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0588发布日期:2019-04-20 05:4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增加,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伤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对于腿部的脚踝或膝盖受伤的人群来说,在经过治疗之后,依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现有市场下的腿部康复训练装置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现有条件下的腿部训练装置大多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移动时很不方便;

问题二:现有条件下的腿部训练装置大多只是一种力度的锻炼,对于锻炼的力度以及每天锻炼所取得的进步无法进行实质性的了解;

问题三:现有条件下的腿部训练装置在使用弹簧或者其他装置时,由于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其装置都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在锻炼时一但发生腿部突然停止动作时,其反作用力可能会对损伤部位造成二次损伤,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国内在相关腿部康复训练装置方面有一些探索与实践,专利申请号为20172158159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它调节方便,无需消耗电力,能够适应多种患者康复训练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伴随有腿脚部变形、腰部受伤的患者;专利申请号为20172041766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既能防止患者完好的一只腿产生肌肉萎缩,又能对受伤的腿进行较好地康复,而且,还可以辅助其移动。

以上两份专利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腿部康复训练装置进行探索,但是针对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在锻炼时的防护装置以及对锻炼进步的掌握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所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可以解决现有腿部训练装置存在的体积较大、移动不便、对锻炼的进步没有实质性的了解、锻炼的力度不可调节和锻炼时无防护措施等问题,可以实现腿部损伤锻炼时的安全、锻炼力度可控和锻炼进步可了解的功能,具有安装和移动方便、锻炼力度可调和锻炼时安全可靠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配件箱、连接件、训练机构和辅助机构,所述配件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配件箱的后侧板为转动结构,配件箱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件,配件箱内部前端安装有训练机构,配件箱内部后端安装有辅助机构。

所述的训练机构包括踩踏支链,配件箱前端设有滑槽,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踩踏支链,踩踏支链的后端安装有调节支链,调节支链的后端安装有升降支链,升降支链的上端与观测支链的下端相连接,观测支链的前端安装在配件箱前端内壁上。

所述的调节支链包括调节弹簧,固定环上卡接有调节弹簧,调节弹簧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端面相连接,支撑板的前端安装在配件箱前端内壁上,支撑板的后端安装有挂环,挂环的数量与调节弹簧的数量相对应;工作时,调节支链可以对训练力度进行调节。

踩踏支链包括连接板,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轮,滑轮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槽内,连接板的后端安装有调节板,调节板的上端面均匀设有固定环,连接件的前端安装有踏板,滑槽上端内壁设有圆槽,圆槽内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下端安装有缓冲软板。

升降支链包括升降板,调节板的后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齿条,齿条的左右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动槽内,齿条的左右两侧均匀设有滚珠,滚珠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动槽内,且齿条的卡齿为四分之一半圆柱结构,滑动槽设在滑动架的内侧壁,滑动架安装在配件箱的上下内壁之间;工作时,踩踏支链可以带动升降支链向下移动。

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限位支链,升降支链的后端卡接有限位支链,限位支链的下端安装有复位支链;

所述的限位支链包括限位板,配件箱左右内侧壁之间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铰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下端与齿条的卡齿卡接,限位杆的侧壁与限位板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工作时,限位支链通过对升降支链进行限位,达到对踩踏支链进行时时保护。

所述的观测支链包括尺带,配件箱的上端设有两个条形槽,连接板的上端面与尺带的下端相连接,尺带从条形槽内穿出再回到配件箱内,且尺带的右端盘在卷簧上,卷簧通过连接架安装在配件箱前端内壁上,尺带的刻度从条形槽处为零刻度,向下的尺带无刻度,盘在卷簧上的尺带有刻度;工作时,通过观测支链可以可视化训练的效果与进步。

所述的复位支链包括复位滑轮,限位板的下端通过滑轮架安装有复位滑轮,复位滑轮上绕有复位绳,复位绳的下端与限位杆的侧壁相连接,复位绳的上端穿过限位板与配件箱的上端面,且复位绳的上端安装有拉环;工作时,复位支链可以将训练装置进行复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设置有限位支链,限位支链能够对锻炼时的升降支链进行及时的限位,保障了锻炼的安全,避免了因为装置的反作用力对腿部造成二次损伤;

二、本发明设置有调节支链,调节支链能够对锻炼时的力度进行自由的调节;

三、本发明设置有观测支链,观测支链能够可视化的了解到锻炼的效果与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b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c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2的d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腿部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配件箱1、连接件2、训练机构3和辅助机构4,所述配件箱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配件箱1的后侧板为转动结构,配件箱1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件2,配件箱1内部前端安装有训练机构3,配件箱1内部后端安装有辅助机构4。

所述的训练机构3包括踩踏支链31,配件箱1前端设有滑槽,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踩踏支链31,踩踏支链31的后端安装有调节支链32,调节支链32的后端安装有升降支链33,升降支链33的上端与观测支链34的下端相连接,观测支链34的前端安装在配件箱1前端内壁上。

