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5039发布日期:2019-11-26 01:3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陀螺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陀螺。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陀螺玩具,玩法相对单一,陀螺玩具作为一个整体在地面上旋转。有的玩具陀螺在对战时触发陀螺变形可弹出一个精灵公仔,然而在弹出精灵公仔后陀螺便停止旋转而失去战斗力,降低了游戏的竞技性使玩家参与度不足。有的玩具陀螺会在顶部或者周壁上固定武器,变化形式少,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强,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有的玩具陀螺虽然可实现上陀螺与下陀螺分离,但每轮玩耍,仅可实现一次分离,分离后的上陀螺就无法再叠加到旋转中的下陀螺上了,互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陀螺玩具,这个陀螺玩具中两个陀螺在分体状态和合体状态之间可切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陀螺玩具,包括: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与陀螺相结合以提供转动力以及给转动中的陀螺加速;第一陀螺和第二陀螺,所述第一陀螺和所述第二陀螺为相互独立的陀螺,所述第一陀螺在与所述发射器结合后可实现转动或者加速,所述第一陀螺可被所述发射器释放且叠加到所述第二陀螺上,所述第一陀螺与所述第二陀螺叠加相结合后整体形成又一陀螺,所述第二陀螺在与转速更高的所述第一陀螺相叠加时被所述第一陀螺带动加速;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设在所述第一陀螺上,叠加状态下所述分离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陀螺从所述第二陀螺上分离;在所述第二陀螺持续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陀螺可在所述发射器的发射下再次叠加到所述第二陀螺上,所述分离构件可再次驱动所述第一陀螺从所述第二陀螺上分离,如此往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陀螺玩具,第一陀螺和第二陀螺可以结合成一个陀螺后,结合的陀螺可以与发射器无限次地结合,由发射器加速和发射;分体状态中,第一陀螺可以无限次地与发射器结合,由发射器加速和发射;合体状态下的陀螺在旋转时,由于分离构件的设置,结合的陀螺在旋转中就能使第一陀螺与第二陀螺分体,从而达到第一陀螺从第二陀螺上弹出的效果,有的情况下分体后第一陀螺和第二陀螺仍能保持旋转状态;第二陀螺不停转的情况下,第一陀螺可通过发射器再次发射到第二陀螺上并与第二陀螺结合继续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陀螺可以无限次地从第二陀螺上分离出去,分离后的第一陀螺又可以无限次地与第二陀螺结合;而且,在第二陀螺转速低于发射器上的第一陀螺的转速的状态下,通过发射器将加速后的第一陀螺发射到第二陀螺上,在结合瞬间第一陀螺可带动第二陀螺加速,第一陀螺反复结合时可以给第二陀螺反复加速,使第二陀螺能够具有保持长期旋转的动能。配合发射器使用,第一陀螺与第二陀螺可以在“合体状态-分体状态-合体状态”中无限次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陀螺玩具还包括:锁固构件,所述锁固构件在锁定所述分离构件的锁定位置和解除对所述分离构件锁定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且在所述发射器对分离后的所述第一陀螺进行加速时,所述锁固构件可对所述分离构件再次进行锁固。

具体地,所述第一陀螺包括第一结构部和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上的第二结构部,所述分离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部和所述第二结构部之间,所述分离构件可驱动所述第二结构部活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结构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陀螺与所述第二陀螺叠加时具有缩入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陀螺与所述第二陀螺分离后具有伸出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部相对所述第一结构部可上下活动,所述分离构件可驱动所述第二结构部向下伸出,以使所述第一结构部在反力作用下向上跳起带动所述第二结构部离开所述第二陀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固构件具有设在所述第一陀螺的外围的触发部,所述锁固构件构造成通过所述触发部由对方陀螺或者外界物品碰撞而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以使所述分离构件驱动所述第一陀螺脱离所述第二陀螺。

具体地,陀螺玩具还包括:延程件,所述延程件可上下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上,所述第二结构部可上下滑动地设在所述延程件上,所述分离构件、所述锁固构件均作用在所述第二结构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结构部的底部向上凹入形成结合凹槽,所述结合凹槽的底壁上设有伸缩孔,所述延程件为延程管且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伸缩孔内,所述第二结构部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延程管内。

