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重绑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8104发布日期:2019-05-11 01:13阅读:1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重绑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重绑腿。



背景技术:

现在的负重绑腿均为一圈重物,用魔术贴固定在小腿与脚踝之间。因为小腿与脚踝之间上粗下细,负重容易易下滑。现在使用的都是魔术贴穿过扣环反向拉紧,而反向这个动作必将导致松动,且想进一步拉紧必须重新粘。

魔术贴的性质决定其可以被缓慢扯开,这种捆绑在运动中容易易松动。将所有力量承载脚踝上,既损伤脚踝也磨破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绑扎牢固、不易脱落、不会对人体造成因滑落导致重力集中承载在人体某一具体部位产生的损伤的负重绑腿。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重绑腿,包括盛装重物的袋体,所述袋体包括可绑缚在脚踝上的下袋体和可绑缚在膝盖下缘处的小腿上的上袋体;

所述下袋体和上袋体之间通过环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连接带连接;

所述下袋体和上袋体的周向外表面上固定一捆扎带,该捆扎带一端端部设置锁扣环,该锁扣环的上下端面上均设置一弹簧销,该弹簧销的内端端部为弧形导向面,且该弧形导向面朝向设置在所述捆扎带的上下侧边上的导向齿的弧形面设置,该弧形面朝向进入所述锁扣环的入口方向设置,从而形成由所述导向齿和弹簧销构成的棘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上下袋体绑缚在膝盖和脚踝处,从而分散绑腿对人体的承载力,同时借助膝盖本身的提拉力及捆扎带的绑缚,确保绑腿捆扎的牢固和稳定性,避免因滑落导致绑腿的承载力集中施压在脚踝上,导致锻炼或健身不良又损伤肌肤的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负重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捆扎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下袋体;2、上袋体;3、连接带;4、捆扎带; 5、锁扣环;6、弹簧销;7、导向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一种负重绑腿,包括盛装重物的袋体,为了避免单个袋体(圈状)捆绑在脚踝和小腿之间,容易滑落而将承载力集中施加在脚踝上导致健身损伤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袋体包括可绑缚在脚踝上的下袋体1和可绑缚在膝盖下缘处的小腿上的上袋体2;下袋体 1和上袋体2之间通过环周向均匀排列的多个连接带3连接;如此一来,通过将上袋体2绑缚在膝盖下缘处的小腿上,因为上袋体2滑落时需克服小腿的腿肚子(小腿中间较粗部位)的钩挂作用,从而增强了上袋体2的绑缚稳定性,进而借助连接带提升下袋体绑缚的稳定性,即确保了绑缚的舒适性由明显减缓了袋体滑落。

为了进一步提升绑腿的绑缚稳定性,本实施例特在下袋体1和上袋体2的周向外表面上固定一图2所示的捆扎带4(可采用一般的塑料材质),该捆扎带4一端端部设置锁扣环5,该锁扣环5的上下端面上均设置一弹簧销6,该弹簧销6的内端端部为弧形导向面,且该弧形导向面朝向设置在捆扎带4的上下侧边上的导向齿7的弧形面设置,该弧形面朝向进入锁扣环5的入口方向设置,从而形成由导向齿 7和弹簧销6构成的棘爪结构,由图2不难看出,在此种结构不仅可以提升绑腿捆扎的稳定性,且拆卸快速,拆卸时只需向外提拉弹簧销使其脱离与导向齿7的接触,从而快速抽拉出捆扎带即可。

为了方便增加绑腿的重量,本实施例提供了多个中间袋体,该中间袋体通过绑带或魔术贴固定在连接带3上,如此可以增加或减少绑腿的重量,适合循序渐进的锻炼。

同时为了提升脚踝处的舒适性,本实施例特在下袋体1的底面套设有海绵圈。

为了方便捆扎,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袋体均为条状,使用时两端相对环扣在腿上,通过捆扎带绑缚即可。

不难看出,以上各实施例提供的负重绑腿,通过把负重绑腿设计成两圈重物袋体结构,上圈(即上袋体)绑在膝盖下缘处的小腿上下圈绑在小腿与脚踝上,中间用可调长度的连接带连接。这样使整个小腿受力而不仅是脚踝受力。因为小腿与膝盖之间上细下粗,上圈也能帮助防止下滑。分成两圈意味着每圈都更窄,有利于保证一圈捆绑半径基本恒定。两圈分别用类似绑扎带的捆扎方式。这也有利利于多次拉紧。要松绑时再用手撑开弹簧拉出绑带即向外提拉弹簧销的销轴。下圈下半部整体包上海绵,扩大受力面积并增大摩擦。如果还滑动可在脚踝上再套一圈布加粗脚踝,再将负重绑腿穿在腿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