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226发布日期:2018-11-27 21:36阅读:2235来源:国知局
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架雪车训练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钢架雪车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钢架雪车是是在传统的雪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运动项目。现在进行钢架雪车的训练需要在冰道上进行,训练的环境温度较低,运动员难以长时间的进行训练。而且由于冰道的数量有限,使得每个运动员在冰道上训练的时间很短,导致训练不充分,水平难以快速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架雪车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架雪车训练环境温度低,且由于受到冰道数量的限制导致训练时间短、训练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架雪车训练装置,包括:

用于供运动员以操作钢架雪车的俯卧姿势俯卧的车身;以及

设于所述车身下方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护板,所述护板的中部凹陷形成供运动员俯卧的俯卧空间,所述滚轮设于所述底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护板上设有握持孔,所述握持孔使所述护板的边缘形成握持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护板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凹陷侧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凹陷侧相对设置形成所述俯卧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具有至少三个,且三个所述滚轮的位置呈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滚轮进行导向的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设有容纳所述滚轮的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槽的截面呈V形。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具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条。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端部向上翘起。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侧面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钢架雪车训练装置能够在室内使用,从而改善了钢架雪车的训练环境。使用时,运动员以操作钢架雪车的俯卧姿势俯卧在车身上,车身通过滚轮滑行模拟钢架雪车的运动,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大量的采用后能够减少训练时对冰道的依赖,增加运动员的训练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车身;11-底板;12-护板;121-第一弧形板;122-第二弧形板;13-俯卧空间;14-握持孔;15-握持把手;2-滚轮;3-轨道;31-导槽;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进行说明。钢架雪车训练装置,包括:

用于供运动员以操作钢架雪车的俯卧姿势俯卧的车身1;以及

设于车身1下方的滚轮2。

本实用新型钢架雪车训练装置能够在室内使用,从而改善了钢架雪车的训练环境。使用时,运动员以操作钢架雪车的俯卧姿势俯卧在车身1上,车身1通过滚轮2滑行模拟钢架雪车的运动,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大量的采用后能够减少训练时对冰道的依赖,增加运动员的训练时长。

具体的,车身1的结构可以与现有的钢架雪车的车身1结构相同,使得运动员能够以操作钢架雪车的俯卧姿势俯卧在车身1上,从而对运动员的操作姿势进行训练。车身1的底部为一平板,在平板的上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扶手,运动员俯卧在两个扶手之间,俩个胳膊分别将两个扶手夹紧。车身1下方的滚轮2呈两排设置,每一排设有三个滚轮2,滚轮2能够对车身1形成稳定的支撑并使车身1保持水平,也使得车身1的运动方向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身1包括底板11以及设于底板11上的护板12,护板12的中部凹陷形成供运动员俯卧的俯卧空间13,滚轮2设于底板11下方。设置护板12可以使运动员在车身1上姿态完全与运动员在钢架雪车上的姿态相同。

具体的,底板11为一平板,在底板11的下部安装有两排滚轮2,使得运动员俯卧在俯卧空间13中后,能够通过滚轮2在水平面上向头部的前方滑行。护板12固定在底板11的上部,护板12的两侧向上翘起,使得护板12的中部凹陷形成俯卧空间13。运动员俯卧在俯卧空间13中后,双臂将分别将护板12的两侧夹紧,防止滑行过程中掉落,更加逼真的模拟钢架雪车的运行过程。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护板12上设有握持孔14,握持孔14使护板12的边缘形成握持把手15。在钢架雪车训练装置启动时能够通过握持把手15推动车身1,使得车身1形成一定的初速度,模拟钢架雪车的启动过程。

具体的,握持孔14设置在护板12向上翘起的两侧部位上,使得护板12的两侧边缘形成握持把手15。护板12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握持孔14,既能够减轻车身1的重量,也更加便于握持。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护板12包括第一弧形板121和第二弧形板122,第一弧形板121的凹陷侧和第二弧形板122的凹陷侧相对设置形成俯卧空间13。第一弧形板121和第二弧形板122能够更加与运动员的身体贴合,提高训练的舒适度。

具体的,第一弧形板121和第二弧形板122之间为俯卧空间13。第一弧形板121的下端向俯卧空间13弯曲呈弧形并与底板11固定,第二弧形板122的下端向俯卧空间13弯曲呈弧形并与底板11固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滚轮2具有至少三个。

具体地,当滚轮2具有三个时,三个滚轮2的位置呈三角形设置,能够对车身1形成稳定的支撑。

具体的,当滚轮2具有四个时,四个滚轮2呈平行的两排设置,每排设置两个滚轮2。

具体的,当滚轮2具有六个时,六个滚轮2呈平行的两排设置,每排设置三个滚轮2。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对滚轮2进行导向的轨道3。对于新手运动员来说,由于动作的生疏,直接在冰道上进行训练容易发生危险。通过导轨对滚轮2进行导向,使得车身1的运动方向更加的稳定,使新手运动员能够直接进行操作,水平能够迅速的得到提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轨道3设有容纳滚轮2的导槽31。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槽31的截面呈V形。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轨道3具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条。

具体的,轨道3为两条平行的轨道3,使得车身1下方的两排滚轮2能够分别在两条轨道3上滚动。轨道3为槽型的轨道3,滚轮2沿轨道3的导槽31运行。轨道3由长条的钢板弯折成V形,形成截面为V形的导槽31。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轨道3的端部向上翘起。

具体的,轨道3的末端向上翘起,使得在车身1运行到轨道3的末端后,车身1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车身1的速度逐渐降低直至停止。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板11的侧面设有把手4。便于整个装置的搬运。

具体的,在底板1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把手4,可以两个人配合将整个装置抬起、搬运。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架雪车训练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身1的后端设有用于向下摆动并与轨道3摩擦的制动压板。

具体的,车身1的后端设有两个制动压板,两个制动压板分别用于与两条轨道3摩擦。运动员俯卧在车身1上后,腿部与制动压板的位置对应,能够通过腿部将制动压板向下压,使得制动压板与轨道3摩擦,使车身1制动。制动压板为与车身1的后端铰接的平板。制动压板通过弹簧向上拉紧,使得制动压板在自由状态下与轨道3分离。制动压板的下板面设有三角形的摩擦块,摩擦块的一角朝向下方对准V形的导槽31。将制动压板向下压后,摩擦块插入V形的导槽31中产生摩擦,增加制动块与导槽31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够防止制动时,车身1侧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