可选地,所述伸缩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延程管的管壁上设有对应所述第一配合槽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外壁上设有配合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的配合块,所述锁固构件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配合槽上方且卡在所述配合块下方的锁块。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固构件包括:锁盘,所述锁盘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陀螺上,在锁定位置时所述锁盘可锁固所述分离构件,所述触发部设在所述锁盘上;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锁盘上以常驱动所述锁盘朝向锁定位置转动。

具体地,所述锁盘包括:上锁环,所述上锁环环绕所述第一陀螺的旋转轴线设置,所述上锁环用于锁固所述分离构件;下锁环,所述下锁环套在所述第一陀螺的外侧,所述触发部设在所述下锁环上;至少一个连筋,所述连筋连接在所述上锁环和所述下锁环之间,所述连筋在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复位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陀螺还包括:陀针、弹性驱动件和触发组件,所述陀针为至少一个,所述陀针中至少一个为可上下伸缩的活动陀针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活动陀针伸出的长度不同,所述弹性驱动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连以常驱动所述活动陀针朝向第一位置活动,所述触发组件在被触发时驱动所述活动陀针朝向第二位置活动。

具体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陀螺上的结合触发件,所述结合触发件的底部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所述第一陀螺结合至所述第二陀螺上时所述第一陀螺抵压在所述结合触发件上,以使所述结合触发件驱动所述活动陀针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陀螺的径向可活动的离心触发件,所述离心触发件与所述活动陀针相配合,所述第二陀螺转速超过设定转速时所述离心触发件推动所述活动陀针活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和第二陀螺在合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和第二陀螺在分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在第二结合部处于伸出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在第二结合部处于回缩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在隐藏了第一上盖时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在隐藏了第一上盖时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陀螺隐藏了第一上盖时的分解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陀螺的示意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陀螺的分解图。

图10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陀螺的陀针、触发组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11是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与合体状态下的陀螺结合的示意图。

图12是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将合体状态下的陀螺发射出去的示意图。

图13是一个实施例中合体状态下的陀螺在碰撞到对方陀螺时分解的示意图。

图14是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器将第一陀螺朝向第二陀螺发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陀螺玩具1000、

第一陀螺100、

第一本体、第一下盖11、凸台111、结合凹槽112、伸缩孔113、第一配合槽114、第一限转槽115、第一上盖12、

第一陀尖、配合块21、第二限转筋22、

第一结合部3、

分离构件4、

锁固构件5、锁块51、卡止面511、推动面512、锁盘52、上锁环521、下锁环522、连筋523、复位弹性件53、触发部54、

延程件6、第二配合槽61、第一限转筋62、第二限转槽63、限程块64、

第三结合部7、

第二陀螺200、

第二本体210、滑轨211、

第二陀尖220、

第二结合部230、

陀针240、第一陀针241、第二陀针242、档块243、

弹性驱动件250、

触发组件260、结合触发件261、离心触发件262、向心弹性件263、

发射器300、发射头310、

加速部400、加速卡块401、

结合凸柱a、结合磁性件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陀螺玩具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陀螺玩具1000,如图11和图12所示,包括:发射器300、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发射器300用于与陀螺相结合以提供转动力以及给转动中的陀螺加速。

如图2和图1所示,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为相互独立的陀螺,第一陀螺100在与发射器300结合后可实现转动或者加速,第一陀螺100可被发射器300释放且叠加到第二陀螺200上,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叠加相结合后整体形成又一陀螺,第二陀螺200在与转速更高的第一陀螺100相叠加时被第一陀螺100带动加速。

如图6和图7所示,陀螺玩具1000还包括分离构件4,分离构件4设在第一陀螺100上,叠加状态下分离构件4可驱动第一陀螺100从第二陀螺200上分离。

在第二陀螺200持续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陀螺100可在发射器300的发射下再次叠加到第二陀螺200上,分离构件4可再次驱动第一陀螺100从第二陀螺200上分离,如此往复。

也就是说,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可以合体形成一个陀螺,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也能分开各自作为独立玩耍的陀螺。单独的第一陀螺100可被发射器300驱动转动或者加速,结合一体的陀螺也可被发射器300驱动转动或者加速。

