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由控制踏板侧向运动行程功能之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5366发布日期:2020-11-19 22: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由控制踏板侧向运动行程功能之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椭圆机,特别是指一种其踏板的侧向运动行程可依使用者的施力方式自由控制之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生活忙碌,回到家时通常已疲惫不堪,因此往往疏于运动,然而,在休闲养生风逐渐兴起后,运动健身观念也随之日益抬头。但是要找到适当的运动场所,又是欲从事运动的人的另一项难题,以最受欢迎的学校操场与公园而言,虽然方便且免费,却容易受天候的影响而无法从事运动,有鉴于此,遂有运动器材业者开发出各式各样方便于室内使用的运动健身器,以方便使用者能够把握时间空档,在室内即可达到运动健身之目的。

在坊间琳琅满目的运动器材中,因为椭圆机踏板的运转轨迹可模拟出人们走路时足部与腿部的移动轨迹而较为符合人体工学,所以获得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目前市售的椭圆机其两踏板的运动轨迹被限制于互相平行的两平面上,因此锻炼的部位固定,无法依使用者的不同的施力方式改变两踏板运动轨迹的对应关系,造成使用范围与锻炼部位皆颇受限制之问题与缺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由控制踏板侧向运动行程功能之椭圆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由控制踏板侧向运动行程功能之椭圆机包括:一底座,呈前后向延伸形态而包括前架部及后架部,且依据底座形态虚拟出一前后向轴线及一侧向轴线;一立柱,固设于底座的前架部上;一传动机构,装设于底座的前架部上,传动机构包含支架以及利用转轴旋设于支架的飞轮,转轴二端分别固接有一曲柄,各曲柄具一自由端部,且自由端部固接有枢轴;二侧向摆动式轨道,分设于底座的后架部上呈左、右间隔配置关系,每一侧向摆动式轨道包括枢设端及摆动区段,枢设端枢组于后架部的固定位置,摆动区段则为沿着前后向轴线延伸一长度之形态,并令摆动区段呈可位移状态置于后架部上,且构成当摆动区段受一外力控制时,以枢设端为旋支点且沿着侧向轴线之方向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自由摆动的状态;二连杆及踩踏机构,各连杆及踩踏机构装设于传动机构与其相对应的一侧,且令两者呈彼此互相连动关系;各连杆及踩踏机构包括:一前段连杆,其底端枢设于底座,前段连杆之杆身一侧则枢设于相对应之曲柄所设枢轴;一后段连杆,前端呈万向传动形态连接于前段连杆后端,后段连杆之后段则滑设于相对应之侧向摆动式轨道上;一踏板,具有一旋接部以旋设于相对应之后段连杆的后端部,构成踏板以旋接部为旋支点呈可受力转动状态,且踏板组配有一转角抑制限位装置,以将踏板之转动抑制限位于一设定角度范围内。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当用户踩踏各踏板时通过各前段连杆驱动飞轮旋转,且前段连杆配合飞轮及曲柄之旋转角度作往复式伸缩,从而令各踏板之运动呈现椭圆形轨迹,且使用者可选择性地通过脚部施加于踏板的侧向作用力,自由地各别操控各侧向摆动式轨道之摆动区段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的摆动,从而达到大幅提升椭圆机使用作动形态与运动健身效果、满足更多元需求之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动作轨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后视图。

图4a为图4之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之两侧向摆动式轨道以相同角度偏摆之后视图。

图5a为图5之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之两侧向摆动式轨道以不同角度偏摆之后视图。

图6a为图6之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之两侧向摆动式轨道以不同角度偏摆之俯视图。

图8-9是本发明之前段连杆与后段连杆之间所设万向接头之动作示意图。

图10-11是本发明之摆动区段组设有摩擦式阻尼器之动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前后向移动滚轮组设有防脱限位构件之实施例图。

