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837发布日期:2020-03-17 15:1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烟雾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一些火焰舞台表演设备,主要采用灯光照射装置和烟雾机等分体组合而成,原理是利用光照烟雾机发出的气柱产生火焰效果,也能满足某些舞台表演的需要。但存在主要缺点: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出烟量较小,并且整体主要采用分体组成,其安装部件较多,体积较大,不仅材料成本增高,且用户使用时占用空间大,使用成本加大;此外,由分体组成的产品,生产工序较多,生产成本增高。总体体积大,用户使用时占用空间大,使用成本加大。分体组成的产品,由于有较长的烟雾通道,每次使用时损耗的烟油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其一体化程度更高,能够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包括烟雾制备组件和烟雾释放组件;所述烟雾制备组件包括输气泵、加热管和输油泵,所述加热管上设有螺旋布置的烟雾制备管,所述输油泵和输气泵的输出端与烟雾制备管相连通;所述烟雾释放组件包括烟雾释放仓,所述烟雾释放仓内设有贯穿沿烟雾释放仓上端面的具有开口的烟道,所述烟雾制备管的输出端伸入烟道内。

本技术方案中,输油泵输送的油液直接输入烟雾制备管内通过加热管加热,烟雾制备管环绕布置在加热管上能够提高对油液的加热气化效果;经过加热后的油烟气化后形成烟雾并输入烟道内,烟雾随气泵输入的气流从烟道的开口释出;输气泵输入气流能够起到助推烟雾的作用,使烟道开口的出烟量更大,最终的烟雾和火焰效果更逼真;整个结构采用一体化制烟设计,大大缩短了的烟雾通道,烟雾形成后直接释出,显著降低了烟油残留的浪费,节省了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此外,一体化的设计节省了安装部件,减少产品整体体积,解决了用户空间不够用的难题,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工序。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内设有水平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边缘固定在烟道的侧壁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底部布置有若干将气流送出烟道开口的第一风扇。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上方还设有第二风扇,所述加热管上方还设有若干向烟雾释放方向照射的射灯。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释放仓侧面设有热管安装部,所述加热管两端固定在热管安装部上,所述热管安装部上还固定有遮罩加热管的第一防护罩。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烟雾释放仓底面设有若干与烟道相连通的排水管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烟雾释放仓下方设有底壳,所述输油泵和输气泵固定在底壳表面,所述底壳表面设有若干底部散热槽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表面还固定有遮罩输油泵和输气泵的第二防护罩。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对应两个所述固定侧板之间的还设有固定前壳,所述固定前壳表面设有管路安装部,所述管路安装部设有与输油泵相连的油料输入口,所述油料输入口插接有油料输送管,所述固定前壳上设有若干侧散热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输油泵输送的油液能直接输入烟雾制备管内通过加热管加热;整个结构采用一体化制烟设计,大大缩短了的烟雾通道,烟雾形成后直接释出,显著降低了烟油残留的浪费,节省了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一体化的设计节省了安装部件,减少产品整体体积,解决了用户空间不够用的难题,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工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烟雾制备组件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烟雾释放仓立体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立体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的供油管路连接示意图。

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烟雾释放仓1、烟道101、排水管口102、输气泵2、输油泵3、加热管4、烟雾制备管5、第二风扇6、射灯7、散热框架8、第一风扇9、固定前壳10、管路安装部1001、油料输入口1002、侧散热口1003、固定侧板11、电路控制线12、电源线13、第一防护罩14、底壳15、底部散热槽口1501、第二防护罩16、油料输送管17、y型三接头18、油桶19。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仿真烟雾和火焰设备,包括烟雾制备组件和烟雾释放组件;所述烟雾制备组件包括加热管4和输油泵3,所述加热管4上设有螺旋布置的烟雾制备管5,所述输油泵3的输出端和输气泵的输出端与烟雾制备管5相连通;烟雾释放组件包括烟雾释放仓1,所述烟雾释放仓1内设有贯穿沿烟雾释放仓1上端面的具有开口的烟道101,所述烟雾制备管5的输出端伸入烟道101内,所述烟道101还连通有向烟道101供气的输气泵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气化油液的方式制备烟雾,油液通过输油泵3输入环绕布置在加热管4上的烟雾制备管5内,油液经过充分受热后气化形成烟雾,烟雾能够输入烟道101内,为了提高出烟量,本实施例中的采用气泵主推烟雾的方式提高烟雾输出量,使烟道101开口的出烟量更大,最终的烟雾和火焰效果更逼真,在本实施例中,输油泵3与输气泵2的输出端通过y型三接头18与烟雾制备管5相连,即y型三接头18的两个输入口与输油泵3与输气泵2的输出端相连,y型三接头18的输出口与烟雾制备管5相连。

