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痛风病人脚踝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8663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痛风病人脚踝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踝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痛风病人脚踝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目前有很多的痛风病人病痛均出现在脚踝处,当病人的脚踝即将康复时,就需要对脚踝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很多的训练方法都是护理人员搀扶病人进行走路练习,这样有时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增加病人的病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痛风病人脚踝康复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训练方式起不到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矩形壳底部设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旋转头,旋转头上侧经左右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绑带,矩形壳底部与脚踏板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分别位于脚踏板的前后两侧且呈倒八字形,两个第一弹簧上端可沿脚踏板下表面左右滑动,脚踏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连接板,四个连接板与矩形壳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弹簧,四个第二弹簧靠近矩形壳的一端均可沿矩形壳内壁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体积小质量轻,并且方便携带,可以上下摆动的脚踏板配合支撑柱上端转动连接的旋转头,可以满足患者脚踝不同角度的摆动,方便患者对脚踝进行不同角度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患者脚踝运动时,可以对脚踏板起到阻力作用,能够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训练效果,相比较于行走锻炼,本实用新型的训练效果更加显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矩形壳1,矩形壳1底部设有上下轴向的支撑柱2,支撑柱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旋转头3,旋转头3上侧经左右轴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脚踏板4,脚踏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绑带5,矩形壳1底部与脚踏板4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弹簧6,两个第一弹簧6分别位于脚踏板4的前后两侧且呈倒八字形,两个第一弹簧6上端可沿脚踏板4下表面左右滑动,脚踏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连接板7,四个连接板7与矩形壳1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弹簧8,四个第二弹簧8靠近矩形壳1的一端均可沿矩形壳1内壁上下滑动。

为了方便倾斜设置第一弹簧6,所述的脚踏板4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滑道9,滑道9呈t形且其内滑动连接有工字形的第一滑块10,两个第一滑块10下端均设有三角形的第一固定块11,矩形壳1底部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排布的第二固定块12,两个第二固定块12分别位于支撑柱2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一弹簧6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固定连接。

为了在脚踏板4上下移动时,降低第二弹簧8的弯曲变形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所述的矩形壳1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弹簧8一一对应的滑槽13,每个滑槽13的截面均呈t形,每个滑槽13均沿上下方向且呈上端朝外的倾斜状,每个滑槽13内均滑动连接有t形的第二滑块14,每个第二滑块14外侧均设有承接板15,第二弹簧8的一端与连接板7固定连接,第二弹簧8的另一端与其对应侧的承接板15固定连接。

为了方便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脚踏板4上,所述的左侧的绑带5内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16,右侧的绑带5外表面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16配合的第二魔术贴17。

为了对患者的脚部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的脚踏板4前侧设有沿其边线设置的围布18,围布18右端设有固定带19,固定带19的内表面设有第三魔术贴20,围布18左侧外表面设有可与第三魔术贴20配合的第四魔术贴21。

为了在患者进行锻炼时,对矩形壳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的矩形壳1底部设有多个吸盘22。

为了对矩形壳1和脚踏板4之间的区域起到遮盖作用,所述的矩形壳1上端面和脚踏板4上端面平齐,矩形壳1和脚踏板4之间经弹性布23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矩形壳1放置在平整的地板上,通过矩形壳1下侧的吸盘22,将矩形壳1固定在地板上,防止患者在进行脚踝训练时,矩形壳1出现移动,影响脚踝训练的效果;

在进行脚踝训练前,患者将脚部放在脚踏板4上,通过绑带5上的第一魔术贴16和第二魔术贴17配合贴紧,并且通过固定带19上的第三魔术贴20和围布18上的第四魔术贴21配合贴紧,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脚踝训练的过程中,患者的脚部不能带动脚踏板4运动,降低训练的强度和效果;

在进行脚踝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脚踏板4经左右轴向的转轴与旋转头3转动连接,患者通过上下摆动脚部,可以使脚踏板4上下摆动,从而压缩第一弹簧6,在第一弹簧6的阻力下,增强脚踝训练的强度和训练效果,由于对应侧的第一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12的相对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第一弹簧6的轴线,两个第一弹簧6上端向外倾斜且整体呈倒八字形,上下摆动脚踏板4压缩第一弹簧6时,使脚踏板4对第一弹簧6的压力尽可能的沿第一弹簧6的轴线方向,起到更好的力学性能;

由于第二弹簧8靠近矩形壳1的一端,通过承接板15及第二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并且滑槽13呈倾斜状截面呈t形,脚踏板4在上下摆动时,第二弹簧8靠近矩形壳1的一端可沿滑槽13上下滑动,从而降低第二弹簧8的弯曲变形量,以及上下摆动脚踏板4时的阻力,提高第二弹簧8使用寿命的同时,增加脚踏板4上下摆动时的流畅性;

患者在对脚踝进行转动训练时,由于支撑住位于脚踏板4的中心处,旋转头3与支撑柱2同轴转动连接,所以患者左右摆动脚部时,脚踏板4可以以支撑柱2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经连接板7挤压或拉伸第二弹簧8,从而增强训练效果,由于脚踏板4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道9,并且,第一弹簧6上端经第一固定块11及第一滑块10与滑道9滑动连接,所以脚踏板4在旋转时,第一弹簧6上端可以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沿滑道9左右滑动,防止由于脚踏板4旋转,第一弹簧6受力过大出现较大的扭曲变形,同时降低旋转脚踏板4时第一弹簧6对脚踏板4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设置弹性布23,是为了对矩形壳1和脚踏板4之间的区域起到遮盖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结构体积小质量轻,并且方便携带,可以上下摆动的脚踏板配合支撑柱上端转动连接的旋转头,可以满足患者脚踝不同角度的摆动,方便患者对脚踝进行不同角度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患者脚踝运动时,可以对脚踏板起到阻力作用,能够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训练效果,相比较于行走锻炼,本实用新型的训练效果更加显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