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溺水耳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718发布日期:2020-05-26 18:0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溺水耳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溺水耳塞,对儿童和成年人通用。



背景技术:

溺水一直是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水性较差的未成年人,还是有经验的成年游泳者,不幸溺亡的意外,时至今日还是常有发生。除了游泳圈和漂浮板这种影响游泳体验的溺水应急手段,最近出现的防溺水装置,一般需要人为主动触发,或者通过水压变化自动触发。但事实是,人在溺水时会惊慌失措,无法做出理智的判断,以至忘记装置的触发,此时装置形同虚设;而通过水压变化自动触发的装置,往往会在游泳者短暂下潜时错误触发,亦或者在人重度溺水下沉至水深才触发,以至错过最佳救助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溺水耳塞,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防溺水耳塞,包括:

耳塞部分,其包括:左耳塞主体和右耳塞主体,所述左耳塞主体和右耳塞主体表面均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且位于耳外部分的一侧表面均设有金属层;所述左耳塞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导线,所述右耳塞主体内部设有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第一端与左耳塞主体的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第一端与右耳塞主体的金属层连接;

项圈部分,其包括:项圈主体,所述项圈主体内部中空、且表面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气囊,所述气囊收纳于项圈主体内部;

所述项圈主体内部还设有第二导线、第四导线、电池、延时开关、探针触发装置、微型高压气瓶;

所述第一导线第二端贯穿左耳塞主体后与电池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第二端与延时开关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第二端贯穿右耳塞主体后与延时开关输入端连接;

所述探针触发装置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与电池第一端连接、还通过第四导线与延时开关输出端连接,所述探针触发装置触发后刺破微型高压气瓶封口给气囊充气。

优选的,所述项圈主体为与人体颈部匹配的u型结构,所述气囊与所述项圈主体形状匹配。

优选的,所述柔性防水绝缘材料为软质橡胶。

优选的,所述项圈主体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设有防水拉链,通过防水拉链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优选的,所述延时开关为可调延时开关。

优选的,所述探针触发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二开口的中空矩形结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通过连接管与气囊充气口连通;

两个密封盖,所述两个密封盖分别与装置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密封盖分别用于密封及打开装置主体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微型高压气瓶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端;

微型直线电机,所述微型直线电机通过固定块与装置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微型直线电机通过固定块与所述微型直线电机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所述微型直线电机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与电池第一端连接、还通过第四导线与延时开关输出端连接;

探针,所述探针与所述微型直线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探针的针头靠近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

优选的,所述项圈主体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微型直线电机电连接的电机启停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第一串联回路和第二串联回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探针触发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耳塞主体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左耳塞主体;111、耳外部;112、耳内部;113、安装块;114、连接通道;115、主板;116、听筒;117、传音口;12、右耳塞主体;13、金属层;14、第一导线;15、第三导线;21、项圈主体;22、气囊;23、第二导线;24、电池;25、延时开关;26、探针触发装置;261、装置主体;262、微型直线电机;263、探针;264、密封盖;265、固定块;266、连接口;27、微型高压气瓶;271、微型高压气瓶封口;28、第四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图1中箭头所指为对应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溺水耳塞,包括:

耳塞部分,其包括:左耳塞主体11和右耳塞主体12,所述左耳塞主体11和右耳塞主体12表面均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且位于耳外部分的一侧表面均设有金属层13(具体的,可在耳塞主体设置金属层处不设置柔性防水绝缘材料、耳塞主体表面位于金属层周侧设置柔性防水绝缘材料,或设置金属层处耳塞主体表面设置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在柔性防水绝缘材料朝外一侧设置金属层,保证金属层露在耳塞主体外侧);所述左耳塞主体11内部设有第一导线14,所述右耳塞主体12内部设有第三导线15,所述第一导线14第一端与左耳塞主体11的金属层13连接,所述第三导线15第一端与右耳塞主体12的金属层13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层13可设置在左耳塞主体11和右耳塞主体12底部表面;

