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7743发布日期:2018-12-25 20:3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扭腰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腰健身器的结构方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有坐式扭腰运动与立式扭腰运动的功能,而且具有结构精简、安全性佳、符合人体工学及制作成本低等功效的扭腰健身器。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的扭腰健身器,如本创作人早期申请的中国台湾第099125838号专利所示,其主要通过设于一基座上的两相互啮合的从动齿盘与主动齿盘来连动椅垫与扶手机构进行同步相对应扭转动作,以使坐于椅垫上的使用者的上、下半身能因此产生相对应的扭摆动作,进而达到有效锻练腹、背的肌肉群者。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后,本创作人发现该公知的扭腰健身器存在着以下的诸多问题需改进:

1、该扶手机构中该上套管于该下套管上的伸缩距离受到该弹簧的限制仅只能小距离的调整,所以该扶杆便无法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椅垫上时能握持的高度,因此其便无法站着进行扭腰运动,而仅只能坐着进行扭腰运动。

2、该基座由多个框杆组成的框体,而且另设有一固定架供该主动轴枢设,因此该基座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也显笨重而无法轻易移动,而且制作成本也较高。尤其是,该底架可伸缩的设计及该从动齿盘与该主动齿盘呈圆形的结构设计,更是较浪费材料,而会进一步使结构更为复杂以及使制作成本大幅增加。

3、该公知的扭腰健身器未设有任何扭转角度限制结构,因此该椅垫与扶手机构相对应扭转的角度无法准确控制,所以常会发生使用者用力过大而让上、下半身过度扭转,进而造成运动伤害的情形,所以安全性不佳。

4、该置脚杆设于该椅垫下方非常低的位置处,因此用户的双脚踩在该踏杆时,双脚会呈下垂的状态,因此较不符合人体工学,而会使锻练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针对上述公知扭腰健身器于结构设计上还未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及试做,进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公知扭腰健身器仅只能进行坐式扭腰运动、结构复杂、安全性不佳、不符合人体工学及制作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扭腰健身器,包括:

一基座,包含一底座及设于该底座上的一第一轴、一第二轴及一挡件;

一第一摆动模块,包含一第一扇形齿轮、一坐垫及一置脚杆,该第一扇形齿轮具有一第一轴套供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第一轴上,该挡件可将该第一扇形齿轮的转动角度阻挡限制在一预定范围内,该坐垫结合固定在该第一轴套的顶端可供使用者坐或站于其上;该置脚杆一端结合固定在该第一轴套的一侧面,另一端向上延伸有一延伸段,于该延伸段的末端横向结合有一踏杆,使该踏杆的高度高于该坐垫;以及

一第二摆动模块,包含一第二扇形齿轮及一扶手,该第二扇形齿轮具有一第二轴套供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第二轴上,且该第二扇形齿轮与该第一扇形齿轮相互啮合,该扶手包含一横杆、一立管及一扶杆,该横杆的一端结合固定在该第二轴套的一侧面上,该立管的下端结合在该横杆的另一端,该扶杆可供使用者的双手扶持且中央向下延伸有一伸缩杆,该伸缩杆的下端可调整伸缩长度的结合在该立管的上端,且使该扶杆可被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坐垫上时双手可扶持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底座由多个座杆组成的工字形座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挡件包含设于该底座上的一挡片及螺锁于该挡片上的第一调整螺栓及第二调整螺栓,该第一调整螺栓及该第二调整螺栓可将该第一扇形齿轮挡于一摆动角度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扶手包含有一扶手调整钮,该扶手调整钮设于该立管上,该伸缩杆上间隔设有纵向排列的多个扶手调整孔,该扶手调整钮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多个扶手调整孔的其中任一者,以供调整该扶杆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扶手包含有一固定螺栓及一弹性模块,该横杆的另一端具有一枢接件,该枢接件上设有一螺孔,该立管的下端可摆动的枢接于该枢接件上,且于该立管的下端具有贯通两相对侧的一穿孔,该固定螺栓可穿过该立管的穿孔而螺锁在该枢接件的螺孔上,以使该立管无法在该横杆的另一端摆动,该弹性模块结合在该枢接件与该立管的下端之间,当将该固定螺栓由该立管的下端与该枢接件上拆离后,允许该立管于该横杆的另一端摆动,而该弹性模块则可提供该立管向前摆动后弹回原位的弹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枢接件上具有一长条孔,该弹性模块包含一枢轴、一弹簧螺栓、一弹簧螺帽及一弹簧,该枢轴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立管的下端,该弹簧螺栓穿过该枢轴及该长条孔,该弹簧螺帽螺锁于该弹簧螺栓的端部,该弹簧套设于该弹簧螺栓上,且一端抵于该枢接件上,另一端抵于该弹簧螺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立管上套设有一泡棉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置脚杆包含一固定管、一伸缩管及一脚杆调整钮,该固定管的一端结合固定在该第一轴套的一侧面上,该伸缩管一端可伸缩地设于该固定管的另一端的中,且周面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脚杆调整孔,该延伸段设于该伸缩管的另一端,该踏杆横向结合于该延伸段的上端,该脚杆调整钮结合在该固定管上可选择地插设于该多个脚杆调整孔的其中任一者中,以将该伸缩管定位于适当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延伸段呈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一主壳体及一副壳体,该主壳体罩设于该基座上以供包覆住该第一扇形齿轮及该第二扇形齿轮,该副壳体罩设于该扶手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扭腰健身器,可将该扶杆调整到使用者坐于该坐垫上时双手臂能靠置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坐式扭腰运动,也可将该扶杆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坐垫上时双手能轻易握持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立式扭腰运动,由此使其可同时兼具有坐式扭腰运动与立式扭腰运动的功能。尤其是,可通过该挡件的阻挡,限制该第一扇形齿轮的摆动角度,进而让使用者进行扭腰运动时,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扭转角度被限制在一适当范围的中,因此不会有用力过大而发生过度扭转的运动伤害,进而较具安全性。再者,通过该置脚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的延伸段使该踏杆的高度略高于该坐垫,可让使用者的双脚踩于其上时不会有下垂的状态,因此较符合人体工学,而可提升锻练的效果。另外,通过该基座由该底座、该第一轴、该第二轴及该挡件所组成,而且该第一摆动模块及该第二摆动模块直接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上,以及扇形的该第一扇形齿轮与该第二扇形齿轮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结构较为精简,进而可较节省材料以及可使制作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的高度调整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扭腰动作示意图,显示扶手左转而坐垫右转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扭腰动作示意图,显示扶手右转而坐垫左转的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的前、后摆动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

