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脚踏曲柄及其相关联动结构采用平行或及交替驱动的运动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8740发布日期:2020-03-31 10:3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右脚踏曲柄及其相关联动结构采用平行或及交替驱动的运动器械的制作方法

所属领域

属于运动和健身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健身车、椭圆机、自行车等运动器械一般采用左右曲柄成180度的交替驱动状态,有些健身车、自行车之上也可同时采用左右曲柄可同向的平行驱动状态,但采用平行驱动时,脚踏曲柄的待动位置将对整个运动过程的启动影响很大,待动位置若不适宜将无法启动运动过程,同时一般情况下,单一的踩踏过程只能实现半周驱动,即使采用特制的可360度全周驱动的脚踏系统,其提带驱动过程可形成的驱动力也相对明显较小,这会形成一种矛盾,若运动阻力设置的较大,则提带驱动过程的运动速度会明显变慢,运动的均衡性很差,甚至会无法完成整个提带驱动过程及整个360度驱动过程,若运动阻力设置的过小,由于双脚平行用力同时踩踏过程的驱动力量相对明显更大,故极易采空。如此形成十分明显的矛盾,并成为制约双脚平行驱动过程均衡完好和相关的健身车、椭圆机、自行车等运动器械更好发展应用的关键问题。若进一步考虑要在可采用站立驱动方式的椭圆机、健身车、自行车等器械之上采用站立式的平行驱动方式,则整个运动过程的启动和较好的完成,曲柄应具有更好的待启动位置和强的自然回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本案通过提出相应的拉索式和偏心顶轮式等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可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从而使健身车、椭圆机、自行车等运动器械之上可更好地实现左右脚踏曲柄等结构间相互平行的驱动方式,使可同时实现平行驱动方式与交替驱动方式的相关运动器械得到大的发展。

发明创造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一种拉索式或偏心顶轮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相应的其它结构系统使健身车、自行车、椭圆机等运动器械的左、右脚踏曲柄及其相应的其它左、右连带运动结构间能够很好地实现彼此平行同步驱动或及彼此交替驱动的运动锻炼方式,从而更好地丰富相关运动器械的使用功能,形成更好更丰富的锻炼过程,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也会明显地提升相关产品的价值。

发明创造的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相应的运动器械可由支架结构、左右脚踏曲柄、脚踏曲柄枢轴、左右脚踏板、运动传递及联动机构、运动阻力-阻尼结构及相应的其它结构系统所组成;其特征是:通过相应设置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或其它适宜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或及相应设置的变角机构、使左右脚踏曲柄或及其可带动的左右椭圆或圆周运动踏板结构或及其可带动的左右手动摆臂结构或及其它相关的左右连带结构采用相互平行或及相互交替的驱动方式,从而使相应的运动器械可获得更丰富、更完善的使用功能与更高的市场价值。相关运动器械为骑马机或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划船机或自行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或及它们间相互整合所形成的多功能运动器械。

左右脚踏曲柄间采用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接方式,或通过相应设置的变角机构的调控使左右脚踏曲柄间形成相互平行驱动或180度彼此交替驱动或其它适宜的可调的连接角度关系。

相应变角机构设在脚踏曲柄结构与脚踏曲柄中轴结构之间,或设在脚踏曲柄结构与脚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曲轴结构或偏心轴承结构或偏心凸轮结构之间,或设在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之上;

相应的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为由弹簧提供回位力的相应的弹力曲柄回位结构系统或由重力提供回位力的相应的重力曲柄回位结构系统或弹力与重力相互组合、共同作用的相应的曲柄回系统位结构。

通过设置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或及其他适宜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使处于平行状态的左右脚踏曲柄可自动地处于脚踏曲柄中轴的上方,从而使左右脚踏曲柄及其连带的左右圆周运动脚踏板或左右椭圆运动踏板或其它相应结构处于最适宜的待动状态。同时,通过弹簧或重力回位力的加减作用,可确保处于彼此平行关系的左右圆周运动脚踏板或左右椭圆运动脚踏板或其它相应结构更好地完成360度的全周驱动过程,并使整个运动的受力过程等更加均衡化。

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曲轴结构或偏心轴承的内圈结构直接或间接地与脚踏曲柄中轴结构相连接,或直接或间接地与左右脚踏曲柄结构相连接。

与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曲轴或偏心轴承结构相配合,设置相应的回位连杆结构,回位连杆结构的一端与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曲轴结构或偏心轴承的外圈结构相枢接或连接,回位连杆结构的另一端与回位连杆摆臂结构或其它适宜结构相连接或通过相应的滚轮结构与相应的回位连杆轨道结构相配合。

