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982发布日期:2018-12-14 22:2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活动的关键部位,会直接影响人的行动能力,而颈腰椎病、脊髓 损伤、脑瘫、脑外伤、下肢骨折和外周神经损伤等各种原因会导致患者的小腿肌力减弱或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不仅要忍受疼痛的折磨,且行动不便,临床上足踝小腿部外伤后因疼痛、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指导不到位,缺乏相关器械等原因而由此带来的废用性骨骼肌萎缩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功能的康复,当小腿肌力减弱或踝关节活动功能出现障碍后,患者就需要使用治疗器械来进行物理性的训练康复治疗,但是传统的训练治疗器械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且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的足踝施加力的精确控制不好掌握,而且耗能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踝肌力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个架体,架体内腔中设有内杆,内杆上套设有弹簧,内杆上在弹簧上方可活动地套设有压条,两个架体之间设有脚踏板,脚踏板两侧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两个架体内的压条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脚踏板设有绑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脚踏板设有防滑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架体顶部设有把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架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架体与底座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支撑杆与架体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杆插接于安装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时患者足部踏入踩踏板,绑带固定防止移位,通过蹬腿式下压,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重复蹬腿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架体的角度可通过将支撑杆插接在底座上不同的安装槽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脚踏板高度,可进行针对性锻炼,促进足踝部功能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其中:1、底座;1-1、安装槽;2、架体;2-1、内杆;2-2、弹簧;2-3、压条;2-4、把手;3、脚踏板;3-1、连接件;3-2、绑带;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设有两个架体2,架体2内腔中设有内杆2-1,内杆2-1上套设有弹簧2-2,内杆2-1上在弹簧2-2上方可活动地套设有压条2-3。架体2顶部设有把手2-4。两个架体2之间设有脚踏板3,脚踏板3两侧通过连接件3-1分别与两个架体2内的压条2-3连接。脚踏板3设有绑带3-2,脚踏板设有防滑层。架体2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架体2与底座1之间通过支撑杆4固定连接。底座1上设有多个安装槽1-1,支撑杆4与架体2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支撑杆4插接于安装槽1-1中。

使用时患者足部踏入踩踏板3,绑带3-2固定防止移位,通过蹬腿式下压,在弹簧2-2的作用下上下重复蹬腿运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架体2的角度可通过将支撑杆4插接在底座1上不同的安装槽1-1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脚踏板3高度,可进行针对性锻炼,促进足踝部功能恢复。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