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1104发布日期:2020-04-24 21:4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蹈练习技术领域,具体为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



背景技术: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下腰又称"下桥",是发展人的柔韧性的一项身体练习。下腰动作方法是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向上举起,挺髋、上体后仰,直至头朝下、两手掌撑地,整个身体呈拱桥状。其要求四肢尽量伸直,手脚的距离尽可能地靠近。

传统的舞蹈练习下腰是通过人为辅助进行的,该方式只有在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练习,而练习者自身独立完成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练习者自身独立进行下腰缺少辅助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弧形的辅助支撑板,辅助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板,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臂的一端,支臂的另一端与滚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臂的底部铰接有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插设于筒杆的圆柱形空腔内,且筒杆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筒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座,支座的底部铰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立柱的上端,立柱的下端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斜撑杆,斜撑杆的底端连接有底座,且斜撑杆与立柱和底座之间构成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滚筒和辅助支撑板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皮。

优选的,所述筒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转把,转把与筒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采用两组辅助支撑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针对不同柔韧性的练习者提供不同弯曲弧度的支撑,从而通过该装置可让练习者独立进行下腰练习,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辅助支撑板下调状态正视图。

图中:1、滚筒,2、缓冲垫,3、外皮,4、支臂,5、横板,6、辅助支撑板,7、螺杆,8、转把,9、筒杆,10、支座,11、立柱,12、斜撑杆,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包括滚筒1,滚筒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弧形的辅助支撑板6,滚筒1和辅助支撑板6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垫2,缓冲垫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皮3,缓冲垫2可采用海绵材质,能够减少练习者腰部受到的冲击,让练习者更加舒适,外皮3可采用皮革材质,具有防污防水效果,缓冲垫2和外皮3可通过缝合连接或者胶合固定,辅助支撑板6的底部设置有横板5,横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臂4的一端,横板5与支撑板6和支臂4通过螺丝连接或者焊接进行固定,支臂4的另一端与滚筒1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此处两者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臂4的底部铰接有螺杆7的一端,螺杆7的另一端插设于筒杆9的圆柱形空腔内,且筒杆9与螺杆7螺纹连接,筒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座10,支座10的底部铰接有底座13,此结构使得筒杆9的旋转能够带动螺杆7向其空腔内收缩,或者从其空腔内伸出,从而可对两者的长度进行调节,而筒杆9和螺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臂4和底座13铰接,使得筒杆9和螺杆7能够与底座13为支撑,对支臂4的高度进行转动调节,使得辅助支撑板6能够同步转动调节,针对不同柔韧性的练习者提供不同弯曲弧度的支撑,从而通过该装置可让练习者独立进行下腰练习,十分方便,此处辅助支撑板6下调状态如图3中所示,螺杆7外可套设螺母,旋拧螺母后可对伸缩调节后的状态进行加强固定,筒杆9的外壁上设置有转把8,转把8与筒杆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转把8能够增加筒杆9的受力点,让使用者对筒杆9的旋转操作更加方便,滚筒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立柱11的上端,立柱11的上端与滚筒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立柱11的下端连接有底座13,立柱11与底座13通过螺丝连接或者焊接进行固定,此结构能够对滚筒1进行支撑,立柱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斜撑杆12,斜撑杆12的底端连接有底座13,且斜撑杆12与立柱11和底座13之间构成三角形,斜撑杆12与立柱11和底座13均为焊接,三角形的结构稳定,从而能够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滚筒1和2组辅助支撑板6共同组成一个弧形支撑面,使用者可腰部躺在该弧形支撑面上,进行下腰练习,当使用者腰部柔韧性较好时,可将辅助支撑板6向下转动,让弧形支撑面更加尖陡,如图3中所示,当使用者腰部躺在该更加尖陡的弧形支撑面上时,可受到更加的压力,进行更高难度的下腰练习;当需要对辅助支撑板6上下转动调节时,抓住转把8,转把8可带动筒杆9旋转,筒杆9的下部与支座10转动连接,支座10与底座13铰接,筒杆9的上端与螺杆7螺纹连接,螺杆7的上端与支臂4铰接,使得筒杆9的旋转能够带动螺杆7向其空腔内收缩,或者从其空腔内伸出,从而可对两者的长度进行调节,而筒杆9和螺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臂4和底座13铰接,使得筒杆9和螺杆7能够与底座13为支撑,对支臂4的高度进行转动调节,使得辅助支撑板6能够同步转动调节,针对不同柔韧性的练习者提供不同弯曲弧度的支撑,从而通过该装置可让练习者独立进行下腰练习,这就是该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1),所述滚筒(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弧形的辅助支撑板(6),辅助支撑板(6)的底部设置有横板(5),横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臂(4)的一端,支臂(4)的另一端与滚筒(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臂(4)的底部铰接有螺杆(7)的一端,螺杆(7)的另一端插设于筒杆(9)的圆柱形空腔内,且筒杆(9)与螺杆(7)螺纹连接,所述筒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座(10),支座(10)的底部铰接有底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立柱(11)的上端,立柱(11)的下端连接有底座(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斜撑杆(12),斜撑杆(12)的底端连接有底座(13),且斜撑杆(12)与立柱(11)和底座(13)之间构成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和辅助支撑板(6)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垫(2),缓冲垫(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皮(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杆(9)的外壁上设置有转把(8),转把(8)与筒杆(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圆弧形的辅助支撑板,辅助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横板,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臂的一端,支臂的另一端与滚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臂的底部铰接有螺杆的一端,螺杆的另一端插设于筒杆的圆柱形空腔内,且筒杆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筒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座,支座的底部铰接有底座,所述滚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立柱的上端,立柱的下端连接有底座,所述立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斜撑杆。该舞蹈练习辅助下腰装置采用两组辅助支撑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针对不同柔韧性的练习者提供不同弯曲弧度的支撑,从而通过该装置可让练习者独立进行下腰练习,十分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营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