在回位连杆结构之上可设置相应的鞍座结构或相应的脚踏结构或同时设置相应的鞍座结构与相应的脚踏结构。

回位连杆结构直接或间接地与相应的弹力或重力回位结构系统或弹力与重力相互组合的回位结构系统相连接。

在相应的运动器械之上,可独立地使用曲轴式或偏心凸轮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或与相应的惯性蓄能结构相联合地使用,偏心轴承式或曲轴式或其它适宜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彼此间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左、右脚踏曲柄结构分别拥有自己独立的相应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或共同拥有同一套相应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

设置相应的圆周运动踏板结构或椭圆运动踏板结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的一端与脚踏曲柄结构相枢接,另一端与椭圆运动踏板摆臂结构或其它适宜结构或通过相应的滚轮结构与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轨道结构相配合。

设置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与相应的手动摆臂结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的一端与脚踏曲柄结构相枢接,另一端或其它事宜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与手动摆臂结构相连接。

手动摆臂结构与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直接相枢接或通过相应的手动摆臂连杆结构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直接相连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杆-摆臂枢轴结构与手动摆臂结构的下端相枢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踏板枢轴结构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相枢接,由此形成包含有完整的椭圆机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应的运动器械。

与相关产品的其它结构系统相配合,可形成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健身车或椭圆机或骑马机或自行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产品。

在相应的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其它适宜的产品之上,设置相应的手动摇臂结构、手动摇臂把手结构及其它相关结构,由此可形成含手动摇臂结构系统的手脚可联动的健身车或椭圆机产品或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

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之上,可采用坐式运动的结构形式或采用站式运动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同时可实现坐式运动及站立运动的结构形式。

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之上,可同时采用带靠背或不带靠背的低位座椅结构,与之相适应可在左、右手动摆臂结构的下端或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的前部或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上设置相应的配合低位座椅使用的左、右低位脚踏板结构,以使锻炼者的双腿可实现充分的前后舒展运动,并可形成更好的手脚联动的运动状态。

设置在椭圆运动踏板结构上或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上的左、右低位脚踏板结构可采用直接设置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可方便地添加与拆下的相应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可方便地折叠或及其它适宜的隐蔽设置的结构形式——只在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收起并隐蔽起来的结构形式。

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与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在具体结构上可有许多相近同的地方,彼此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派生、相互整合,从而可形成结构更适宜、形式也更丰富的相应的运动器械产品。

相关运动器械可同时实现电动化——既在可依靠人体力量实现相关运动的同时,也可借助相应的电动驱动系统实现相关的运动过程,以使整个运动器械在拥有强的健身锻炼功能的同时,具有娱乐和康复的功能与价值;

为更好地适应可同时采用站式运动、高位座式运动或及低位座式运动等多种情况下人体处于不同相对位置、不同运动形式等状态的需要,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结构系统上可进一步选择加设下述结构系统:

1、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上加设相应的手动摆臂纵向——即前后向运动位置调角结构系统,通过其的调节作用,可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更加靠前或靠后,从而可更好地满足人们或站立锻炼或座式锻炼、或高位座式锻炼或低位座式锻炼时,人体的运动重心、运动位置、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需要。

2、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上加设可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做横向——即左右向摆动运动或及可使手动摆臂上部横向变角、变位锁止的相应的手动摆臂上部横向运动结构系统。

3、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上或在前述的相对独立的横向运动的手动摆臂上加设上下运动摆臂结构系统或上下运动套管结构系统。

4、在相应的健身车或自行车或其它适宜的运动器械上设置相互平行的左、右圆周驱动手臂、驱动手柄等手圆周驱动结构系统,相应的手圆周驱动系统通过链条或同步带结构或以其它适宜的方式与脚踏中轴结构、脚踏曲柄结构直接或间接相连接,从而可形成更适于人体锻炼等需要的新的相应的运动器械。

附图说明

对附图1-20做如下说明:

附图1a、1b分别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偏心轴承结构系统前置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

附图2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同时设有回位弹簧结构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3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鞍座等结构可充分低置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4a、4b分别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左右脚踏曲柄间处于平行驱动状态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

附图5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可设低位鞍座等的多功能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6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前后可滑移鞍座的多功能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7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手动摇臂驱动系统的多功能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8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前后双鞍座系统的多功能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9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同时可实现脚踏椭圆机式驱动、脚踏健身车式驱动以及骑马机式驱动等驱动的自行车运动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0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同时可实现脚踏椭圆机式驱动、脚踏健身车式驱动以及骑马机式驱动等驱动的自行车运动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1a、11b分别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曲轴结构系统前置的相关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

