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球及气球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1386发布日期:2020-06-12 14:5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球及气球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球及气球组件。



背景技术:

气球,作为传统的娱乐玩具,在今天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五颜六色的气球更是成为渲染气氛、增添色彩的必不可少的物品。传统气球通常是用嘴或打气筒充气后,再用线绳捆扎封口,存在以下缺陷:

1、吹气结束后,还需人工采用绳线用力扎紧充气端封口,或者将充气端打结进行封口,在操作上非常麻烦;并且通过用绳线扎紧或者打结进行封口后,需要二次充气或放气时很难解开封口,造成气球大多只能一次性使用,无法重复利用,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浪费大。

2、人们在用嘴直接对准充气端吹气时,吹入的空气容易外泄,需用手捏着充气端并憋足气力方可完成吹气,费时费力;此外,气球充气端不便于握持,气球充气时由于气球自身的回弹力使得气球容易被吹走,使用不卫生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气后充气端可自封闭且可重复利用的气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球,包括:气球本体及封口组件,所述气球本体上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封口组件插设于所述充气口处且与所述气球本体相连,所述封口组件包括支撑体及套设于所述支撑体外部的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上开设有开口,且所述弹性薄膜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且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支撑体相贴合的区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球本体包括相连的气囊部与充气端,所述充气口开设于所述充气端上,且所述充气端构成所述弹性薄膜,所述充气口构成所述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端朝所述气囊部的内部内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端与所述支撑体至少部分粘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包括本体及沿所述本体的边缘向外延伸的外沿部,所述弹性薄膜套设于所述本体外部,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外沿部凸出于所述气球本体的外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呈开口朝外的筒体状,所述开口构成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本体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本体的底部插设于所述充气口内,所述第二进气口开设于所述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圆滑过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封口组件为塑胶件。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气球组件,包括泄气柱及上面所述的气球,所述泄气柱能够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二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球,在现有的普通气球的充气口内插设有封口组件,封口组件包括支撑体及套设于支撑体外部的弹性薄膜,弹性薄膜上开设有开口,弹性薄膜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支撑体,支撑体上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在充气过程中,利用气体气压即可轻易冲开弹性薄膜贴合支撑体的第二进气口处,从而使得高气压依次经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进入气球本体内进行充气,且在充气时容易握持封口组件,故充气时气球不易被吹走;当停止充气后,由于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从而气球可以实现自封口,不需要用绳线扎紧或打结封口,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气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关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关于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气球在充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气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气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球本体;11、气囊部;12、充气端;13、充气口;2、封口组件;21、支撑体;22、弹性薄膜;221、开口;210、第一进气口;220、第二进气口;230、外沿部;3、泄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气球,气球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气球,包括:气球本体1及封口组件2,气球本体1上开设有充气口13,封口组件2插设于充气口13处且与气球本体1相连,气球本体1包括相连的气囊部11与充气端12,充气口13开设于充气端12上,封口组件2包括支撑体21及套设于支撑体21外部的弹性薄膜22,在本实施例中,充气端12构成弹性薄膜22,充气端12上开设有开口221,充气口13构成开口221,且充气端12至少部分贴合支撑体21,封口组件2插设于充气口13处,支撑体21上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210,且充气端12与支撑体21相贴合的区域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210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2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进气口220用于向气球本体1内充气;由图4可见,向气球本体1内充气的过程中,第一进气口210内先充满气体,由于第一进气口210内充气气压高于气球本体1内气压,气压差冲开充气端12紧贴支撑体21的第二进气口220处,高气压气体依次经第一进气口210及第二进气口220进入气球本体1内进行充气;当停止充气后,在充气端12的弹力及气球内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充气端12紧贴封口组件2,气体不能导出,从而该气球能够实现自封口。

进一步的,充气端12朝气囊部11的内部内翻,从而充气端12能够更紧密地与支撑体21贴紧。

为使充气端12与支撑体21不易分离脱落,充气端12与支撑体21至少部分粘接。

具体地,支撑体21包括本体及沿本体的边缘向外延伸的外沿部230,充气端12套设于本体外部,第一进气口210及第二进气口220均开设于本体上,外沿部230凸出于气球本体1的外部,外沿部230的设计便于将封口组件2插设于充气口13处,而且便于充气时握持。

优选的,本体呈开口朝外的筒体状,开口构成第一进气口210,本体包括底壁及与底壁相连的侧壁,本体的底部插设于充气口13内,第二进气口220开设于侧壁上。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本体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进气口220,便于更好的充气。

为了便于装配,且保护气球本体1不被损坏,侧壁与底壁之间圆滑过渡。

优选的,封口组件2为塑胶件,质量轻便,制造成本低廉。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外一种气球,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该弹性薄膜为独立于气球本体设置的部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气球,包括:气球本体1及封口组件2,气球本体1上开设有充气口13,封口组件2插设于充气口13处且与气球本体1相连,封口组件2包括支撑体21及套设于支撑体21外部的弹性薄膜22,弹性薄膜22上开设有开口221,且弹性薄膜22至少部分贴合支撑体21,支撑体21上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210,且弹性薄膜22与支撑体21相贴合的区域开设有与第一进气口210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2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进气口220用于向气球本体1内充气;向气球本体1内充气的过程中,第一进气口210内先充满气体,由于第一进气口210内充气气压高于气球本体1内气压,气压差冲开弹性薄膜22紧贴支撑体21的第二进气口220处,高气压气体依次经第一进气口210及第二进气口220进入气球本体1内进行充气;当停止充气后,在弹性薄膜22的弹力及气球内气体的压力作用下,弹性薄膜22紧贴封口组件2,气体不能导出,从而该气球能够实现自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另一种气球组件,其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气球及泄气柱,具体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气球组件,在需要放气时,泄气柱3能够分别穿过第一进气口210及第二进气口220,以拨开充气端12,从而使得气囊内部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从而气球可轻松放气。

本实施例中的气球组件,由于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气球,因此,具有气球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球及气球组件,气球包括:气球本体1及封口组件2,封口组件2插设于充气口13处,利用封口组件2可实现气球充气后自封口,不需要用绳线扎紧或打结封口,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气球组件包括泄气柱3及上述气球,用泄气柱3拨开充气端12,使得第二进气口220与气球本体1内部相连通,气球即轻松放气,进而气球能够多次使用,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