图13是本发明之枢设端设于后端而摆动区段设于前端之配置形态实施例图。

图14是本发明之侧向摆动式轨道更设有第二摆动区段及后架部配合设有第二弧形轨道之实施例图。

图15是本发明之摆动区段组设有磁吸式阻尼器之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具有自由控制踏板侧向运动行程功能之椭圆机包括下述构成:一底座10,呈前后向延伸形态而包括一前架部11以及一后架部12,且依据底座10之形态虚拟出一前后向轴线l1以及一侧向轴线l2;一立柱20,固设于底座10的前架部11上;一传动机构30,装设于底座10的前架部11上,传动机构30包含一支架301以及利用一转轴31旋设于支架301的一飞轮32,其中转轴31之二端分别固接有一曲柄33,各曲柄33具有一自由端部335,且自由端部335固接有一枢轴34;二侧向摆动式轨道40,分设于底座10的后架部12上呈左、右间隔配置关系,每一侧向摆动式轨道40包括一枢设端401以及一摆动区段402,其中枢设端401枢组于后架部12之一固定位置,摆动区段402则为沿着前后向轴线l1延伸一长度之形态,并令摆动区段402呈可位移状态置于后架部12上,且构成当摆动区段402受一外力控制时,以枢设端401为旋支点且沿着侧向轴线l2之方向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自由摆动的状态;以及二连杆及踩踏机构50,各连杆及踩踏机构50装设于传动机构30与其相对应之一侧,且令两者呈彼此互相连动关系;各连杆及踩踏机构50包括:一前段连杆51,其底端枢设于底座10,前段连杆51之杆身一侧则枢设于相对应之曲柄33所设枢轴34;一后段连杆52,前端呈万向传动形态连接于前段连杆51之后端,后段连杆52之后段则滑设于相对应之侧向摆动式轨道40上;一踏板53,踏板53具有一旋接部531,用以旋设于相对应之后段连杆52的后端部,构成踏板53以旋接部531为旋支点呈可受力转动状态,且踏板53组配有一转角抑制限位装置54,用以将踏板53之转动抑制限位于一设定角度范围内。

较佳地,前段连杆51包括一第一长形构件511与一第二长形构件512,第一长形构件511与第二长形构件512彼此轴向组合且呈可伸缩状态,第一长形构件511之底端枢设于底座10;第二长形构件512之一侧枢设于相对应之曲柄33所设枢轴34上,构成当曲柄33转动时,带动第二长形构件512相对于第一长形构件511产生轴向往复式运动,从而改变前段连杆51之长度,又后段连杆52连接于第二长形构件512之后端。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如图1、2、3所示,当使用者踩踏各踏板53时,通过各前段连杆51驱动飞轮32旋转,且前段连杆51配合飞轮32及曲柄33之旋转角度作往复式伸缩,从而令各踏板53之运动呈现椭圆形轨迹,且使用者可选择性地通过脚部施加于踏板53的侧向作用力,自由地各别操控各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摆动区段402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的摆动(容于后文详述);接着请进一步参阅如图8所示,此时万向接头70之轴杆71垂直于前段连杆51之轴线。而本发明与目前市售椭圆机最大的不同处主要在于更增设有所述可沿着侧向轴线l2之方向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自由摆动的状态之二侧向摆动式轨道40,此部份请配合参阅如图4、4a所示,为二侧向摆动式轨道40尚未向外偏摆时,每一踏板53与其相对应后段连杆52之间的状态。接着请依序参阅图5至7所示,当使用者在踩踏两踏板53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间选择性地对其中一踏板53(或两踏板53)施以侧向推动之力道,如此即可带动侧向摆动式轨道40产生左、右侧向弧形轨迹的摆动,从而达到同步锻炼腿部不同肌群的运动健身效果。此外,由于本发明中所揭二侧向摆动式轨道40分别各自独立枢设于底座10上,因此在作动时彼此互不干涉,令两侧向摆动式轨道40的偏摆角度及踏板53的运动轨迹可以随使用者的施力方式自由偏摆。此外,通过踏板53组配有转角抑制限位装置54的实施形态,更可将踏板53之转动抑制限位于一设定角度范围内,以避免踏板53相对于其所对应之后段连杆52的偏移量过大而造成使用安全上的疑虑。

如图1所示,本例中,转角抑制限位装置54为沿着前后向轴线l1延伸之杆体形态,转角抑制限位装置54具有一前杆端541及一后杆端542,前杆端541呈万向传动形态连接于前段连杆51之第二长形构件512后段,后杆端542则呈万向传动形态连接于相对应之踏板53之底部一处,且该处与踏板53之旋接部531呈间隔配置。藉此,当各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摆动区段402作左、右侧向弧形轨迹摆动时,通过转角抑制限位装置54的配置连接关系,令各踏板53之转动被抑制限位于一设定角度范围内。其中第一长形构件511为一杆体形态,第二长形构件512则为套设于第一长形构件511外周之一套管形态。

