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822发布日期:2018-11-23 19:02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侗族舞用棒槌。



背景技术:

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民族舞术表现能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丰富优美、绚丽多姿。

少数民族的舞蹈大都来源于生活,棒槌是民间浆洗衣物的用具,侗族女子经常使用棒槌锤洗衣服,现有的侗族舞蹈关于这方面的比较少,现有技术中也缺乏相应的道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侗族舞用棒槌,通过该棒槌的多变状态,形成舞蹈的道具,展现侗族女子洗衣服、日常生活等生活场景,丰富侗族舞蹈的展现形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侗族舞用棒槌,包括一个第一柱体、两个第二柱体、两个第三柱体、一个第一连接柱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柱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凸环,所述凸环上开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三内螺纹;所述第二柱体为管状,所述第二柱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环形的挡环,所述第二柱体嵌套在所述第三柱体上,所述第三柱体的外径与所述挡环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柱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台,所述铰接台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铰接柱,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相配合,所述铰接柱的外径与所述第三柱体的内径相同,所述铰接柱远离所述第三柱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柱体的内径相同的限位柱;所述第二柱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柱体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铰接台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柱体远离第一内螺纹的端部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柱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一连接柱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径均相同。

优选地,所述铰接柱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铰接柱的横截面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相同,所述铰接柱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棒槌采用组装式结构,能够变化不同的状态,实现T字型、一字型以及叉子等状态的变化,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扩展了舞蹈道具的使用范围,丰富了侗族舞蹈的展现形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图7为第一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侗族舞用棒槌的结构示意图(第三状态,其中一个第二柱体透明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柱体、11-第一螺纹柱、2-第二柱体、21-卡槽、22-第一内螺纹、23-第二内螺纹、24-挡环、3-第一连接柱、31-第一螺纹孔、321-第一外螺纹、322-第三内螺纹、4-第二连接柱、41-第二螺纹柱、42-第二螺纹孔、5-第三柱体、51-铰接台、52-铰接柱、521-限位柱、53-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侗族舞用棒槌,包括一个第一柱体1、两个第二柱体2、两个第三柱体5、一个第一连接柱3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柱4,第一柱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柱11,第一连接柱3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的第一螺纹孔31,第一螺纹柱11与第一螺纹孔31相配合,第一连接柱3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凸环,凸环上开设有第一外螺纹321和第三内螺纹322;第二柱体2为管状,第二柱体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环形的挡环23,第二柱体2嵌套在第三柱体5上,第三柱体5的外径与挡环23的内径相同,第三柱体5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53,第三柱体5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台51,铰接台51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铰接柱521,第二外螺纹53与第三内螺纹322相配合,铰接柱52的外径与第三柱体5的内径相同,铰接柱52远离第三柱体5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柱体2的内径相同的限位柱521;第二柱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内螺纹22,第二柱体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铰接台51相配合的卡槽21,第二柱体2远离第一内螺纹22的端部还开设有与第一外螺纹3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23;第二连接柱4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22相配合第二螺纹柱41,第二连接柱4上还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1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42。

第一柱体1、第二柱体2、第一连接柱3以及第二连接柱4的外径均相同。

铰接柱52的横截面呈矩形,铰接柱52的横截面与卡槽21的横截面相同,铰接柱52与卡槽21过盈配合。

使用时,该棒槌具有三种使用状态:

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柱体5在第二柱体2内,第一柱体1通过第一螺纹柱11螺纹装配在第一连接柱3上;通过第二外螺纹53装配在第三内螺纹322上,实现第三柱体5与第一连接柱3的安装;通过第二内螺纹23装配在第一外螺纹321上,实现两个第二柱体2与第一连接柱3的安装;通过第二螺纹柱41装配在第一内螺纹22上,实现第二连接柱4与第二柱体2的安装;最终组合成一个T字型。

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8所示,在第一状态的基础上,将第一柱体1拆下,通过第一螺纹柱11与第二螺纹孔42的配合,实现第一柱体1与第二柱体2的安装,最终形成一个一字型。

当处于第三状态时,如图9所示,第一柱体1通过第一螺纹柱11安装在第一连接柱3上,第三柱体5通过第二外螺纹53安装在第一连接柱3上,此时第三柱体5位于第二柱体2之外,铰接台51位于第二柱体2之内,铰接柱52卡紧在卡槽21内,限位柱521抵紧在挡环24上,最终形成叉子的样子。此外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选择将第一柱体1安装在不同的第一螺纹孔31内,使得在第三状态时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变化。

本实用新型中的该棒槌采用组装式结构,能够变化不同的状态,实现T字型、一字型以及叉子等状态的变化,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扩展了舞蹈道具的使用范围,丰富了侗族舞蹈的展现形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