项圈部分,其包括:项圈主体21,所述项圈主体21内部中空、且表面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气囊22,所述气囊22收纳于项圈主体21内部;

所述项圈主体21内部还设有第二导线23、第四导线28、电池24、延时开关25、探针触发装置26、微型高压气瓶27;

所述第一导线14第二端贯穿左耳塞主体11(即贯穿至左耳塞主体外)后与电池24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24第二端与延时开关25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线15第二端贯穿右耳塞主体12(即贯穿至右耳塞主体外)后与延时开关25输入端连接;

所述探针触发装置26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23与电池24第一端连接,还通过第四导线28与延时开关25输出端连接,所述探针触发装置26触发后刺破微型高压气瓶封口271给气囊22充气。

优选的,延时开关25可为telesky-ne555延时导通继电器,也可为其它现有延时开关;

优选的,所述柔性防水绝缘材料为软质橡胶,软质橡胶弹性好,便于使用,且绝缘、防水性能好,柔性防水绝缘材料还可为pe、bopp或pet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左耳塞主体11和右耳塞主体12表面均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项圈主体21表面由柔性防水绝缘材料包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未触发时,可防止水进入人的耳道深处进而引起炎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使用者使用时,将项圈主体21佩戴于颈部,左耳塞主体11塞入左耳中、右耳塞主体12塞入右耳中即可,非常方便,且不影响美观和游泳体验,使用者不限年龄,对儿童和成年人都很友好。

因为人的口鼻位置在高度上非常接近且略低于耳洞,当两只耳洞同时沒于水面时,往往人的口鼻也处于水面以下,此时的人会有溺水的风险。当左耳塞主体和右耳塞主体同时入水时,因为水的导电性形成回路,具体的,即上述左耳塞主体11表面的金属层13、第一导线14、电池24、延时开关25的输入、第三导线15、右耳塞主体12表面的金属层13、水形成第一串联回路(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串联回路使得延时开关开启,而延时开关25确保了使用者在短暂潜水时不会触发装置,防止误判。

当使用者双耳同时入水时间达到延时开关25的设定的时间标准值时,溺水的可能性很大,延时开关25闭合,使得电池24、延时开关25输出、第四导线28、探针触发装置26、第二导线23形成第二串联回路(如图3所示),此时探针触发装置触发,探针触发装置26的探针263刺破微型高压气瓶27的封口,给项圈中的气囊22快速充气。此时气囊22会迅速膨胀成一个救生圈,通过浮力将溺水者的头部带离水面,有效地让溺水者的呼吸口接触到空气,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防溺水装置通过水压变化自动触发的装置,往往会在游泳者短暂下潜时错误触发,亦或者在人重度溺水下沉至水深才触发相比,在使用者双耳同时入水时即可主动触发,且设置延时开关25,避免游泳者短暂下潜时错误触发。

优选的,还可在项圈主体21外表面设置触发按钮,所述触发按钮与探针触发装置26电连接,需要时可通过按压项圈主体21外的触发按钮(如下述电机启停按钮)强制触发探针触发装置26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项圈主体21为与人体颈部匹配的u型结构,所述气囊22与所述项圈主体21形状匹配。优选的,可设置连接带,佩戴后系上连接带,使得项圈主体21成为环形,便于托起使用者颈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项圈主体21为与人体颈部匹配的u型结构,所述气囊22与所述项圈主体21形状匹配,该结构便于将项圈主体21套在使用者颈部,便于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项圈主体21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项圈主体21设置可开合的第一开口,便于将气囊22、探针触发装置26等装置安装到项圈主体21内,以及便于更换微型高压气瓶和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防水拉链,通过防水拉链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过防水拉链方便打开或封闭开口,且防水拉链防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时开关25为可调延时开关。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延时开关25为可调延时开关,即延时开关的时间值可调,延时开关25的设置的时间标准值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更改,如根据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可潜水情况设置;调节时打开所述可开合的第一开口,设置后再关闭所述可开合的第一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探针触发装置26包括:

