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0146发布日期:2019-02-19 19:1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的脊柱外科,对于腰椎术后病人,则需要使用弹力带来供病人锻炼下肢,包括用脚趾勾住弹力带来回运动锻炼脚趾、用脚背勾住弹力带来回运动锻炼脚背、用脚板顶推弹力带做蹬腿运动或抬腿运动锻炼腿部、将一条腿套合于弹力带内做内收运动锻炼腿部及将双腿部套合于弹力带内做外展运动锻炼腿部等。

传统的弹力带虽然使用便捷,但是,其不能实时测定病人腿部在做运动时对于弹力带的推拉力,使得不能直观的帮助医护人员判断病人下肢的恢复程度,如此,病人盲目的使用弹力带,则不能根据下肢各部位恢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使得锻炼效果差及锻炼效率低。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包括适于夹固病床围栏或病床栏杆的夹固座、以供病人锻炼下肢的弹力带、用以测量所述弹力带拉力的拉力器及用以支起所述弹力带的支撑座;

其中,所述拉力器固设于所述夹固座上;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拉力器与所述弹力带之间。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座体、第一滑动件、第一固定环、第二滑动件及第二固定环;

其中,所述座体后端面中部与所述拉力器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座体前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后端及所述第二滑动件后端分别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前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前端;所述弹力带成型为环状,并套固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杆及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螺杆外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螺杆及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螺杆外的第二锁紧螺母;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一螺杆前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二螺杆前端;所述第一螺杆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适于卡设至所述滑槽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螺杆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适于卡设至所述滑槽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及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均抵贴于所述滑槽外;

当拧松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及所述第二锁紧螺母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左右位置及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左右位置对应可调。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上端及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上端分别开设有便于取出所述弹力带的取拿口。

优选地,所述座体呈横置的长方体状结构,且所述座体的左右长度为L;

其中,所述L=25cm-35cm。

优选地,所述夹固座包括方形结构的前夹板、方形结构的后夹板及四根锁紧螺栓;

其中,所述拉力器的后端面与所述前夹板的前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夹板的前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其后端面的前螺孔;所述后夹板的前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其后端面的后螺孔;四个所述后螺孔的位置对应与四个所述前螺孔的位置相对;四根所述锁紧螺栓自所述后夹板后部对应旋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后螺孔及所述前螺孔。

优选地,所述前夹板的后端面中部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前半月形夹槽A;所述后夹板的前端面中部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前半月形夹槽A位置相对的后半月形夹槽A;所述前夹板的后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前半月形夹槽B;所述后夹板的前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前半月形夹槽B位置相对的后半月形夹槽B;且所述前夹板的后端面及所述后夹板的前端面分别固设有一层软胶护垫。

优选地,所述拉力器包括上端面形成为敞口的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壳体、用以盖合所述敞口的面盖、设于所述面盖上端面后部的显示屏、设于所述面盖上端面前部的电源开关键、设于所述面盖上端面前部的充电接口、设于所述面盖上端面前部的USB输出接口及从后至前依次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可充电电池、主控制器、拉力传感器、拉伸弹簧、拉杆;

其中,所述显示屏、电源开关键、USB输出接口、可充电电池及所述拉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充电接口通过一充电保护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相连;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拉伸弹簧连接于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拉杆之间;所述壳体前端面中部开设有伸出口;所述拉杆前端自所述伸出口伸出而与所述座体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机构;

