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0942发布日期:2019-08-17 02:0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球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



背景技术:

在拦网训练中,教练员让每两名运动员组成组,其中一名运动员站在球网前,将排球向高空抛出,另一名运动员完成移步腾空起跳等拦网动作,在掌握拦网技巧的一些基础性动作后,运动员可以进行相对简单的实战性拦网动作练习,但上述的训练需要两个运动员配合训练,不便于单人随时训练,且拦网者配合训练时容易受伤,因而急需一种拦网训练器来满足单人训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安装有多个行走轮,所述底座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水平开设有滑槽,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另一个所述支架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架内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杆;

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共同设有调节二者距离的伸缩机构;

两侧的所述支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上共同绕设有拦网,所述拦网上固定连接有栏板,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控制拦网转动的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把手、蜗杆、蜗轮、同步带和同步轮;

所述支架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共同套设有同步带,位于下侧的所述同步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啮合有水平设置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空腔的内壁上,所述蜗杆的另一端间隙穿过支架并固定连接有把手;

所述空腔的内壁上竖直开设与外界连通的开槽,所述开槽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空腔内的部分与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空腔外的部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母套筒、螺杆、螺母和动力机构;

所述母套筒和螺杆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支架上,其中一个所述母套筒的端口处转动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连接有带动其轴向转动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减速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母套筒的上端,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螺母过盈配合。

可选地,两侧所述固定架上对称安装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上共同套设有拦网。

可选地,所述第一滚筒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固定架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滚筒,所述第三滚筒位于拦网内并将其拉伸,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内壁上。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拦网和挡板的设置,代替了传统需要两个人配合的缺点,避免了拦网者配合训练时容易受伤的问题。

2、本发明便于调节训练器的高度,根据排球训练者不同的身高对训练器进行高度调节,同步转动两侧的把手,把手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蜗杆转动,蜗杆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蜗轮进而带动与之同轴设置的同步轮转动,同步轮带动同步带运动,同步带运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滑块上下运动,第一滑块上下运动时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上下运动,从而调节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3、本发明便于调节训练器的训练范围,调节训练器的训练范围时,开启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螺母转动,螺母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轴向运动,使得螺杆从母套筒内伸出并不断推动滑动的支架,从而调节训练范围。

4、本发明便于调节训练难度,可将静态训练变为动态训练,当需要增加训练难度时,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进而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滚筒转动,第一滚筒带动拦网运动,拦网带动栏板运动,从而增加训练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排球初学者高密度拦网、拦网变线技术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固定架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拦网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滑槽、3支架、4支撑杆、5固定架、6伺服电机、7皮带传动机构、8拦网、9栏板、10母套筒、11螺杆、12螺母、13减速电机、14主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蜗杆、17开槽、18蜗轮、19空腔、20同步带、21第一滑块、22第一滚筒、23第二滚筒、24第三滚筒、25轨道、26弹簧、27第二滑块、2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罩盖”、“嵌装”、“连接”、“固定”、“分布”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所底座1的底端安装有多个行走轮,底座1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架3,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开设有滑槽2,其中一个支架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另一个支架3滑动连接在滑槽2内,支架3内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支撑杆4。

参照图2,升降机构包括把手、蜗杆16、蜗轮18、同步带20和同步轮17,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支架3内开设有空腔19,空腔19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同步轮17,两个同步轮17之间共同套设有同步带20,位于下侧的同步轮17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18,蜗轮18啮合有水平设置的蜗杆16,蜗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空腔19的内壁上,蜗杆16的另一端间隙穿过支架3并固定连接有把手;

空腔19的内壁上竖直开设与外界连通的开槽29,开槽29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1,第一滑块21位于空腔19内的部分与同步带20固定连接,第一滑块21位于空腔19外的部分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

两个支架3之间共同设有调节二者距离的伸缩机构。

参照图1,伸缩机构包括母套筒10、螺杆11、螺母12和动力机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母套筒10和螺杆1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支架3上,其中一个母套筒10的端口处转动连接有螺母12,螺母12连接有带动其轴向转动连接的动力机构,螺母12与螺杆11螺纹配合。

动力机构包括减速电机13、主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减速电机13安装在母套筒10的上端,减速电机13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4啮合有从动齿轮15,从动齿轮15与螺母12过盈配合。

两侧的支架3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两个固定架5上共同绕设有拦网8,拦网8上固定连接有栏板9,固定架5上安装有控制拦网8转动的驱动机构。

具体地,两侧固定架5上对称安装有第一滚筒22和第二滚筒23,第一滚筒22和第二滚筒23上共同套设有拦网8,第一滚筒22通过皮带传动机构7连接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安装在固定架5上,伺服电机6的设置通过伺服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6运动。

进一步地,固定架5上开设有轨道25,轨道2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7,第二滑块27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滚筒24,第三滚筒24位于拦网8内并将其拉伸,第二滑块27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块28,连接块28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弹簧26,弹簧26固定连接在固定架5的内壁上。由于两侧的拦网8会随着两个支架3的相互远离而过度绷紧,从而影响支架3的运动,因而通过设置滑动的第三滚筒24,可以起到实时张紧的作用。

通过底座1底部的行走轮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并制动,接着根据排球训练者不同的身高对训练器进行高度调节,同步转动两侧的把手,把手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蜗杆16转动,蜗杆16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18,蜗轮18进而带动与之同轴设置的同步轮17转动,同步轮17带动同步带20运动,同步带20运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滑块21上下运动,第一滑块21上下运动时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支撑杆4上下运动,从而调节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训练者。

当需要调节训练器的训练范围时,开启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14转动,主动齿轮14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15转动,从动齿轮15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螺母12转动,螺母12转动后进而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11轴向运动,使得螺杆11从母套筒10内伸出并不断推动滑动的支架3,从而调节训练范围。

当需要增加训练难度时,可将静态训练变为动态训练,开启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进而通过皮带传动机构7带动第一滚筒22转动,第一滚筒22带动拦网8运动,拦网8带动栏板9运动,从而增加训练难度。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本文使用术语“示例性”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成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元素应被解释为装置加功能,除非该元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