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0248发布日期:2019-11-08 20:1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效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



背景技术:

水效发生装置是现在剧院演出设备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实景演出氛围营造的舞台设备,由于受到剧院建筑结构的限制,以及有限的表演区的空间的限制,水效发生装置一般为非固定装置,目前一般采用的是移动式,如现有技术:

专利申请号“2018110839923”,专利名称“人造瀑布发生装置”,公开的技术特征是“包括底架,翻转导水板机构,喷水结构,水池、供水管,泄水管和沟槽式卡箍;所述底架设置有支承架,用于固定喷水结构;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若干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带座轴承,利用带座轴承固定于底架上。”

专利申请号“cn201610403465.0”,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式人造瀑布”,公开的技术特征是包括高位储水槽和与该高位储水槽对应的低位集水槽,其中所述低位集水槽固定连接在一底座上,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高位储水槽支撑连接;

上述提到的两例现有技术都以轮子移动的方式,虽然可以为舞台表演区腾出空间,但是,由于采用移动轮方式为接触地面的移动方式,依然占据了舞台表演区周围的空间,当需要众多演员集体表演时,存在挤占众多演员候场的空间,或者挤占后方舞台道具的进场切换空间;或者,需要对原有剧场进行改造时,存在原有表演区四周空间不足时,不能满足设置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移动式的水效装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固设于基座的供水管,若干固设于基座的导向立柱,至少一升降水管;所述升降水管包括至少一横向设置的横向水管、转向弯管、底部框架,和若干提升轮;所述横向水管圆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喷嘴;所述转向弯管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水管相连;所述底部框架上固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立柱贴合;所述导向轮由上、下两个单元组成,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与所述导向立柱相适配;所述底部框架中部设置有对接水管;所述对接水管上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底部框架上部固定;所述转向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水管相连;所述若干提升轮与所述横向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轮用于提升所述升降水管;所述底部框架降至最低位时,所述对接水管与所述供水管相连。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还包括若干压板,若干气缸和若干第一耳座;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耳座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所述压板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气缸的推拉杆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基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第二销轴设置有开口销。

或者,所述压板与所述气缸的推拉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为长形通孔,所述气缸与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在所述气缸推动下可以使所述底部框架受到向下的压紧力。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还包括有若干减振块;所述减振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块由减振弹簧构成;所述基座设置有圆柱台阶,用于套设所述的减振弹簧。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底部设置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在底部框架下降至最低位时与所述减振弹簧相抵触。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立柱为两组,每组3件,两组之间呈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立柱为h型钢构成。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轮由工程塑料制成。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管上端出口处基座上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为环状。

更进一步,所述转向弯管与所述对接水管之间通过一中间水管相连。

更进一步,所述转向弯管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中间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盘、第四法兰盘,所述第三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第四法兰盘与所述对接水管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的上端固设有吊环。

更进一步,所述提升轮通过u形抱箍与所述横向水管固定连接,所述u形抱箍的圆弧段贴合所述横向水管。

更进一步,所述喷嘴沿横向水管的轴线排布;所述喷嘴呈上、下两列错位布置。

本发明的原理是:为充分利用剧场高度方向的空间,达到不占用表演区四周的空间的目的,不工作时可以将供水管与升降水管分离,工作时相连通,并可将供水系统固定于基座以下,当不需要水效发生装置工作时,在牵引绳的作用下,将所述的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提升至基座上空;当工作时,在导向轮、导向立柱的导向作用下,所述的升降水管降至最低位时与所述供水管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导向立柱、导向轮导向方式可靠,简单;抱箍式固定提升轮结构简单,安装调试简单,灵活;升降水管升降式可有效利用剧院垂直方向空间,可以更好地有效重复利用表演区四周的有限的空间;气缸方式推动压板压紧方式可靠,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可以更可靠地使所述供水管和升降水管相连通,克服大量供水时水流对所述转向弯管造成的向上的冲击力,保证所述供水管和升降水管的密封性,减少水的泄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初始状态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初始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3初始状态时的c-c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左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3的a-a部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图3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图10的d-d部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图工作状态时的左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图10的f-f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图10的g-g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基座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基座主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图16的h-h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图16的i-i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图16的j-j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压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所述压板的主视图;

图22是本发明所述气缸立体示意图(一);

图23是本发明所述气缸立体示意图(二);

图24是本发明所述气缸铰接固定时,压板压紧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所述气缸铰接固定时,压板松开状态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所述气缸与基座固定设置时,压板压紧状态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所述气缸与基座固定设置时,压板松开状态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所述底部框架立体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所述中间水管立体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所述橡胶垫片立体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所述u形抱箍立体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所述吊环立体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所述第一法兰盘立体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所述转向弯管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3所示,一种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固设于基座(101)的供水管(1),若干固设于基座的导向立柱(2),至少一升降水管;所述升降水管包括至少一横向设置的横向水管(3)、转向弯管(4)、底部框架(5),和若干提升轮(6);所述横向水管圆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喷嘴(31);所述转向弯管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水管相连;所述底部框架上固设有导向轮(7),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向立柱贴合;所述导向轮由上、下两个单元组成,所述导向轮的数量与所述导向立柱相适配;所述底部框架中部设置有对接水管(51);所述对接水管上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52),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底部框架上部固定;所述转向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对接水管相连;所述若干提升轮与所述横向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轮用于提升所述升降水管;所述底部框架降至最低位时,所述对接水管与所述供水管相连。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还包括若干压板(8),若干气缸(9)和若干第一耳座(10);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耳座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所述压板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气缸的推拉杆(91)连接,所述气缸设置有第二耳座(92),所述气缸通过第二耳座与所述基座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第二销轴设置有开口销。

或者,所述压板与所述气缸的推拉杆(9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为长形通孔(11),所述气缸设置有固定座(93),所述气缸通过固定座与基座固定。

所述压板在所述气缸推动下可以使所述底部框架受到向下的压紧力。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分离式升降水效装置还包括有若干减振块;所述减振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更进一步,所述减振块为4个。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块由减振弹簧(12)构成;所述基座设置有圆柱台阶(13),用于套设所述的减振弹簧,所述圆柱台阶数量与所述减振块数量相适。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底部设置有承压板(14),所述承压板在底部框架下降至最低位时与所述减振弹簧相抵触。

更进一步,所述承压板为4个。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立柱为两组,每组3件,两组之间呈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立柱为h型钢构成。

更进一步,所述导向轮由工程塑料制成。

更进一步,所述供水管上端出口处基座上设置有橡胶垫片(15),所述橡胶垫片为环状。

更进一步,所述转向弯管与所述对接水管之间通过一中间水管(16)相连。

更进一步,所述转向弯管设置有第二法兰盘(41);所述中间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盘(17)、第四法兰盘(18),所述第三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所述第四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上部设置有固定吊环的内螺纹(20),所述内螺纹为3个。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的上端固设有吊环(19),所述吊环数为3个。

更进一步,所述底部框架为2个。

更进一步,所述提升轮通过u形抱箍(21)与所述横向水管固定连接;所述u形抱箍的直线段设置有外螺纹(22),通过所述外螺纹上设置螺母固定提升轮。

更进一步,所述喷嘴沿横向水管的轴线排布;所述喷嘴呈上、下两列错位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