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轮毂健腹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934发布日期:2019-06-14 23:2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轮毂健腹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特指一种无轮毂健腹轮。



背景技术:

健腹轮是一种可锻炼肌肉、关节、减轻体重的小型推动器。其设计简洁、外形美观、坚固耐用、使用方便,用于锻炼腹部、腰臀部、手臂等身体各个部位。由于锻炼时所需场地要求不高,便于在室内、广场等绝大数地方使用,故而得到极大地普及。

现有技术的健腹轮一般包括把手杆和车轮,把手杆作为转轴装配在车轮的中心位置,车轮具有轮毂和轮胎,轮胎套装在轮毂外围,轮毂转动连接在把手杆上。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缺陷,车轮结构复杂,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造型新颖的无轮毂健腹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轮毂健腹轮,包括轮架,轮架上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把手杆,轮架上分别设置有前轮圈和后轮圈,前轮圈的外圈和后轮圈的外圈均转动设置有车轮,前轮圈和相应的车轮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后轮圈和相应的车轮的整体结构也呈筒体造型。

作为优选,所述轮架上分别开设有前轮孔和后轮孔,前轮圈适配在前轮孔内,后轮圈适配在后轮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前轮圈包括左圈盖和右圈盖,左圈盖和右圈盖配合从而将车架和相应的车轮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后轮圈包括内圈筒和连接头,内圈筒和连接头配合从而将车架和相应的车轮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后轮圈还包括外圈筒,相应的车轮转动设置在外圈筒的外圈,内圈筒和连接头配合从而将外圈筒和车架固定设置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后轮圈和车轮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发条,发条的一端连接后轮圈,发条的另一端连接车轮。

作为优选,所述前轮圈和车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后轮圈和车轮也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轮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轮圈设置在前支架上,后轮圈设置在后支架上,前支架铰接在后支架上,转动前支架,前支架可带动前轮圈折叠到后支架上或从后支架上展开。

作为优选,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紧固组件,当前支架折叠到后支架上,紧固组件可将前支架和后支架固定在一起;当前支架从后支架上展开,紧固组件可将前支架和后支架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组件包括插销,插销滑动设置在后支架上,插销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迫使插销向前支架滑动,前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当插销插设在第一定位孔内,前支架相对后支架在展开状态下固定在一起;当插销插设在第二定位孔内,前支架相对后支架在折叠状态下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前轮圈和后轮圈分别设置在轮架上,前轮圈和后轮圈的外圈均转动设置有车轮,前轮圈和相应的车轮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后轮圈和相应的车轮的整体结构也呈筒体造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这种筒体造型的结构省去了轮毂,结构上更加简单,前轮圈和后轮圈的外圈分别与对应的车轮接触面积大,车轮在对应的前轮圈和后轮圈上转动的稳定性强,因此本无轮毂健腹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整体造型新颖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轮圈和车轮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发条,发条的一端连接后轮圈,发条的另一端连接车轮。使用本无轮毂健腹轮时,车轮在地面向前滚动,发条被上紧,车轮向前滚动一端距离后,发条无法继续上紧,此时车轮无法继续向前滚动,因此发条的结构限定了本无轮毂健腹轮的向前滚动的行程,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而且在车轮往回滚动的过程中,发条会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协助使用者往回收缩身体,因此降低了本无轮毂健腹轮的健身难度,适合更加广泛的人群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轮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轮圈设置在前支架上,后轮圈设置在后支架上,前支架铰接在后支架上,转动前支架,前支架可带动前轮圈折叠到后支架上或从后支架上展开,可折叠的轮架折叠后减小了收纳空间,展开后增大了车轮之间的间距,使用本无轮毂健腹轮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提高锻炼的安全性,因此可折叠的结构具有携带方便、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支架、2-后支架、3-把手杆、4-前轮圈、5-后轮圈、6-车轮、7-轴承、8-紧固组件、9-发条、11-前轮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21-后轮孔、22-第一凸起、41-左圈盖、42-右圈盖、51-内圈筒、52-连接头、53-外圈筒、61-容纳腔、62-车轮本体、63-车轮盖、81-插销、82-弹性件、511-第一卡槽、512-第二凸起、531-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无轮毂健腹轮,作为一种锻炼腹部、腰臀部、手臂等的健身器材。本无轮毂健腹轮整体造型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供手握持的把手杆3,车架上分别设置有前轮圈4和后轮圈5,前轮圈4的外圈和后轮圈5的外圈均转动设置有车轮6,前轮圈4和相应的车轮6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后轮圈5和相应的车轮6的整体结构也呈筒体造型。

使用本无轮毂健腹轮时,把本无轮毂健腹轮放置在地面上,双手分别握在把手杆3的两端,沿身体的前后方向上用双手往复推动本无轮毂健腹轮,车轮6在地面上前后滚动,因此使用者的腹部、腰臀部和手臂等位置的肌肉得到锻炼。

相较于现有技术,前轮圈4和后轮圈5分别设置在车架上,前轮圈4和后轮圈5的外圈均转动设置有车轮6,前轮圈4和相应的车轮6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后轮圈5和相应的车轮6的整体结构也呈筒体造型,采用这种筒体造型的结构省去了轮毂,结构上更加简单,前轮圈4和后轮圈5的外圈分别与对应的车轮6接触面积大,车轮6在对应的前轮圈4和后轮圈5上转动的稳定性强,因此本无轮毂健腹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整体造型新颖的优点。

