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852发布日期:2019-10-15 20:3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运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动感单车是一款很好的有氧运动器材,对于有氧运动而言,运动者必须要坚持30分钟以上人体才开始燃烧脂肪;但在动感单车上运动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人需要双手握持在把手,人体成下俯状态,运动时间长后,人的身体长期成下俯状态,容易疲劳,双手手腕容易发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本发明中人体可以成站立状态,且可解放双手,利于延长运动时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扶手支架和脚蹬支架,脚蹬支架上设有脚蹬,扶手支架上连接有上身支撑件,所述上身支撑件包括支撑杆以及和支撑杆铰链的弧形板,弧形板位于脚蹬支架上方,弧形板顶部和支撑杆端部铰链,弧形板以支撑杆端部为铰链点上下转动,弧形板上包裹有软包,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条形带,弧形板两端部条形带的自由端活动连接。通过上身支撑件将人体维持平衡,人运动时可以成站立状态,解放了双手,运动时间可以更长,人在运动时,由于弧形板和支撑杆铰链,弧形板可以跟随人体身体的浮动上下浮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两端部条形带的自由端通过卡扣连接或魔术贴黏连。方便将人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支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垂直于底座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架杆,两根支架杆之间连接有若干垂直于支架杆的横杆,横杆中心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侧壁设有和一号通孔相互垂直的三号通孔,支撑杆插入一号通孔内,支撑杆上设有若干二号通孔,二号通孔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螺栓插入三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内将支撑杆和横杆固定。可以调节上身支撑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辅助轮、辅助轮支架,辅助轮设置在辅助支架上,脚蹬和辅助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辅助轮支架位于扶手支架和脚蹬支架之间或脚蹬支架位于辅助轮支架和扶手支架之间。增加运动时的阻力及惯性,方便骑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和弧形板连接的端部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为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弧形板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转动。弧形板在上下限位板之间转动,对人体起到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两根支架杆上还设有若干把手,把手为t字型结构。把手和上身支撑件,人们可以自由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拉筋板,拉筋板和脚蹬支架分别位于扶手支架的两侧。拉筋板和骑行部公用一个扶手支架,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拉筋板包括踏板、挡板、角度调节板,踏板铰链在底座上,铰链边和横杆平行,底座上设有和横杆平行的用于卡入角度调节板的凹槽,挡板和横杆平行并位于远离扶手支架一侧,踏板和挡板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分为二块分别为一号底座和二号底座,拉筋板、扶手支架位于一号底座上,辅助支架、脚蹬支架位于二号底座上,一号底座、二号底座铰链,铰链边和横杆平行。方便折叠,利于运输和收纳。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垫脚,垫脚底部为止滑橡胶块。防止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上身支撑件将人体维持平衡,人运动时可以成站立状态,解放了双手,运动时间可以更长,人在运动时,由于弧形板和支撑杆铰链,弧形板可以跟随人体身体的浮动上下浮动。

2、本发明中上身支撑件的位置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节。

3、本发明中的动感单车可折叠,利于运输和收纳。

4、本发明中拉筋板和骑行部公用一个扶手支架,一辆动感单车实现两种运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上身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3的上身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3扶手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上的扶手支架2和脚蹬支架3,脚蹬支架3上设有脚蹬4,扶手支架2上连接有上身支撑件5,上身支撑件5包括支撑杆6以及和支撑杆铰链的弧形板7,弧形板7位于脚蹬支架3上方,弧形板7顶部和支撑杆6端部铰链,弧形板7以支撑杆6端部为铰链点上下转动,弧形板7上包裹有软包,弧形板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条形带8,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通过卡扣连接。