附图12a、12b均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曲轴结构系统后置的相关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3a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椭圆机与卧式健身车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3b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椭圆机与鞍座可滑移式健身车或划船器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4a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脚踏式椭圆机与手臂可圆周驱动式健身车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4b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手脚同动式椭圆机与手臂可圆周驱动式健身车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5a、15b分别为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相应曲轴结构的中心枢轴与脚踏曲柄中轴结构分开设置的相关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主视图、俯视图。

附图16为含可调角度手动摆臂系统及可同时设置使用高位和低位鞍座的手脚可同时驱动的健身车(及其可与骑马机、椭圆机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7为含可调角度手动摆臂系统或及可同时设置使用低位及高位鞍座的手脚可同时驱动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8为含上下向运动的手动摆臂系统或及可同时设置使用低位和高位鞍座的手脚可同时驱动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19为含上下向手动套管结构系统或及可同时设置使用低位和高位鞍座的手脚可同时驱动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附图20a、20b均为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偏心轴承结构系统后置的椭圆机(及其可与骑马机、健身车等形成的组合产品)的视图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对相关运动器械及其相关结构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一、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其相关运动器械

在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其它相应运动器械的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等之上设置相应的偏心轴承结构,可形成相应的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对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较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可将相应的变角机构123设在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或脚踏曲柄结构1或2与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等之间,以实现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或脚踏曲柄结构1或2与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之间的分与合。

回位连杆结构80的前端或后端或其它适宜部分与偏心轴承外圈结构125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并可与偏心轴承外圈结构125、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等一起相互作用、相互联动。相应地回位连杆结构80的后端或前端与相应的回位连杆摆臂结构85相枢接并相应地做曲线式的往复运动或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轮结构在所设定的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之上做相应形式的往复运动。(分别如附图1、4、20等中所示的情况)。

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即可采用直线直杆式形式,也可采用曲线曲杆式形式,其一端或两端可采用完全固定的设置方式或采用高低、前后位置可调节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其可更好地满足运动与锻炼等的需要。(如附图1、20b等中所示的情况)。

当通过相应的脚踏曲柄调角机构使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与2之间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时,若同时通过相应的调角机构123使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或脚踏曲柄结构1或2与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之间处于接合与联动状态,则回位连杆结构80及其之上设置的鞍座结构97将可做近椭圆轨迹等的运动,从而可实现骑马机或划船器等运动模式。在相应的骑马机等运动模式中,鞍座结构97的起落进退可与左右踏板结构90等的起落进退相互配合,彼此间可形成相差180度或及其它适宜角度的运动配合关系。从而使相应的骑马机等运动模式更加真实、更加符合人体——生物运动、锻炼规律的要求。

当通过相应的脚踏曲柄调角机构使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与2之间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时,若同时通过相应的调角机构123使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或脚踏曲柄结构1或2与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之间处于分离与非联动状态,则回位连杆结构80及其之上设置的鞍座结构97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从而可实现鞍座静止的健身车等运动模式。

当通过相应的脚踏曲柄调角机构使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与2之间处于相差180度的角度关系状态时,若同时通过相应的调角机构123使脚踏曲柄中轴结构3或脚踏曲柄结构1或2与偏心轴承内圈结构124之间处于分离与非联动状态,则回位连杆结构80及其之上设置的鞍座结构97将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从而可实现站立奔跑的椭圆机运动模式以及鞍座静止的健身车等运动模式。

在与整个偏心轴承系统相互联动的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可设置可调位及可固定的或可前后滑移形式的或其它适宜形式的鞍座结构系统,以更好地可同时适应骑马机模式、健身车模式、或及划船器模式等不同运动与锻炼过程的需要。(如附图4、5、6、7、8等中所示的情况)。

设置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与手动摆臂结构91,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的一端与脚踏曲柄结构相枢接,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手动摆臂结构91相连接;

手动摆臂结构91与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直接相枢接或通过相应的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直接相连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一端通过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与手动摆臂结构91的下端相枢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踏板枢轴结构96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相枢接。

相应的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一端通过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与手动摆臂结构91的下端相枢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踏板枢轴结构96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相枢接。

通过下移设置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和连杆-踏板枢轴结构96等结构设置方式及相应的结构设计可使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相关部分在整个运动锻炼使用过程中或完全处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的前部或完全处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的下部,以使整个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对整个运动锻炼过程不产生任何的不利影响。由此可形成更适宜的手脚联动的椭圆机产品或椭圆机——健身车等组合产品(如附图10、12等中所示的情况)。

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可采用长度可调节的结构形式,从而在其它相关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直接改变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与手动摆臂结构91的配合位置与运动轨迹;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与手动摆臂结构91之间或(及)连杆-踏板枢轴结构96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之间也可采用相对位置可调节的结构设置方式,从而可更好地适应不同运动与锻炼模式等的需要。(如附图10、12等中所示的情况)。