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左导向座、左导向杆、右导向座及右导向杆;所述左导向座固于所述壳体左前部;所述右导向座固于所述壳体右前部;所述左导向座中部沿前后方向开有左导向孔;所述右导向座中部沿前后方向开有右导向孔;所述左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左导向孔,其前端与所述座体后端面左部固定连接,其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左导向孔直径的左限位凸起;所述右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右导向孔,其前端与所述座体后端面右部固定连接,其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右导向孔直径的右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夹固座及所述支撑座均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所设置的弹力带便于供病人使用而锻炼病人下肢,使得能够有效促进病人下肢的快速康复,所设置的拉力器能实时测量病人下肢在推拉所述弹力带时所产生的推拉力,使得便于医护人员直观的判断病人下肢的恢复程度,继而根据病人下肢各部位恢复程度辅导病人对下肢各个部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如此,即使得锻炼效果好、锻炼效率高及避免病人盲目锻炼,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夹固座适于夹固病床围栏或病床栏杆,使得便于将整个本实用新型架起固定,且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适应性强及使用可靠性强,如此,则以使省去病人用手托举的麻烦,使得锻炼省时省力,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所述弹力带成型为环状,并套固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左右位置及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左右位置对应可调,如此,则便于病人对本实用新型的灵活使用,病人躺在病床上,在第一种操作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床尾一端的病床围栏或病床栏杆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相背离调节,即使得所述弹力带可呈现为横置,使得与病床宽度方向一致,使得便于病人用脚趾勾住所述弹力带来回运动锻炼脚趾及用脚背勾住所述弹力带来回运动锻炼脚背;在第二种操作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床头一端的病床围栏或病床栏杆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相向调节至并拢,即使得所述弹力带可呈现为纵置,使得与病床长度方向同向,使得便于病人用脚板顶推所述弹力带做蹬腿运动或抬腿运动锻炼腿部;在第三种操作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病床其中一侧面的病床围栏或病床栏杆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相背离调节,并转动所述夹固座九十度,使得所述拉力器上端面朝向病床前侧或后侧,即使得所述弹力带可呈现为竖置,使得与病床床面相垂直,使得便于病人将一条腿套合于所述弹力带内做内收运动锻炼腿部;在第四种操作方式中,取下所述弹力带,以使病人将双腿套合于所述弹力带内即可使得双腿能做外展运动而锻炼腿部,如此,则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提供给病人多样化的操作锻炼方式,且在上述第一种操作方式、第二种操作方式及第三种操作方式中,所述拉力器均可实时测量病人下肢在运动时对所述弹力带所产生的推拉力,使得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下肢各个部位锻炼结果进行实时评估,另一方面,所述夹固座在便于夹固病床床栏或病床栏杆的同时,所设置的软胶护垫则使得不易将病床床栏或病床栏杆夹坏,使得病床使用寿命长,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拉力器中,所设置的显示屏,使得拉力显示能更直观明了,所设置的充电接口便于给所述可充电电池充电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不间断使用,所设置的USB输出接口便于对外传导拉力测试数据,使得便于整合统计,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向机构,如此一来,即使得所述支撑座稳固性好而不易在被拉扯时发生摇晃或移位,还使得所述拉力器在测定拉力时,不易损坏所述拉杆,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在固定于病床围栏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在固定于病床围栏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在固定于病床栏杆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型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在固定于病床栏杆的使用状态图四;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1000;

夹固座10;

前夹板101;前螺孔1011;前半月形夹槽A1012;前半月形夹槽B1013;固定安装孔1014;后夹板102;后螺孔1021;后半月形夹槽A1022;后半月形夹槽B1023;锁紧螺栓103;

弹力带20;

拉力器30;

壳体301;伸出口3011;面盖302;显示屏303;电源开关键304;充电接口305;USB输出接口306;可充电电池307;主控制器308;拉力传感器309;拉伸弹簧310;拉杆311;充电保护电路312;

支撑座40;

座体401;滑槽4011;第一滑动件402;第一螺杆4021;第一凸缘40211;第一锁紧螺母4022;第一固定环403;第一取拿口4031;第二滑动件404;第二螺杆4041;第二凸缘40411;第二锁紧螺母4042;第二固定环405;第二取拿口4051;

导向机构50;

左导向座501;左导向孔5011;左导向杆502;左限位凸起5021;右导向座503;右导向孔5031;右导向杆504;右限位凸起5041;

锁固件60;

锁销601;蝶形螺栓602;

病床围栏2000;

病床栏杆3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腰椎术后下肢抗阻功能锻炼装置1000,包括适于夹固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的夹固座10、以供病人锻炼下肢的弹力带20、用以测量所述弹力带20拉力的拉力器30及用以支起所述弹力带20的支撑座40;

其中,所述拉力器30固设于所述夹固座10上;所述支撑座40连接于所述拉力器30与所述弹力带20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

一方面,所设置的弹力带20便于供病人使用而锻炼病人下肢,使得能够有效促进病人下肢的快速康复,所设置的拉力器30能实时测量病人下肢在推拉所述弹力带20时所产生的推拉力,使得便于医护人员直观的判断病人下肢的恢复程度,继而根据病人下肢各部位恢复程度辅导病人对下肢各个部位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如此,即使得锻炼效果好、锻炼效率高及避免病人盲目锻炼。

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夹固座10适于夹固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使得便于将整个本实用新型架起固定,且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适应性强及使用可靠性强,如此,则以使省去病人用手托举的麻烦,使得锻炼省时省力。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座40包括座体401、第一滑动件402、第一固定环403、第二滑动件404及第二固定环405;

