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0166发布日期:2020-01-21 22:5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



背景技术:

迷宫玩具可称是益智游戏中最具代表性,其广泛的吸引着大人及小孩,尤其是在现今工作繁忙的社会,若能偶尔游戏一番,必能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因而迷宫结构体游戏可称得上具有益智游戏及休闲娱乐的功能。

一般现有的迷宫玩具,大多为一平面设计,即由数个呈横向及纵向设置的隔板区隔成一迷宫通道,一滚珠可在迷宫通道中行进,闯关者通过观察寻找通往出口的通道,以达到益智及娱乐的效果。而这种现有的迷宫玩具的滚珠均为内置的,滚珠仅能在迷宫通道中滚动无法脱离玩具,使得其缺乏对儿童的吸引力,并且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其包括透明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外壳内的多面体本体,所述透明外壳与所述多面体本体之间设置有迷宫通道,所述透明外壳上设置有进珠口和出珠口,所述进珠口和出珠口分别与所述迷宫通道相连通。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透明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以及盒盖,所述盒盖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并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多面体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盒盖与所述壳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多面体本体可通过所述开口脱离所述壳体。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多面体本体内设置有中空腔,所述多面体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所述若干分流孔均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以使得置于中空腔的珠子通过所述分流孔流入迷宫通道。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还包括进珠盖,所述进珠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透明外壳上并覆盖所述进珠口。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多面体本体或透明外壳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若干迷宫隔板,每个面上的迷宫隔板之间构成迷宫通道,并且每个面上的迷宫通道相连通。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迷宫隔板的高度与所述进珠口的尺寸相配合,以使得珠子可在迷宫通道中流动。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多面体本体的形状为四面体、金字塔体、六面体、球体、柱体、二十六面体以及钻石体中的一种。

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其中,所述多面体本体与所述透明外壳的形状相同。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其包括透明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外壳内的多面体本体,所述透明外壳与所述多面体本体之间设置有迷宫通道,所述透明外壳上设置有进珠口和出珠口,所述进珠口和出珠口分别与所述迷宫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明外壳上设置有进珠口和出珠口,使得珠子可以通过进珠口进入透明外壳内并通过迷宫通道运动至出珠口,再通过出珠口脱离透明外壳,这样可以选择不同的珠子进入迷宫玩具,提高了迷宫玩具的趣味性,并且丰富了迷宫玩具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多面体本体设置迷宫隔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盒盖与壳体连接方式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盒盖与壳体连接方式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为四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为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为钻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面体迷宫玩具的为二十六面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面体迷宫玩具,如图1和2所示,所述多面体迷宫玩具包括透明外壳1和多面体本体2;所述透明外壳1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多面体本体2位于所述透明外壳1的容纳空间内以被所述透明外壳1包围,所述多面体本体2与所述透明外壳1之间设置有迷宫通道3,所述迷宫通道3分别与所述多面体本体2和透明外壳1相接触,以通过所述多面体本体2和透明外壳1对其进行支撑。所述透明外壳1上设置有进珠口4和出珠口5,所述进珠口4和出珠口5均与所述迷宫通道3相连通,以使得通过进珠口4进入迷宫通道3的珠子可以运动至出珠口5。本实施例通过在透明外壳1上设置有进珠口4和出珠口5,使得珠子可以通过进珠口4进入透明外壳1内并通过迷宫通道3运动至出珠口5,再通过出珠口5脱离透明外壳1,这样可以选择不同的珠子进入迷宫玩具,提高了迷宫玩具的趣味性,并且丰富了迷宫玩具的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透明外壳1包括壳体11和盒盖12,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多面体本体2通过所述开口装配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盒盖12盖在所述壳体11上且覆盖所述开口,并且所述盒盖12与所述壳体11构成的外壳的形状与所述多面体本体2的形状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盖12与所述壳体11可以采用可开合方式连接,即所述盒盖12一端与所述壳体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1可拆卸连接,这样当打开盒盖12时,所述盒盖12相对于与壳体11的连接端转动而使得盒盖12远离所述开口,并且所述盒盖12连接于所述壳体11上,这样可以避免盒盖12的丢失。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盒盖12与所述壳体11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例如,如图4和5所示,所述盒盖12套设于所述壳体11上,所述盒盖12与所述壳体11可以分离。

如图6所示,所述透明外壳1上可以设置有进珠盖41,所述进珠盖41与所述进珠口4配合以覆盖所述进珠口4,这样当所述珠子进入迷宫通道3后,通过进珠盖41覆盖所述进珠口4,可以避免珠子通过进珠口4流出透明外壳1,其中,所述进珠口4的尺寸大于珠子的尺寸。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迷宫玩具的结构,当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开口,可以将所述开口作为所述进珠口4,将盒盖12作为进珠盖41,当盒盖12与所述壳体11分离时,所述出珠口5敞开,,通过开口将珠子放置于所述开口相对应的迷宫通道3的内。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进珠口4和所述开口可以同时存在,所述进珠口4可以设置于所述盒盖12,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1上。也就是说,所述进珠口4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而调整,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此外,所述透明外壳1上还可以设置有出珠盖51,所述出珠盖51与所述出珠口5配合,以覆盖所述出珠口5,这样可以将珠子封闭在透明外壳1内。