结合一体的陀螺旋转过程中,如果分离构件4驱动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分体,第二陀螺200可以保持旋转,分离的第一陀螺100可被甩开或者弹开,在重力作用下第一陀螺100能够落地,落地的第一陀螺100可能也会保持旋转。被甩开或者弹开的第一陀螺100在结合到发射器300上时,可再被发射器300驱动转动或者加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陀螺玩具,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可以结合成一个陀螺后,结合的陀螺可以与发射器无限次地结合,由发射器300加速和发射;分体状态中,第一陀螺100可以无限次地与发射器300结合,由发射器300加速和发射;合体状态下的陀螺在旋转时,由于分离构件的设置,结合的陀螺在旋转中就能使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分体,从而达到第一陀螺100从第二陀螺200上弹出的效果,有的情况下分体后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仍能保持旋转状态;第二陀螺200不停转的情况下,第一陀螺100能通过发射器300发射到第二陀螺200上再次与第二陀螺200结合继续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陀螺100可以无限次地从第二陀螺200上分离出去,分体的第一陀螺100也可以无限次地与第二陀螺200结合;在第二陀螺200不停转的情况下,第一陀螺100能通过发射器300加速并发射到第二陀螺200上,当发射器300将第一陀螺100加速至转速超过第二陀螺200时,结合瞬间第一陀螺100可带动第二陀螺200加速,给第二陀螺200加速后,第一陀螺100可从第二陀螺200上脱离开来,当第二陀螺200转速又慢下来后,又可再次通过发射器300给第一陀螺100加速,然后再次叠加到第二陀螺200上,故第一陀螺100可反复结合时可以给第二陀螺200反复加速,使第二陀螺200能够具有保持长期旋转的动能。配合发射器使用,第一陀螺与第二陀螺可以在“合体状态-分体状态-合体状态”中无限次循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分离的分离构件4的结构类型有多种。例如,分离构件4为设在第一陀螺100上的分离电机,分离电机具有可伸缩的电机轴,分离电机可以通过遥控的方式触发,分离电机的开关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陀螺100的表面。当遥控分离电机,或者第一陀螺100被触碰到分离电机的开关,电机轴向下伸出,下方的地面或者玩具会向第一陀螺100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第一陀螺100整体弹起,出现弹射的现象。又例如,分离构件4为通过转速控制的结构,当第一陀螺100的转速小于一定值时,分离构件4驱动第一陀螺100离开第二陀螺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陀螺玩具1000还包括:锁固构件5,锁固构件5在锁定分离构件4的锁定位置和解除对分离构件4锁定的解锁位置之间可活动,且在发射器300对分离后的第一陀螺100进行加速时,锁固构件5可对分离构件4再次进行锁固。也就是说,当锁固构件5位于锁定位置时,即使分离构件4满足分离条件,也无法驱动第一陀螺100离开第二陀螺200;只有当锁固构件5位于解锁位置时,分离构件4才能在满足分离条件时驱动第一陀螺100离开第二陀螺200。这样避免因转动不稳等原因,导致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频繁分体而影响二者合体旋转。

而且锁固构件5也设置在第一陀螺100上,第一陀螺100在被发射后,分离构件4被锁固,不会影响第一陀螺100落到第二陀螺200上,也不会影响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合体。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陀螺100包括第一结构部1和可活动地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的第二结构部2,分离构件4连接在第一结构部1和第二结构部2之间,分离构件4可驱动第二结构部2活动。如此设置,分离构件4可将分离作用力通过第二结构部2作用到下方的第二陀螺200上。

分离构件4如此设置,第一陀螺100在分离构件4未触发时是一种形状(或尺寸),第一陀螺100在分离构件4触发后是另一种形状(或尺寸)。有的实施例中,第一陀螺100在分体的瞬时给人一种瞬间变大的视觉效果,增加了陀螺玩具在合体、分体过程中的趣味性。

具体地,第二结构部2构成为在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叠加时具有缩入状态,以及在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分离后具有伸出状态。这样第二结合部2在合体状态时不会与第二陀螺200之间干涉,在伸出状态下第一陀螺100的外形更加立体、饱满,能给人第一陀螺100发生变形的明显感受。其中,第二结构部2可伸缩地设置在第一陀螺100上,在分离构件4作用时,第二结合部2沿伸缩方向向第二陀螺200施加作用力,运动形式简单,也能保证分离的有效。