如图2所示,烟道101设有水平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边缘固定在烟道101的侧壁上,挡板能够起到撞散烟雾的作用,向上喷出的烟雾经过挡板撞散后,从烟道101的开口均匀喷出提高烟雾制备效果。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烟雾输出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烟道101底部布置有若干将气流送出烟道101开口的第一风扇9。布置在烟道101开口底部的第一风扇9能够将烟雾吹出烟道101,第一风扇9优先选用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水风扇,其维护更容易,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烟雾会蔓延至产品的各个区域,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管4上方还设有第二风扇6,第二风扇6的风向可与烟道101的开口相同,确保所有的烟雾能够释出设备以外,为了提高烟雾释放效果,所述加热管4上方还设有若干向烟雾释放方向照射的射灯7。射灯7能够照射在烟雾上,提高仿真烟雾的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射灯7可连接能够控制射灯7照射效果的单片机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与输油泵3和输气泵2相连,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实现控制烟雾发生的动作顺序、时间和出烟量大小,以及控制射灯7的发光时间和发光量,实现有效控制烟雾火焰氛围,并可适当节省烟油用量,程序控制使用烟雾火焰表演实现更容易,单片机控制连接有电路控制线12和电源线13。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射灯7可优先采用单行排列,使得射灯7的散热空间大,在射灯7上加装铝合金材质的散热框架8,散热优良,有效满足灯珠使用温度,使各个射灯7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1所示,为了安装固定加热管4的位置,在烟雾释放仓1侧面设有热管安装部,所述加热管4两端固定在热管安装部上,所述热管安装部上还固定有遮罩加热管4的第一防护罩14。第一防护罩14能够起到防护加热管4的作用,由于加热管4会发热,防护罩避免异物接触到加热管4。

如图2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未排出的烟雾在冷凝后残留在烟道101内,为了排出冷凝后的油液,本实施例在烟雾释放仓1底面设有若干与烟道101相连通的排水管口102,当烟雾冷凝形成液体后能够顺利从烟道101内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整个设备的一体化程度,在烟雾释放仓1下方设有底壳15,所述输油泵3和输气泵2固定在底壳15表面,所述底壳15表面设有若干底部散热槽口1501,底壳15能够上的散热槽口能起到底部散热作用,底壳15表面还固定有遮罩输油泵3和输气泵2的第二防护罩16。第二防护罩16能够遮罩住输油泵3和输气泵2,提高输油泵3和输气泵2安装的稳定性,底壳15对应烟雾释放仓1两侧还布置有固定侧板11。所述底壳15对应两个固定侧板11之间的还设有固定前壳10,所述固定前壳10表面设有管路安装部1001,所述管路安装部1001设有与输油泵相连的油料输入口1002,油料输入口1002插接有油料输送管17,油料输送管17与相应的油桶相连19,固定前壳10上设有若干侧散热口1003。底壳15、固定侧板11和固定前壳10能够组合形成产品的外壳,整个结构采用一体化制烟设计,大大缩短了的烟雾通道,烟雾形成后直接释出,显著降低了烟油残留的浪费,节省了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此外,一体化的设计节省了安装部件,减少产品整体体积,解决了用户空间不够用的难题,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工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能够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