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8185发布日期:2019-12-13 18:46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教学器材领域,具体是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



背景技术:

在篮球训练中,跳跃训练是重点训练课程之一。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摸高器进行弹跳训练,训练时使用的电子摸高器比较多,大部分用的都是以触摸条传感器为核心的摸高器,这种传感器采用触摸压电传感原理,当触摸到传感器时,传感器的自身电阻或电容改变,从而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该电压通过后续处理,最终得出结果。

但是该类摸高器存在以下缺点:①由于由于感应触摸时自身属性的改变导致相应速度较慢,另外,由于人纵跳摸高到达最高点时,不一定能达到传感器能响应的触摸力度,这样,测试值会有低于实际跳高值的可能,导致测试准确率不够高。②由于采用电学元件,需要进行电连接,当采用外接式电源时,摸高器的移动范围和场地范围受到限制,当采用内置电源时,摸高器内置电源的更换加大了成本且影响了训练的时间。③此类摸高器一次只能测试单一数据,要跟上篮球训练的节奏只能批量购买,加大了训练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一教具可以进行分组训练的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由重力势能高处至重力势能低处依次连接有竖向放置的曲轴、竖向放置的连接杆和水平于地面的底座,所述曲轴包括连杆轴颈和主轴颈,所述连杆轴颈和主轴颈都套有周向的转动环,转动环径向两侧都焊接有水平的摸高杆。

技术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使用时,训练人员可以分为两组,在径向两侧进行摸高训练,训练人员起跳触碰摸高杆时,摸高杆带动转动环转动,此时记录人员可以根据转动的连接杆进行数据记录。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采用触摸条传感器为核心的摸高器,本装置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增加了训练效率。

2、相对于电控的摸高器,本装置无需采用内接或外接电源,扩大了使用范围。

3、相对于其他机械式摸高器,本装置利用转动的摸高杆的周向旋转代表摸高的高度,减少了肉眼观察产生的数据误差。

4、相对于自带凹陷和修复功能的摸高器,本装置成本低廉,性价比高。

进一步,所述转动环与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半身没入转动环中,且滚珠与转动环之间间隙配合,滚珠表面开有缺口,缺口处接触有凸块,凸块和滚珠配合产生的径向间隙为5-8mm,其中一部分凸块与连杆轴径焊接,另一部分凸块与主轴颈焊接。

相对于添加旋转装置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在进行转动时,凸块与滚珠的缺口产生适配连接,连接后的转动环与滚珠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因为惯性转动环不停产生旋转,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相对于添加凹槽和凸块的减少惯性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因为凸块没入凹槽的间隙为2-5mm,间隙很小,仅仅对惯性进行预防和避免,所以当训练人员进行第二次摸高时,凸块和缺口,受到转动力自然脱离适配连接,避免了转动环与滚珠之间锁死,提升了转动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滚珠接触有轴向设置的拉簧,拉簧位于转动环内部。剖析滚珠与凸块的接触过程,当凸块滑过滚珠表面即将进入凹槽时,滚珠受力将拉簧下压,为凸块进入凹槽进行准备。当凸块与滑槽适配连接时,因为凹槽存在深度,所以凸块对拉簧挤压的距离缩短,此时拉簧产生回复力,回复力带动滚珠上顶,上顶后的滚珠与凸块完成锁止。下压时拉簧为滚珠提供连接空间,避免了滚珠与凸块之间产生刚性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上顶时,拉簧为凸块与滚珠实现轴向的紧密连接,加强了锁止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座轴向设有控制轴向开合的合页,合页铰接有支耳,支耳表面贯通有螺孔。通过支耳增强底座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支耳的横截面呈现“z”字形,支耳与地面的接触点的两侧焊接有水平支杆。分散支耳受到的力矩,增强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底座四周设有滚轮,滚轮活动连接有刹车闸,且刹车闸嵌入滚轮中。将滚轮抱死,避免在训练时滚轮滑动,提高了使用性能。

进一步,所述曲轴表面标有刻度值。方便记录人员进行准确记录,提高了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滚珠与连杆轴径的配合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曲轴1、刻度101、连杆轴颈102、主轴颈103、连接杆2、底座3、滚轮301、刹车闸302、支耳303、水平支杆304、转动环4、摸高杆5、滚珠6、拉簧7、缺口8、凸块9、加强筋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篮球教学用旋转摸高器,由上到下依次连接有竖向放置的曲轴1、竖向放置的连接杆2和水平于地面的底座3,底座3四周螺钉连接有滚轮301,滚轮301活动连接有刹车闸302,且刹车闸302嵌入滚轮301中。底座3前方和后方都螺钉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合页,合页铰接有横截面呈现“z”字形的支耳303,支耳303表面贯通有螺孔,支耳303与地面的接触点的左侧和右侧焊接有水平支杆304。连接杆2与底座3的连接处焊接有加强筋10。

如附图2所示,曲轴1表面标有刻度101,且曲轴1包括连杆轴颈102和主轴颈103,连杆轴颈102和主轴颈103都套有周向的转动环4,转动环4径向两侧都焊接有水平的摸高杆5,转动环4与连杆轴颈102和主轴颈103之间转动连接有滚珠6,滚珠6的半身没入转动环4中,且滚珠6与转动环4之间间隙配合,滚珠6没入转动环4的部分接触有轴向设置的拉簧7,拉簧7位于转动环4内部,滚珠6表面开有缺口8,缺口8处接触有凸块9,凸块9和滚珠6配合产生的径向间隙为5mm,其中一部分凸块9与连杆轴径焊接,另一部分凸块9与主轴颈103焊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教练员通过推动本装置到达训练场地,随后教练员蹬踏刹车闸302将滚轮301锁死,再后,教练员将通过合页翻转支耳303,将支耳303和支耳303连接的水平支杆304与地面接触,随后将支耳303的螺孔中放入螺栓连接紧固。

开始训练后,训练人员可以分为两组,在径向两侧进行摸高训练,训练人员起跳触碰摸高杆5时,摸高杆5依次带动转动环4和滚珠6转动,当凸块9滑过滚珠6表面即将进入凹槽时,滚珠6受力将拉簧7下压,为凸块9进入凹槽进行准备。当凸块9与滑槽适配连接时,因为凹槽存在深度,所以凸块9对拉簧7挤压的距离缩短,此时拉簧7产生回复力,回复力带动滚珠6上顶,上顶后的滚珠6与凸块9完成锁止,连接后的转动环4与滚珠6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因为惯性转动环4不停产生旋转,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当训练人员进行第二次触碰到相同高度的摸高杆5时,凸块9和缺口8,受到转动力自然脱离适配连接,避免了转动环4与滚珠6之间锁死,提升了转动的效率。随后记录人员可以根据发生位移的摸高杆5对应的刻度101,记录训练人员的摸高数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