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0429发布日期:2020-05-22 21:3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的增加,还逐渐的出现脊柱变形的情况,例如驼背、椎间盘突出、背疼、颈椎疼,重者还有出现半身麻痹、心率失常、胸闷气短、心率不齐等更年期病症,这些病的病根是正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虚,肌肉出现萎缩,收缩力下降,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体型和生理功能,所以要改善中老年人的更年期病症,必须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但是目前的矫正器中没有治疗上述缺点的专用的康复器。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增强肌肉收缩功能的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恢复脊柱周围全身的肌肉伸缩功能,把脊柱的生理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骶骨矫正过来,减轻更年期病症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包括弧床、床前腿与床后腿,所述弧床的前后两端下方分别设有床前腿与床后腿,所述弧床靠近床前腿的延伸的一端处设有手抓把a,所述弧床的中间位置下方设有手抓把b,所述弧床的另一端设有依次设有脚踏板a、脚踏板b与脚踏板c。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板a、脚踏板b设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弧床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间隔均匀的设有挡槽放置脚踏板b。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板a、脚踏板b与脚踏板c逐渐远离弧床。

进一步的,所述床前腿的高度大于床后腿的高度1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手抓把a与手抓把b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弧床的整体形状为圆弧,弧床的弧长为120厘米,手抓把a距弧床的一端为15厘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运用人体的重力结合弧床把脊柱拉回原位置维持颈曲、胸曲、腰曲、骶骨的正常弯曲,其中:

(1)床后腿与床前腿的高度不同,患者头放置弧床靠近床前腿的一端后高度高于臀的高度约15厘米,解决了现有的矫正器臀比头的位置高,产生倒置使胃肠向头面回流,不利于胃肠蠕动消化食物的问题;

(2)弧床的前后设有多个手抓把与脚踏板,在患者躺下时,由于前后高度差,手抓把防止身体下滑,选择不同的手抓把与脚踏板可以锻炼不同的身体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满足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床;2-床前腿;3-床后腿;4-连接板;5-手抓把a;6-手抓把b;7-脚踏板a;8-脚踏板b;9-脚踏板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包括弧床1、床前腿2与床后腿3,所述弧床1的前后两端下方分别设有床前腿2与床后腿3,所述弧床1靠近床前腿2的延伸的一端处设有手抓把a5,所述弧床1的中间位置下方设有手抓把b6,所述弧床1的另一端设有依次设有脚踏板a7、脚踏板b8与脚踏板c9。另外,所述脚踏板a7、脚踏板b8设于连接板4上,所述连接板4的一端设于弧床1的一端,所述连接板4的上表面间隔均匀的设有挡槽放置脚踏板b8,所述脚踏板a7、脚踏板b8与脚踏板c9逐渐远离弧床1,所述床前腿2的高度大于床后腿3的高度15厘米,所述手抓把a5与手抓把b6平行,所述弧床1的整体形状为圆弧,弧床1的弧长为120厘米,手抓把a5距弧床1的一端为15厘米。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具体使用时,患者仰面躺与弧床1上,手握手抓把a5或者手抓把b6,其中,手抓把b6也称腰把手,脚踩脚踏板a7、脚踏板b8或者脚踏板c9,患者逐渐向上向后用力,使脊柱每个椎骨有颈向尾椎依次向上向后活动,同时,患者可以曲腿和抬腿使得臀和腰远离弧床1表面,然后再缓慢放回弧床1面,也可以做腿部向两侧平展,使髋关节向髋椎靠拢,扩展盆腔,同时使得肩胛骨和肩关节向脊柱靠拢,使胸腔向胸椎靠拢,扩展胸腔,提高肺活量,然后缓慢放回到弧床1面。

在患者手抓抓手抓把a5或者手抓把b6向上用力锻炼患者的胸部提升力,患者还可以侧身脚踩脚踏板a7、脚踏板b8或者脚踏板c9锻炼脊柱侧弯程度,提高腰椎灵活度。

难度大一点的,比如,在患者手握住手把手a或者手把手b后,抬起身体较快放下,以臀部为固定点,把身体上部带起,强化脊柱腰部的锻炼。

平时,人们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减小了在日常工作对脊柱的损伤程度,在休息时,身体在弧床1上找到平衡点,保持平衡,这样休息时比较舒适。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患者长期锻炼后,驼背,椎间盘突出等大限度的改善,由于驼背、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心率失常、心率不齐,全身无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运用人体的重力结合弧床1把脊柱拉回原位置维持颈曲、胸曲、腰曲、骶骨的正常弯曲,其中:

(1)床后腿3与床前腿2的高度不同,患者头放置弧床1靠近床前腿2的一端后高度高于臀的高度约15厘米,解决了现有的矫正器臀比头的位置高,产生倒置使胃肠向头面回流,不利于胃肠蠕动消化食物的问题;

(2)弧床1的前后设有多个手抓把与脚踏板,在患者躺下时,由于前后高度差,手抓把防止身体下滑,选择不同的手抓把与脚踏板可以锻炼不同的身体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满足患者使用。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包括弧床、床前腿与床后腿,所述弧床的前后两端下方分别设有床前腿与床后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床靠近床前腿的延伸的一端处设有手抓把a,所述弧床的中间位置下方设有手抓把b,所述弧床的另一端设有依次设有脚踏板a、脚踏板b与脚踏板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a、脚踏板b设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弧床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间隔均匀的设有挡槽放置脚踏板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a、脚踏板b与脚踏板c逐渐远离弧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前腿的高度大于床后腿的高度1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抓把a与手抓把b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床的整体形状为圆弧,弧床的弧长为120厘米,手抓把a距弧床的一端为15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主动矫正脊柱变形的健身康复器,包括弧床、床前腿与床后腿,所述弧床的前后两端下方分别设有床前腿与床后腿,所述弧床靠近床前腿的延伸的一端处设有手抓把A,所述弧床的中间位置下方设有手抓把B,所述弧床的另一端设有依次设有脚踏板A、脚踏板B与脚踏板C。所述脚踏板A、脚踏板B设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于弧床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间隔均匀的设有挡槽放置脚踏板B。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运用人体的重力结合弧床把脊柱拉回原位置维持颈曲、胸曲、腰曲、骶骨的正常弯曲。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孔祥仁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