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0298发布日期:2020-06-05 19:58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术后康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肺部疾病患者和其他手术后患者,都需要进行不断呼气、吹气的呼吸锻炼,以促进肺部机能的恢复,通过物理锻炼的目的来实现锻炼肺功能,治愈或者减轻肺部问题。

现有肺功能康复训练器,患者需要到医院才能够使用,同时由于器械比较贵重,操作也繁琐,不便于携带使患者不能随时随地进行锻炼,且训练器不便于调节呼吸阻力,不能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使得训练器的使用效果变得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能够有效的调节呼吸阻力,从而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且装置简易便于携带。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训练箱,所述训练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吹气瓶,吹气瓶的顶部设有吹气管,吹气管贯穿吹气瓶的顶部并延伸至吹气瓶的内部,吹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吹气嘴,吹气管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吹气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阻挡块,吹气瓶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有螺杆筒,螺杆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与螺杆筒相适配的螺杆,螺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的顶部连接有弹簧,弹簧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板,训练箱的外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侧壁通过销轴固定铰接有移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转轮,训练箱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有调节轴,调节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转轮,主转轮与副转轮之间通过转动带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主转轮和副转轮,通过转动调节轴,便于带动螺杆筒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轴的一端贯穿训练箱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训练箱的顶部,调节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训练箱的顶部设有调节标线,通过转动调节块来带动调节轴的转动,通过设置调节标线,能够准确的调节内部螺杆伸出的高度,从而调节弹簧压缩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通过设置密封盖,便于打开或密封训练箱,防止吹气嘴被外界污染物所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吹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齿条,训练箱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转轴的一端贯穿训练箱的内侧壁并延伸至训练箱的外部,通过设置齿轮和齿条,通过转动转轴,带动齿轮的转动,使得连接杆上升,从而使吹气嘴从而使吹气嘴伸出训练箱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训练箱的外表面和吹气瓶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观察窗,观察窗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标线,通设置观察窗,当进行康复训练时,便于观察吹气瓶内部的活塞板运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刻度标线,来了解病人的康复状况。

1、该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通过设置的吹气嘴,病人通过吹气嘴向吹气管吹气,吹出的气体带动活塞板的向下移动,观察活塞板离开阻挡块的时间,可判断病人肺部的康复情况,通过转到螺杆筒,带动螺杆的向上延伸,带动调节板来压缩弹簧,调节活塞板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对不同的病人来调节训练强度的大小,通过设置放置槽和移动把手,通过将移动把手从放置槽的内部转出,即可对训练箱进行搬运或移动,使用完毕后将移动把手重新放回放置槽的内部,简易便捷且不占空间。

2、该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通过设置主转轮和副转轮,通过转动调节轴,便于带动螺杆筒的转动,通过转动调节块来带动调节轴的转动,通过设置调节标线,能够准确的调节内部螺杆伸出的高度,从而调节弹簧压缩的长度,通过设置密封盖,便于打开或密封训练箱,防止吹气嘴被外界污染物所污染,通过设置齿轮和齿条,通过转动转轴,带动齿轮的转动,使得连接杆上升,从而使吹气嘴从而使吹气嘴伸出训练箱的内部,通设置观察窗,当进行康复训练时,便于观察吹气瓶内部的活塞板运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刻度标线,来了解病人的康复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吹气瓶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其中,1、训练箱;101、观察窗;2、吹气瓶;3、吹气管;301、吹气嘴;4、密封块;5、阻挡块;6、活塞板;7、弹簧;8、调节板;9、螺杆;10、螺杆筒;11、主转轮;12、副转轮;13、调节轴;14、调节块;15、密封盖;16、转动块;17、连接杆;18、升降杆;19、齿条;20、转轴;21、齿轮;22、放置槽;23、移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便携式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训练箱1,训练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吹气瓶2,训练箱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5,密封盖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6,通过设置密封盖15,便于打开或密封训练箱1,防止吹气嘴301被外界污染物所污染,吹气管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8,升降杆18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齿条19,训练箱1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有转轴20,转轴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21,齿轮21与齿条19相啮合,转轴20的一端贯穿训练箱1的内侧壁并延伸至训练箱1的外部,通过设置齿轮21和齿条19,通过转动转轴20,带动齿轮21的转动,使得连接杆17上升,从而使吹气嘴301从而使吹气嘴301伸出训练箱1的内部

吹气瓶2的顶部设有吹气管3,吹气管3贯穿吹气瓶2的顶部并延伸至吹气瓶2的内部,吹气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吹气嘴301,吹气管3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4,吹气瓶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阻挡块5,吹气瓶2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有螺杆筒10,螺杆筒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与螺杆筒10相适配的螺杆9,螺杆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调节板8,调节板8的顶部连接有弹簧7,弹簧7的顶部连接有活塞板6,通过设置的吹气嘴301,病人通过吹气嘴301向吹气管3吹气,吹出的气体带动活塞板6的向下移动,观察活塞板6离开阻挡块5的时间,可判断病人肺部的康复情况,螺杆筒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主转轮11,训练箱1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有调节轴13,调节轴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转轮12,主转轮11与副转轮12之间通过转动带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主转轮11和副转轮12,通过转动调节轴13,便于带动螺杆筒10的转动,调节轴13的一端贯穿训练箱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训练箱1的顶部,调节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4,训练箱1的顶部设有调节标线,通过转动调节块14来带动调节轴13的转动,通过设置调节标线,能够准确的调节内部螺杆9伸出的高度,从而调节弹簧7压缩的长度,通过转到螺杆筒10,带动螺杆9的向上延伸,带动调节板8来压缩弹簧7,调节活塞板6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对不同的病人来调节训练强度的大小。

训练箱1的外侧面开设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的内侧壁通过销轴固定铰接有移动把手23,通过设置放置槽22和移动把手23,通过将移动把手23从放置槽22的内部转出,即可对训练箱1进行搬运或移动,使用完毕后将移动把手23重新放回放置槽22的内部,简易便捷且不占空间,训练箱1的外表面和吹气瓶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观察窗101,观察窗10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标线,通过设置观察窗101,当进行康复训练时,便于观察吹气瓶2内部的活塞板6运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刻度标线,来了解病人的康复状况。

使用时,通过转动转动块16,将密封盖15从训练箱1的顶部取出,通过转动转轴20的把手,带动齿轮21的转动,通过齿条19与齿轮21的相啮合,使得连接杆17上升,从而使吹气嘴301从而使吹气嘴301伸出训练箱1的内部,病人通过吹气嘴301向吹气管3吹气,吹出的气体带动活塞板6的向下移动,观察活塞板6离开阻挡块5的时间,可判断病人肺部的康复情况,通过转动调节块14来带动调节轴13的转动,通过主转轮11和副转轮12,从而便于带动螺杆筒10的转动,带动螺杆9的向上延伸,带动调节板8来压缩弹簧7,调节活塞板6向下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对不同的病人来调节训练强度的大小,通过设置观察窗101和调节标线,能够准确的调节内部螺杆9伸出的高度,当需要移动或搬运,通过将吹气嘴301收回训练箱1的内部,密封盖15转回训练箱1的顶部,防止吹气嘴301被外界污染物所污染,通过将移动把手23从放置槽22的内部转出,即可对训练箱1进行搬运或移动,使用完毕后将移动把手23重新放回放置槽22的内部,简易便捷且不占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