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469发布日期:2020-05-22 21:3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训练阶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属于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训练阶梯



背景技术:

在运动训练时,经常使用阶梯进行腿部的爆发力训练,训练方式为从阶梯底部蛙跳至阶梯顶部。但目前没有一种适合的专用阶梯训练器材,人员通常在体育场看台进行训练,由于上下阶梯对膝盖冲击力大,再加之蛙跳对膝盖软骨和软组织压造成极大的压迫和冲击,在体育场看台进行训练易造成训练人员膝盖部分软组织、软骨过度磨损,甚至直接造成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训练阶梯,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时对膝盖软骨和软组织压造成的压迫和冲击,减少膝盖磨损,减少受伤概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训练阶梯,包括阶梯本体,所述阶梯本体包括多个水平阶面,所述水平阶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竖直穿过所述顶板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阶梯本体上,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阶梯本体还包括多个竖直阶面,所述竖直阶面与所述水平阶面垂直设置,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竖直阶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护板。

优选地,所述竖直护板的顶部与所述水平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设置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竖直护板的一端,所述圆角结构与所述竖直护板之间留有间隔。

优选地,所述圆角结构的底部位于所述竖直护板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容槽,所述连接件的头部位于所述容槽内。

优选地,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位于所述阶梯本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防坠板,所述阶梯本体包括起步端和终点端,所述终点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起步端,所述防坠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终点端上。

优选地,所述防坠板贴于所述终点端的侧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为柔性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训练阶梯,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时对膝盖软骨和软组织压造成的压迫和冲击,减少膝盖磨损,减少受伤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顶板;111、圆角结构;12、缓冲垫;13、连接件;14、竖直护板;2、阶梯本体;3、护栏;4、防坠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首先,定义所述训练阶梯较低的一侧为正面,相对侧为后面,即图2中左侧为正面,右侧为后面,图1中左侧为左面,右侧为右面。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训练阶梯,包括阶梯本体2,所述阶梯本体2包括多个水平阶面,所述水平阶面上设置有缓冲垫12,所述缓冲垫12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11,竖直穿过所述顶板11设置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阶梯本体2上,所述顶板11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13上。通过在水平阶面上设置缓冲垫12,在缓冲垫12上设置顶板11,可使人员跳至顶板11上时,对人员的双脚及双膝产生缓冲作用,进而减少对膝盖软组织和软骨的磨损。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从正面到后面的距离为70cm,保证人员落下后有更足够的空间,防止人员踩空摔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阶梯本体2包括8级台阶,每个所述台阶的顶部均设置有顶板11。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1由硬质材料制成。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1由硬质塑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1的顶部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本体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护板,对所述阶梯本体2的侧面提供防护。

具体的,所述阶梯本体2的侧壁竖直,所述侧护板贴于所述阶梯本体2的侧壁设置。

具体的,所述侧护板的形状与所述阶梯本体2的侧壁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12与所述水平阶面长、宽相同。

所述阶梯本体2还包括多个竖直阶面,所述竖直阶面与所述水平阶面垂直设置,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竖直阶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护板14。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护板14的高度为45cm。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台阶的前侧壁均设置有所述竖直护板14。

所述竖直护板14的顶部与所述水平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护板14的高度与所述竖直阶面相同。

所述顶板11包括圆角结构111,所述圆角结构111设置在所述顶板11靠近所述竖直护板14的一端,所述圆角结构111与所述竖直护板14之间留有间隔。通过设置圆角结构111,防止人员意外跌倒时被现有台阶的直角割伤。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结构111远离所述顶板11的一端向下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结构111远离所述顶板11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护板14之间留有间隔,防止所述圆角结构111与所述竖直护板14碰撞,发生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结构111为四分之一圆。

具体地,所述圆角结构111的底部位于所述竖直护板14的正上方。

所述连接件13为螺栓,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容槽,所述连接件13的头部位于所述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容槽的尺寸与所述连接件13的头部相适配,所述头部刚好进入所述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螺栓杆穿过所述顶板11和所述缓冲垫12后,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阶梯本体2上。

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护栏3,所述护栏3位于所述阶梯本体2的两侧。通过设置所述护栏3防止人员意外坠落。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3的顶部设置有扶手。

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防坠板4,所述阶梯本体2包括起步端和终点端,所述终点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起步端,所述防坠板4竖直设置在所述终点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板4高于所述阶梯本体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坠板4的高度为570cm。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板4贴于所述终点端的侧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12为柔性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训练阶梯,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时对膝盖软骨和软组织压造成的压迫和冲击,减少膝盖磨损,减少受伤概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阶梯本体,所述阶梯本体包括多个水平阶面,所述水平阶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竖直穿过所述顶板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阶梯本体上,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本体还包括多个竖直阶面,所述竖直阶面与所述水平阶面垂直设置,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竖直阶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护板的顶部与所述水平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设置在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竖直护板的一端,所述圆角结构与所述竖直护板之间留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结构的底部位于所述竖直护板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容槽,所述连接件的头部位于所述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位于所述阶梯本体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阶梯还包括防坠板,所述阶梯本体包括起步端和终点端,所述终点端的高度高于所述起步端,所述防坠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终点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板贴于所述终点端的侧壁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柔性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训练阶梯,包括阶梯本体,所述阶梯本体包括多个水平阶面,所述水平阶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竖直穿过所述顶板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阶梯本体上,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训练阶梯,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时对膝盖软骨和软组织压造成的压迫和冲击,减少膝盖磨损,减少受伤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