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5444发布日期:2020-06-17 00:38阅读:1783来源:国知局
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工程学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足下垂,也称之“尖足”,是指由于三瘫病人(脑瘫、截瘫、偏瘫)的运动神经受损伤,其胫骨前肌群肌力低,小腿三头肌痉挛、足跟键挛缩等原因而使踝关节不能背伸的症状。临床表现为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是拖拉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触地面,而足后跟不着地,以致步态异常,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

在对患有足下垂症状的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常采用斜踏板,通过站立训练来拉伸跟腱和小腿后部肌群,能有效提高小腿后部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底屈肌的柔韧性和弹性,以防止跟腱进一步挛缩。斜踏板可通过调整踏板的倾斜度来调节拉伸力度,所以斜踏板是一种重要的康复器材。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820229627.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康复器用脚踏板,底板,底板的外周设有挡条,底板上设有一个脚套,底板上还设有脚拐推板,脚拐推板为圆环形,且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与挡条之间设有若干弹性部件,底板的一端还设有一个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天线,天线电连接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包括信号发射电路,该儿童康复器用脚踏板中,通过弹性部件能够使得脚拐推板对儿童的脚进行仅仅固定,同时配合导向块能够对脚拐推板进行可靠导向,提高了脚踏板的实用性。

专利号cn201720984671.5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儿童康复器用脚踏板,包括脚踏板和支撑架,所述脚踏板包括主踏板、分踏板和保护板,通过所述主踏板和分踏板可以调节脚踏板的长度,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也可以调节,脚掌较长和小腿较长的儿童使用也不会感到局促;所述主踏板的活动扣和可拆卸连接带,既可以将脚踏板与儿童康复器连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脚踏板;所述保护板位于脚掌上方,保护儿童的脚掌免遭硬物撞击。

专利号cn201520758427.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康复器用脚踏板,其包括踏板底板和设置在踏板底板一侧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上通过脚拐连接轴承连接脚拐连接轴,所述的侧板上通过小腿支架连接护板,所述的踏板底板上设置有鞋套。

然而,经过分析发现,通常三瘫病人除患有足下垂症状外,或足内旋,或足外旋,或足内翻,或外翻,普通的斜踏板只能通过调节脚踏板的仰角来增大或减少对跟腱拉伸力度,于是普通的斜踏板就不具备矫正足内旋、足外旋、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普通斜踏板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便捷,具备矫正足内旋、足外旋、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功能的新型斜踏板,将充分发挥康复治疗作用,以充分发挥斜踏板的康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康复用斜踏板包括底座、防滑胶垫、斜板、左鞋形凹块、右鞋形凹块、调节螺母、调节螺钉、球头式万向节;方块结构的底座是该斜踏板的受力基座,斜板设计为左、右两块,两斜板的水平距离与人的两肩对齐,斜板中间安装鞋形凹块,鞋形凹块的鞋形凹坑分大、中、小三个鞋码规格,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球头式万向节的一端连接在斜板底的后端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底座上,其作用是能让斜板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定角度,相应能进行针对足内旋、足外旋的康复治疗;调节螺母固定在斜板前端的两边,调节螺钉拧在调节螺母中,通过专用工具,旋进或退出螺钉,斜板的仰角能在5-45°无级变动;同一斜板上的两螺钉调节尺寸不同,相应能进行针对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底座底面设计有防滑胶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康复用斜踏板还包括门形压杠,门形压杠与紧固螺栓用于两斜板在位置调整后的固定,门形压杠的中间加工有一通孔,紧固螺栓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将门形压杠横放在两斜板上,紧固螺杆穿过通孔,拧紧螺母即可把两斜板固定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康复用斜踏板还包括弧形小腿护板,弧形小腿护板安装在底座的后端,位于斜板的后面,可前后调整一定位置后固定,其安全作用是防止因斜板的仰角过大而导致病人站立不稳;防压护垫粘贴在护板的弧形位置上,防压护垫为软性材料,其作用是避免压迫小腿相关肌群,让病人做站立训练时较为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底座还预留安装t形扶手的通孔和脚轮支腿的螺栓孔;t形扶手由小管底杆、大管上杆、卡簧式定位按珠、横杆、手把软套组成;卡簧式定位按珠安装在小管底杆的顶部,大管上杆套装进小管底杆,小管底杆的底端插在底座的前端中间位置,通过调节卡簧式定位按珠在上杆上的不同定位孔位置,以升降t形扶手的高度来满足不同身高病人的需求;横杆焊接在大管上杆上,成t结构,两手把软套套装在横杆上,病人抓握住手把软套,能保证安全站立训练。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残疾儿童,考虑到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可在底座上加装4个脚轮支腿,再在每条脚轮支腿上安装带刹车万向脚轮,于是在残疾儿童的站立训练时,通过转移,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样以避免训练乏味、不专心而为残疾儿童增加点乐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使用便捷,具备矫正足内旋、足外旋、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功能的新型斜踏板,将充分发挥康复治疗作用,以充分发挥斜踏板的康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康复斜踏板轴侧图;