进一步地,第二结构部2相对第一结构部1可上下活动,分离构件4可驱动第二结构部2向下伸出,以使第一结构部1在反力作用下向上跳起带动第二结构部2离开第二陀螺200。这样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分离时,第一陀螺100相对第二陀螺200向上弹射,趣味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部1为第一陀螺100的本体(称为第一本体),第二结构部2为第一陀螺100的陀尖(称为第一陀尖)。第一陀尖可伸缩地设在第一本体的底部,第一陀尖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入状态。分离构件4为弹性件,用于常驱动第一陀尖朝向伸出状态弹出,锁固构件5与第一陀尖配合以将第一陀尖锁固在缩入状态,锁固构件5通过第一陀尖而锁固了分离构件4。锁固构件5在触发后释放第一陀尖,以由分离构件4弹出第一陀尖。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陀螺玩具1000还包括:延程件6,延程件6可上下滑动地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第二结构部2可上下滑动地设在延程件6上,分离构件4、锁固构件5均作用在第二结构部2上。延程件6的设置使第二结构部2伸缩时,第一陀螺100在伸缩方向上整体尺寸变化幅度增加。这样在整体伸缩幅度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延程件6可以减小第二结构部2的高度,第二结构部2即使回缩也不会占用过高尺寸,有利于减小第一陀螺100的整体尺寸。同时,延程件6使第一陀螺100在第二结构部2伸出状态和缩入状态的整体视觉效果差别较大,能够给玩家提供更多的视觉惊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一结构部1的底部向上凹入形成结合凹槽112,结合凹槽112的底壁上设有伸缩孔113,延程件6为延程管且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伸缩孔113内,第二结构部2可上下滑动地配合在延程管内。如此设置,不仅使延程件6只能沿上下方向伸缩,也使第二结构部2只能沿上下方向伸缩,实现了对延程管和第二结构部2的双限制。而且将第二结构部2可滑动地配合在延程管内,二者之间的限位容易实现,使第二结构部2伸出时不易从延程管上掉落,而第二结构部2回缩时至少部分缩至延程管内,减少占用体积。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6所示,伸缩孔11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槽114,延程管的管壁上设有对应第一配合槽114的第二配合槽61,第二结构部2的外壁上设有配合在第二配合槽61内的配合块21,锁固构件5上设有位于第一配合槽114上方且卡在配合块21下方的锁块51。第一配合槽114限定了锁固构件5的锁固位置,锁块51正对第一配合槽114时位于锁固位置,锁块51偏离第一配合槽114时位于解锁位置。第二配合槽61对应第一配合槽114设置,一方面配合块21只沿第一配合槽114的延伸方向滑动,限制了延程管和第一陀尖的转动,另一方面保证第一陀尖回缩时配合块21能够与锁块51配合上。

可选地,如图7和图6所示,伸缩孔113的内壁和延程管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限转槽115,伸缩孔113的内壁和延程管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一限转筋62。这样设置限制了延程管相对第一结构部1的转动。

延程管和第二结构部2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转槽63,延程管和第二结构部2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二限转筋22。这样设置限制了第二结构部2相对延程管转动。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7和图6所示,伸缩孔113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转槽115,延程管的管壁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一限转筋62,至少两个第一限转筋62的上端连接有限程块64。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第二结构部2被分离构件4驱动伸出时,第二结构部2从延程管上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锁固构件5包括:锁块51和复位弹性件53,锁块51可活动地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且具有锁固位置,锁块51具有卡止面511和推动面512。复位弹性件53用于常驱动锁块51朝向锁固位置活动。第二结构部2位于缩入状态时锁块51的卡止面511配合在第二结构部2上以锁固第二结构部2,锁固构件5被触发后锁块51离开锁固位置,第二结构部2被压缩后通过推动面512推动锁块51离开锁固位置,以使第二结构部2回到缩入状态后再被复位的锁块51锁固。

以第二结构部2上具有配合块21,配合块21用来与锁块51配合为例,第二结构部2在伸缩时配合块21随之活动。在锁块51位于锁固位置时,当第二结构部2处于缩入状态配合块21临近卡止面511设置,当第二结构部2处于伸出状态时配合块21临近推动面512设置。卡止面511和推动面512的设计,使得配合块21压制卡止面511时无法推动锁块51活动,配合块21压制推动面512时可以推动锁块51活动以离开锁固位置。复位弹性件53的设置,使得锁块51在外力作用下离开锁固位置后,当外力消弱或者消失,复位弹性件53可以使锁块51快速回复至锁固位置。这种结构的锁固构件5,利用锁块51卡止第二结构部2,锁块51不易断裂、锁固非常可靠,通过设置复位弹性件53,使锁固构件5的复位可靠,锁固构件5可以无限次的锁固和解锁,可保证第一陀螺100玩耍寿命。