符号说明:

1 基座 10 底座

11 第一轴 12 第二轴

13 挡件 14 挡片

15 第一调整螺栓 16 第二调整螺栓

2 第一摆动模块 20 第一扇形齿轮

21 坐垫 22 置脚杆

23 第一轴套 24 固定管

25 伸缩管 250 脚杆调整孔

251 延伸段 26 踏杆

27 脚杆调整钮

3 第二摆动模块 30 第二扇形齿轮

31 扶手 32 第二轴套

33 横杆 330 枢接件

331 螺孔 332 长条孔

34 立管 340 泡棉套

341 穿孔 35 扶杆

36 伸缩杆 360 扶手调整孔

37 扶手调整钮 38 固定螺栓

39 弹性模块 390 枢轴

391 弹簧螺栓 392 弹簧螺帽

393 弹簧

40 主壳体 41 副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扭腰健身器包括一基座1、一第一摆动模块2及一第二摆动模块3。其中:

该基座1,包含一底座10及设于该底座10上的一第一轴11、一第二轴12及一挡件13。该底座10由多个座杆组成的工字形座体。该第一、二轴11、12直立设于该底座10上。该挡件13包含设于该底座10上的一挡片14及螺锁于该挡片14上的第一调整螺栓15及第二调整螺栓16。

该第一摆动模块2,包含一第一扇形齿轮20、一坐垫21及一置脚杆22。该第一扇形齿轮20具有一第一轴套23供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第一轴11上,当该第一扇形齿轮20逆时针转动一适当角度时左侧边会被该第一调整螺栓15挡住,当该第一扇形齿轮20顺时针转动一适当角度时右侧边会被该第二调整螺栓16挡住。该坐垫21可供使用者坐或站于其上,且该坐垫21结合在该第一轴套23的顶端可与该第一扇形齿轮20同步旋转。该置脚杆22包含一固定管24、一伸缩管25、一踏杆26及一脚杆调整钮27。该固定管24的一端结合固定在该第一轴套23的一侧面上。该伸缩管25一端可伸缩地设于该固定管24的另一端的中,且周面间隔设有多个脚杆调整孔250。该伸缩管25的另一端具有圆弧形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251。该踏杆26横向结合于该延伸段251的上端,使高度略高于该坐垫21以利于使用者的双脚踩踏。该脚杆调整钮27结合在该固定管24上可选择地插设于该多个脚杆调整孔250的其中任一者中,以将该伸缩管25定位于适当长度。

该第二摆动模块3,包含一第二扇形齿轮30及一扶手31。该第二扇形齿轮30具有一第二轴套32供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第二轴12上,且该第二扇形齿轮30与该第一扇形齿轮20相互啮合。该扶手31包含一横杆33、一立管34及一扶杆35。该横杆33的一端结合固定在该第二轴套32的一侧面上。该立管34的下端结合在该横杆33的另一端,且套设有一泡棉套340。该扶杆35可供使用者的双手扶持,且中央向下延伸有直立状的一伸缩杆36,该伸缩杆36的下端可调整伸缩长度的结合在该立管34的上端,且使该扶杆35可被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坐垫21上时双手仍可轻易扶持的高度。