其中,所述座体401后端面中部与所述拉力器30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座体401前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滑槽4011;所述第一滑动件402后端及所述第二滑动件404后端分别可左右滑动的卡设于所述滑槽4011内;所述第一固定环403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402前端;所述第二固定环405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04前端;所述弹力带20成型为环状,并套固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03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05之间。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件402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杆4021及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螺杆4021外的第一锁紧螺母4022;所述第二滑动件404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螺杆4041及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螺杆4041外的第二锁紧螺母4042;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403固设于所述第一螺杆4021前端;所述第二固定环405固设于所述第二螺杆4041前端;所述第一螺杆4021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适于卡设至所述滑槽4011的第一凸缘40211;所述第二螺杆4041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适于卡设至所述滑槽4011的第二凸缘40411;所述第一锁紧螺母4022及所述第二锁紧螺母4042均抵贴于所述滑槽4011外;

当拧松所述第一锁紧螺母4022及所述第二锁紧螺母4042时,所述第一滑动件402的左右位置及所述第二滑动件404的左右位置对应可调。

所述第一固定环403的上端及所述第二固定环405的上端分别开设有便于取出所述弹力带20的取拿口。

如此,即使得所述第一滑动件40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04之间在间距可调的同时,还能被调节至合适位置加以固定所述弹力带20及适于所述弹力带20在单独使用时便于将其从相应取拿口取出。

并且,由于所述弹力带20成型为环状,并套固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03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05之间,所述第一滑动件402的左右位置及所述第二滑动件404的左右位置对应可调,如此,则便于病人对本实用新型的灵活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403的上端开设有便于取出所述弹力带20的第一取拿口4031;所述第二固定环405的上端开设有便于取出所述弹力带20的第二取拿口4051。

具体而言,病人躺在病床上:

在第一种操作方式中,参见图3及图5,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床尾一端的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40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04相背离调节,即使得所述弹力带20可呈现为横置,使得与病床宽度方向一致,使得便于病人用脚趾勾住所述弹力带20来回运动锻炼脚趾及用脚背勾住所述弹力带20来回运动锻炼脚背;

在第二种操作方式中,参见图4及图6,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床头一端的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40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04相向调节至并拢,即使得所述弹力带20可呈现为纵置,使得与病床长度方向同向,使得便于病人用脚板顶推所述弹力带20做蹬腿运动或抬腿运动锻炼腿部;

在第三种操作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位于病床其中一侧面的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后,将所述第一滑动件40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404相背离调节,并转动所述夹固座10九十度,使得所述拉力器30上端面朝向病床前侧或后侧,即使得所述弹力带20可呈现为竖置,使得与病床床面相垂直,使得便于病人将一条腿套合于所述弹力带20内做内收运动锻炼腿部;

在第四种操作方式中,取下所述弹力带20,以使病人将双腿套合于所述弹力带20内即可使得双腿能做外展运动而锻炼腿部,如此,则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提供给病人多样化的操作锻炼方式。

并且,在上述第一种操作方式、第二种操作方式及第三种操作方式中,所述拉力器30均可实时测量病人下肢在运动时对所述弹力带20所产生的推拉力,使得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下肢各个部位锻炼结果进行实时评估。上述第三种操作方式及上述第四种操作方式则与上述第一种操作方式及上述第二中操作方式相类似,只是固定位置不同及固定角度不同,在此,则不做视图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座体401呈横置的长方体状结构,且所述座体401的左右长度为L;

其中,所述L=25cm-35cm。

在优选方案中,所述L=35cm,由此,即使得所述滑槽4011为30cm,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环403与所述第二固定环405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为将近35cm,使得便于所述弹力带20在横置时能容置双脚而锻炼双脚脚趾及脚背。

再者,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固座10则包括方形结构的前夹板101、方形结构的后夹板102及四根锁紧螺栓103;

其中,所述拉力器30的后端面与所述前夹板101的前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夹板101的前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其后端面的前螺孔1011;所述后夹板102的前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一贯穿其后端面的后螺孔1021;四个所述后螺孔1021的位置对应与四个所述前螺孔1011的位置相对;四根所述锁紧螺栓103自所述后夹板102后部对应旋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后螺孔1021及所述前螺孔1011。

如此,在需要所述夹固座10夹固病床围栏2000时,可取下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锁紧螺栓103,以使所述夹固座10可实现下端面朝下夹固病床围栏2000及下端面朝病床前侧或后侧夹固病床围栏2000。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夹板101的后端面中部沿上下方向开设有前半月形夹槽A1012;所述后夹板102的前端面中部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前半月形夹槽A1012位置相对的后半月形夹槽A1022;所述前夹板101的后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前半月形夹槽B1013;所述后夹板102的前端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所述前半月形夹槽B1013位置相对的后半月形夹槽B1023;且所述前夹板101的后端面及所述后夹板102的前端面分别固设有一层软胶护垫(未图示)。

