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突出的空心筒,所述空心筒与第一容纳筒或第二容纳筒或第三容纳筒一体化设置,所述架桥与空心筒的边缘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筒侧面设置有供用户钻入的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筒侧面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边缘固定连接有滑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均包括上套环、下套环以及若干个防护板,所述下套环固定在支撑架上,若干个所述防护板均呈长条状,上端与上套环固定连接,下端与下套环固定连接,以在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呈圆周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撑杆和两根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分别垂直固定在支撑杆的两端,三者构成“[”型结构,两根固定杆与第一容纳筒的侧面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相互垂直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筒的下端面,用于支撑第一容纳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支撑架设置于游乐筒的下方用于将支撑架撑起远离地面,通过支撑架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撑起游乐筒,并且将游乐筒固定防止其移动,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的下方都放置了同一个支撑架,因此就可以将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支撑在同一个高度,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之间均设置了架桥将其依次连接,通过架桥的设置,就可以将第一容纳筒、第二容纳筒和第三容纳筒之间连接供儿童穿梭玩乐,通过空腔的设置,当儿童站在第一容纳筒或第二容纳筒或第三容纳筒内的时候可以将头伸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游乐滑筒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容纳筒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容纳筒另一角度的详细结构图。

附图标记:1、游乐筒;2、支撑架;3、第一容纳筒;4、第二容纳筒;5、第三容纳筒;6、架桥;7、空腔;10、滑梯;11、空心筒;12、金属框架;13、第一支架;14、支撑杆;15、固定杆;16、防护板;17、上套环;18、下套环;20、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游乐滑筒,包括游乐筒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设置于游乐筒1的下方以将游乐筒1撑起,所述游乐筒1包括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所述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下端面与支撑架2连接,所述第一容纳筒3与第二容纳筒4之间以及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之间均连接有架桥6,所述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均由上端面向下开设有空腔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2设置于游乐筒1的下方用于将支撑架2撑起远离地面,如此儿童在玩耍时便必须先爬上游乐筒1,提高了儿童在游玩时的趣味性,通过支撑架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撑起游乐筒1,并且将游乐筒1固定防止其移动,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的下方都放置了同一个支撑架2,因此就可以将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支撑在同一个高度,使儿童在内玩耍穿梭的时候游乐筒1的高度不会产生起伏,防止了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因为水平高度的起伏而滚下,发生意外,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之间均设置了架桥6将其依次连接,通过架桥6的设置,儿童就可以穿梭在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之间,提高了儿童玩耍过程中的趣味性,通过空腔7的设置,当儿童站在第一容纳筒3或第二容纳筒4或第三容纳筒5内的时候可以将头伸出。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架桥6为中空的圆柱形套筒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所有形状中,圆所占用的面积最大,且圆形只有光滑的曲面不会有棱角,如此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会磕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的危险。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与架桥6连接的部位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与架桥6连接的部位连通,儿童便可以在第一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与架桥6之间穿梭,提高了游乐设施的趣味性。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与架桥6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突出的空心筒11,所述空心筒11与第一容纳筒3或第二容纳筒4或第三容纳筒5一体化设置,所述架桥6与空心筒11的边缘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与架桥6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突出的空心筒11,空心筒11与第一容纳筒3或第二容纳筒4或第三容纳筒5一体化设置,架桥6与空心筒11连接,增加了连接强度,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筒3侧面设置有供用户钻入的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筒5侧面设置有通槽20,所述通槽20的边缘固定连接有滑梯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需要进入筒中玩耍则需要在筒上开一个空间供小孩钻入,第三容纳筒5上开设了通槽20,滑梯10通过通槽20与第三容纳筒5的内部连通,如此当用户走到第三容纳筒5内时,就可以穿过通槽20从滑梯10滑下,通过通槽20的设置,就可以将滑梯10与第三容纳筒5连通。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均包括上套环17、下套环18以及若干个防护板16,所述下套环18固定在支撑架2上,若干个所述防护板16均呈长条状,上端与上套环17固定连接,下端与下套环18固定连接,以在上套环17和下套环18之间呈圆周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由防护板16组成,防护板16设置成可拆卸,如此便于运输,但可拆卸的防护板16牢固性有限,因此在防护板16外套设金属框架12用于固定防护板16,金属框架12具有一定的坚固性,如此可以增加第一容纳筒3、第二容纳筒4和第三容纳筒5的坚固性,同时还可以在防护板的内侧贴附软垫,以减少孩子在游乐玩耍的过程中危险性,避免孩子在游乐玩耍的时候因为滑筒而受伤的问题。

作为改进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2包括两根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3包括支撑杆14和两根固定杆15,两根所述固定杆15分别垂直固定在支撑杆14的两端,三者构成“[”型结构,两根固定杆15与第一容纳筒3的侧面固定连接,两根支撑杆14相互垂直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筒3的下端面,用于支撑第一容纳筒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14和两根固定杆15构成“[”型结构,两根固定杆15与第一容纳筒3的侧面焊接,两根固定杆15将第一容纳筒3撑起,两根第一支架13相互交叉构成十字结构,四根固定杆15分别均匀的焊接在圆周焊接在第一容纳筒3的四周,如此便保证了第一容纳筒3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倒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