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1007发布日期:2018-11-30 19:49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社会上肺部患有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在呼吸内科中有很多肺部受伤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肺部的康复训练,让其恢复肺部的运动功能及其肺活量,使得病人能够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远离呼吸机。现有的肺功能训练器多为单纯的呼吸训练,由于肺受伤的患者其肺活量已远远小于正常人,通常吸气运动是吸气肌收缩引起的主动过程,呼气则是肺泡弹性回缩和肋骨与胸骨借重力作用复位的被动过程。 主动过程容易发生障碍,导致肺泡扩张受。如胸部创伤后肋骨骨折、脑外伤、肺炎、肺气肿等肺功能下张,易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

目前的肺功能训练装置不能调节训练强度,而且由于训练时呼出的水汽较多,容易造成细菌污染,给本已肺功能受损的患者造成二次感染,亟需一种及时干燥吹气口且具备训练强度调节功能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肺功能训练装置不能调节训练强度,而且由于训练时呼出的水汽较多,容易造成细菌污染,给本已肺功能受损的患者造成二次感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调节拉杆在训练筒内的长度从而调节弹簧弹力,借助弹力变化实现训练强度调节,使得肺部术后病人能够缓慢增加训练强度,随着体能的恢复提高训练强度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提供机械计数器帮助患者准确记录训练次数,通过气体回流带走刚才呼出的水汽,在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筒、回流管和吹气管,训练筒下部设置有吹气管,训练筒上部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和吹气管端头部位连接,训练筒上部设有拉杆,拉杆上部伸出训练筒,拉杆下部穿过训练筒内的干燥剂层与推板连接,推板底部设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头设有和训练筒内壁相适应的皮碗,训练筒侧壁中部设有机械计数器,机械计数器的齿轮位于机械计数器下部,齿轮镶嵌在训练筒侧壁,齿轮下方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一端和齿轮下方的训练筒内腔连接,连通管另外一端和干燥基层下部的训练筒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上设有外螺纹,训练筒顶部设有和拉杆相适应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吹气管端头设有吹气嘴。

本实用新型中,吹气管和回流管倾斜连接,回流管与吹气管的吹气嘴端夹角小于90°。

本实用新型中,干燥剂层中心设有和拉杆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和推板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连通管一端紧贴齿轮下沿,连通管另外一端紧贴干燥剂层下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利用机械计数器记录训练次数,在患者意识不清楚时医护人员和家属通过查看计数器上的次数能够准确了解训练情况,利用干燥后的气体回流吸走刚才吹气时带出的水汽,减少吹气口积留的水汽,在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训练筒、2-拉杆、3-弹簧、4-皮碗、5-干燥剂层、6-推板、7-连通管、8-回流管、9-吹气嘴、10-吹气管、11-齿轮、12-机械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训练筒1、拉杆2、弹簧3、皮碗4、干燥剂层5、推板6、连通管7、回流管8、吹气嘴9、吹气管10、机械计数器12都可通过市场途径采购或者定制获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筒1、回流管8和吹气管10,训练筒1下部设置有吹气管10,训练筒1上部设置有回流管8,回流管8和吹气管10端头部位连接,训练筒1上部设有拉杆2,拉杆2上部伸出训练筒1,拉杆2下部穿过训练筒1内的干燥剂层5与推板6连接,推板6底部设有弹簧3,弹簧3另一端头设有和训练筒1内壁相适应的皮碗4,训练筒1侧壁中部设有机械计数器12,机械计数器12的驱动用齿轮11位于机械计数器12下部,齿轮11镶嵌在训练筒1侧壁,齿轮11下方设有连通管7,连通管7一端和齿轮11下方的训练筒1内腔连接,连通管7另外一端和干燥基层1下部的训练筒1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2上设有外螺纹1,训练筒1顶部设有和拉杆2相适应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吹气管10端头设有吹气嘴9。

本实用新型中,吹气管10和回流管8倾斜连接,回流管8与吹气管10的吹气嘴9端夹角小于90°。

本实用新型中,干燥剂层5中心设有和拉杆2外螺纹相适应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2和推板6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连通管7一端紧贴齿轮11下沿,连通管7另外一端紧贴干燥剂层5下沿。

本实用新型中,拉杆2上部设有手柄。

在适用本实用新型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时,将吹气管10连接在训练筒1下端,将回流管8连接在训练筒1上端,旋转拉杆2手柄,调节拉杆2在训练筒1内的长度,从而推动推板6到合适位置,肺功能受损的患者刚开始训练时将推板6调节较高或者将推板6紧贴连通管7下沿,训练时弹簧3被压缩的长度较小,训练强度低,随着患者康复将拉杆2缓慢推进。调节好推板6后手动拨动齿轮11将机械计数器12归零,一只手扶住训练筒1,另外一只手将回流管8对折后握在吹气管10旁边,开始吹气,当气流压迫皮碗4通过连通管7底端后,气流从训练筒1上部流出通过干燥剂层5流入回流管8,压力骤减而且回流管8中气压增加,这时移开吹气嘴9和松开握吹气管10的手,气流从回流管8和吹气管10流出带走部分水汽,上下气压平衡后弹簧3向下推动皮碗4,皮碗4拨动齿轮11旋转计数后继续移动到训练筒1下部,气流从回流管8流入训练筒1上部,吹气管10和吹气嘴9里面的部分水汽被吸入干燥剂层5,手再次将回流管8对折后握在吹气管10旁边,对着吹气嘴9开始第二次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装置,操作方便,装置简单易于携带,能够及时清理每次吹气带出的水汽,减少吹气嘴9附近的水汽降低染菌几率,同时持续调节拉杆2在训练筒1内的长度,实现训练强度缓慢增加的效果,利用机械计数器12方便医护人员和家属查看训练次数,在呼吸内科肺功能训练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