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655发布日期:2019-04-30 18:4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蹦床,尤其是涉及一种回弹性能大大加强的新型蹦床。



背景技术:

蹦床包括支架和弹性布,弹性布的边缘绕在支架上。在蹦床的边缘弹跳时,由于施力点距离弹性布的边缘比较近,位于施力点和支架边框之间的弹性布长度不够长,也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弹性形变,导致弹跳的高度会收到影响,另外人在蹦床上回弹处于后半段时,回弹的力度会越来越小,导致蹦床弹起的后半段对人举升力衰减太快,影响人弹高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蹦床,在蹦床边缘弹跳时,也能获得足够的弹力,另外在蹦床弹起的后半段,也能提利用弹簧的弹力提供额外的举升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蹦床,包括框架和第一弹性布,所述框架通过支撑脚固定在地面上,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位于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一弹性布绕过所述框架后固定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导杆的两端与弹性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弹性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弹性杆与所述立柱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弹性杆驱动所述导杆将所述第一弹性布的两端往外拉。正常状态下,第一弹性布的两端在扭簧的作用下距离较远,人跳上蹦床时,对第一弹性布施加下压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布拉动导杆,导杆带动弹性杆克服扭簧的作用下向着施力点转动,这时候第一弹性布两端的长度也被拉短,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时,第一弹性布逐渐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伸,弹簧对第一弹性布的拉力也可以转化为对人上升的作用力,弥补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后半段的推力不足的问题。另外,人在蹦床的边缘起跳时,第一弹性布也会带动弹性杆向着施力点转动,在回弹时,扭簧可以提供额外的恢复力,另外由于第一弹性布有部分固定在边框外围的导杆上,也延长了受力点到第一弹性布之间的距离,两者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蹦床边缘也能获得较好的弹跳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第一弹性布穿过所述盖板和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隙后固定在所述导杆上。盖板的作用是显示边框的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弹性布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杆和所述立柱同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弹性布,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支撑脚之间设置有连杆,四根所述连杆首尾相接形成边框,所述第二弹性布的边缘固定在边框上。这样设置,对体重轻的人,在蹦床上弹跳时,主要依靠第一弹性布,对于体重较重的人,弹跳时,由于惯性较大,第一弹性布下沉到与第二弹性布处,这时候,第一弹性布和第二弹性布的弹性系数相加才等于蹦床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迅速减缓体重大的人的下沉趋势,让他尽快回弹,避免与地面接触。因此本发明可以适应不同体重的人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组成所述边框的四根杆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框架与所述边框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正常状态下,第一弹性布的两端在扭簧的作用下距离较远,人跳上蹦床时,对第一弹性布施加下压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布拉动导杆,导杆带动弹性杆克服扭簧的作用下向着施力点转动,这时候第一弹性布两端的长度也被拉短,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时,第一弹性布逐渐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伸,弹簧对第一弹性布的拉力也可以转化为对人上升的作用力,弥补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后半段的推力不足的问题。另外,人在蹦床的边缘起跳时,第一弹性布也会带动弹性杆向着施力点转动,在回弹时,扭簧可以提供额外的恢复力,另外由于第一弹性布有部分固定在边框外围的导杆上,也延长了受力点到第一弹性布之间的距离,两者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蹦床边缘也能获得较好的弹跳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一侧的侧视图(局部)。

图3是图2中受力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3中,一种新型蹦床,包括框架1、第一弹性布21、第二弹性布22和导杆3,所述框架1通过支撑脚4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导杆3位于所述框架1的外侧,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盖板11,所述第一弹性布21穿过所述盖板11和所述框架1之间的空隙后固定在所述导杆3上。盖板的作用是显示边框的范围。所述导杆3的两端与弹性杆4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弹性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柱5上,所述立柱5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弹性杆4与所述立柱5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6,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弹性杆驱动所述导杆将所述第一弹性布的两端往外拉。在所述第一弹性布未受力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杆和所述立柱同轴。

正常状态下,第一弹性布的两端在扭簧的作用下距离较远,人跳上蹦床时,对第一弹性布施加下压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布拉动导杆,导杆带动弹性杆克服扭簧的作用下向着施力点转动,这时候第一弹性布两端的长度也被拉短,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时,第一弹性布逐渐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伸,弹簧对第一弹性布的拉力也可以转化为对人上升的作用力,弥补人在蹦床上弹性恢复向上运动后半段的推力不足的问题。另外,人在蹦床的边缘起跳时,第一弹性布也会带动弹性杆向着施力点转动,在回弹时,扭簧可以提供额外的恢复力,另外由于第一弹性布有部分固定在边框外围的导杆上,也延长了受力点到第一弹性布之间的距离,两者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蹦床边缘也能获得较好的弹跳体验。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支撑脚4之间设置有连杆7,四根所述连杆7首尾相接形成边框,所述第二弹性布22的边缘固定在边框上。组成所述边框的四根杆7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框架与所述边框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对体重轻的人,在蹦床上弹跳时,主要依靠第一弹性布,对于体重较重的人,弹跳时,由于惯性较大,第一弹性布下沉到与第二弹性布处,这时候,第一弹性布和第二弹性布的弹性系数相加才等于蹦床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迅速减缓体重大的人的下沉趋势,让他尽快回弹,避免与地面接触。因此本发明可以适应不同体重的人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