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手抛滑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4940发布日期:2018-11-23 19:04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式手抛滑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式手抛滑翔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很多的飞机模型,但是不能够随时简易地拆卸和组装,而在飞机模型生产后卖出和玩家买走后都需要储存,而不能够拆卸的飞机模型,会占用很大的放置空间,并且机翼在放置的过程中容易被压折,进而损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手抛滑翔机以及发光手抛滑翔机,申请号是:201621493755.0,该结构是:手抛滑翔机包括机体、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所述机体包括机头、机身和机身尾部,所述垂直尾翼设置于所述机身尾部;所述机身设置有机翼卡接口,所述机身尾部设置有尾翼卡接口,所述机翼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机翼卡接口,所述水平尾翼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尾翼卡接口。发光手抛滑翔机包括荧光粉层和手抛滑翔机,所述机体的外侧涂覆有荧光粉层。手抛滑翔机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拆卸,缩小存放空间或者储存空间。发光手抛滑翔机的机体能够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借助荧光粉发光,能够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飞行,易于观察和找回。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该机头与配重块需要用粘贴固定在一起,增加了工序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另外,该手抛滑翔机只能直线飞行、转弯飞行、弧线飞行等,无法实施360度翻转飞行,无法增加飞行模式来增加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能实施360度翻转飞行的手抛滑翔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转式手抛滑翔机,包括机体、前机翼、后机翼和垂直尾翼,机体分别设有前卡接口和后卡接口,前机翼置于前卡接口处,后机翼置于后卡接口处,垂直尾翼置于机体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的上表面设有尾翼接凸部,所述后机翼的第一中轴线所处的平面与机体的第二中轴线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β为3度至8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的前端的上侧设有安装凹位,所述安装凹位内设有卡座,所述机体的前端的上侧还设有盖合所述安装凹位的配重盖。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的外表面设有凸柱,所述配重盖的内壁处设有安装卡部,所述凸柱置于安装卡部的内壁处。

进一步地,所述后卡接口内设有至少二个凸块,所述尾翼接凸部的上表面设有上尾翼凹部,所述凸块卡置于上尾翼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机翼的下表面设有下尾翼凹部,所述凸块卡置于下尾翼凹部处。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的前端的下侧设有用于助力飞翔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后机翼的中轴线与机体的中轴线之间呈一定夹角β,便能实施360度翻转飞机或直线飞行,使飞行更加平稳;另外,本结构通过配重盖的内壁处设有安装卡部的结构,可快速拆卸配重盖,起到方便更换或因为配重盖,有效提供生产效率,节约生成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机翼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直线飞行中后机翼与机体后卡接口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现360度翻转飞行中后机翼与机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A处局部扩大图。

图9为图7中的B处局部扩大图。

图10为后机翼与机体后卡接口装配部分的截面示意图。(直线飞行)

图11为后机翼与机体后卡接口装配部分的截面示意图。(360度翻转飞行

图12为图10中的C处局部扩大图。

图13为图11中的D处局部扩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机体1、垂直尾翼2、前机翼3、后机翼5、后卡接口104、上表面8、尾翼接凸部501、第一中轴线6、第二中轴线7、安装凹位101、卡座102、配重盖4、凸柱103、安装卡部401、凸块105、上表面10、上尾翼凹部502、下表面9、下尾翼凹部503、卡扣106、直线飞行的标识11、360度翻转飞行的标识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13描述,根据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翻转式手抛滑翔机,包括机体1、前机翼3、后机翼5和垂直尾翼2,机体1分别设有前卡接口和后卡接口104,所述后机翼5置于后卡接口104处,所述后卡接口104内设有至少二个凸块105,对于本实施例一而言,所述后卡接口104内设有二个凸块105,所述前机翼3置于前卡接口处,所述垂直尾翼2置于机体1后端,所述后机翼5的上表面8设有尾翼接凸部501,所述后机翼5的第一中轴线6所处的平面与机体1的第二中轴线7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β为3度至8度,所述尾翼接凸部501的上表面10设有上尾翼凹部502,所述后机翼5的下表面9设有下尾翼凹部503,本结构通过将后机翼5以不同的方式插入机体1的后卡接口104实现不同的飞行模式,换言之,通过后机翼5的上尾翼凹部502、下尾翼凹部503分别与后卡接口104的凸块105的装配实现直线飞行模式和360度翻转飞行模式,更具体地说,安装后机翼5后,使后机翼5的中轴线与机体1中轴线具有不同的夹角β,在推动机体1向前飞行,气流沿后机翼5表面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使滑翔机要么是直线飞行,要么是360度翻转飞行。