如此,一方面,在所述夹固座10下端面朝下夹固病床栏杆3000时,病床栏杆3000即可被夹固于位置相对的所述前半月形夹槽A1012及所述后半月形夹槽A1022;在所述夹固座10下端面朝病床前侧或后侧夹固病床栏杆3000时,病床栏杆3000即可被夹固于位置相对的所述前半月形夹槽B1013及所述后半月形夹槽B1023;另一方面,所述夹固座10在便于夹固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的同时,所设置的软胶护垫(未图示)则使得不易将病床围栏2000或病床栏杆3000夹坏,使得病床使用寿命长。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力器30包括上端面形成为敞口的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状壳体301、用以盖合所述敞口的面盖302、设于所述面盖302上端面后部的显示屏303、设于所述面盖302上端面前部的电源开关键304、设于所述面盖302上端面前部的充电接口305、设于所述面盖302上端面前部的USB输出接口306及从后至前依次固设于所述壳体301内的可充电电池307、主控制器308、拉力传感器309、拉伸弹簧310、拉杆311;

其中,所述显示屏303、电源开关键304、USB输出接口306、可充电电池307及所述拉力传感器309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308相连;所述充电接口305通过一充电保护电路312与所述可充电电池307相连;所述充电保护电路312还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器308;所述拉伸弹簧310连接于所述拉力传感器309与所述拉杆311之间;所述壳体301前端面中部开设有伸出口3011;所述拉杆311前端自所述伸出口3011伸出而与所述座体401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

如此,所述拉力器30中,所设置的显示屏303,使得拉力显示能更直观明了,所设置的充电接口305便于给所述可充电电池307充电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不间断使用,所设置的USB输出接口306便于对外传导拉力测试数据,使得便于整合统计,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向机构50;

其中,所述导向机构50包括左导向座501、左导向杆502、右导向座503及右导向杆504;所述左导向座501固于所述壳体301左前部;所述右导向座503固于所述壳体301右前部;所述左导向座501中部沿前后方向开有左导向孔5011;所述右导向座503中部沿前后方向开有右导向孔5031;所述左导向杆502穿设于所述左导向孔5011,其前端与所述座体401后端面左部固定连接,其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左导向孔5011直径的左限位凸起5021;所述右导向杆504穿设于所述右导向孔5031,其前端与所述座体401后端面右部固定连接,其后端向外突出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右导向孔5031直径的右限位凸起5041。

如此,在病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即所述弹力带20拉扯所述支撑座40时,通过所述导向机构50的导向作用,即使得所述支撑座40稳固性好而不易在被拉扯时发生摇晃或移位,还使得所述拉力器30在测定拉力时,所述拉杆311不易晃动,使得不易损坏所述拉杆311。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夹固座10及所述支撑座40均为铝合金材质,使得坚固耐用而又质地轻巧,使得便于携拿。

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撑座40的后端面从左至右对应开设有三个螺孔(未图示),所述左导向杆502前端、拉杆311前端及所述右导向杆504前端分别设有适于旋接至相应位置螺孔(未图示)的外螺纹,以使实现与所述支撑座40可拆卸连接;所述面盖302上端面四角分别向下固设有一螺钉,所述壳体301上端面四角分别开设有一适于相应位置螺钉旋入的固定孔;所述左导向座501及所述右导向座503分别与所述壳体301一体成型;所述前夹板101后端面靠近其中部对称的开设有四个贯穿至其前端面的固定安装孔1014,四个所述固定安装孔1014的位置与所述壳体301后端面四角的位置相对,所述壳体301后端面四角则对应设有螺孔,所述前夹板101则通过穿设于位置相对的固定安装孔1014及螺孔的螺栓与所述壳体301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01内部沿左右方向设有卡槽,所述主控制器308卡设于所述卡槽;所述拉力传感器309则通过螺栓固设于所述壳体301内底面;

并且,所述滑槽4011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一用以封堵所述滑槽4011的锁固件60;两所述锁固件60对应设于所述滑槽4011的两端开口旁侧,在优选方案中,所述锁固件60包括锁销601及蝶形螺栓602,所述锁销601与所述支撑座40侧面相抵贴,并通过旋入所述支撑座40的所述蝶形螺栓602与所述支撑座40转动连接,当拧松所述蝶形螺栓602时,所述锁销601的末端可转动至所述滑槽4011的开口处,再拧紧所述蝶形螺栓602时,即使得可封堵所述滑槽4011的开口,以避免操作所述第一螺杆4021及所述第二螺杆4041时,所述第一螺杆4021后端的所述第一凸缘40211及所述第二螺杆4041后端的所述第二凸缘40411滑出。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