如图1、2所示,本例中,立柱20一高度位置处更固设有一横架杆21,横架杆21之二端部朝左右侧延伸并装设有二摆臂组60,各摆臂组60包括呈相互肘接关系之一上臂杆部62及一下肘杆部61,其中上臂杆部62之邻近上端处设有一握把625,上臂杆部62之杆身一处枢设于相对应之横架杆21端部,下肘杆部61的前端则枢设于相对应之曲柄33所设枢轴34。

如图1、4、5、6所示,本例中,底座10的后架部12设有一弧形轨道121,且各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摆动区段402底侧装设有一侧向移动滚轮组41(注:不限于单轮或双轮型式者),各侧向移动滚轮组41于弧形轨道121上滚动位移。

如图4a所示,本例中,各后段连杆52的后段更装设有一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注:不限于单轮或双轮型式者),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于相对应之侧向摆动式轨道40上滚动位移,且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与后段连杆52的后段之间还装设有一旋转连接件522,令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于侧向摆动式轨道40上滚动时,能够配合后段连杆52之侧向摆动同步产生偏摆。

如图8、9所示,本例中,后段连杆52之前端利用一万向接头70连接于前段连杆51之后端;万向接头70包含有一贯穿后段连杆52前端之轴杆71、一套设于轴杆71上之万向轴承72以及一旋设于万向轴承72外壁上之一轴套73,轴套73固设于前段连杆51之后端。针对本例所示须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本发明中其余构件有提到呈万向传动形态相连接者,其具体结构细部实施形态可参酌本例,并与指明。

如图10、11所示,摆动区段402更设有一摩擦式阻尼器80,摩擦式阻尼器80包括一可升降摩擦部81以及用以控制可升降摩擦部81升降状态之一制动构件82,且当可升降摩擦部81呈下降状态时,向下抵靠于相对应之弧形轨道121上产生摩擦力,从而令侧向移动滚轮组41之滚动位移具有阻力;又制动构件82采用电动式或手动式任一控制形态,如本例所揭制动构件82为电动式之控制形态,其主要包括一电力驱动器821、一拉索822以及一转轮823,其中拉索822之后端绕过转轮823而连接于可升降摩擦部81之一处,电力驱动器821可受控带动拉索822进而连动升降摩擦部81产生作动,此仅为一较佳实施例形态,并不以此为限;本例中设置所揭摩擦式阻尼器80的好处,主要是能够控制摆动区段402相对于弧形轨道121位移时的摩擦力,从而提供使用者操作椭圆机过程中更多的选择。

如图12所示,本例中,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更设有一防脱限位构件523,防脱限位构件523具有至少一抵靠架部524用以倚靠于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侧部,从而防止前后向移动滚轮组521呈侧向路径脱出侧向摆动式轨道40。

如图1至7所示,本例中,各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枢设端401与摆动区段402两者配置形态为枢设端401在前而摆动区段402相对在后的配置形态。另如图13所揭枢设端401与摆动区段402两者配置形态,则为枢设端401在后而摆动区段402相对在前的配置形态。

如图14所示,本例中,各侧向摆动式轨道40之枢设端401于远离摆动区段402之一端更延伸形成一第二摆动区段91,且第二摆动区段91底部设有一第二滚轮组92,以使底座10之后架部12配合设有一第二弧形轨道93,以供第二滚轮组92于其上滚动位移。

如图15所示,本例中,摆动区段402更设有一磁吸式阻尼器85,磁吸式阻尼器85包括一可升降磁吸部851以及用以控制可升降磁吸部851升降状态之一制动构件852,弧形轨道121为导磁材料构成,且当可升降磁吸部851呈下降状态时,与相对应之弧形轨道121产生磁力(如图中空心箭号所示)的差异变化,从而令侧向移动滚轮组41之滚动位移具有阻力调整功能;又制动构件852采用电动式或手动式任一控制形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