当采用手动摆臂结构91与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直接相枢接的结构方式之时,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的长度也可采用可调节的结构形式,从而在其它相关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也可直接改变手动摆臂结构91的配合位置与运动轨迹。(如附图20a、20b中所示的情况)。

与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偏心轴承结构相配合,以使相关运动器械的处于平行状态的左右脚踏曲柄、左右脚踏板结构具有更高效的相应的回位功能,可设置相应的左、右回位弹簧结构87,左、右回位弹簧结构87的一端可分别与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或左、右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或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的下端部分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左、右回位弹簧结构87的另一端可与相应的弹簧拉力调控结构直接或间接相连接。当左右脚踏曲柄、左右脚踏板结构等处于双脚易于发力的工作行程时,左、右回位弹簧结构87被拉长或被压缩而储存能量,当左右脚踏曲柄、左右脚踏板结构等处于双脚不易发力的工作行程时,被拉长或被压缩的左、右回位弹簧结构87恢复变形前状态而释放能量,并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和帮助左右脚踏曲柄、左右脚踏板结构顺利完成双脚不易发力的工作行程。(可如附图2中所示的情况)。

为更好地适应低位鞍座的健身车运动模式和可前后滑移鞍座的划船器运动模式等的需要,可将相应的前后方向受力为主的前后踏板结构126设置在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或手动摆臂结构91或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之上。(可分别如附图5、6中所示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使回位连杆结构80等的设置高度低于偏心轴承结构系统顶部的高度,从而可使鞍座结构97等可获得更低的设置高度,以使相应的划船机运动模式、卧式健身车运动等模式中的人体重心可充分降低,同时对立式椭圆机运动等模式的不利影响也可更小化。(可如附图3中所示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设计和生产同时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相应的手动摇臂驱动系统的多功能组合产品。(如附图7中所示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设计和生产同时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前后设置的双鞍座结构系统的可同时供双人锻炼使用的多功能组合产品。(如附图8中所示的情况)。

根据需要,可设计和生产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且同时可实现脚踏椭圆机式驱动、脚踏健身车式驱动以及骑马机式驱动等驱动的自行车运动产品,其既可以做为运动和锻炼用自行车,也可以变化成为可固定使用的组合式健身器械。(如附图9中所示的情况)。

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与前述的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在具体结构上可有许多相近同和相互借鉴的地方,在许多情况下,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及其相关运动器械总体上的结构效率可实现的更好。

二、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运动器械的较具体实现方式:

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可分为由相应的重力系统提供回位力的重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和由相应的弹力系统提供回位力的弹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重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又可以分为以人体重力为主的人体重力式和以相应的重块结构的重力为主的重块重力式。

一)、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为:

在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其它相应运动器械的脚踏中轴结构3之上设置相应的回位曲轴结构系统,回位曲轴结构系统由与回位连杆结构80相枢接的曲轴枢轴结构81及曲轴曲柄结构82等一起构成,在曲轴结构系统的两侧设置相应的左右支架结构83与左右轴承结构84及曲轴左右枢轴结构即脚踏中轴结构3;在曲轴左右枢轴结构即脚踏中轴结构3的两侧分别设置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且使当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相互平行设置时与曲轴曲柄结构82之间形成180度的或其它适宜角度的角位配合关系。(如附图11a、11b等中所示的情况)。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使相应的弹力、重块重力或及人体的重力通过回位连杆结构80等对双脚平行踩踏的或以其它适宜方式踩踏的左右踏板结构和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等形成相应的反向平衡力的作用过程,从而实现踏板运动前的待动定位及踏板运动第一行程阶段的增阻蓄能过程和运动第二行程阶段的释能助动过程。

对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结构、原理等进一步说明如下:

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回位连杆结构80的一端与曲轴枢轴结构81相枢接,从而可做360度圆周运动,另一端与相应的回位连杆摆臂结构85相枢接并相应地做曲线式的往复运动或通过设置于其上的滚轮结构在所设定的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之上做相应形式的往复运动。(分别如附图12a、12b等中所示的情况)。

在后一种情况中,与回位连杆结构80一端的360度圆周运动相配合,通过对所设定的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的形式与结构的选择,可使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可设置的鞍座与鞍座上的锻炼者形成更加有利的运动轨迹和更加适宜的运动形式。

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即可采用直线直杆式形式,也可采用曲线曲杆式形式,其一端或两端可采用完全固定的设置方式或采用高低、前后位置可调节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其可更好地满足运动与锻炼等的需要。(如附图12b中所示的情况)。