装置主体261,所述装置主体261为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二开口的中空矩形结构,所述装置主体261一侧设有连接口266,所述连接口266通过连接管与气囊22充气口连通;

两个密封盖264,所述两个密封盖264分别与装置主体261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密封盖264分别用于密封及打开装置主体261的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优选的,密封盖264朝向装置主体261的一侧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装置主体261的所述开口设有内螺纹,密封盖264通过螺纹连接装置主体261,连接方便。

所述微型高压气瓶27设于所述装置主体261内,可直接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也可与内壁可拆卸连接;

微型直线电机262,所述微型直线电机262通过固定块265与装置主体261内壁固定连接(如可装置主体内壁设置卡槽,固定块表面设置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块);所述微型直线电机262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271,所述微型直线电机262输入端通过第二导线23与电池24第一端连接、还通过第四导线28与延时开关25输出端连接;

探针263,所述探针263与所述微型直线电机26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探针263的针头靠近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271。微型高压气瓶27可通过所述装置主体261的第二开口安装及更换,微型直线电机262也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安装;

优选的,所述项圈主体21表面还设有与所述微型直线电机262电连接的电机启停按钮。优选的,探针触发装置26还可为其它的现有的自动充气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当左耳塞主体和右耳塞主体时入水时,因为水的导电性形成回路,即左耳塞主体11表面的金属层13、第一导线14、电池24、延时开关25的输入、第三导线15、右耳塞主体12表面的金属层13、水形成第一串联回路导通使得延时开关25开启,延时开关开启至达到预设时间标准值时延时开关25闭合,使得电池24、延时开关25输出、第四导线28、微型直线电机262、第二导线23形成第二串联回路,使得微型直线电机262开始工作(通过开关闭合使得微型直线电机工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微型直线电机262直线移动,带动探针263刺破所述微型高压气瓶封口271,高压气体通过所述连接管给气囊22快速充气,此时气囊22会迅速膨胀成一个救生圈,通过浮力将溺水者的头部带离水面,有效地让溺水者的呼吸口接触到空气,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左耳塞主体11和右耳塞主体12均包括:

耳内部112和耳外部111,耳内部112用于塞入使用者耳内,优选的,耳内部112仅远离耳外部一端塞入使用者耳内,并非整个塞入使用者耳内,所述耳外部111远离耳内部112的一侧表面设有所述金属层13,所述耳外部111内部中间部位内嵌有听筒116,所述耳外部111位于听筒116朝向耳内部112的一侧设有安装槽;

安装块113,所述安装块11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块113朝向耳内部112的一侧与耳内部112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可设置内螺纹,所述安装块113朝向安装槽的一侧表面设置外螺纹,安装块113与安装槽螺纹连接;

所述耳内部112中间部位设有连接通道114,所述连接通道114一端与安装块113朝向耳内部11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通道114远离安装块113的一端设有传音口117;

所述项圈主体21内部还设有主板115,所述主板115分别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两个听筒116连接,所述主板115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主板115表面设有存储模块、音频处理模块和蓝牙模块,优选的,所述项圈主体21表面还设有与所述主板115电连接的音乐播放开关键、蓝牙开关键。所述中央处理器可采用s3c44b0的arm芯片或mips3224kec型号,所述蓝牙模块可采用ble4.0da14580的芯片,所述音频模块型号为xs3868的蓝牙立体声音频模块;

优选的,所述主板115等音乐播放结构还可采用cn207367606u的主板115等音乐播放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使用者需要收听音乐时,只需按动音乐播放开关键,中央处理器接收音乐播放控制信号即可打开存储模块与音频处理模块,音频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线传输给听筒116,并通过连接通道114传输至传音口117,便于使用者听音乐,当需要收听外界智能设备中的音乐时,按动蓝牙开关键,使主板115与智能设备连接,从而收听智能设备中的音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板115和音乐播放开关键、蓝牙开关键的组合与现有的播放器的信号处理的方式与处理过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上述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