所述的调节支链32包括调节弹簧321,固定环313上卡接有调节弹簧321,调节弹簧321的上端与支撑板322的下端面相连接,支撑板322的前端安装在配件箱1前端内壁上,支撑板322的后端安装有挂环323,挂环323的数量与调节弹簧321的数量相对应;工作时,根据锻炼者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自由的切换调节弹簧321的数量,并且可以将不用的调节弹簧321挂到挂环323上,避免调节弹簧321的晃动。

踩踏支链31包括连接板311,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连接板311,连接板3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轮,滑轮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槽内,连接板311的后端安装有调节板312,调节板312的上端面均匀设有固定环313,连接件2的前端安装有踏板314,滑槽上端内壁设有圆槽,圆槽内安装有缓冲弹簧315,缓冲弹簧315的下端安装有缓冲软板316。

升降支链33包括升降板331,调节板312的后端安装有连接板311,连接板311的上端安装有齿条332,齿条332的左右两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动槽内,齿条332的左右两侧均匀设有滚珠,滚珠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滑动槽内,且齿条332的卡齿为四分之一半圆柱结构,滑动槽设在滑动架333的内侧壁,滑动架333安装在配件箱1的上下内壁之间;工作时,用脚向下踩踏踏板314,踏板314下滑轮的作用下向下拉动调节弹簧321,同时也可以带动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当需要复原时,缓冲软板316和缓冲弹簧315对连接板311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所述的辅助机构4包括限位支链41,升降支链33的后端卡接有限位支链41,限位支链41的下端安装有复位支链42;

所述的限位支链41包括限位板411,配件箱1左右内侧壁之间安装有限位板411,限位板411的下端铰接有限位杆412,限位杆412的下端与齿条332的卡齿卡接,限位杆412的侧壁与限位板411之间安装有限位弹簧413;工作时,当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时,即齿条332向下移动,齿条332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限位杆412与齿条332的卡齿分离,当齿条332停止移动时,限位弹簧413对限位杆412有一个拉力,使得限位杆412与齿条332的卡齿卡接,从而可以对齿条332进行时时的限位,避免了锻炼器材的反作用力对锻炼者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的观测支链34包括尺带341,配件箱1的上端设有两个条形槽,连接板311的上端面与尺带341的下端相连接,尺带341从条形槽内穿出再回到配件箱1内,且尺带341的右端盘在卷簧342上,卷簧342通过连接架343安装在配件箱1前端内壁上,尺带341的刻度从条形槽处为零刻度,向下的尺带341无刻度,盘在卷簧342上的尺带341有刻度;工作时,当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时,带动尺带341向下移动,卷簧342上的尺带341展开,锻炼者可以清楚的看到踏板314向下移动的距离,当需要复原时,卷簧342可以将展开的尺带341重新收回,从而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锻炼的力度和效果。

所述的复位支链42包括复位滑轮421,限位板411的下端通过滑轮架安装有复位滑轮421,复位滑轮421上绕有复位绳422,复位绳422的下端与限位杆412的侧壁相连接,复位绳422的上端穿过限位板411与配件箱1的上端面,且复位绳422的上端安装有拉环423;工作时,当一次锻炼结束后,将腿离开踏板314,拉动拉环423,复位绳422带动限位杆412与齿条332分离,在调节弹簧321的作用下,踏板314向上移动,即可以将踏板314复原。

训练装置的安装:连接件2为能够实现方便安装和拆卸的结构,利用连接件2,可以方便快捷的将训练装置安装到合适的位置;

调节训练力度:根据锻炼者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自由的切换调节弹簧321的数量,并且可以将不用的调节弹簧321挂到挂环323上,避免调节弹簧321的晃动;

用脚踩动踏板314:用脚向下踩踏踏板314,踏板314下滑轮的作用下向下拉动调节弹簧321,同时也可以带动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当需要复原时,缓冲软板316和缓冲弹簧315对连接板311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对踏板314进行时时防护:用脚踩动踏板314即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同时齿条332向下移动,齿条332在向下移动时会带动限位杆412与齿条332的卡齿分离,当齿条332停止移动时,限位弹簧413对限位杆412有一个拉力,使得限位杆412与齿条332的卡齿卡接,从而可以对齿条332进行时时的限位,避免了锻炼器材的反作用力对锻炼者造成二次伤害;

观测锻炼效果:当升降支链33向下移动时,带动尺带341向下移动,卷簧342上的尺带341展开,锻炼者可以清楚的看到踏板314向下移动的距离,当需要复原时,卷簧342可以将展开的尺带341重新收回,从而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锻炼的力度和效果;

训练装置复原:当一次锻炼结束后,将腿离开踏板314,拉动拉环423,复位绳422带动限位杆412与齿条332分离,在调节弹簧321的作用下,踏板314向上移动,即可以将踏板314复原。

综上所述的工作流程实现了腿部损伤锻炼时的安全、锻炼力度可控和锻炼进步可了解的功能,解决了现有腿部训练装置存在的体积较大、移动不便、对锻炼的进步没有实质性的了解、锻炼的力度不可调节和锻炼时无防护措施等问题,达到了目的。

本发明只是参考附图图示的实施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我们认为具有相关领域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形和同等水平的其它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