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554发布日期:2018-12-05 19:1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部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手部或是手指的复健装置,以弹簧式结构来讲,主要是在手指弯曲时产生拉力,以期帮助中风的手部(中风的手部功能常发生可屈曲但不易打开的现象)达到放松及打开的目的。然而,中风后的手部功能深受不正常张力及肌力不足的影响,加上每个病人状况不同,张力的影响也随时在变化。又,每一指的张力及肌力皆不相同,因此,对中风的手部进行抓握功能训练时,需要有一器材能将每指的阻力调整至适宜的力道,帮助病人做出最合宜的抓握及放开的动作形态,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唯目前并没有可针对不同病人、不同手指提供不同拉力调整的复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具可针对不同手指调整不同紧度相当新颖、第二弹性件兼具拉伸以及引导手指弯曲的功能,与多孔式指套设计可以较少的接触面积增加手指弯曲时的动作控制的手部复健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手部复健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部,基板部用以设于手部上,该手部具有下臂及复数个手指,该任一手指可变换至伸直位置、弯曲位置其中之一;复数个固定座部设于该基板部上,并分别对应该复数个手指,该每一固定座部具有贯穿孔;复数个紧度调整部分别对应该复数个固定座部而设于该基板部上;复数个拉伸部分别对应该复数个贯穿孔而设,该每一拉伸部依序具有前固定点、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及后固定点;该前固定点固定于该紧度调整部,该第二弹性件穿过该贯穿孔;复数个指套部分别用以固定于该复数个手指,该每一后固定点固定于相对应的该指套部;当该任一手指从该伸直位置变换至该弯曲位置时,需出力拉动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与该定座部的该贯穿孔相对移动,进而达到复健、运动其中之一功能的装置;且该每一紧度调整部用以调整相对应的该拉伸部的紧度,而使复健、运动的难易度产生变化者。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基板部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后端及前端;该内表面供该基板部接触固定于该手部;该复数个固定座部固定于该外表面,该后端邻近该下臂,该前端邻近该复数个手指。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第一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第二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弹性数;该第二弹性件具有第二弹性数,其大于该第一弹性数。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每一紧度调整部为螺丝结构;该前固定点缠绕固定于该紧度调整部;该基板部对应该复数个紧度调整部,又包括复数个调整螺孔;当该每一紧度调整部于相对应的该调整螺孔旋上与旋下,分别调整相对应的该拉伸部变松与变紧。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每一指套部具有至少一套孔,其用以套设于该手指。

作为进一步改进,该每一指套部具有两个套孔,而利于分别套设于该手指的任一相邻两指节,以利该手指从该伸直位置变换至该弯曲位置。

本实用新型兼具可针对不同手指调整不同紧度相当新颖、第二弹性件兼具拉伸以及引导手指弯曲的功能,与多孔式指套设计可以较少的接触面积增加手指弯曲时的动作控制的手部复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指弯曲前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指弯曲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紧度调整部旋下调整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紧度调整部旋下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指套部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指套部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螺孔的应用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手部复健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部10、复数个固定座部20、复数个紧度调整部30、复数个拉伸部40及复数个指套部50。该基板部10,用以设于手部90上,该手部90具有下臂90A及复数个手指90B,该任一手指90B可变换至伸直位置P1、弯曲位置P2其中之一。该复数个固定座部20,设于该基板部10上,并分别对应该复数个手指90B,该每一固定座部20具有一贯穿孔21。关于该复数个紧度调整部30,分别对应该复数个固定座部20而设于该基板部10上。该复数个拉伸部40,分别对应该复数个贯穿孔21而设,该每一拉伸部40依序具有前固定点41、第一弹性件42、第二弹性件43及后固定点44。该前固定点41固定于该紧度调整部30,该第二弹性件43穿过该贯穿孔21。

该复数个指套部50,分别用以固定于该复数个手指90B,该每一后固定点44固定于相对应的该指套部50。当该任一手指90B从该伸直位置P1变换至该弯曲位置P2时,需出力拉动该第一弹性件42及第二弹性件43,该第二弹性件43与该固定座部20的该贯穿孔21相对移动,进而达到复健、运动其中之一功能的装置;且该每一紧度调整部30用以调整相对应的该拉伸部40的紧度,而使复健、运动的难易度产生变化者。

该基板部10具有内表面10A、外表面10B、后端10C及前端10D。该内表面10A供该基板部10接触固定于该手部90;该复数个固定座部20固定于该外表面10B。该后端10C邻近该下臂90A,该前端10D邻近该复数个手指90B。该基板部10可依该手部90的形状、尺寸量身订做,以提高不同人的使用舒适度。该第一弹性件42可为拉伸弹簧。

如图5,6所示,该第二弹性件43可为拉伸弹簧。该第一弹性件42具有第一弹性数;该第二弹性件43具有第二弹性数,其大于该第一弹性数。该每一紧度调整部30可为螺丝结构。该前固定点41缠绕固定于该紧度调整部30。该基板部10对应该复数个紧度调整部30,又包括复数个调整螺孔11。当该每一紧度调整部30于相对应的该调整螺孔11往上旋转时,可将该拉伸部40放松,该第一弹性件42具有一第一弹性件第一长度LA1,且该第二弹性件43具有一第二弹性件第一长度LB1,并当该每一紧度调整部30于相对应的该调整螺孔11往下旋转时,可将该拉伸部40拉紧,该第一弹性件42具有一第一弹性件第二长度LA2,其大于该第一弹性件第一长度LA1;且该第二弹性件43具有一第二弹性件第二长度LB2,其大于该第二弹性件第一长度LB1。

如图7,8所示,该每一指套部50具有至少一个套孔51,该套孔51可为两个,而利于分别套设于该手指90B的任一相邻两指节,以利该手指90B从该伸直位置P1变换至该弯曲位置P2。关于本创作的使用方式,如下所述: 当该手指90B未弯曲时,实际上若不用力伸直,则该手指90B呈一自然弯曲角度θ1,此时该第一弹性件42具有一拉伸前长度L1,且该第二弹性件43与该贯穿孔21的间具有一弯曲前距离D1。并当该手指90B弯曲,因复健或是运动而呈一弯曲后角度θ2,则该第一弹性件42被拉伸至一拉伸后长度L2,其大于该拉伸前长度L1,且该第二弹性件43与该贯穿孔21的间缩短至一弯曲后距离D2,其小于该弯曲前距离D1。如此反覆的伸直、弯曲该手指90B,即可以该第一弹性件42与该第二弹性件43共同产生拉力,使该手指90B必需用力才能弯曲,进一步,假设其中任一(或是复数个)手指90B因特别状况(假设受伤较严重而需加强复健),则可调整相对应的该紧度调整部30,使对应该手指90B的该第一弹性件42及该第二弹性件43变紧,而可提高复健的难度(加强复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