所述如图2和3所示,所述多面体可以包括六个面板,所述六个面板的周边通过密封式镶合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立体结构。并且所述多面体本体2采用中空结构,即所述多面体本体具有中空腔6,并且多面体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分流孔7,所述若干分流孔7将所述中空腔6与迷宫通道3连通。其中,所述中空腔6内可以设置有若干珠子,所述珠子可以通过分流孔7流入迷宫通道3,通过迷宫通道3流动至出珠口5,最后通过所述出珠口5流出透明外壳1,这样所述迷宫玩具还可以作为储物罐,增加了迷宫通道3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6内可以放置有若干糖果,糖果可以通过分流孔7、迷宫通道3以及出珠口5流出透明壳体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多面体本体2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四面体、如图8所示的圆柱体以及如图9所示的钻石体。当然,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柱体以及金字塔体等。

进一步,所述若干分流孔7中至少有一个将中空腔6与进珠口4所在面对应的迷宫通道3相连接,使得所述珠子可以进入进珠口4所在面上的迷宫通道3,这样可以使得珠子通过连通进珠口4到出珠口5的迷宫通道3运动,提高迷宫难度。当然,所述若干分流孔7可以均位于进珠口4所在的面上,也可以部分位于进珠口4所在面上,部分位于其他面上,这可以使得珠子可以从迷宫的不同位置开始,使得迷宫具有多种玩法。此外,通过所述若干分流孔7和中空腔6使得所述迷宫具有若干三维通道,增加了迷宫的趣味性。

如图3所示,所述多面体本体2上可以设置有装珠口9,所述装珠口9与所述中空腔6相连接,并且所述装珠口9与所述壳体11上的开口相对应,这样当壳体11的盒盖12打开后,可以通过所述装珠口9向中空腔6内装珠。这样当所述中空腔6内的珠子使用完后,可以通过装珠口9为其补充珠子,提高了迷宫玩具的可重复利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珠口9可以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装珠口9可拆卸连接,以通过所述盖板覆盖所述装珠口9,避免中空腔6内的珠子通过所述装珠口9流入所述迷宫通道3内。

进一步,在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透明外壳1和多面体本体2均为二十六面体,所述多面体本体2包括多面体外壳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多面体外壳内。所述多面体外壳包括多面体壳体21和多面体壳盖22,所述装珠口9位于所述多面体壳体21上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并且所述装珠口9被所述多面体壳盖22覆盖。当需要装珠时,可以将所述多面体壳盖22与所述多面体壳体21分离,将珠子通过装珠口9装入容置腔内。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多面体壳盖22开启,所述多面体壳盖22可以与透明外壳1的盒盖12相配合且可拆卸连接,当开启透明外壳1的盒盖12时,盒盖12带动多面体壳盖22与所述多面体壳体21分离,以暴露所述装珠口9。其中,所述多面体壳体21与所述透明外壳1的壳体11相配合,并可以与所述透明外壳1的壳体11分离,所述多面体壳盖22与透明外壳1的盒盖12相配合,并可以与所述透明壳体1的盒盖12分离。

进一步,所述多面体本体2或者透明外壳1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迷宫隔板8,所述迷宫隔板8之间构成迷宫通道3,并且设置有迷宫隔板8的每个面上的迷宫隔板8和迷宫通道3设置相似,只是位置不同,并且每个面上的迷宫通道3相连接。这里将设置有进珠口4的面记为第一关面,设置有出珠口5的面记为第二关面,其余每个面上记为通关面;各通关面上均设置有迷宫通道3入口和迷宫通道3出口,第一关面上设置有迷宫通道3出口,第二关面上设置有迷宫通道3入口,所述第一关面进珠口4、迷宫出口,各通关面的迷宫通道3进口、迷宫通道3出口以及第二关面上设置有迷宫通道3入口以及出珠口5依次连通相处迷宫连通通道,珠子需要通过所述迷宫连通通道而流出所述出珠口5。其中,所述迷宫所述迷宫隔板8的高度与所述进珠口4的尺寸相配合,以使得珠子可在迷宫通道3中流动。

此外,当所述迷宫隔板8设置于所述多面体本体2上时,所述迷宫隔板8与所述透明外壳1相接触并可与所述透明外壳1分离,即所述设置有迷宫隔板8的多面体本体2可以通过所述壳体11上的开口脱离所述透明外壳1,实现透明外壳1与多面体本体2的拆分,这样可以对多面体本体2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当然,当所述迷宫隔板8设置于所述透明外壳1上时,所述迷宫隔板8与所述多面体本体2相接触并可与所述多面体本体2分离,即所述多面体本体2可以通过所述壳体11上的开口脱离所述透明外壳1,实现透明外壳1与多面体本体2的拆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