这里锁块51的活动形式有多种,对应第二结构部2与锁块51的配合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以第一陀螺100的旋转轴线作参照,锁块51可以沿径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锁块51也可以沿切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有的锁块51还可以绕旋转轴线活动。第二结构部2上与锁块51配合的部分可以是上文所述的配合块21,当锁块51沿径向可滑动时第二结构部2上可设配合孔与锁块51配合。

其中,复位弹性件53可以为弹簧或者弹力筋等,这里不作限制。

当然,锁固构件5的结构也可以不限上述锁块51和复位弹性件53。例如,可以采用磁吸件替代复位弹性件53,具体而言磁吸件为两块,一块设在锁块51上另一块设在第一结构部1上,磁力作用使锁块51能够保持在锁固位置,锁块51可在第二结构部2或者其他外力推动下离开锁固位置,当外力消弱或者消失磁力可再推动锁块51回复至锁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固构件5具有设在第一陀螺100的外围的触发部54,锁固构件5构造成通过触发部54由对方陀螺或者外界物品碰撞而移动至解锁位置,以使分离构件4驱动第一陀螺100脱离第二陀螺200。这样合体的陀螺在与对方陀螺对战时,或者合体的陀螺在碰撞到外界物品时,会突然分体,有的可以弹射出第一陀螺100,不仅玩耍更具观赏性、刺激性,也能将弹出第一陀螺100视为一种攻击手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锁固构件5包括:锁盘52和复位弹性件53件,锁盘5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陀螺100上,在锁定位置时锁盘52可锁固分离构件4。复位弹性件53件连接在锁盘52上以常驱动锁盘52朝向锁定位置转动。锁盘52这种锁固方式,使锁固构件5容易设置成由外部碰撞而解锁。

具体地,锁块51设在锁盘52上,锁盘52环绕延程管设置。更具体地,触发部54设在锁盘52上。

具体地,如图7所示,锁盘52包括:上锁环521、下锁环522和至少一个连筋523,上锁环521环绕第一陀螺100的旋转轴线设置,上锁环521用于锁固分离构件4。下锁环522套在第一陀螺100的外侧,触发部54设在下锁环522上,连筋523连接在上锁环521和下锁环522之间,连筋523在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复位弹性件53件。

这样外部作用力作用在下锁环522上,作用力相对锁盘52无论是顺时针方向的还是逆时针方向的,都能使锁盘52离开锁固位置,使第二结构部2解锁而被弹出。这样设置,使第一结构部1产生弹射现象的机会更多,可玩性更强。

可选地,触发部54从下锁环522上向外凸出,这样第一结构部1与其他玩具或者障碍物相撞时,撞击力容易施加到触发部54上,使整个锁盘52转动。可选地,触发部54为多个,多个触发部54沿周向间隔开地设置在下锁环522上。

在图7和图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当第一陀尖位于缩入状态时,锁块51位于第一配合槽114上方且卡在配合块21下方,锁块51的上表面构成卡止面511,卡止面511为与第一陀螺100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平面。锁块51的下表面构成推动面512,推动面512构成相对旋转轴线倾斜的斜面或者螺旋面,当配合块21从下压在推动面512时可在推动面512上产生水平分力,从而使锁盘52转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结构部1包括:第一下盖11和第一上盖12,第一下盖11的中心形成伸缩孔113,延程件6为延程管且可滑动地配合在伸缩孔113内,第一陀尖可滑动地配合在延程管内,第一上盖12盖在第一下盖11上且覆盖延程件6。这样设置方便装配,使延程管、第一陀尖不易从第一结构部1上方脱出第一结构部1。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下盖11的一部分向上凹入,第一下盖11向上凹入的部分在第一下盖11的顶部形成凸台111,在第一下盖11的底部向上凹入形成结合凹槽112。结合凹槽112的设置,使得第一陀螺100可以结合到其他玩具上,尤其在第一陀尖位于缩入状态时,第一陀螺100更加容易通过结合凹槽112结合至其他玩具的顶部。

有的实施例中,第一陀尖位于缩入状态时,第一陀尖的底部仍位于结合凹槽112内,当第二陀螺200顶部有结合凸柱a且结合凸柱a上有凹孔时,第一陀螺100恰好可以盖到第二陀螺200上,结合凹槽112配合在结合凸柱a上,回缩的第一陀尖配合在凹孔上。

