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3161发布日期:2019-05-15 23:12阅读:1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属于乒乓球动作的力量传递辅助纠正器。



背景技术:

乒乓球被称为“国球”,乒乓球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体育项目。众所周知,乒乓球训练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初学开始就必须按规范化要求,让学员掌握正确的动作。尤其是培养正确的力量传递过程,更为重要。过去主要是靠教练员言传身教,反复做示范动作,但仍有部分学员很难掌握规范动作,有些学员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动作很难纠正。专利文献中,虽然已有各种乒乓球训练器械,但是没有专门的用于动力传递辅助固定器。

特别是针对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中,往往在正手抽球时,只会利用手臂膀的挥动,这样力量有限,不能打出高速的球,而正确且专业的击球方法为由脚部、腿部、腰部、背部、臂膀部多个环节结合旋转发力,这样才能打出质量较高的球,特别是脚部、腰部和手臂之间的联动配合,是发力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包括相互连接的身托部和大臂托部,身托部和大臂托部均为截面为弧形的片状结构,身托部和大臂托部之间的夹角为25°-35°,身托部贴附于人体肋骨位置,大臂托部贴附于大臂膀后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大臂托部的两个侧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包裹大臂膀的限位包裹,所述限位包裹的长度小于大臂托部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包裹的高度为11cm至15cm,长度为10cm至15cm。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大臂托部靠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大臂托部靠两端位置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可保持大臂膀相对与人体躯干固定,使躯干与大臂膀为一体,以利于意识上脚动为先,以辅助练习挥拍时上身的旋转运动,强化肌肉记忆使挥拍形成脚部带动全身运动,避免只挥动大臂膀,通过大臂固定练习部分的固定联系可以达到脚部力量充分通过腰部的传递意识,到达背部和大臂,以正确的传力方式进一步把力量传递至小臂、手腕以及手指,将挥拍的速度和力量发挥到最大,打出球的质量最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身托部,2-大臂托部,3-限位包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臂固定练习辅助器,在大臂挥拍动作时,常见的错误动作为在发力时,往往手部发力大于脚部发力,脚部的力量是很难传递到手上的,或者很难充分传递到手上,在没有注意到该问题时,无论教练如何演示挥拍技巧,都难以理解充分利用脚部发力的技巧,更何况教练的水平也千差万别,大臂固定练习部分为大臂相对固定动力传递的辅助练习器,正确的动作并非大臂与躯干是固定的,只是通过该辅助练习器暂时固定大臂的活动,待学会腰部利用脚部发力引起躯干的转动后,则可拿掉辅助练习器。

如图1所示,大臂固定辅助器包括相互连接的身托部1和大臂托部2,身托部1和大臂托部2均为截面为弧形的片状结构,身托部1和大臂托部2之间的夹角为25°-35°,身托部1贴附于人体肋骨位置,大臂托部2贴附于大臂膀后侧,该辅助练习器实际就是我们在打球前上体自然站位的固定模块,就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脚分开比肩稍宽,保持含胸、收腹、沉肩,两腿微屈,上体前倾,两手自然放于胸前的动作,该辅助练习器就是为了固定持拍的手自然放于胸前,使手臂与身体自然成为一个整体而做的工具,身托部1和大臂托部2之间的角度就是站位的自然状态下的角度,使大臂自然放置于大臂托部2上,在这种固定模式的训练下就会逐渐养成用脚发力自然传递至腰部的意识习惯,待拿掉辅助练习器后,大臂就会逐渐恢复自然发力的鞭打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臂托部2的两个侧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包裹大臂膀的限位包裹3,所述限位包裹3的长度小于臂托部2的长度,优选的,限位包裹3的高度为11cm,长度为13cm,所述大臂托部2靠中间位置的宽度大于大臂托部2靠两端位置的宽度,身托部1上具有固定在腰上的绷带,避免掉落和位置不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