为更清楚地对本实施例一翻转式手抛滑翔机是如何实现360度翻转飞行和直线飞行,有必要在本说明书中进行阐述,首先对本实施例一是如何实现直线飞行模式而进行说明,如图4、图6、图8、图10、图12所示,所述后机翼5插入后卡接口104,使所述后机翼5下表面9的下尾翼凹部503卡入凸块105,并且使后机翼5的中轴线6与机体1的中轴线7形成一夹角β,通过实验测得,所述β为3度,如图6和图8所示。而需要实现360度翻转飞行模式,如图图5、图7、图9、图11、图13所示,所述后机翼5插入后卡接口104,并且使所述后机翼5的尾翼接凸部501的上表面10的上尾翼凹部502卡入后卡接口104的凸块105,使后机翼5的中轴线6与机体1的中轴线7形成另一夹角β,通过实验测得,所述β为8度,如图7和图9所示。上述两种飞行模式,不管是直线飞行模式或者是360度翻转飞行模式,当推动机体1向前飞行,所述后机翼5受到气流将会根据后机翼5与机体1产生不同的角度而受到不同的气流方向,从而使气流在后机翼5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从而使滑翔机以直线飞行或者360度翻转飞行模式。需要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一着重如何更好地实现360度翻转飞行模式,为使滑翔机达行更多的360度翻转次数,在多次测试实现360度翻转飞行效果时,优选后机翼5的中轴线6与机体1的中轴线7的夹角为7.2度,在实际的360度翻转飞行模式中,使用夹角7.2度设计的滑翔机在360度翻转飞行模式的360度翻转次数大于使用夹角8度的设计的滑翔机。

当然,为完善本实施例一,所述机体1的前端的上侧设有安装凹位101,所述安装凹位101内设有卡座102,所述卡座102安装有配重盖4,对于本实施例一而言,所述配重盖4通过粘贴方式与安装凹位101固定;当然,对于本技术领域人员而言,除上述的粘贴方式固定,还可以用超声波或者卡扣等其它方式将配重盖4固定在卡座102上。

作为本实施例一步改善,可快还将配重盖4与安装凹位101装配,所述卡座102的外表面设有凸柱103,所述配重盖4的内壁处设有安装卡部401,所述凸柱103置于安装卡部401的内壁处,具体而言,利用凸柱103与安装卡部401的内壁的过盈配合方式,可快速将配重盖4卡进凸柱103,换言之将配重盖4卡进安装凹位101,因为常规用于制造机体1的材料是泡沫,而卡座102和凸柱103与机本1一体注塑成形,因此,所述凸柱103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对于本实施例一而言,所述安装凹位101用的材料是PP(聚丙烯)或PE(聚乙烯)或者LDPE(高压聚乙烯)等材料制度,由于该材料制造的配重盖4较硬且耐撞击,当配重盖4卡入凸柱103,使配重盖4卡在凸柱103上,从而固定重盖4在安装凹位101上。

如图1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机体1的前端的下侧设有用于助力飞翔的卡扣106,通过使橡皮筋勾住卡扣106,固定像皮筋,用力将滑翔机往后一拉,然后放手,所述滑翔机就会飞快地往前以直线飞行模式或者是360度翻转飞行模式进行快速、持久的飞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说明,在飞行前,前机翼3、后机翼5和机体1分离,需要飞行时,根将使用者的飞行模式,如直线飞行或360度翻转飞行,使用根据后机翼5上所示的飞行标识,如想实现直线飞行时,把可见直线飞行的标识11的后机翼5的一面向上,插入后卡接口104,即使所述后机翼5下表面9的下尾翼凹部503卡入凸块105;反之,为实现360度翻转飞行时,使用者将可见360度翻转飞行的标识12的后机翼5的一面向上,插入后卡接口104,即使所述后机翼5的尾翼接凸部501的上表面10的上尾翼凹部502卡入后卡接口104的凸块105,安装过程简单易学易操作,同时十分有趣,增加了趣味性。

滑翔机使用后,可以随时将前机翼3、后机翼5拆卸下来,便于存放以及日后玩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