进一步可选地,上锁环521位于第一上盖12和凸台111之间,凸台111的中心形成中心孔(即上文的伸缩孔113),第一陀尖配合在中心孔处。凸台111的设置,可以对锁盘5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锁盘52在受力时始终绕凸台111转动,避免锁盘52脱位卡死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第二陀螺200包括:第二本体210、第二陀尖220,第二陀尖220设在第二本体210的底部以支撑旋转。

具体地,第一陀螺100的底部设有第一结合部3,第二陀螺200上设有第二结合部230。在第一陀尖于缩入状态时第一陀螺100的第一结合部3与第二结合部230相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0所示,第二陀螺200还包括:陀针240、弹性驱动件250和触发组件260,陀针240为至少一个,陀针240中至少一个为可上下伸缩的活动陀针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活动陀针伸出的长度不同,弹性驱动件250与活动陀针相连以常驱动活动陀针朝向第一位置活动,触发组件260在触发时驱动活动陀针朝向第二位置活动。

当陀针240是固定陀针时,陀针240的底部从第二陀尖220底部伸出,以支撑第二陀螺200旋转。当陀针240是活动陀针时,活动陀针的底部可以从第二陀尖220底部伸入也可以伸出,活动陀针的底部也可以始终位于第二陀尖220底部的下方,活动陀针的活动改变了其相对第二陀尖220的伸出长度。

有的实施例中,陀针240仅为一个且为活动陀针。有的实施例中,陀针240为两个,两个陀针240可均为活动陀针,两个陀针240也可以其中一个为固定陀针另一个为活动陀针。当陀针240为两个时,第二陀螺200可以由这两个陀针240切换地支撑旋转,第二陀螺200也可由这两个陀针240以及第二陀尖220的底部切换地支撑旋转。

无论陀针240为一个还是两个,所有陀针240都会在弹性驱动件250和触发组件260的配合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有的示例中可能存在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等,这里均以两个位置切换为例。两个位置下活动陀针相对第二本体210伸出的长度不同,第二陀螺200整体的重心高度也就不同。

有的实施例中,活动陀针的伸缩会改变第二陀螺200的旋转状态。例如当第二陀螺200与地面接触的陀针240较尖细时,由于第二陀螺200旋转轴心偏转不大,可使第二陀螺200旋转更加平稳,第二陀螺200属于防御型;当第二陀螺200与地面接触部分呈筒状时,它与地面的接触点不断发生变化,且旋转轴心变换偏转较大,因此第二陀螺200旋转过程中呈现游走状态,属于攻击型。

为便于理解,下文中以陀针240为两个为例,两个陀针240分别为第一陀针241和第二陀针242,第一陀针241为固定陀针,第二陀针242为活动陀针。在本发明中由下文说明,也可以推测出当第一陀针241为活动陀针,第二陀针242为固定陀针时的第二陀螺200结构及触发方式,因此这种情况不再赘述。

第二陀针242形成为套筒,第一陀针241固定在第二本体210上,第一陀针241可以从套筒中伸出。当然,第二陀针242的形状也可不限于套筒,例如第二陀针242可形成为柱状且为多个,多个第二陀针242环绕第一陀针241间隔开设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是第二陀针242在第二陀螺200内活动的上下两个极限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是第二陀针242的最高位,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另一个位置是第二陀针242的最低位。为简化说明,下文中均以第一位置为最低位、第二位置为最高位的情况进行描述。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存在第一位置为最高位、第二位置为最低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二陀针242的装配关系可由前种情况的装配关系直接推导出,因此该情况下的装配及运动原理将不再详述。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触发组件260包括:可活动地设在第一本体上的结合触发件261,结合触发件261的底部与活动陀针相配合,第一陀螺100结合至第二陀螺200上时第一陀螺100抵压在结合触发件261上,以使结合触发件261驱动活动陀针活动。这样在第一陀螺100结合到第二陀螺200时,第二陀螺200在合体状态下相对分体时的高度发生了变化,从而陀螺会产生在结合时变矮或者变高的视觉效果,更具观赏、刺激性。

具体地,第二本体210的顶壁上设有触发孔,结合触发件261为上下可滑动的杆状,结合触发件261的上端配合在触发孔内,甚至在未触发时结合触发件261的上端可从触发孔伸出。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触发组件260包括:沿第二陀螺200的径向可活动的离心触发件262,离心触发件262与活动陀针相配合,第二陀螺200转速超过设定转速时离心触发件262推动活动陀针活动。也就是说,第二陀螺200在转速超过一定值时,离心触发件262会因离心力作用而向远离第二陀螺20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滑动,此时离心触发件262可以推动活动陀针活动。

