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733发布日期:2019-03-19 21:43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航模飞机前轮起落架为固定结构,即起落架直接固定在机身上,且起落架上缺少缓冲机构,这样航模飞机在降落时,如果速度及着陆角度控制不好,导致航模飞机降落所产生的冲击力超出了前轮自身的缓冲吸收能力,致使航模飞机遭到冲击力破坏,或者冲击力造成航模飞机被地面弹起,姿态失控,最终航模飞机其它部位着地,导致更多部位的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现有航模飞机进行改进,提高缓冲性能,避免航模飞机降落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

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机头,所述机头的底部固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上转动设置有前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含螺母、套管、弹性件、T形导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轮轴的两端,所述弹性件套设于连接件上,所述套管套设于弹性件上,所述套管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螺母设于该凹槽内,所述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头的底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有T形孔,所述T形导杆穿出该孔并贯穿所述弹性件、所述套管,且与所述螺母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一套孔、第二套孔、第三套孔,第二套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套孔的内径,小于第三套孔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T形导杆的顶端设有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件为人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机头的前端设有螺旋飞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套孔为螺纹套孔,并与所述T形导杆上设置的螺纹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机构为弹性塑胶制成的圆柱形,且两端均设有螺纹,所述机头的底部设有第一螺孔,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缓冲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匹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缓冲机构为弹性塑胶制成的圆柱形,所述机头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缓冲机构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由胶水粘连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一端设有机头,所述机头的底部固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上转动设置有前轮;本实用新型利用缓冲机构来消除航模飞机降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得航模飞机的缓冲性能提高,避免航模飞机降落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缓冲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缓冲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缓冲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机头;3-缓冲机构;4-轮轴;5-前轮;6-螺旋飞叶;31-螺母;32-套管;33-弹性件;34-T形导杆;35-连接件;321-第一套孔;322-第二套孔;323-第三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具有飞行降落缓冲功能的航模飞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一端设有机头2,机头2的底部固设有缓冲机构3,缓冲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轮轴4,轮轴4上转动设置有前轮5。

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包含螺母31、套管32、弹性件33、T形导杆34和连接件35,连接件35为人字形,连接件35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轮轴4的两端,弹性件33套设于连接件35上,套管32套设于弹性件33上,套管32的顶部设有凹槽,螺母31设于该凹槽内,套管3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机头2的底部,连接件35的底部设有T形孔,T形导杆34穿出该孔并贯穿弹性件33、套管32,且与螺母31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套管32内设有第一套孔321、第二套孔322、第三套孔323,第二套孔322的内径大于第一套孔321的内径,小于第三套孔323的内径。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T形导杆34的顶端设有螺纹。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5为人字形。

本实施例中,机头2的前端设有螺旋飞叶6。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孔321为螺纹套孔,并与T形导杆34的顶端设置的螺纹相匹配。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缓冲机构34为弹性塑胶制成的圆柱形,且两端均设有螺纹,机头2的底部设有第一螺孔,连接件35的顶部设有第二螺孔,缓冲机构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匹配固定。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4受到外力施压能弯曲卸力。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缓冲机构34为弹性塑胶制成的圆柱形,机头2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连接件35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缓冲机构34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由胶水粘连固定。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4受到外力施压能弯曲卸力。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当航模飞机降落时,前轮5最先受到航模飞机降落所产生的冲击力冲击,由此冲击力向缓冲机构施压,利用缓冲机构的弹力来消除航模飞机降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得航模飞机的缓冲性能提高,避免航模飞机降落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