回位连杆摆臂结构85或回位连杆轨道结构130可设于回位连杆结构80的前端,也可设于回位连杆结构80的后端,相应地曲轴枢轴结构81则可设于回位连杆结构80的后端或前端。(分别如附12a、12b、11a、11b中所示的情况)。

当设于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的鞍座结构97处于曲轴枢轴结构81的正上方时,其运动轨迹近为正圆形,当其逐渐远离曲轴枢轴结构81时,其近椭圆运动轨迹逐渐扁化(远离正圆化),使鞍座结构87形成适当扁化的椭圆或近椭圆运动轨迹可更好地满足人们进行骑马式等运动锻炼的需要。

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可设置相应的回位重块结构86或鞍座结构97;通过调整回位重块结构86或鞍座结构97与曲轴枢轴结构81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距离,可改变重力回位力矩与回位能力的大小及鞍座的运动轨迹。

当鞍座结构97设于曲轴枢轴结构81的正上方时,其运动轨迹近为正圆形,当其逐渐远离曲轴枢轴结构81时,其近椭圆运动轨迹逐渐扁化(远离正圆化),使鞍座结构87形成适当扁化的椭圆或近椭圆运动轨迹可更好地满足人们进行骑马式等运动锻炼的需要。

可在回位连杆结构80与曲轴枢轴结构81的枢接端的外侧加设回位连杆的增力沿出结构88,使重块结构86或弹力结构87的重力或弹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在增力沿出结构88之上,可增强重力或弹力的作用效果。(如附图13、14中所示的情况)。

二)、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椭圆机、健身车、划船器等运动器械或及其组合式运动器械产品

可设计和生产含重力或弹力的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骑马机、划船器、自行车等运动器械或及它们的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1、12、13、14、10等中所示的情况)。

当在左右脚踏曲柄结1、2之上只设置相应的健身车踏板结构89之时,则可形成相应的健身车产品。

当在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之上只设置相应的椭圆机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之时,则可形成相应的椭圆机产品。

当在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之上同时设置健身车踏板结构89和椭圆机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之时,则可形成相应的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

当同时设有相应的摆臂结构——运动桨臂结构及相应的鞍座与踏板结构之时,则可形成相应的划船机产品。

当在上述的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健身车-椭圆机产品之上加设划船机所需的相应的可滑动鞍座结构97等结构系统之时,则可分别形成相对应的健身车——划船机、椭圆机——划船机、健身车——椭圆机——划船机等组合式运动器械产品。(如附图13b中所示)。

在上述的椭圆机产品或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之上,可设置相应的手动摆臂结构91、手动摆臂支架结构92、手动摆臂摆转枢轴结构93、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一端通过连杆-摆臂枢轴结构95与手动摆臂结构91的下端相枢接,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的另一端通过踏板-摆臂枢轴结构96与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相枢接,由此可形成更适宜的含重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手脚联动的椭圆机产品或椭圆机——健身车组合产品(如附图11、13等中所示)。

在相应的含重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健身车或椭圆机产品或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之上,可设置相应的手动摇臂结构103、手动摇臂把手结构104及其它相关结构,由此可形成含手动摇臂结构系统的手脚可联动的健身车或椭圆机产品或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4a、14b中所示的情况)。

当同时设有前后车轮结构、转向结构及其它相关结构之时,可形成相应的自行车产品或及自行车与健身车、自行车与椭圆机、自行车与健身车与椭圆机等的多功能组合式产品。(可如附图10中所示)。

通过相应的蓄能运动结构、支架结构或辅助支撑车轮等结构的设置,可使上述自行车及其与其它相关产品的组合产品同时成为可为完全固定形式的,同时可更适于室内等空间使用的产品。

三)、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骑马机及其与健身车或椭圆机或自行车等的组合产品

当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设置相应的鞍座结构97时,可形成相应的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骑马机以及骑马机与相应的健身车或椭圆机或及自行车等的组合产品。

当在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自行车产品的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设置鞍座结构97之时即可形成相应的自行车——骑马机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中所示)。

当在的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健身车——椭圆机组合产品的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设置鞍座结构97之时即可形成相应的健身车——椭圆机——骑马机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1、14中所示)。

当在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健身车——椭圆机——划船机组合产品的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设置鞍座结构97之时即可形成相应的健身车——椭圆机——划船机——骑马机组合产品。

通过相应的结构设置,可形成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脚踏式椭圆机与手脚同动式健身车的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4a中所示)。

通过相应的结构设置,可形成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手脚同动式椭圆机与手脚同动式健身车的组合产品。(可如附图14b中所示)。

四)、采用可变移、可变化的组合式鞍座结构系统,形成相应的含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或其它适宜形式的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多功能组合式产品。