实施例2:如图2、5、6所示,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上的扶手支架2和脚蹬支架3,脚蹬支架3上设有脚蹬4,扶手支架2上连接有上身支撑件5,上身支撑件5包括支撑杆6以及和支撑杆铰链的弧形板7,弧形板7位于脚蹬支架3上方,弧形板7顶部和支撑杆6端部铰链,弧形板7以支撑杆6端部为铰链点上下转动,支撑杆6和弧形板7连接的端部还设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分为上限位板11.1和下限位板11.2,弧形板7在上限位板11.1和下限位板11.2之间转动。弧形板7上包裹有软包,弧形板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条形带8,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黏连。扶手支架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垂直于底座1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架杆2.1,两根支架杆2.1上还设有若干把手12,把手12为t字型结构;两根支架杆2.1之间连接有若干垂直于支架杆2.1的横杆2.2,横杆2.2中心设有一号通孔2.3,一号通孔2.3侧壁设有和一号通孔相互垂直的三号通孔,支撑杆6插入一号通孔2.3内,支撑杆6上设有若干二号通孔6.1,二号通孔6.1沿支撑杆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螺栓插入三号通孔和二号通孔6.1内将支撑杆6和横杆2.2固定。底座1上还设有辅助轮9、辅助轮支架10,辅助轮9设置在辅助支架10上,脚蹬4和辅助轮9之间通过皮带15传动;脚蹬支架3位于辅助轮支架10和扶手支架2之间。底座1上还设有拉筋板13,拉筋板13和脚蹬支架3分别位于扶手支架2的两侧;拉筋板13包括踏板13.1、挡板13.2、角度调节板13.3,踏板13.1铰链在底座1上,铰链边和横杆2.2平行,底座1上设有和横杆2.2平行的用于卡入角度调节板13.3的凹槽1.3,挡板13.2和横杆2.2平行并位于远离扶手支架2一侧,踏板13.1和挡板13.2之间存在间距。底座1分为二块分别为一号底座1.1和二号底座1.2,拉筋板13、扶手支架2位于一号底座1.1上,辅助支架10、脚蹬支架3位于二号底座1.2上,一号底座1.1、二号底座1.2铰链,铰链边和横杆2.2平行。底座1底部设有若干垫脚14,垫脚14底部为止滑橡胶块。

实施例3:如图3、5、6所示,一种站立运动的动感单车,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上的扶手支架2和脚蹬支架3,脚蹬支架3上设有脚蹬4,扶手支架2上连接有上身支撑件5,上身支撑件5包括支撑杆6以及和支撑杆铰链的弧形板7,弧形板7位于脚蹬支架3上方,弧形板7顶部和支撑杆6端部铰链,弧形板7以支撑杆6端部为铰链点上下转动,支撑杆6和弧形板7连接的端部还设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分为上限位板11.1和下限位板11.2,弧形板7在上限位板11.1和下限位板11.2之间转动。弧形板7上包裹有软包,弧形板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条形带8,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弧形板7两端部条形带8的自由端通过魔术贴黏连。扶手支架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垂直于底座1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架杆2.1,两根支架杆2.1上还设有若干把手12,把手12为t字型结构;两根支架杆2.1之间连接有若干垂直于支架杆2.1的横杆2.2,横杆2.2中心设有一号通孔2.3,一号通孔2.3侧壁设有和一号通孔相互垂直的三号通孔,支撑杆6插入一号通孔2.3内,支撑杆6上设有若干二号通孔6.1,二号通孔6.1沿支撑杆6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螺栓插入三号通孔和二号通孔6.1内将支撑杆6和横杆2.2固定。底座1上还设有辅助轮9、辅助轮支架10,辅助轮9设置在辅助支架10上,脚蹬4和辅助轮9之间通过皮带15传动;辅助轮支架10位于扶手支架2和脚蹬支架3之间。底座1上还设有拉筋板13,拉筋板13和脚蹬支架3分别位于扶手支架2的两侧;拉筋板13包括踏板13.1、挡板13.2、角度调节板13.3,踏板13.1铰链在底座1上,铰链边和横杆2.2平行,底座1上设有和横杆2.2平行的用于卡入角度调节板13.3的凹槽1.3,挡板13.2和横杆2.2平行并位于远离扶手支架2一侧,踏板13.1和挡板13.2之间存在间距。底座1分为二块分别为一号底座1.1和二号底座1.2,拉筋板13、扶手支架2位于一号底座1.1上,辅助支架10、脚蹬支架3位于二号底座1.2上,一号底座1.1、二号底座1.2铰链,铰链边和横杆2.2平行。底座1底部设有若干垫脚14,垫脚14底部为止滑橡胶块。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