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2371发布日期:2020-04-03 14:17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呼吸功能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功能训练仪。



背景技术:

呼吸功能训练是指以进行有效的呼吸,增强呼吸肌,特别是膈肌的肌力和耐力为主要目标,以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机体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以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在申请号为cn109529276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末端设置有用于堵住第一筒体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远离第一筒体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第一挡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相对转动的连接在螺栓上,所述螺栓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第二筒体上,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相连接。

该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虽然能够对呼吸阻力进行调节,但是,该呼吸内科肺功能康复理疗器只能对患者的呼气过程进行训练,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对于呼吸功能的训练对象主要针对呼吸肌,膈肌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肌肉-纤维结构,是机体重要的呼吸肌,占所有呼吸肌功能的60%~80%,因此,对呼吸肌的训练主要针对膈肌,在吸气过程中,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增大;呼气过程中,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缩小,对膈肌的训练应训练膈肌的收缩,因此,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注重训练患者的吸气过程。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呼吸功能训练仪,该呼吸功能训练仪能够同时对膈肌等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阻抗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呼吸功能训练仪,包括:呼吸筒和安装在所述呼吸筒一端的呼吸罩,所述呼吸筒内设置有阻力组件和过滤网,包括:阻力环、阻力球和弹性体,所述阻力环的外周与所述呼吸筒的内壁连接,所述阻力环的内周与所述阻力球过盈配合,所述弹性体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阻力环的两侧,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呼吸筒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力球连接。

优选地,所述阻力环的材质包括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呼吸功能训练仪包括能够改变所述阻力环的形状的压力组件。

优选地,所述压力组件包括喉箍,且设置所述阻力环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呼吸筒的筒体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喉箍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压力组件包括螺栓,所述呼吸筒的筒体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一端与所述阻力环的外周接触,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螺孔内。

优选地,所述阻力环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与所述呼吸筒的内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包括弹性绳或弹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功能训练仪通过设置阻力组件,使患者在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中,训练膈肌等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提高呼吸肌的强度与耐受度,以提高训练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功能训练仪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呼吸功能训练仪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功能训练仪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呼吸筒2呼吸罩

3过滤网4阻力环

5阻力球6弹性体

7压力组件8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功能训练仪,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呼吸筒1和安装在所述呼吸筒1一端的呼吸罩2,所述呼吸筒1内设置有阻力组件和过滤网3,所述阻力组件包括:阻力环4、阻力球5和弹性体6,所述阻力环4的形状包括环形,所述阻力环4的外周与所述呼吸筒1的内壁连接,所述阻力环4的内周与所述阻力球5过盈配合,所述阻力球5的形状为球形,由于阻力球5的外表面是球面,使得阻力球5在穿过阻力环4的过程中不会被阻力环4的端面卡住,所述阻力球5的半径大于所述阻力环4内环的直径,所述弹性体6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阻力环4的两侧,所述弹性体6的一端与所述呼吸筒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力球5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弹性体6的牵引下,使阻力球5保持与阻力环4接触,在患者吸气或吹气时,不会因阻力球5和阻力环4之间存在间隙而造成提前泄气,从而降低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功能训练仪通过设置阻力组件,使患者在吸气过程或呼气过程中,收到来自阻力球5和阻力环4之间的摩擦阻力,以训练膈肌等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提高呼吸肌的强度与耐受度,以提高训练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每当阻力球5穿过阻力环4时,新鲜的空气进入到患者的肺部或者由患者肺部产生的废气通过呼吸筒1排至大气中,患者不会反复呼吸由肺部排出的废气。

为了便于阻力球5通过阻力环4的内环,所述阻力环4的材质包括弹性材料。在阻力球5穿过阻力环4的过程中,阻力球5挤压阻力环4,阻力环4产生形变,从而使得阻力球5能够顺利穿过阻力环4。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所述阻力球5还可以替换为阻力柱,所述阻力柱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阻力柱的直径大于所述阻力环4内环的直径,这样的设置延长了阻力柱穿过阻力环4的时间,要求患者持续对阻力柱做功,提高训练效果。

上述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所述呼吸功能训练仪包括能够改变所述阻力环4的形状的压力组件7。这样的设置使得阻力球5通过阻力环4时的摩擦力能够改变,从而控制训练强度,根据不同的适用人群或不同的使用阶段对摩擦力进行调整,从而控制不同的呼吸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压力组件7包括喉箍,且设置所述阻力环4的外周。所述喉箍包括钢带、箍头和紧固螺丝,所述箍头固定在所述钢带的一端,所述钢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箍头,所述紧固螺丝同时与所述箍头和钢带配合,紧固螺丝转动时带动钢带在箍头内移动,从而对阻力环4挤压或放松,以改变阻力环4的形状。

其中,为了减小呼吸功能训练仪的体积,便于携带,如图3所示,所述呼吸筒1的筒体的周向上设有环形槽8,所述喉箍设置在所述环形槽8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压力组件7包括螺栓,所述呼吸筒1的筒体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一端与所述阻力环4的外周接触,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螺孔内,当螺栓转动时,螺栓的一端对阻力环4的外周挤压,以改变阻力环4的形状。

为了便于阻力球5通过阻力环4,所述阻力环4的横截面包括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与所述呼吸筒1的内壁接触,即,所述由所述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旋转形成的周面与所述呼吸筒1的内壁接触。这样的设置使得阻力球5受到的压力或拉力大于阻力球5与阻力环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阻力球5穿过阻力环4的内环,当阻力环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时,阻力球5只需要穿过由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旋转形成的圆即可。

为了便于保持阻力球5与阻力环4接触,所述弹性体6包括弹性绳或弹簧。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功能训练仪时,将呼吸罩2罩设在患者的口鼻处,膈肌收缩,患者吸气,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内的气压降低,此时,由于阻力球5与阻力环4过盈配合,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气体对阻力球5的吸力未超过阻力球5与阻力环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阻力球5不会穿过阻力环4,患者继续吸气,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内的气压持续降低,直至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对阻力球5的吸力超过阻力球5与阻力环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阻力球5穿过阻力环4,新鲜的空气经过过滤网3和阻力环4进入患者肺部,随后,在弹性体6的拉力下,阻力球5保持与阻力环4接触;膈肌舒张,患者呼气,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内的气压升高,此时,由于阻力球5位于阻力环4一侧,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气体对阻力球5的压力未超过阻力球5与阻力环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阻力球5不会穿过阻力环4,患者继续呼气,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内的气压持续升高,直至阻力环4与呼吸罩2之间的空腔对阻力球5的压力超过阻力球5与阻力环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阻力球5穿过阻力环4,患者呼出的废气经过阻力环4和过滤网3进入大气,随后,在弹性体6的拉力下,阻力球5保持与阻力环4接触;随后患者继续吸气,阻力球5由阻力环4的一侧运动至另一侧,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重复此过程,这样就可以训练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不局限于训练呼吸肌的舒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