在前述的骑马机与健身车、骑马机与椭圆机、骑马机与自行车等的组合产品之中,其鞍座结构系统可分为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些产品之中可同时设置完全独立的两套鞍座结构,即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设置鞍座结构97的同时,在相应的固定鞍座的基础结构或其它适宜结构之上设置独立的第二鞍座结构系统105,从而可同时实现相应的健身车运动模式或划船机运动模式等,且在一些情况下可形成可同时供双人一起进行运动和锻炼使用的相应的产品形式。(可如附图14b中所示的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当相应的可调鞍座结构97通过相应的基座结构设置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时即可形成骑马机的运动模式,当相应的可调鞍座结构97设置在相应的固定鞍座的基座结构或其它适宜结构之上之时即可形成的健身车运动模式或划船机运动模式等。故可考虑设置一套可调鞍座结构97加上相应的两套或及多套基座结构的组合模式,形成组合式的鞍座结构系统。

在适宜的空间位置上加设相应的专用滑道结构99,专用滑道结构99为完全固定式结构或可调位或可调角或可调长短形式的结构;

相应的基座结构可分别为:可设置于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的回位连杆鞍座基座结构98,设置于专用滑道结构99之上的专用滑道鞍座基座结构100,或及其它适宜的基座结构。回位连杆鞍座基座结构98和专用滑道鞍座基座结构100在使用中均可进行前后方向的调位选择与变化,它们或可分别完全锁止于回位连杆结构80和专用滑道结构99的适宜的位置之上或做为划船机式的移动鞍座结构的基座结构可分别往返移动于回位连杆结构80和专用滑道结构99之上。

可调鞍座结构97之下可设有鞍座立管结构101,在回位连杆鞍座基座结构98和专用滑道鞍座基座结构100之上可均设有相应的快拆结构102,鞍座立管结构101可方便可靠地与上述快拆结构102相结合锁固或分离,且通过其配合可方便可靠地实现可调鞍座结构97空间位置的上下调节,再加上基座结构98和100的可前后调节移动变位,整个组合式鞍座结构系统可很好地适应骑马机运动模式、划船机运动模式、健身车运动模式等多种运动模式的需要。同时使可调鞍座结构97处于适宜的位置或使其完全从整个运动器械的组合式鞍座结构系统中撤下,将可充分地满足椭圆机运动模式的需要,相应的基座结构98和100的结构设置也可紧凑、高效。(如附图11、13、14、10中所示的情况)。

上述回位连杆结构80和专用滑道结构99均可全面或在必要的结构区段采用适宜的双轨式的结构形式,相应的双轨式的结构形式一方面可方便可靠地与基座结构98和100之上设置的相应的锁止结构及滚轮或其它适宜的滑移结构相配合,另一方面可使可调鞍座结构97之下设置的鞍座立管结构101始终处于相应的左右双轨结构之间,使其可方便地前后上下串移变位,整个结构配置可更加紧凑高效。(可如附图11a、11b中所示的情况)。

可进一步形成由处于中部位置的内双轨式形式的回位连杆结构80与处于两侧位置的外双轨式形式的专用滑道结构99,既彼此和谐相处,又共同使整个结构系统紧凑、可靠,以对整个器械可进行的椭圆运动等不形成任何不利影响。(可如附图11a、11b中所示的情况)。

上述设置于回位连杆鞍座基座结构98之上的快拆结构102还可用于与相应的回位重块结构86等的方便可靠的结合与分离配合过程,从而使其可发挥更大的价值。(如附图13a、13b中所示的情况)。

五)、含弹力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健身器械的较具体实施方式

可借鉴前述的含拉索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中的相应结构的设置情况,一方面,在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曲轴枢轴结构81之上设置相应的弹力回位轴承结构(106),同时设置相应的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作用力的弹簧结构87或及相应的拉索结构、导轮结构乃至弹力调控结构等。另一方面,相应的弹簧结构87等也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与曲轴枢轴结构81相枢接的回位连杆结构80,在这种情况下,可较方便地通过改变弹力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的作用位置而改变相应的作用力和作用力臂,从而可调节回位弹力的作用力矩的大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锻炼过程的不同需要。(如附图14a中所示的情况)。

六)、同时含有重力和弹力回位力的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健身器械

可在回位连杆结构80之上同时加设适宜的重力和弹力,从而可实现相应的重力与弹力联合作用形式的复合式回位结构系统。这样,通过相应的联合设置可更好地满足一些运动器械产品之上应设有更强或可更方便地调节的回位结构系统的需要,具体而言:可在加设相应的弹力作用结构系统的同时,在工作位置及相应的作用力臂均方便可调的回位连杆鞍座基座结构98之上加设相应的重块结构86,从而即可强化总的回位作用力,又使其具体作用能力的大小可方便调节。(如附图13a中所示的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设置,可使回位连杆结构80及其之上设置的基座结构98等的重量被相应的弹力结构系统可提供的弹力全部或大部分反向平衡掉,从而使人们在进行双腿交替驱动锻炼等情况下的受力均衡性等不受设置回位结构系统等的影响,使人们无论是采用双脚平行驱动还是采用双脚交替驱动均可形成良好、高效、均衡和适宜的锻炼过程。同时,可通过减小回位连杆结构80及其之上设置的基座结构98等的重量来更好地确保双腿交替驱动过程的受力均衡性等。