所述车架上分别开设有前轮孔11和后轮孔21,前轮圈4适配在前轮孔11内,后轮圈5适配在后轮孔21内。

所述前轮圈4包括左圈盖41和右圈盖42,左圈盖41和右圈盖42的整体结构均呈筒体结构,左圈盖41和右圈盖42配合从而将车架和相应的车轮6连接在一起。左圈盖41和右圈盖42可通过螺栓配合在一起。

所述后轮圈5包括内圈筒51和连接头52,内圈筒51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内圈筒51和连接头52配合从而将车架和相应的车轮6连接在一起。内圈筒51和连接头5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所述后轮圈5还包括外圈筒53,外圈筒53的整体结构呈筒体造型,相应的车轮6转动设置在外圈筒53的外圈,内圈筒51可适配在外圈筒53内,内圈筒51和连接头52配合从而将外圈筒53和车架固定设置在一起。内圈筒5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511,车架上形成有位于后轮孔21内的第一凸起22,将内圈筒51适配在后轮孔21内,第一凸起22卡入在第一卡槽511内,从而内圈筒51和车架固定连接在一起。内圈筒51上形成有若干第二凸起512,若干第二凸起512沿内圈筒51的周向方向上分布上内圈筒51上,外圈筒53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卡槽531,第二卡槽531沿外圈筒53的周向方向上分布在外圈筒53上,将内圈筒51适配在外圈筒53内,并将连接头52连接在内圈筒51上,第二凸起512可卡入在第二卡槽531内,从而内圈筒51和外圈筒53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车轮6在地面滚动时,车轮6相对车架转动。

所述后轮圈5和车轮6之间形成有容纳腔61,容纳腔61内设置有发条9,发条9的一端连接后轮圈5,发条9的另一端连接车轮6,发条9的一端可通过焊接、螺栓固定、卡接等方式连接在后轮圈5上,发条9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固定、卡接等方式连接车轮6。使用本无轮毂健腹轮时,车轮6在地面向前滚动,发条9被上紧,车轮6向前滚动一端距离后,发条9无法继续上紧,此时车轮6无法继续向前滚动,因此发条9的结构限定了本无轮毂健腹轮的向前滚动的行程,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而且在车轮6往回滚动的过程中,发条9会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协助使用者往回收缩身体,因此降低了本无轮毂健腹轮的健身难度,适合更加广泛的人群使用。

车轮6包括车轮本体62和车轮盖63,车轮盖63配合在车轮本体62上和后轮圈5形成容纳腔61,将车轮盖63拆卸下来,可将发条9放入容纳腔61或从容纳腔61内取出。

所述前轮圈4和车轮6通过轴承7转动连接在一起,任一前轮圈4上均安装有一对轴承7,前轮圈4的外圈过盈配合在相应的轴承7的内圈上,车轮6的内圈过盈配合在相应的轴承7的外圈上;后轮圈5和车轮6也通过轴承7转动连接在一起,任一后轮圈5上也都安装有一对轴承7,后轮圈5的外圈过盈配合在相应的轴承7的内圈上,车轮6的内圈过盈配合在相应的轴承7的外圈上。

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1和后支架2,前轮孔11开设在前支架1的前部,前支架1为一对,一对前支架1上均开设有前轮孔11。后轮孔21为一对,一对后轮孔21开设在后支架2的两侧。

前轮圈4设置在前支架1上,前轮圈4适配在一对前支架1上的前轮孔11内,车轮6转动设置在前轮圈4上,从而前轮圈4将一对前支架1和相应的车轮6转动在一起,相应的车轮6可相对一对前支架1转动。

后轮圈5设置在后支架2上,后轮圈5为一对,一对后轮圈5分别安装在后支架2上的一对后轮孔21上,一对后轮圈5上均转动设置有车轮6。本无轮毂健腹轮总共具有三个车轮6,因此使用时支撑的稳定性更高,提高锻炼时的安全。

前支架1铰接在后支架2上,前支架1通过把手杆3铰接在后支架2上,转动前支架1,前支架1可带动前轮圈4折叠到后支架2上或从后支架2上展开。当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处于展开状态时,前支架1上方抵靠在后支架2的下方。当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处于折叠状态下时,前支架1上的车轮6靠在后支架2上。折叠状态下减小了收纳空间,展开状态下增大了车轮6之间的间距,使用本无轮毂健腹轮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提高锻炼的安全性,因此可折叠的结构具有携带方便、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所述后支架2上设置有紧固组件8,当前支架1折叠到后支架2上,紧固组件8可将前支架1和后支架2固定在一起;当前支架1从后支架2上展开,紧固组件8可将前支架1和后支架2固定在一起。紧固组件8为一对,一紧固组件8用于前支架1从后支架2上展开后的固定,另一紧固组件8用于前支架1从后支架2上折叠后的固定。

所述紧固组件8包括插销81,任一紧固组件8包括一对插销81,插销81滑动设置在后支架2上,插销81上设置有弹性件82,弹性件82为螺旋弹簧,一对插销81分别连接在弹性件82的两端,弹性件82迫使插销81向前支架1滑动,前支架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13,一对前支架1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13,当插销81插设在第一定位孔12内,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在展开状态下固定在一起;当插销81插设在第二定位孔13内,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在折叠状态下固定在一起。当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在展开状态下固定在一起时,一紧固组件8的一对插销81插设在第一定位孔12内,将一对第一定位孔12内的插销81移出第一定位孔12,前支架1就可以相对后支架2转动;当前支架1相对后支架2在折叠状态下固定在一起时,另一紧固组件8的一对插销81插设在第二定位孔13内,将一对第二定位孔13内的插销81移出第二定位孔13,前支架1就可以相对后支架2转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