具体地,活动陀针上设有档块243,触发组件260作用在档块243上,从而容易使活动陀针容易受力。更具体地,档块243为两个,两个档块243设在活动陀针的相对两侧,如图10中两个档块243呈180度间隔设置,每个档块243上作用一个结合触发件261和一个离心触发件262。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档块243设在第二陀针242的周壁上。第二陀螺200内设有滑轨211,离心触发件262沿滑轨211滑动,在离心触发件262朝向远离第二陀螺20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滑动时,离心触发件262推动第二陀针242朝向最低位活动,弹性驱动件250连接在第二陀尖220和第二陀针242之间,以驱动第二陀针242朝向最高位活动。

第二陀针242的位置由离心触发件262和弹性驱动件250的双重作用才能决定。离心触发件262朝向远离旋转轴线的方向滑动时,离心触发件262发挥作用,离心触发件262推动第二陀针242朝向最低位活动,此时第二陀针242可到达第一位置。当离心触发件262朝向旋转轴线的方向滑动时,离心触发件262失去作用,此时弹性驱动件250如果发挥作用,会将第二陀针242朝向最高位驱动,此时第二陀针242可到达第二位置。

由于离心触发件262的运动受滑轨211限制滑动,因此离心触发件262在旋转时活动较平稳。而离心触发件262只有在相对第二陀针242滑动时才会压制档块243,因此平稳运动的离心触发件262对档块243的压制力也会很平稳,使得第二陀针242伸缩时也非常平稳。

可选地,弹性驱动件250为套在陀针240上的弹簧,弹性驱动件250可外套在活动陀针上,弹性驱动件250也可以外套在固定陀针上。

有利地,如图10所示,触发组件260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离心触发件262朝向旋转轴线的方向活动的向心弹性件263。可选地,向心弹性件263为弹簧。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60可以包括结合触发件261而不包括离心触发件262,触发组件260可以包括离心触发件262而不包括结合触发件261。有的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60还可以通过碰撞触发,例如将触发件设置在第二陀螺200的侧壁上,当触发件受碰撞时挤压或者上抬活动陀针。有的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60还可以电控触发,例如触发件设置成电控阀等,利用阀芯的活动触发活动陀针活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陀螺200也可去掉活动陀针的设置,第二陀螺200在结合或者碰撞时重心不变。也有的实施例中,第二陀螺200上可以设置变形件,在第二陀螺200在结合或者碰撞时,变形件展开使第二陀螺200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结合部3包括设在第一陀螺100底部的结合凹槽112,第一陀尖于缩入状态时从结合凹槽112缩入第一陀螺100内,第二结合部230包括与结合凹槽112配合的结合凸柱a。这样在第一陀螺100结合至第二陀螺200时,二者可以形成稳定的陀螺玩具1000,保证旋转时二者不易松散。

具体地,第一结合部3还包括设在第一陀螺100内的结合磁性件b,第二结合部230还包括设在第二陀螺200内的结合磁性件b,当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相结合时,两个结合磁性件b相吸,有利于在结合初期通过吸力,将二者吸附至恰当的结合位置,而且磁力作用下有利于保持转动时二者结合的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陀螺100顶部设有加速部400,加速部400用于与发射器300的发射头310相结合。这样发射器300可以通过发射头310回收第一陀螺100,并将第一陀螺100加速后发射出去。第一陀螺100通过发射器300加速,相对来讲比玩家采用传统的抽打方式让第一陀螺加速,操作更方便,也不易伤人。将加速部400设在第一陀螺100的顶部,在发射器300发射第一陀螺100时,对第一陀螺100的干涉较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陀螺200顶部也设有加速部400,加速部400用于与发射器300的发射头310相结合。这样发射器300同样也可以通过发射头310回收第二陀螺200,并将第二陀螺200加速后发射出去。

具体地,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的顶部均设有结合凸柱a,加速部400包括设在结合凸柱a边缘的加速卡块401,从而当结合凸柱a伸入发射头310内时,加速卡块401卡在发射头310上,保证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与发射头310同步转动。