七)、根据需要,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应曲轴结构的中心枢轴与脚踏曲柄中轴结构也可分开设置,彼此之间可通过相应的传动机构,如轴或皮带或链条结构122等实现相应的连接与联动过程。(如附图15a、15b中所示的情况)。

八)、上述含曲轴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与前述的含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在具体结构上可有许多相近同的地方,彼此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派生、相互整合,从而可形成结构更适宜、形式也更丰富的相应的运动器械产品。

三、含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的电动化

上述含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相关运动器械可同时实现电动化——既在可依靠人体力量实现相关运动的同时,可借助相应的电动驱动系统实现相关的运动过程,以使整个运动器械在拥有强的健身锻炼功能的同时,具有娱乐和康复的功能与价值。

在上述可将骑马机运动、椭圆机运动、健身车运动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的含曲轴式或偏心轴承式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的运动器械之上加设相应的电动驱动系统,即可形成相应的可同时具有电动骑马机、电动椭圆机、电动健身车等运动模式及功能的可集锻炼、娱乐及康复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运动器械,从而可更好更全面地满足大众化的家用健身等方面的需要。

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相关电动驱动系统,或可只具有相应的电动驱动功能,或可同时具有发电乃至作为发电式阻力系统的功能。

四、相关运动器械的可折叠化

上述含曲柄回位结构系统等的相关运动器械可同时实现可折叠化——通过采用可伸缩等相应的结构设置可同时改变相关运动器械的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左右手动摆臂连杆结构94及底部机座骨架等结构的总长度,并使它们在较长时间不使用等必要的情况下可处于总长度尽量减小的状态,从而可明显缩小相应的空间占用范围。同时,使左右曲柄等相关结构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也可更有利于减小整个运动器械的占空范围。

五、相关运动器械之上可同时实现登山机等的运动功能

在上述的含椭圆机运动模式的相关运动器械之上可同时实现登山机等的运动模式与功能,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在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与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的连接端(脚踏芯轴处)的外侧(连接端向后部或前部沿出部分)设置相应的固定形式的或可折叠形式的登山机踏板结构131,由于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在上述连接端(脚踏芯轴处)的内侧部分的运动轨迹为水平向扁平的近椭圆轨迹,相应地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在上述连接端的外侧部分——登山机踏板结构131之上的运动轨迹则为竖直向扁平的近椭圆运动轨迹,且离连接端(脚踏芯轴处)的距离越远其椭圆运动轨迹的上下起伏度越大,登山等运动的抬腿幅度也越大。(相关结构可分别如附图3及附图12b中所示的情况)。

可同时考虑通过结构可伸缩等方式使登山机踏板结构131与连接端(脚踏芯轴处)的距离可调节,从而改变登山机踏板结构131的运动轨迹、上下起落幅度等,使其即可更好地满足不同人士的锻炼需要,又能够占据尽可能小的停放空间。

可在相关的鞍座结构或其它相应结构之上设置登山机扶手结构132,或通过相应的结构设置使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的位置可调节以使其同时可做为登山机运动的扶手结构使用。(分别如附图3及附图12b中所示的情况)。

上述登山机等的运动模式与功能的实现方式亦可应用于包括非前面所述的其它各种相关形式的椭圆机等运动器械之上,从而可丰富相关运动器械的功能,提升其价值。

六、相关的手脚同时运动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的部分具体实现方式

(由于将相应的椭圆运动踏板结构变成单一的运动联动拉杆结构,并加设相应的鞍座、脚蹬等结构,则相应的椭圆机即变为带手动摆臂结构系统的相应的健身车,故这里在许多情况下将相应的椭圆机与相应的健身车同时进行表述与说明)

在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之上,设置相应的与左、右脚踏曲柄1、2直接或间接连接及联动的左、右联动踏板结构90(或左右联动拉杆结构)及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左、右联动踏板结构90(或左右联动拉杆结构)的一端分别与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相枢接、另一端分别与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相枢接。左、右脚踏曲柄结构1、2可带动(或相互带动)左、右联动踏板结构90(或左右联动拉杆结构)及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共同采用彼此相平行或及彼此相互交替的运动锻炼方式。(如附图12、20等中所示的情况)。