图2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康复斜踏板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康复斜踏板的侧面示意图。

其中:底座1,防滑胶垫2,斜板3,左鞋形凹块4,右鞋形凹块5,门形压杆6,弧形小腿护板7,防压护垫8,t形扶手9,脚轮支腿10,带刹车万向脚轮11,调节螺母12,小管底杆13,大管上杆14,卡簧式定位按珠15,横杆16,手把软套17,调节螺钉18,球头式万向节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康复用斜踏板,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和使用;方块结构的底座1是斜踏板的受力基座,其底面设计有防滑胶垫2,底座1还预留安装t形扶手9的通孔和脚轮支腿10的螺栓孔。斜板3设计为左、右两块,两斜板的水平距离与人的两肩对齐,斜板3中间安装鞋形凹块,鞋形凹块的鞋形凹坑分大、中、小三个鞋码规格,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球头式万向节19的一端连接在斜板3底的后端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在底座1上,其作用是能让斜板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定角度,相应能进行针对足内旋、足外旋的康复治疗。调节螺母12固定在斜板前端的两边,调节螺钉18拧在调节螺母中,通过专用工具,旋进或退出螺钉,斜板3的仰角能在5-45°无级变动;同一斜板上的两螺钉调节尺寸不同,相应能进行针对足内翻、足外翻的康复治疗。门形压杠6与紧固螺栓用于两斜板在位置调整后的固定,门形压杠6的中间加工有一通孔,紧固螺栓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将门形压杠横放在两斜板3上,紧固螺杆穿过通孔,拧紧螺母即可把两斜板固定住。弧形小腿护板7安装在底座的后端,位于斜板3的后面,可前后调整一定位置后固定,其安全作用是防止因斜板的仰角过大而导致病人站立不稳。防压护垫8粘贴在护板的弧形位置上,防压护垫为软性材料,其作用是避免压迫小腿相关肌群,让病人做站立训练时较为舒适。t形扶手由小管底杆13、大管上杆14、卡簧式定位按珠15、横杆16、手把软套17等组成。卡簧式定位按珠15安装在小管底杆13的顶部,大管上杆14套装进小管底杆13,小管底杆13的底端插在底座的前端中间位置,通过调节卡簧式定位按珠15在上杆上的不同定位孔位置,以升降t形扶手的高度来满足不同身高病人的需求。横杆16焊接在大管上杆14上,成t结构,两手把软套17套装在横杆16上,病人抓握住手把软套,能保证安全站立训练。对于残疾儿童,考虑到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可在底座上加装4个脚轮支腿10,再在每条脚轮支腿上安装带刹车万向脚轮11,于是在残疾儿童的站立训练时,通过转移,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这样以避免训练乏味、不专心而为残疾儿童增加点乐趣。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