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5781发布日期:2018-09-25 20:3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训练这种方法使病人患肢恢复正常的自理功能,用训练的方法尽可能的使残疾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治疗效果。康复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或补偿病人已丧失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争取达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社会。经常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增强肌力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矫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等等。

现有的康复器材主要针对病人后期康复锻炼,不适宜病人的早期、中期康复训练,早期、中期的肌肉锻炼主要以康复医疗师的手法进行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康复医疗师的手法治疗,病人无法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使病人康复时间延长,康复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可以实现独自完成大腿内侧肌群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对大腿内侧肌群造成二次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支架,所述横梁两端设有支脚,两个所述支脚上分别设有驱动箱与座位,所述座位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有靠背,所述靠背与座位相配合,所述支架上部与驱动箱之间设有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扇形盘;

所述座位下方的所述横梁两侧设有转向座,所述转向座上设有左转轴与右转轴,所述左转轴与右转轴之间设为传动连接,所述左转轴上设有左支撑架,所述右转轴上设有右支撑架与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驱动箱之间设有第一钢丝绳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扇形盘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连接,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均与所述座位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装在所述右转轴上可自由转动的大转盘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右转轴上的安装架,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箱内,所述第一钢丝绳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大转盘上,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盘上,所述第二钢丝绳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优选的,所述右支撑架上设有调节把手,所述大转盘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把手与调节孔相配合,有利于调节所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之间的转动角度,有利于根据病人的恢复状况调节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伸强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两根固定安装的滑轨,两根所述滑轨上端设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的安装板连接,两根所述滑轨上套装有可自由移动的套筒,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可拆卸的拉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扇形盘-安装架之间与所述驱动箱与大转盘之间均设有若干固定安装的定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滑轮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把手与安装架之间通过第二钢丝绳相连接,病人通过拉动把手实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相靠近,第一钢丝绳通过拉簧的拉力带动大转盘转动,进而实现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相分离与靠近,使病人可以自己进行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避免了他人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造成二次伤害,而且减少了人力投入,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把手与不同调节孔的配合,有利于调节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之间的转动角度,方便根据病人大腿内侧肌群的恢复状况逐级增加拉伸强度,有利于提高病人的锻炼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病人在康复训练的不同阶段髋内侧肌群受力状况不同,通过调整拉簧的个数控制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分离时产生的拉力,使病人髋内侧肌群在康复训练的不同阶段均能达到最佳的受力效果,有利于避免在康复训练时对髋内侧肌群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的俯视图。

图中:1-横梁、2-支架、3-支脚、4-驱动箱、5-座位、6-靠背、7-连杆、8-把手、9-扇形盘、10-第一钢丝绳、11-第二钢丝绳、12-左转轴、13-右转轴、14-左支撑架、15-右支撑架、16-大转盘、17-安装架、18-定滑轮、19-调节把手、20-调节孔、21-转向座、401-箱体、402-滑轨、403-安装板、404-套筒、405-固定板、40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髋内侧拉伸康复训练器,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上设有支架2,所述横梁1两端设有支脚3,两个所述支脚3上分别设有驱动箱4与座位5,所述座位5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支架2上设有靠背6,所述靠背6与座位5相配合,所述支架2上部与驱动箱4之间设有连杆7连接,所述连杆7上转动连接有把手8,所述把手8上设有固定安装的扇形盘9;所述座位5下方的所述横梁1两侧设有转向座21,所述转向座21上设有左转轴12与右转轴13,所述左转轴12与右转轴13之间设为传动连接,所述左转轴12上设有左支撑架14,所述右转轴13上设有右支撑架15与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驱动箱4之间设有第一钢丝绳10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扇形盘9之间设有第二钢丝绳11连接,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均与所述座位5相配合。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装在所述右转轴13上可自由转动的大转盘16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右转轴13上的安装架17,所述第一钢丝绳10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箱4内,所述第一钢丝绳10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大转盘16上,所述第二钢丝绳1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扇形盘9上,所述第二钢丝绳11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7上;所述右支撑架15上设有调节把手19,所述大转盘16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调节孔20,所述调节把手19与调节孔20相配合,有利于调节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之间的转动角度,有利于根据病人的恢复状况调节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伸强度;所述驱动箱4包括箱体401,所述箱体401内设有两根固定安装的滑轨402,两根所述滑轨402上端设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401上的安装板403连接,两根所述滑轨402上套装有可自由移动的套筒404,所述套筒404之间设有固定板405连接,所述固定板405与所述第一钢丝绳10相连接,所述安装板403与固定板405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可拆卸的拉簧406相连接;所述扇形盘9-安装架17之间与所述驱动箱4与大转盘16之间均设有若干固定安装的定滑轮18,所述第一钢丝绳10与第二钢丝绳11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定滑轮18相配合,使钢丝绳在工作过程中运行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病人坐在所述座位5上,病人背部靠在所述靠背6上,然后通过下拉所述把手8,带动所述扇形盘9转动,通过所述第二钢丝绳11带动所述右转轴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相互靠近,然后将病人的左右腿分别安放在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上,在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所述右支撑架15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10带动所述固定板405下移,所述固定板405下移将所述拉簧406拉长,然后病人松开所述把手8,所述拉簧406在自身拉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固定板405上移,所述固定板405通过所述第一钢丝绳10带动所述右转轴13反向转动,进而实现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相分离,所述左支撑架14与右支撑架15的分离实现对病人髋内侧的拉伸,在对病人髋内侧拉伸的过程中,病人可以通过两腿用力合并达到锻炼的目的,病人大腿内侧肌群拉伸适宜时间后,通过下拉所述把手8,使病人两腿的合并,使病人大腿内侧肌群放松,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对大腿内侧肌群进行拉伸康复训练。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