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656发布日期:2020-05-26 18: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康复训练是指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缩唇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排痰训练等等,为肺病科常用的训练手段,但传统的训练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指导教学,且见效慢,不能满足患者的训练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呼吸时气流进出壳体,压强不断变化,带动移动板来回移动,同时第一弹性件伸缩,产生回弹,增大患者的呼吸阻力,从而放慢呼吸的速度,加大呼吸的深度,进而提高肺泡的通气量,强化呼吸肌,有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通过选择气孔闭合,改变壳体的气密性的方式调节训练的难度,训练模式灵活多样,操作简单、方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包括壳体、训练组件、调节组件和呼吸组件;训练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的下端;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气孔;调节组件对应气孔位置设置在壳体上;呼吸组件设置在壳体的一侧;训练组件包括移动板和第一弹性件;移动板设置多组,左右来回移动的多组移动板并排且平行设置,移动板的板面朝向呼吸组件的通气口位置;第一弹性件设置多组;相邻移动板之间,最左侧移动板与壳体之间,均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板、按钮和复位弹性件;壳体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托板;调节板的下端滑动接触托板,调节板的上端紧密接触壳体,调节板位于气孔的正下方;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供调节板进出的开口;复位弹性件设置在壳体内远离开口的一端,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调节板,另一端连接壳体;按钮并排设置多组,多组按钮活动设置在调节板的前后侧壁上;壳体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按钮运动轨迹匹配的卡孔;呼吸组件包括连接管和呼吸头;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壳体,另一端连接呼吸头。

优选的,移动板的下端设置滑块;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滑槽;滑块伸入滑槽,且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滑块上安装有滚珠。

优选的,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调节板上设置有供按钮安装的安装槽;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连接按钮。

优选的,气孔内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调节板靠近开口的一端连接有推动件;推动件设置在壳体的外侧。

优选的,壳体上设置有记录移动板位移的刻度。

优选的,连接管和呼吸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的进气端连通连接管,出气端对准移动板。

优选的,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手持件;手持件上设置有供手指穿过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呼吸时气流进出壳体,压强不断变化,带动移动板来回移动,同时第一弹性件伸缩,产生回弹,增大患者的呼吸阻力,从而放慢呼吸的速度,加大呼吸的深度,进而提高肺泡的通气量,强化呼吸肌,有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气孔闭合,改变壳体的气密性的方式调节训练的难度,训练模式灵活多样,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调节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移动板和壳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连接管和呼吸头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训练组件;3、调节组件;4、呼吸组件;5、移动板;6、第一弹性件;7、连接管;8、呼吸头;9、托板;10、调节板;11、按钮;12、第二弹性件;13、复位弹性件;14、推动件;15、气孔;16、导流罩;17、手持件;18、通孔;19、滚珠;20、刻度;21、滑槽;2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调节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包括壳体1、训练组件2、调节组件3和呼吸组件4;训练组件2设置在壳体1内的下端;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气孔15;调节组件3对应气孔15位置设置在壳体1上;呼吸组件4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训练组件2包括移动板5和第一弹性件6;移动板5设置多组,左右来回移动的多组移动板5并排且平行设置,移动板5的板面朝向呼吸组件4的通气口位置;第一弹性件6设置多组;相邻移动板5之间,最左侧移动板5与壳体1之间,均通过第一弹性件6连接;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板10、按钮11和复位弹性件13;壳体1的顶端水平设置有托板9;调节板10的下端滑动接触托板9,调节板10的上端紧密接触壳体1,调节板10位于气孔15的正下方;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供调节板10进出的开口;复位弹性件13设置在壳体1内远离开口的一端,复位弹性件13的一端连接调节板10,另一端连接壳体1;按钮11并排设置多组,多组按钮11活动设置在调节板10的前后侧壁上;壳体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按钮11运动轨迹匹配的卡孔;呼吸组件4包括连接管7和呼吸头8;连接管7的一端连接壳体1,另一端连接呼吸头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2;调节板10上设置有供按钮11安装的安装槽;第二弹性件12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12的一端连接安装槽的槽底,另一端连接按钮1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气孔15内设置有过滤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板10靠近开口的一端连接有推动件14;推动件14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记录移动板5位移的刻度2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内部设置有导流罩16;导流罩16的进气端连通连接管7,出气端对准移动板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手持件17;手持件17上设置有供手指穿过的通孔18。

进行呼吸训练时,患者手指穿过手持件17,口鼻对准呼吸头8开始呼吸,呼吸时气流进出壳体1,压强不断变化,带动移动板5来回移动,第一弹性件6伸缩,产生回弹,增大患者的呼吸阻力,从而放慢呼吸的速度,加大呼吸的深度,进而提高肺泡的通气量,强化呼吸肌,有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

训练过程中,患者可以调节训练的难度,操作方法为:按压下按钮11,向外拉出调节板10至合适长度,按钮11在第二弹性件12推动下弹出安装槽,且与卡孔卡合,调节板10位置固定,气孔15打开,壳体1的气密性降低,患者需要更大力的呼吸才能带动移动板5移动,从而增大训练的强度;

训练时通过观察刻度20,记录移动板5的位移,即可直观的了解训练的结果,也方便对每次训练效果做出对比,为治疗做出参考;

装置使用结束后,需要关闭气孔15,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壳体1,造成污染,更不利于肺病患者的恢复。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移动板和壳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4所示,移动板5的下端设置滑块22;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滑槽21;滑块22伸入滑槽21,且与其滑动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块22上安装有滚珠19。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滑块22和滚珠19,使移动板5的移动更加顺畅,方便使用。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肺病科用呼吸康复装置中连接管和呼吸头连接关系示意图。

如图5所示,连接管7和呼吸头8为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连接管7和呼吸头8螺纹连接,使得呼吸头8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消毒和更换,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