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0103发布日期:2019-01-22 22:4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瘫康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



背景技术:

目前,脑瘫康复梯所采用的仪器主要是原始木梯。用两个原始木梯交错拼接而成的脑瘫康复梯无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国专利“CN 206075621 U”公开了一种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每格宽度和长度连续变化的脑瘫康复梯,可以有效适应不同身体状况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齿轮固定在齿轮齿条箱内且可以转动,并与箱内两侧的齿条配合。两个杆件的中心孔固定且可以转动,杆件两端与下一个杆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且可以转动,构成中间的叉形伸缩结构。将叉形伸缩结构与齿轮齿条箱固定,每相隔9个叉形结构将横杆交错固定在叉形伸缩结构的中心孔位置。横杆套一端固定在横杆外且可以滑动,另一端固定边框上且可以滑动,将一端齿轮齿条箱中的齿条末端固定在U型套上,将U型套固定在边框上且可以滑动。推动任意边框即可实现宽度的连续改变;推动可动的齿轮齿条箱即可实现长度的连续改变。

上述的脑瘫康复梯,虽然推动任意边框即可实现宽度的连续改变;推动可动的齿轮齿条箱即可实现长度的连续改变,但是其结构复杂,叉形伸缩结构可能对患者,尤其是儿科脑瘫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功,使用范围有限。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本儿科脑瘫康复梯通过在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铰接部和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电动伸缩部,以使得第三矩形承载板与第一矩形承载板铰接,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部将第三矩形承载板向上顶起,这样可以为儿科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梯康复时提供不同的坡度,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儿科脑瘫患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包括:

承载组件,其包括第一矩形承载板、可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矩形承载板以及四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的行走轮,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一第一短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储能电源,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设置有槽盖板,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和两个铰接部,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两个铰接部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两个第一短侧壁的部位,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储能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储能电源电连接的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所述第二矩形承载板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的下端,所述行走轮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承载板的厚度和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处于收缩状态的厚度之和;

第三矩形承载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上靠近其一第二短侧壁的部位与所述两个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且靠近其另一第二短侧壁的部位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部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且分别靠近其两个第二短侧壁的部位设置有两个第一平行杆,所述第一平行杆的两端通过两个支杆与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平行杆上套设有两个套筒;

两个第二平行杆,所述第二平行杆垂直于所述第一平行杆,所述第二平行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套筒垂直连接;

多个伸缩横杆,所述多个伸缩横杆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平行杆之间,所述多个伸缩横杆包括外筒杆和内杆,所述外筒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平行杆的杆壁连接,所述内杆的一端容设在所述外筒杆内且所述内杆与所述外筒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平行杆的杆壁连接,所述内杆的杆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条形凹槽,所述外筒杆的内筒壁靠近其另一端的部位设置有两个与所述两个条形凹槽相对应的档杆,所述档杆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条形凹槽中;

多个稳固杆,其分别垂直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外筒杆之间,所述稳固杆设置在所述外筒杆的外筒壁且靠近所述外筒杆的另一端的部位。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容设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第一电动伸缩部设为电动伸缩杆,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均设为薄型电动千斤顶。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第二平行杆上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设为硅胶防护套或海绵防护套。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照明槽,所述多个照明槽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平行杆的两侧,所述照明槽内容有与所述储能电源电连接的照明灯。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储能电源设为充电式锂电池。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所述行走轮设为带刹车功能以及静音功能的TPR 软胶包边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使用简单,稳定性好,通过在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设置第二矩形承载板,第二矩形承载板通过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可相对于第一矩形承载板向下移动,第二矩形承载板的下表面接触地面,以使得本儿科脑瘫康复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增加本儿科脑瘫康复梯的稳定性,更好的为儿科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梯通过在第一矩形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铰接部和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一电动伸缩部,以使得第三矩形承载板与第一矩形承载板铰接,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部将第三矩形承载板向上顶起,这样可以为儿科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梯康复时提供不同的坡度,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儿科脑瘫患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在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儿科脑瘫康复梯中伸缩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第一矩形承载板;2-第二矩形承载板;3-行走轮;4-第一短侧壁;5-第一凹槽;6-储能电源;7-槽盖板;8-第二凹槽;9-铰接部;10-第一电动伸缩部;11-第二电动伸缩部;12- 第三矩形承载板;13-第二短侧壁;14-第一平行杆;15-支杆;16-套筒;17-第二平行杆; 18-伸缩横杆;181-外筒杆;182-内杆;183-条形凹槽;184-档杆;19-稳固杆;20-第三凹槽; 21-防护套;22-照明槽;23-照明灯;24-控制器;25-长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儿科脑瘫康复梯,包括:

承载组件,其包括第一矩形承载板1、可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下表面的第二矩形承载板2以及四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下表面的四角处的行走轮3,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一第一短侧壁4设置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设置有储能电源6,所述第一凹槽5的槽口设置有槽盖板7,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8和两个铰接部9,所述第二凹槽8和所述两个铰接部9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两个第一短侧壁4的部位,所述第二凹槽8内设置有与所述储能电源 6电连接的第一电动伸缩部10,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储能电源6 电连接的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11,所述第二矩形承载板2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 11的下端,所述行走轮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承载板2的厚度和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11处于收缩状态的厚度之和;

第三矩形承载板1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 12上靠近其一第二短侧壁13的部位与所述两个铰接部9铰接,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12的下表面且靠近其另一第二短侧壁13的部位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部10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12的上表面且分别靠近其两个第二短侧壁13的部位设置有两个第一平行杆14,所述第一平行杆14的两端通过两个支杆15与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1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平行杆14上套设有两个套筒16;

两个第二平行杆17,所述第二平行杆17垂直于所述第一平行杆14,所述第二平行杆 17的两端均与所述套筒16垂直连接;

多个伸缩横杆18,所述多个伸缩横杆18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平行杆17之间,所述多个伸缩横杆18包括外筒杆181和内杆182,所述外筒杆18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平行杆17的杆壁连接,所述内杆182的一端容设在所述外筒杆181内且所述内杆182与所述外筒杆181滑动连接,所述内杆18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平行杆17的杆壁连接,所述内杆182的杆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条形凹槽183,所述外筒杆181的内筒壁靠近其另一端的部位设置有两个与所述两个条形凹槽183相对应的档杆184,所述档杆184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条形凹槽183中;

多个稳固杆19,其分别垂直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外筒杆181之间,所述稳固杆 19设置在所述外筒杆181的外筒壁且靠近所述外筒杆181的另一端的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20,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11均容设在所述第三凹槽20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动伸缩部10设为电动伸缩杆,所述两个第二电动伸缩部11均设为薄型电动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行杆17上套设有防护套21,所述防护套21设为硅胶防护套或海绵防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矩形承载板12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地设置有多个照明槽 22,所述多个照明槽22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平行杆17的两侧,所述照明槽22内容有与所述储能电源6电连接的照明灯23。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源6设为充电式锂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3设为带刹车功能以及静音功能的TPR软胶包边万向轮。

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一电动伸缩部10和第二电动伸缩部11的升降,在第一矩形承载板 1的长侧壁25上设置控制器24,控制器24与第一电动伸缩部10和第二电动伸缩部11以及储能电源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科脑瘫康复梯的使用方法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科脑瘫康复梯,通过设置承载组件,在第一矩形承载板1的下表面设置的四角处的行走轮3,医护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科脑瘫康复梯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为患者进行锻炼,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器24可以控制第一电动伸缩部10将第三矩形承载板12向上顶起一个合适患者使用康复梯进行康复的角度,控制第二电动伸缩部11 将第二矩形承载板2向下顶出,第二矩形承载板2的下表面接触地面,可以减小本儿科脑瘫康复梯对行走轮3的压力,还可以增大本儿科脑瘫康复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本儿科脑瘫康复梯的稳定性,更好的为儿科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医护人杨将可以通过多个伸缩横杆18调节两个第二平行杆17之间的距离,以适应儿科脑瘫患者使用。

如图2所示,当患者康复训练完成后,将第三承载板12和第二矩形承载板2恢复至非使用状态即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