在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之上,可采用坐式运动的结构形式或采用站式运动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同时可实现坐式运动及站立运动的结构形式

在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之上,可同时采用带靠背或不带靠背的低位座椅34的结构形式,与之相适应可在左、右手动摆臂结构91的下端或左、右椭圆运动踏板结构90的前部或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上设置相应的使用低位座椅34的左、右低位脚踏板结构35、36,以使锻炼者的双腿可实现充分的前后舒展运动,并可形成更好的手脚联动的运动状态。(如附图16、17等中所示的情况)。

设置在椭圆运动踏板结构上或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上的左、右低位脚踏板结构35、36可采用直接设置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可方便地添加与拆下的相应的结构形式或采用可方便地折叠或及其它适宜的隐蔽设置的结构形式——只在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收起并隐蔽起来的结构形式。

七、相关运动器械的其它相关运动结构系统及其较具体实现方式

在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之上,为更好地适应可同时采用站式运动、高位座式运动或及低位座式运动等多种情况下人体处于不同相对位置、不同运动形式等状态的需要,在左右手动摆臂等结构系统上可进一步选择加设下述结构系统。

1、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等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前后运动铰接轴37的上端设可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38、39与左、右手动摆臂的下部处于不同角度位置关系的手动摆臂纵向(前后运动向)调角结构系统,通过其的调节作用,可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38、39更加靠前或靠后,从而可更好地满足人们或站立锻炼或座式锻炼、或高位座式锻炼或低位座式锻炼时,人体的运动重心、运动位置、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需要。手动摆臂纵向调角结构系统可由相应的调角骨架结构40及与其相配合的调角枢轴41、调角锁孔42、调角锁销43等组成。(如附图16、17等中所示的情况)。

2、在相应的椭圆机、健身车等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前后运动铰接轴37的上端设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38、39可做横向(左右向)摆动运动或及横向变角、变位的相应的横向运动铰接轴结构,或及进一步同时设置可使左、右手动摆臂上部38、39的横向摆动运动可被完全锁止于多个适宜位置的手动摆臂横向运动及横向调角锁固结构系统。

手动摆臂横向运动及横向调角锁固结构系统的较具体结构可与前述的手动摆臂纵向(前后向)调角结构系统相近似,即可设置相应的手动摆臂上部的横向运动及调角枢轴结构44,横向调角骨架结构45,横向调角锁孔结构46,横向调角锁销结构47等,同时还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设置相应的弹簧形式或其它适宜形式的横向运动阻力-阻尼结构,使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38、39的横向摆动运动处于适宜的有阻力、有阻尼状态;(如附图19中所示的情况)。

上述手动摆臂横向运动结构系统也可设计成为相对更加独立的横向运动的手动摆臂结构系统。

3、在相应的椭圆机或健身车等运动器械的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结构38、39的适当位置上可以枢接或套接等方式加设可使手臂在推拉整个左、右手动摆臂结构32、33做前后向摆动运动的同时,可进行相应的适宜的上下运动的(左、右手臂)上下运动摆臂结构系统或上下运动套管结构系统。(如附图18、19等中所示的情况)。

也可在前述的相对更加独立的横向运动的手动摆臂结构上加设相应的上下运动摆臂结构系统或上下运动套管结构系统。

上下运动摆臂结构系统可由相应的可直接设置在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结构38、39之上的或设置在其它适宜的结构位置之上的左、右上下运动摆臂结构49、50,左、右上下运动摆臂枢轴结构51,左、右上下运动摆臂把手结构52,以及相应的根据需要使左、右上下运动摆臂也可以被选择锁止于某一所需的角度位置的相应的上下运动摆臂锁止结构53,同时,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设置相应的上下运动摆臂的阻力-阻尼结构54,以使左、右上下运动摆臂结构49、50的上下摆动运动处于适宜的有阻力、有阻尼状态。(如附图16、17、18、19中所示的情况)。

在直杆式或等圆心弯管式的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结构38、39之上,可直接套接直管式或等圆心弯管(弯曲套管)式的上下运动套管结构系统,上下运动套管结构系统可由上下向运动套管结构55上下向运动套管把手结构56或及上下向运动套管阻力-阻尼结构或及相应的上下向运动套管结构锁止结构58所组成,上下向运动套管结构55直接套接在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结构38、39的直杆式或等圆心曲杆式的相关结构部分之上;上下向运动套管把手结构56直接或间接地设于上下向运动套管结构55之上;上下向运动套管阻力-阻尼结构可为直接套接在左、右手动摆臂的上部结构38、39的直杆式或等圆心曲杆式的相关结构部分之上的弹簧结构57或其它相应的适宜结构(如附图19中所示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