在图5中显示,该扶手31更包含有一扶手调整钮37,该扶手调整钮37设于该立管34上,该伸缩杆36上间隔设有多个扶手调整孔360,该扶手调整钮37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多个扶手调整孔360的其中任一者,使可供调整该扶杆35的高度。由此,可将该扶杆35调整到使用者坐于该坐垫21上时双手臂能靠置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坐式扭腰运动,也可将该扶杆35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坐垫21上时双手能轻易握持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立式扭腰运动。

如图6所示,指出当该扶杆35向左摆动时,会连动该第二扇形齿轮30逆时针旋转,而该第一扇形齿轮20会被该第二扇形齿轮30带动而顺时针旋转,进而连动该坐垫21与该置脚杆22向右摆动。如此,便可使该使用者的上半身向左扭转,下半身同步向右扭转。而且,当该第一扇形齿轮20顺时针旋转一适当角度时右侧边会被该第二调整螺栓16挡住,因此可避免上、下半身的扭转角度过大而造成运动伤害。另外,通过旋动该第二调整螺栓16可供调整上述的扭转角度。

如图7所示,指出当该扶杆35向右摆动时,会连动该第二扇形齿轮30顺时针旋转,而该第一扇形齿轮20会被该第二扇形齿轮30带动而逆时针旋转,进而连动该坐垫21与该置脚杆22向左摆动。如此,便可使该使用者的上半身向右扭转,下半身同步向左扭转。而且,当该第一扇形齿轮20逆时针旋转一适当角度时左侧边会被该第一调整螺栓15挡住,因此可避免上、下半身的扭转角度过大而造成运动伤害。另外,通过旋动该第一调整螺栓15可供调整上述的扭转角度。

如此,重复上述图6、7的动作,可达到通过扭腰运动来锻练腹、背的肌肉群的目的。

如图4、8所示,指出该扶手31更包含有一固定螺栓38及一弹性模块39。其中,该横杆33的另一端具有一枢接件330,该枢接件330上设有一螺孔331。该立管34的下端可摆动的枢接于该枢接件330上,且于该立管34的下端具有贯通两相对侧的一穿孔341。该固定螺栓38可穿过该立管34的穿孔341而螺锁在该枢接件330的螺孔331上,以使该立管34无法在该横杆33的另一端摆动。该弹性模块39结合在该枢接件330与该立管34的下端之间,可提供该立管34向前摆动后弹回原位的弹力。

在图8中可看出,该枢接件330上具有一长条孔332,该弹性模块39包含一枢轴390、一弹簧螺栓391、一弹簧螺帽392及一弹簧393。其中,该枢轴390可转动地结合在该立管34的下端。该弹簧螺栓391穿过该枢轴390及该长条孔332。该弹簧螺帽392螺锁于该弹簧螺栓391的端部。该弹簧393套设于该弹簧螺栓391上,且一端抵于该枢接件330上,另一端抵于该弹簧螺帽392上。

如此,当将该固定螺栓38由该立管34的下端及该枢接件330上拆离时,使用者便可通过该扶杆35施力使该立管34的上端向前摆动,进而使该弹簧393受到压缩,而当使用者的施力消失时,则又可通过该弹簧393的弹力使该立管34向后摆回原位,如此便可供用户驱动该扶手31前、后摆动,而达到进行划船运动的目的。而且,通过旋转该弹簧螺帽392可调整该弹簧393的弹力,以调整该扶手31前、后摆动的阻力。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可利用一主壳体40罩设于该基座1上以包覆住该第一、二扇形齿轮20、30,以及利用一副壳体41罩住该扶手31的下端,以避免用户的衣物或是其它对象卷入内部运动中的构件的中而造成危险。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主壳体40可由多个壳片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扭腰健身器,通过上述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其具有以下的诸多优点:

1、可将该扶杆35调整到使用者坐于该坐垫21上时双手臂能靠置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坐式扭腰运动,也可将该扶杆35调整到使用者站立于该坐垫21上时双手能轻易握持的高度,以供使用者可进行立式扭腰运动,因此同时兼具有坐式扭腰运动与立式扭腰运动的功能。

2、该基座1由工字形的该底座10及该第一轴11、该第二轴12与一挡件13所组成,而且该第一摆动模块2及该第二摆动模块3直接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第一轴11与该第二轴12上,所以整体的结构较为精简、轻盈而易于搬移,而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特别是,扇形的该第一扇形齿轮20与该第二扇形齿轮30,可较节省材料,而进一步使制作成本大幅降低

3、可通过该挡件13的阻挡限制该第一扇形齿轮20的摆动角度,进而让使用者进行扭腰运动时,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扭转角度被限制在一适当范围的中,因此不会有用力过大而发生过度扭转的运动伤害,所以较具安全性。

4、通过该置脚杆22另一端向上延伸的延伸段251使该踏杆26的高度与坐垫21接近或略高于该坐垫21,让使用者的双脚踩踏于其上时不会有下垂的状态,因此较符合人体工学,而可提升锻练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