更具体地,第一陀螺100的顶部设有结合磁性件b,发射头310上也设有结合磁性件b,当第一陀螺100结合到发射头310上,可以保证结合更加稳定。而且磁力的设置使得发射头310可以直接通过吸住第一陀螺100而与第一陀螺100相结合,无需手动将第一陀螺100按入发射头310内。同样,第二陀螺200的顶部也可以设有结合磁性件b。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陀螺100的顶部设有第三结合部7,第一陀螺100为多个,每个第一陀螺100在相应的第一陀尖于缩入状态时均可独自结合至第二陀螺200的顶部,多个第一陀螺100在相应的第一陀尖于缩入状态时可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位于上方的第一陀螺100的第一结合部3与位于下方的第一陀螺100的第三结合部7相结合。这样这个陀螺玩具1000,可以具有一层第一陀螺100,也可以具有多层第一陀螺100。

可选地,第三结合部7包括与结合凹槽112配合的结合凸柱a。这样在上层的第一陀螺100结合至下层的第一陀螺100时,二者可以形成稳定结合,保证旋转时二者不易松散。可选地,第三结合部7也包括结合磁性件b。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陀螺100的顶部及底部、第二陀螺200的顶部均设有结合磁性件b。

下面参合附图1-图14描述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陀螺玩具1000的结构和玩法。

陀螺玩具1000在战斗盘内玩耍,且包括有第一陀螺100和第二陀螺200,第一陀螺100主要功能是受到外力碰撞后会向上弹射出去,第二陀螺200主要功能是变换攻击状态和防御状态。

第一陀螺100结构:如图3-图7所示,第一陀螺100主要包括有第一上盖12、分离构件4、第一下盖11、锁盘52、第一陀尖、延程件6、复位弹性件53和两个结合磁性件b。

当陀螺玩具1000在高速旋转时,锁盘52受到其它陀螺的碰撞后将会转动一定角度,锁盘52转动一定角度后释放第一陀尖,第一上盖12与第一下盖11在分离构件4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起,延程件6起到延长弹射行程的作用。弹射后,锁盘52在复位弹性件53的作用力下复位。

第二陀螺200结构:如图8-图10所示,第二陀螺200主要包括有第二本体210、结合磁性件b、结合触发件261、活动陀针、固定陀针、离心触发件262、向心弹性件263、弹性驱动件250、第二陀尖220。

当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合体后,第一陀螺100压迫结合触发件261向下移动,结合触发件261压迫活动陀针向下伸出,使陀螺玩具1000变成攻击状态。当第一陀螺100弹射出去后,结合触发件261不再受到第一陀螺100的压力,此时弹性驱动件250释放使活动陀针向上移动,不再与战斗盘接触,陀螺玩具1000变成防御状态。

当第二陀螺200在战斗盘内高速旋转时,离心触发件26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离心触发件262压迫活动陀针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使陀螺玩具1000变成攻击状态。当第二陀螺200旋转速度降低时,向心弹性件263克服离心力压迫,离心触发件262向中间移动,则活动陀针在弹性驱动件250的作用力向上移动,不再与地面接触,陀螺玩具1000变成防御状态。

第二陀螺200变成攻击状态的条件:1、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合体;2、第一陀螺100弹射出去后第二陀螺200仍在高速旋转时候。

第二陀螺200变成防御状态的条件:第一陀螺100脱离第二陀螺200并旋转速度降低。

该实施例中,配合发射器300使用,第一陀螺100与第二陀螺200可以在“合体状态-分体状态-合体状态”无限次循环。

其玩具包括:

第1步,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陀螺玩具1000装配到发射器300上,拉动拉绳加速陀螺玩具1000,按下发射器300的发射按掣,将陀螺玩具1000发射在战斗盘内。第2步,陀螺玩具1000在战斗盘内与其它陀螺相对撞,触发第一陀螺100的触发部54。第3步,如图13所示,当第一陀螺100的触发部54被撞后,相当于锁固构件5被触发,第一陀螺100向上弹射出去,第一陀螺100脱离第二陀螺200落在战斗盘上旋转。第4步,利用发射器300的发射头310吸盘,移动到第一陀螺100上方,将第一陀螺100吸回到发射器300上。第5步,将第一陀螺100向下压,使第一陀尖回到缩入状态。第6步,拉动发射器300拉绳加速陀螺玩具1000。第7步,如图14所示,移动发射器300使第一陀螺100位于第二陀螺200的上方。第8步,按下发射器300的发射按掣,使第一陀螺100落在第二陀螺200上。第9步,第二陀螺200在与第一陀螺100结合后加速,陀螺玩具1000在战斗盘内能与其它陀螺对撞,相当于返回到了第2步,如此无限循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